1950年前延安中学的校长们

2015-11-25 11:20傅平正
党史博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周扬陕甘宁边区副校长

傅平正

蔡子伟(1908—1990),陕西蓝田人。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冬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一师范。

1938年4月11日,国防教育研究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6月,根据国防教育会议“开展全国国防教育”的精神,边区政府决定成立陕甘宁边区中学(今延安中学)。经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周扬推荐,蔡子伟由边区政府建设厅调出,被边区政府任命为陕甘宁边区中学第一任校长。陕甘宁边区中学9月1日开学,10日举行开学典礼。蔡子伟在开学典礼上说:“要把边区中学办成真正国防教育的模范。”

究竟谁是“延安中学”第一任校长,周扬和蔡子伟的说法截然不同。在调查过程中,笔者首先向当年在边区中学上过学的学生询问。回答说法不一,有的说第一任校长是周扬,有的说是蔡子伟。笔者在调查时周扬和蔡子伟都还健在,于是笔者直接写信问周扬和蔡子伟。当时,周扬有病正在医院里,不能执笔写证明材料。周扬办公室回信说,他们问过周扬,周扬说他当过边区中学校长,是兼职,当时他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兼边区中学校长。如果确是这样,那么延安中学的第一任校长就应该是周扬,而不是蔡子伟。于是,笔者又写信问蔡子伟。蔡子伟回信说:“根本就没有这一说(指周扬兼校长),我就是校长。”周扬和蔡子伟各执一词,看来必须找到当年能证明谁是第一任校长的文字材料证据才能确认。

于是,笔者又查阅了当年出版的《新中华报》。1938年8月25日《新中华报》报道“边区中学即将开学”一事,文中记载:“边区中学校长为蔡子伟同志。”这里既没有“兼”校长,也没有“副”校长。这样看来,第一任校长为蔡子伟是确定无疑了。可是,在1939年6月,边区政府教育厅决定鲁迅师范与边区中学合并。8月25日,《新中华报》在报道“鲁师边中合并”时,在副标题位置有“边府明令周扬兼校长”,并在文中写道:“边区教育厅决定于本年下半年将鲁迅师范学校与边区中学实行合并改组,更名为陕甘宁边区师范学校,附设中学部。边府现已明令教育厅长周扬兼任该校校长,董纯才任副校长。”这里不仅明确了周扬“兼”校长,而且还明确了董纯才任“副”校长。那么,边区政府为什么要在这里“明令”,而不是“任命”周扬兼校长呢?是否在暗示边区中学时没有明确“兼”职和“副”职呢?也就是说,边区中学时就有“兼”的意思,只是没有明确而已。可见,周扬兼任边区中学校长一说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当时没有“明令”,而白纸黑字,当年的《新中华报》明确写着“边区中学校长为蔡子伟同志”,这里既没有兼职说,也没有副职说。所以,延安中学的第一任校长只能是蔡子伟。

1939年7月,由于遭受诬陷,蔡子伟被边区保安处隔离审查,被迫离开边区中学。

周扬(1909—1989),湖南益阳人。1928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同年冬留学日本。1931年回国,参与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7年到延安,历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鲁迅艺术学院院长,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延安大学校长等职。其间,1938年负责创建陕甘宁边区中学。

1939年6月,边区政府决定将陕甘宁边区中学与鲁迅师范合并,更名为陕甘宁边区师范学校,并决定以安塞边区中学校址为边师校址。边区政府明令教育厅厅长周扬兼任该校校长,董纯才任副校长。

1941年5月,周扬辞去教育厅厅长职务,其边师校长职务由彭黔生代理。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文革”期间遭到政治性批判,被监禁长达九年。“文革”后获平反复出,担任文联主席、中宣部副部长等职。1989年7月31日,于北京逝世。

董纯才(1905—1990),湖北大冶人。教育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一生从事教育和科普创作与研究。20世纪30年代曾参与编写小学教科书和农民识字课本,科普创作和翻译作品多达200万字,主编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1927年肄业于上海光华大学教育系。1928年到南京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做教务工作,并主持生物研究。1931年开始科普创作。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到延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6月,边区政府教育厅决定将鲁迅师范与边区中学合并改组,更名为陕甘宁边区师范学校。边区政府明令教育厅厅长周扬兼任该校校长,董纯才任副校长。

