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冬枣和葡萄上绿盲蝽种群的季节性发生规律

2015-11-25 08:26金银利封洪强张言芳吕中伟侯有明
植物保护 2015年2期
关键词:葡萄树剪口冬枣

金银利,封洪强,张言芳,吕中伟,王 琦,邱 峰,侯有明

(1. 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北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 450002;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郑州 450002;3.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福州 350002)



调查研究
Investigations

河南冬枣和葡萄上绿盲蝽种群的季节性发生规律

金银利1,3,封洪强1*,张言芳1,吕中伟2,王 琦1,邱 峰1,侯有明3

(1. 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北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 450002;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郑州 450002;3.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福州 350002)

4月初到7月底,调查了绿盲蝽在冬枣和葡萄树上的越冬部位,监测了其在葡萄树上的种群动态及寄主转移规律。结果表明绿盲蝽越冬卵在葡萄树和冬枣树的剪口、葡萄的冬芽以及冬枣树的翘皮等部位越冬,并发现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不整齐还可能和葡萄冬芽发育的不整齐有关。调查结果还揭示了越冬后绿盲蝽在葡萄树上发生的种群动态及其在寄主植物之间的转移规律。本文讨论了这些发现与控制绿盲蝽为害的关系,提出4月初越冬卵孵化高峰期施药以及种植诱集植物(如胡萝卜)诱杀绿盲蝽成虫从而实现绿盲蝽区域性控制的策略。

绿盲蝽; 越冬部位; 种群动态; 寄主转移

绿盲蝽[Apolyguslucorum(Meyer-Dür)],属半翅目(Hemiptera)盲蝽科(Miridae),是一种刺吸式口器的杂食性害虫[1]。绿盲蝽寄主植物种类广泛,除为害棉花、苜蓿外,还严重为害与其临近的葡萄、枣、苹果、梨、桃等果树[1-3]。绿盲蝽以滞育卵在杂草和果树上越冬,春季一般在越冬寄主上先繁殖1~2代,然后再转移到棉田为害[1,4]。近年来,河南省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绿盲蝽的越冬场所逐渐向冬枣和葡萄等北方果树转移,尤其是与棉田和苜蓿田临近的果树,为绿盲蝽提供了丰富的越冬场所和早春寄主植物[4-5]。绿盲蝽不仅为害果树的嫩芽、嫩叶、花和果实,还严重影响了果实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6-7]。因此,为了明确河南省绿盲蝽在果树上的越冬部位、种群动态以及寄主转移规律,2013年4月-7月我们进行了田间定点系统调查,旨在为指导果树绿盲蝽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冬枣树和葡萄树上绿盲蝽越冬卵调查

2013年4月初,在位于新乡市原阳县南部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冬枣园和葡萄园(北纬35°0′,东经113°42′)调查绿盲蝽越冬卵在冬枣树(Ziziphusjujuba‘Dongzao’)和葡萄树(‘夏黑’葡萄Vitisvinifera-V.labrusca‘Summer Black’)上的越冬部位。在田间主要使用手持放大镜仔细调查树皮、剪口和冬芽等部位,并将发现的有卵部位取下带回实验室内,使用基恩士数码显微镜(Keyence Digital-Microscope VHX-500F)镜检拍照。

1.2 绿盲蝽在‘夏黑’葡萄树上的种群动态及寄主转移规律调查

选取上一年受害比较严重的2行‘夏黑’葡萄树(1行16棵,1行15棵,共计31棵葡萄树,株距1.5 m,行距3 m,总面积75 m2),于2013年5月16日用100目大纱网罩住(图1a),以防止绿盲蝽向周边葡萄树逃逸。在2行 ‘夏黑’葡萄树中间间作棉花(GossypiumhirsutumL.)和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图1b)(4月24日种植,棉花4行,苜蓿2行,两种寄主行间距为0.5 m,其中棉花株距0.2 m,苜蓿株距0.1 m),在地头种植留种胡萝卜(DaucuscarotaL.var.sativaDC.)(行距0.5 m,株距0.5 m)(图1c)。网罩内不施用任何农药,自2013年4月初至7月底每周调查葡萄、棉花、苜蓿和胡萝卜上绿盲蝽若虫和成虫数量。若遇有下雨等天气,调查时间向后顺延。本调查一直持续到7月底,之后撤去纱网。

图1 绿盲蝽在‘夏黑’葡萄树上的种群动态及寄主转移试验设计Fig.1 Experimental design for investigation of population dynamics of Apolygus lucorum on grape and host transfer of this species

