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2015-11-25 07:38刘龙生庞洪赢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10期
关键词:创造精神信息技术评价

文 刘龙生 庞洪赢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文 刘龙生 庞洪赢

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已经开设多年,但是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它依然是一门“年轻”的课程。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上进行评价?如何通过评价真实地反应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信息技术的评价不应该只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某种操作、学习到了某种技能,更要关注他们学习与探究的整个过程以及他们在信息技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研究态度、思考方法、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完善。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小学信息技术的评价有明确的要求: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从这个标准我们不难看出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评价依据、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

任何的课堂教学评价都必须以教学目标为评价依据,信息技术课堂当然也不例外。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也体现了三维目标,但是却很少看到教师在教学评价时真正地去关注学生的三维目标是否实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教操作”思想太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以至于教师不知如何从三个维度去进行评价。为了真正从“根”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试着从三个方面入手。

(1)教学设计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评价机制体现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的设计不求“大而全”,但要求“贯穿始终”。

(2)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价重视三维目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课堂评价时一律注意“三轻”(轻结果、轻操作、轻技能)和“三重”(重过程、重方法、重情感态度)。

(3)课堂结束时的总结性评价紧扣三维目标。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引导,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自主进行。

这样做的好处是,从课堂教学的三个方面(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保障了从三个维度去评价学生学习、关注学生成长,由于这种多维度的评价不只是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结果,而是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操作过程与学习方法,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情感体验,课堂上活跃的同学越来越多,因为大家不用再担心“操作错误”而出丑,反而会因为自己的“金点子”博得老师和同学的喝彩。信息技术课堂由原来的只是几个人表演的“秀场”,变成了更多同学的舞台。比如在《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这一课最后的总结性评价中,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画“思维树”的方法从三个维度去评价自己本节课的学习。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学生不但评价了自己如何去插入图片及艺术字,更对幻灯片设计的整体美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还有的同学对自己为妈妈制作幻灯片贺卡非常满意,这就说明只要给学生搭建一个“三维”的舞台,学生完全可以还给你很多的惊喜。教学评价的依据依然是教学目标,既然教学目标已经变成了三维目标,教学评价当然也要伸开三维的“触角”。

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应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应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和他们富有“个性”的课堂表现。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个性,一方面体现为“人”的个性,即学生个体的差异,包括学生的认知结构、智力水平、思维特点等;另一方面则体现为“技术”的个性,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 这就对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一方面要对不同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相应的评价,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的信息技术操作方法进行关注。无论是对不同“人”的评价,还是对不同“技术”的关注,都体现了教学评价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发展学生个性的根本就是要关注“差异”。在学习《漂亮文字我来变》一课时,学生自主探究如何改变文字的大小、字体及颜色,课本上提供的“标准方法”是:先选定文字,然后执行“格式—字体”命令。有几个同学则没有受到课本的束缚,而是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一个同学提出来使用工具栏更简便,另一个同学提出来单击右键也可以。这时及时的跟进评价“条条大路通罗马,看来有的同学已经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种评价不但肯定了学生的“另辟蹊径”,更是鼓励了学生的个性发挥。

2.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

信息技术课不是简单的“操作课”,更不是“模仿课”,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也绝对不能仅仅是评价学生是否学会了某种操作,而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特别是对于富有想象力的小学生来说更应如此。学生的创造精神体现于课堂的方方面面,一个新的思维方式,一种新的操作方法,乃至学生的一个提问、一场讨论,无不蕴含着学生的“金点子”。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过早的对学生的创意妄下结论,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二是以点带面,注重发展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认识新帮手Excel》一课里提到了工作表的行标与列标的问题,学生在明白了列标需用字母表示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26个字母都用完了,后面的列比如27列怎么表示?这时不必急于告诉大家使用两个字母“AA”表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有的学生说用“a”表示,有的学生说用“A”的平方表示,还有的学生说用“A2”表示。对于学生的各种各样的创意我们不用急着一棍子打死,而是肯定了他们的创造精神,然后再引导大家一一分析其中的奥妙。由于教师不再用唯一的答案来衡量学生,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创新,所以,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上不断地涌现出思维的火花。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灵活的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1.“学生成长”文件夹评价法

这种评价方法主要是收集学生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学习过程中的持续进步的一系列表现作品,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与成果。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纵向表现学生的进步,另一方面能很好地让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具体做法是: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文件夹,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也可以自己起一个富有创意的名字。文件夹里面除了包括自己的作品(练习作品与阶段作品)外,还可以包括学生的上信息技术课的感受(收获与反思)、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得意之笔与不足之处)、对老师说的话(批评与建议)等。集腋成裘,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珍珠,最终串成了美丽的项链。学生正是在这样的对自己成长的不断评价中,感悟着成功的喜悦和进步的快乐,对自己的评价也会越来越高。

2.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法

小学生的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小学信息技术课则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身体验与活动的舞台。这种评价方法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能够很好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植树节到了,组织学生开展“我们植树去”绘画比赛,学生自己就体会到了“画图”程序中的各种工具自己使用的是否熟练;国庆节到了,组织学生开展“祖国在我心中”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活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哪些制作幻灯片的知识还没有学会。电子板报的制作反应学校内外的大事小情,微视频的录制展现师生的别样风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对自己所学内容的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

3.多元评价法

“多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维度的多元”。既要注重学生的操作实践,也要重视的学生的思维过程;既要看学生的最终作品,也要问学生的规划设计;既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同其他科目的课堂一样,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同样应该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更加注重从三维目标来评价学生的发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精神,更加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性。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些“改变”的宗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不断优化。

刘龙生,本科,二级教师。山东省临沂第一实验小学,276003

猜你喜欢
创造精神信息技术评价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学习行知精神,发展现代幼教
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浅析实验性动画的艺术语言表达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