1940年8月,董纯才拟往中宣部编辑小学教材。9月1日,董纯才离校,彭黔生接任副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董纯才长期主持教育领导工作,曾担任教育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等职。1990年5月20日逝世。

彭黔生(1914—1946),湖南高平人。其父彭慕陶是湖南早期的中共党员。彭黔生先后毕业于岳云中学、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和山东邹平乡村师范学院。1935年在湖南人民国防建设协进会任干事。他创办过《乡村月刊》,曾将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介绍给教师们阅读。

1937年12月,彭黔生到延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八路军第二纵队班长。1940年8月被调往陕甘宁边区师范学校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1941年5月,任边师代理校长。

彭黔生接任后,对边师机构进行了全面调整、改革,使学校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彭黔生致力于培养革命师资人才,深得李维汉、谢觉哉、王震等人器重。1944年11月,他随王震部队南下开辟湘粤赣边区根据地。1946年6月27日,他在湖北宣化店突围中不幸坠崖牺牲,时年32岁。

刘端棻(1909—1992),河北枣强人。1936年毕业于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大学教育系。1937年12月到延安,在边区教育厅编审科编写教科书。193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任鲁迅师范学校训导主任。1939年1月再回到边区教育厅编审科编写教材。1940年3月,被调到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学校(关中师范)任副校长。1942年4月,为了加强对整风学习的领导,边区政府教育厅把刘端棻从关中师范调到边区师范任副校长(代理校长),主持学校工作。

1943年,边区实行第三次精兵简政。2月,边区政府教育厅进行教育调整,以1个分区设1所中等学校为原则,决定将边区师范与富县师范合并,成立延安师范,学校划归中共延属地委、延安专署直接领导。延安师范的组织机构仍沿用边师旧制。教育厅任命原绥德师范校长霍仲年任延安师范校长,刘端棻为副校长。

1944年1月,刘端棻被调到延安地委工作。1945年1月又调任子长县中学校长。1946年8月被调到延安大学负责教导处工作。1948年5月任延安大学分校教育长,10月任延安大学总校教育处长。1949年5月,任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教育处处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北大学校长、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等职。1992年12月11日于西安逝世。

霍仲年(1907—1976),陕西绥德人。20世纪20年代初在榆林中学上学。192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转为共产党员。1927年秋,受共产党派遣,到国民党高桂滋部秘密开展党的工作。1929年春回北平,在北师大复学,并负责北平南区党支部工作。1930年冬,到晋南强晓初部任学兵连连长兼该连地下党支部委员。1931年参与“绛县兵变”。1932年因病脱离组织。

1936年在凤翔师范、渭南固市师范任教,均因宣传革命被辞退。1937年任延安师范教导主任。1940年任绥德师范校长。1943年任延安师范校长,1944年任延安中学校长。1946年4月27日,在陕甘宁边区第三次参政会议上被选为常驻议员。

新中国成立后,霍仲年曾任榆林中学校长、榆林专区文教卫生副专员等职。1957年1月恢复党籍。1964年任陕西省人委办公厅视察室视察专员。1976年2月29日病逝。

马济川(1900—1977),陕西米脂人。1925年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任榆林中学校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春任绥德第四师范学校校长,聘请一些共产党员任教,并掩护中共陕北特委活动,同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调回西安软禁。当局指责绥师赤化,他被判刑3年。其间,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2年赴兰州,任教于兰州女子师范学校。1938年返回米脂,任米脂县民众教育馆馆长。1940年边区米脂中学成立,应邀出任校长。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在上海病逝,为纪念陶行知,经边区政府第九次政务会议通过,陕甘宁边区延安中学自8月19日起改名为陕甘宁边区行知中学。为了加强行知中学的领导力量,边区政府教育厅调边区教育界知名人士马济川任行知中学校长,卢勤良任副校长。1948年1月,在调任延安大学工作后,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马济川历任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副校长、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甘肃省政协委员等职。“文革”中受到迫害,蒙冤致死。1978年7月平反昭雪。

卢勤良(1912—1951),河北唐县人。保定师范学校毕业。共产党员。1937年曾任鲁迅师范教员。1939年抗大毕业后,任三边公学副校长、校长。1945年5月,中共七大期间,边区政府为加强延安中学的领导力量,调卢勤良到延安中学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1945年至1947年,先后任延安中学、行知中学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