2 结果与分析

2.1 冬枣树和葡萄树上绿盲蝽越冬卵调查结果

2.1.1 绿盲蝽越冬卵在冬枣树上的越冬部位

2013年4月3日调查发现,在冬枣树上年夏剪剪口、翘皮、多年生枣股的粗糙表面等部位(图2)均有绿盲蝽越冬卵。越冬卵主要聚集在上年夏剪留下的剪口上,且卵量非常高,许多枣枝剪口上的绿盲蝽越冬卵达到50粒以上,并且常出现多层排列的现象(图2d)。调查时还发现,有的绿盲蝽越冬卵已经孵化出1龄若虫,并开始取食冬枣树的嫩芽、嫩叶。把取回来的具有越冬卵的枣枝剪口置于基恩士数码显微镜下,用镊子撬开枣枝剪口发现大量越冬卵即将孵化(即有红色眼点出现),个别的越冬卵已经孵化出来,只剩下卵壳。

图2 冬枣树上绿盲蝽的越冬卵及其越冬部位Fig.2 Overwintering eggs and overwintering site of A.lucorum on winter jujube trees

2.1.2 绿盲蝽越冬卵在‘夏黑’ 葡萄树上的越冬部位

2013年4月7日调查发现,在‘夏黑’葡萄树的小枝剪口和冬芽上均有绿盲蝽越冬卵,但主要集中在葡萄树的冬芽上,单个冬芽上绿盲蝽越冬卵可高达30多粒(图3)。调查时部分卵已经孵化或处于正在孵化的过程中(图3d)。拿回实验室内在基恩士数码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越冬卵的红色眼点(图3c),还看到了正在孵化的绿盲蝽若虫(图3d),这表明此时正是绿盲蝽的孵化初期。

图3 ‘夏黑’葡萄树上绿盲蝽的越冬卵及其越冬部位Fig.3 Overwintering eggs and overwintering site of A.lucorum on grape

2.2 绿盲蝽在‘夏黑’葡萄树上的种群动态及寄主转移规律研究

2.2.1 绿盲蝽在‘夏黑’葡萄树上的种群动态

4月初到5月初,是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期,也是绿盲蝽若虫的盛发期。从4月7日调查开始直到5月10日均可调查到1龄若虫,这表明在葡萄树上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期可持续一个月之久,孵化非常不整齐(图4)。绿盲蝽越冬卵在4月初的春雨后,开始从葡萄树的冬芽和小枝剪口上分批次孵化发育(图3,图4),主要为害嫩芽、嫩叶。4月下旬到5月初,绿盲蝽若虫盛发,转移到鲜嫩的葡萄花上为害,以较大龄若虫居多(图4)。5月6日和5月10日的调查发现,绿盲蝽低龄若虫多在葡萄新萌发出的嫩芽和嫩叶上为害。同一株葡萄树上的冬芽并非同时萌发,而是由顶端至基部先后萌发,这与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具有同步性,也就是说,绿盲蝽越冬卵可能是随着葡萄树冬芽的相继萌发而逐渐孵化的。

5月3日,在葡萄树上开始发现绿盲蝽的第1代成虫。5月13日在葡萄树上为害的绿盲蝽种群密度急剧下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此低密度水平[(0.39±0.76)~(0.65±0.71)头/株],一直持续到6月13日(图4)。6月25日开始,在葡萄树上为害的绿盲蝽成虫渐多,7月初达到高峰,7月底又开始下降。6月25日调查发现,在葡萄树上主要是绿盲蝽成虫为害,虫口密度为(1.03±0.95)头/株;7月1日,在葡萄上为害的绿盲蝽成虫的虫口密度达到(3.06±2.11)头/株;7月31日,葡萄树上绿盲蝽成虫虫口密度低于(0.90±1.08)头/株。

图4 不同龄期绿盲蝽在‘夏黑’葡萄树上的种群动态Fig.4 Population dynamics of A.lucorum in different ages on grape

2.2.2 绿盲蝽的寄主转移规律

葡萄树上绿盲蝽成虫始见于5月3日,到5月13日调查时,在葡萄树上几乎很难找到绿盲蝽若虫,此时大部分若虫均已发育为成虫,但葡萄树上成虫数量并未持续增加,而是不断减少(图4)。与此同时,间作的棉花和苜蓿的嫩叶和嫩尖上出现了为害状,但几乎发现不了绿盲蝽成虫(图5b、图6)。5月23日调查时,胡萝卜花开始出现大量绿盲蝽成虫,6月25日调查发现,有的胡萝卜花序上绿盲蝽成虫可多达10头(图5a),平均虫口密度达到(3.03±2.65)头/花序(图6)。从6月底开始,胡萝卜花渐渐败落,7月初绿盲蝽成虫又开始向葡萄树及其间作的棉花上转移(图6),主要为害葡萄树新长出的嫩叶、嫩尖及其果实和棉花的嫩尖、嫩叶及蕾。另外,有零星绿盲蝽向苜蓿上转移,但也只是见到一些为害状,看不见绿盲蝽。6月底到7月底,在‘夏黑’葡萄上和棉花上均发现了绿盲蝽成虫,在棉花上的虫口密度一直很低,如7月24日在棉花上的虫口密度最高,仅为(0.47±0.82)头/株,与7月1日葡萄上的虫口密度(3.06±2.11)头/株具有显著差异(t或F值,P<0.05)(图6)。综上结果表明,绿盲蝽在葡萄上以卵越冬后发育成的成虫于5月上中旬大量迁移到正在开花的胡萝卜花上取食为害,胡萝卜花干枯后又转移到葡萄和棉花上。

图5 绿盲蝽在胡萝卜花及棉花上的为害Fig.5 Carrot flowers and cotton leaves damaged by A.lucorum

图6 绿盲蝽成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为害Fig.6 Population dynamics of A.lucorum adults on different host plants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田间调查明确了绿盲蝽在冬枣上年剪口和葡萄冬芽上越冬的特性,通过罩网系统调查明确了越冬后种群动态及寄主转移规律,为绿盲蝽区域性综合治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3.1 绿盲蝽的越冬部位与农业防治方法

调查中发现上一年8月份修剪时留下的枣枝和葡萄枝剪口是绿盲蝽的越冬场所,而且冬枣夏剪剪口是主要场所。冬季修剪时剪除上一年修剪留下的残桩并带出园外集中销毁,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越冬虫源基数,减轻绿盲蝽的暴发危害。由于本次调查的葡萄园是新园,剪口较少,越冬卵主要集中在冬芽上,随着葡萄的生长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剪口,越冬卵会不会也向剪口上集中尚不能确定,需要继续跟踪调查。

3.2 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与果树上的防治适期

本调查是在4月初进行的,调查时冬枣和葡萄的冬芽已经开始萌发,个别若虫已孵出,大量的卵具有明显的红色眼点。在26 ℃条件下出现红色眼点到孵化仅需3 d时间[8-9],由于春季气温较低孵化时间可能会延长,但这预示着越冬卵的胚胎发育已基本完成即将孵化,应抓紧时间准备防治。此后的调查还发现1龄若虫期一直持续到5月初,这表明绿盲蝽的早春孵化非常不整齐,前后可持续近1个月时间,这与门兴元等在山东的调查一致[10]。

越冬卵孵化不整齐可能与降雨有关。门兴元等在山东的调查表明枣树上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与降雨有关,每次适当的降雨后绿盲蝽大量孵化。这可能是由于北方春季每次降雨的雨量都比较小,只能满足剪口处最外层卵的孵化的需要,而里面的卵要等待下一次降雨。绿盲蝽的卵在剪口处通常里外排列几层,所以导致几次孵化高峰出现。我们在调查中发现4月份每次春雨后,葡萄上的低龄若虫大部分在新发出的嫩芽和叶上,而且将取回来的葡萄冬芽上的卵放在培养皿里洒水淋湿置于培养箱(温度26 ℃,湿度75%±5%,光周期L∥D=16 h∥8 h),5~6 d冬芽上的越冬卵就基本孵化,而没有经过淋水的就没有孵化,这说明葡萄上冬芽的孵化可能与降雨有关。

葡萄上越冬卵孵化不整齐还可能和冬芽的萌发不整齐有关。调查中我们发现,葡萄枝冬芽一般是从葡萄枝顶端到基部相继萌发。我们调查时在葡萄枝顶端萌发的冬芽上发现了绿盲蝽1龄若虫,而在尚未萌发的冬芽上只有越冬卵,且4月下旬到5月初,大龄若虫集中在花上为害,而初孵若虫均集中在刚萌发的冬芽上,这说明葡萄上越冬卵的孵化可能还与冬芽的萌发不整齐有关。所以,鉴于绿盲蝽越冬卵孵化的不整齐,在使用化学防治时要抓住孵化高峰期施药,并且4月份每周要施药一次,狠治1代若虫。

3.3 绿盲蝽的寄主转移与诱杀策略

绿盲蝽越冬卵孵化后,1龄若虫就开始取食冬枣树和葡萄树的嫩芽、嫩叶,造成叶片具有大量孔洞,严重影响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从我们的调查可以得知,绿盲蝽在4月初到5月初这个时期主要是在冬枣的嫩芽、嫩叶和葡萄的嫩叶及花序上为害,5月初成虫羽化之后开始向胡萝卜花和棉花嫩叶、嫩尖上转移,6月底胡萝卜花败后又开始转移为害葡萄树和棉花。这与冯成玉等[11]和党志红等[12]的报道是相符的,即绿盲蝽为害具有趋花的习性,能跟随寄主植物的开花顺序依次转移。所以,绿盲蝽寄主转移的驱动力是它的趋花性。然而,由于绿盲蝽的越冬寄主较多(不但在果树上越冬,山东还发现其在杨树上越冬)[13-14],我们不可能在所有的越冬寄主上铲除越冬虫源,种植诱集作物集中消灭成虫是实现绿盲蝽区域控制的一个很好的策略。

本研究发现留种胡萝卜对绿盲蝽成虫具有很好的诱集效果,这与羌烨等[15]的调查结果一致。因此,在一定的果园区域内,适当种植像胡萝卜这样的诱集植物,将诱集到的成虫集中喷药杀死,应该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1] 陆宴辉, 吴孔明. 棉花盲椿象及其防治[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29-31.