卢勤良为延中、行中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学生办学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校出现了朝气蓬勃的新气象,受到边区政府、广大群众和师生的一致好评。这一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前延安中学的鼎盛时期。全校有10个党支部,200多名党员,教职工200余人,班级最多时达23班,学生1100余人,桥儿沟容纳不下,又在对面罗家坪设立了分校。

1947年3月,卢勤良率大部分师生组建成第四后方医院(后改为第四野战医院),任院长,随军参战。1949年1月离开医院调地方工作,先后任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中共陕西省委副秘书长等职。1951年12月2日受省委派遣赴汉中检查工作途中因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

李景膺(1907—1981),陕西安定(今子长县)人。1927年参加当地农民运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安定县委书记,中共陕甘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中共陕甘宁边区延属地委书记等职。1948年1月至4月任中共延属地委党校校长(兼职)。

1948年1月,陕北局势根本好转,行知中学奉命迁回陕北瓦窑堡,在此又与分区地干班合并,成立延属分区党校。党校于3月1日开学,校址设在瓦窑堡米梁山。校长由延属地委书记李景膺兼任,副校长一职由杨彩斌担任。

1955年3月,李景膺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曾任第一、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1年2月13日,因病于北京逝世。

杨彩斌(1911—?),陕西安定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米脂县委书记等职。1943年,进入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曾任陕西省纪检委书记等职。1948年3月,延属分区党校成立,任副校长。

徐劲(1894—1982),云南景东人。1912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历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等职。1934年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南宁地下党支部书记、桂林地下党县委书记等职。

1938年到延安,主要从事教育和理论研究,为党培养抗日干部。先后任延属分区党校教育主任,边区政府教育厅代理秘书长等职。1944年起,先后任米脂中学副校长、校长、党支部书记等职。1948年4月21日,解放军收复延安。5月5日,延属分区党校奉命从子长返回延安。边区政府命令“恢复老区中等教育,重建行知中学,招收新生300名”。中共延属地委决定:以延属分区党校原行知中学青年班及其教职工为基础,于延安刘万家沟恢复重建行知中学。学校名由陕甘宁边区行知中学改称为延安行知中学。1948年6月,徐劲被任命为延安行知中学校长。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徐劲被调往西安,赴西北大学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徐劲历任西北大学教授兼秘书长,西北师范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副院长、西北分院院长等职。1982年6月19日,徐劲在桂林逝世。

丁子文(1903—1979),陕西绥德人。1926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系。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绥德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校长。

1948年7月延安大学附中(即延安中学)从山西返回延安。1949年1月,边区政府命令延安中学与延安行知中学互换校名。5月20日西安解放后,行知中学、延安中学大批师生奉调南下支援新解放区,部分外地学生随父母南下,两校师生不断减少。7月,陕北行署决定行中、延中合并,校名为延安中学,校址在延安王家坪原女大旧址(今延安市委党校)。9月,陕西省教育厅下达通知,确定延安中学为省属中学,受省教育厅领导,由陕北行署代管;校名为陕西省立延安中学,简称省立延安中学,任命丁子文为校长,白云亭为副校长。

延中、行中合并后,校址迁往延安枣园(原中共中央驻地,即今延园)。1950年5月,省立延安中学由枣园迁到延安市北关现址。正、副校长仍为丁子文、白云亭。在边区工作期间,丁子文曾在延安文教大会上被评为模范教育工作者,多次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毛泽东称赞丁子文是“陕北的大知识分子,边区的革命教育家”。

1950年12月,丁子文被调到绥德专署工作,离开省立延安中学。曾任绥德专署副专员,西安师范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绥德师范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陕西省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陕西省教育学院顾问,陕西省第四届政协委员等职。1979年12月,丁子文在绥德逝世。

猜你喜欢
周扬陕甘宁边区副校长
两元钱“惊动”法治副校长
Parity–time symmetric acoustic system constructed by piezoelectric composite plates with active external circuits
《陕甘宁边区实录》与中共自我形象的重构
中学副校长的作用与发挥
两个副校长的家访启思录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Generalized ionospheric dispersion simulation method for wideband satellite-ground-link radio systems
乘着MOOCs歌声的翅膀——复旦大学陆昉副校长访谈录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拥军工作的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