[2] Lu Yanhui, Wu Kongming, Jiang Yuying, et al. Mirid bug outbreaks in multiple crops correlated with wide-scale adoption of Bt cotton in China [J].Science,2010,328(5982):1151-1154.

[3] Feng Hongqiang, Jin Yinli, Li Guoping, et al. Establishment of an artificial diet for successive rearing ofApolyguslucorum(Hemiptera: Miridae) [J].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2012,105(6):1921-1928.

[4] Feng Hongqiang, Chen Peiyu, Li Guoping, et al. Diapause induction inApolyguslucorumandAdelphocorissuturalis(Hemiptera: Miridae) in Northern China [J].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2012, 41(6): 1606-1611.

[5] 王艳,郭雯,侯军铭,等. 绿盲蝽蟓越冬卵存活时间试验[J]. 河北林业科技,2010(6):18-19.

[6] 李林懋,门兴元,叶保华,等. 冬枣绿盲蝽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J]. 山东农业科学,2012, 44(9):98-101.

[7] 余金咏,赵春明,周金花. 10色板对鲜食葡萄3种主要害虫的诱捕效果[J]. 天津农业科学,2013, 19(2):38-41.

[8] 陈培育,封洪强,李国平,等. 绿盲蝽滞育与非滞育卵的形态学观察[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4(1): 83-85.

[9] 田彩红,何璠,封洪强,等. 绿盲蝽胚胎发育的显微及切片观察[J]. 植物保护,2013,39(1):56-60.

[10]门兴元,于毅,张安盛,等. 枣—棉生态区绿盲蝽季节性发生与转移规律[C]∥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1:213-220.

[11]冯成玉,李昌华. 盲蝽象寄主转移及种群动态调查初报[J]. 昆虫知识,1990,27(4):210-212.

[12]党志红,李耀发,高占林,等. 绿盲蝽成虫对几种寄主植物花器的趋性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8):82-83.

[13]马广民,门兴元,杜学林,等. 绿盲蝽越冬卵在鲁西棉区的分布[J].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8):92-94.

[14]王振亮,韩会智,刘孟军,等. 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及其孵化规律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6):148-158.

[15]羌烨,朱明华. 绿盲蝽卵发育分级标准及其在测报中的应用[J]. 植物保护,2014,40(1):125-127.

Seasonal population dynamics of Apolygus lucorum on winter jujube and grape trees in Henan Province

Jin Yinli1,3, Feng Hongqiang1, Zhang Yanfang1, Lü Zhongwei2,Wang Qi1, Qiu Feng1, Hou Youming3

(1. Henan Key Laboratory of Crop Pest Control, MOA’s Regional Key Lab of Crop IPM in Southern Part of Northern China,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China; 2. Institute of Horticulture,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 China;3.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Overwintering site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ofApolyguslucorumon winter jujube and grape trees and host transfer of this specie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early April to late July. Overwintering eggs ofA.lucorumwere laid in pruned wounds on grape and winter jujube trees, as well as on winter buds of grape and beneath barks of winter jujube tree. The investigation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dispersed hatching dates of overwintering eggs might be a result of synchronized development with winter buds of grape.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A.lucorumon grape and host transfer rule were revealed. The links between these findings and the control tactics forA.lucorumwere discussed. It was suggested to spray pesticide once the overwintering eggs hatch massively in early April and trap adults ofA.lucorumwith cultured blooming carrots as a regional control strategy.

Apolyguslucorum; overwintering site; population dynamics; host transfer

2014-03-04

2014-03-24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201103012-7)

S 436

A

10.3969/j.issn.0529-1542.2015.02.028

致 谢:本调查研究得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葡萄园和冬枣园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 通信作者 E-mail: feng_hq@163.com

猜你喜欢
葡萄树剪口冬枣
葡萄树结“智慧果” 亩产值可超3万元
林业葡萄树种植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三种剪枝机伐条对桑树生长的影响及工效比较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成年采摘茶树如何修剪
冬枣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葡萄树王年入3万
“智耕牛”指尖“种”冬枣
一种锯齿状冬枣采摘装置
两棵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