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向异性真实头模型下深部脑刺激电场分布

2015-11-25 09:35董国亚汤志华韩婷彦罗宇豪
电工技术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颅骨触点电导率

董国亚 汤志华 韩婷彦 罗宇豪 赵 军

(1.河北工业大学电磁场和电气可靠性省部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130 2.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天津 300132)

0 引言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性系统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振颤、反应迟钝、僵直和姿势不稳,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深部脑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已经成为治疗帕金森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是其机制依然还不清楚[1,2]。对DBS 产生的效果通常存在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是DBS 通过抑制或阻止受刺激的组织以产生功能性毁损;二是DBS 引发受刺激网络的激活模式,从而控制了病理网络活动[3]。因此研究在深部电极激励后影响产生电场分布的因素就非常重要。

对于成人的头部组织,颅骨和大脑组织具有高度各向异性[4,5],如果大脑组织设为各向同性来计算电场分布,那计算出的电场分布和电压将会产生较大误差。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三维四层各向异性真实头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在深部电极施加激励后产生的电场分布,并对不同激励参数下产生的电场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

1 真实头模型的构建

首先采用Simpleware 软件对二维的T1 加权MRI 图像进行分割和三维重构,重建的真实头模型包括四层:头皮、颅骨、脑脊液和大脑。应用Geomagic Studio 逆向工程软件,将先前Simpleware软件所分割出来的头皮、颅骨、脑脊液和大脑四层头部组织的STL 模型,导入到Studio 中进行曲面片划分、构建NURBS 曲面等过程实现四层组织的实体模型重建。将Geomagic Studio 软件重建出来的三维头部组织模型导入到 COMSOL Multiphysics 4.2a 软件中,为了使模拟电极位于脑深部区域内,依次调整坐标来找到中心坐标,然后通过计算设置好电极坐标和几何结构,最后建立头模型与植入电极的复合对象,使两者成为统一体,从而实现了深部脑刺激几何模型的构建,并应用 COMSOL Multiphysics 4.2a 进行四面体网格的剖分,实现头部数值模型的建立,如图1a~1d 所示。本文的电极大致位于下丘脑核附近[6,7],如图1e 所示,两电极之间是绝缘材料,该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包括头皮、颅骨、脑脊液、大脑和深部电极,如图1f 所示。

图1 四层头部的数值模型Fig.1 The numerical model of four-shell head model

2 DBS 的电场分布对比仿真研究

2.1 Laplace 方程

通过求解Laplace 方程得到的由刺激产生的电位分布为[8-11]

式中,φ 是电位(V);σ 是电导率(S/m);∇是梯度差分算子。

假设在大脑区域内部组织中没有电荷和电流源,由刺激所产生的电位分布φ 可直接通过求解Laplace 方程(1)得到,电场分布E 由式(2)得到。

各向异性的组织主要反映在电导率的各向异性,从而影响电位φ 及电场E 的分布。

2.2 仿真研究

各向异性的头部组织,其电导率张量是一个3 ×3 的对称矩阵,如式(3)所示。

如果σx=σy=σz(σx、σy、σz分别是在x,y,z 三个正交方向上的电导率的值),当他们不相等且成一定比例时,此时的电导率为各向异性。

2.2.1 四层头模型下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介质的电场分布对比

两个接触电极之间的距离为 H=0.5mm,施加直流电压分别为±1V,电极位于STN 区域附近,产生的电位与电场分布如图2~图5 所示。在各向同性的头模型中,头皮、颅骨、脑脊液和大脑的电导率分别为0.33S/m、0.0042S/m、1.79S/m 和0.14S/m;对四层各向异性头模型,大脑和颅骨设为各向异性,且x、y 和z 方向的电导率比值σx∶σy∶σz均为1∶1∶10,大脑的σx为 0.04427S/m,颅骨的σx为0.00133S/m,头皮和脑脊液的电导率设为各向同性,分别为0.33 S/m 和1.79S/m。

图2 电位分布对比Fig.2 The potential comparisons

图2 和图4 显示了在两个电极触点周围产生电位和电场分布。图中显示:各向同性头模型时,产生感应的激活脑区为球形,而各向异性头模型时为椭球形。

为了更直观地显示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头模型下的结果差异,在图2 中的线1 和线2 处的电位和电场分布结果显示在图3 和图5 中,其中线1 位于上面电极的1/2 高度处并垂直于电极表面,长度为8mm;线2 平行于电极轴线方向,且距离电极表面0.2mm 处,长度为16mm。

图3 在线1 和线2 上各点的电位分布对比Fig.3 Potential comparisons between points in line 1 and 2

图4 电场强度分布对比Fig.4 The comparisons of elctrical fields

2.2.2 四层头模型和均匀头模型的电场分布对比

图5 线1 和线2 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幅度对比Fig.5 The comparisons of amplitudes of electrical fields between points in line 1 and 2

为了进一步了解深部脑刺激中不同组织对电场分布的影响,将四层头模型与均匀头模型进行了对比。所谓均匀头模型,因为电极深入到大脑内部,即假定头皮、颅骨、脑脊液和大脑四层组织均为大脑这一层头模型,且各向异性,电导率与四层各向异性头模型中大脑的电导率分布相同,即σx为0.04427S/m,σx∶σy∶σz为1∶1∶10,依然采用±1V 的双电极刺激,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H=0.5mm。

为了对比四层头模型和一层头模型下电位分布的差异,定义了相对误差

式中,Vfosh是四层头模型下产生的电位,Vfosh_max和Vfosh_min分别是产生的最大和最小电位值;Vhomo是均匀头模型下的电位。计算出的相对误差见表1。

表1 电位的相对误差Tab.1 The relative errors of potentials

由一层头模型和四层头模型之间的相对误差分析可以看出,在脑深部电极作用区域内的电场及电位分布之间的最大误差只有1.15%,相差很小。四层头模型在各向异性情况下,对电场及电位分布起主要作用的是大脑这一层组织,其他组织对电场及电位的分布影响几乎为0。由于电极植入大脑深部,产生的电场分布可以认为主要受大脑一层介质的影响,所以在简化计算的情况下,可以只构造大脑这一层头模型。

2.2.3 电极触点间不同间距对电场分布的影响

为了更进一步研究脑深部电刺激影响电场分布的因素,将电极间的距离依次调节为0.5mm、2.5mm和4.5mm,观察四层各向异性头模型下,采用双电极刺激,两触点施加的直流电位分别为±1V,产生的电场分布如图6 和图7 所示。

图6 电位分布曲线Fig.6 Potential distributions

图7 电场强度的幅度分布Fig.7 The distributions of amplitudes of electrical fields

图6a 和图6b 分别为线1 和线2 上各点的电位分布曲线,其中线1 中,电位的绝对值都随着电极两触点间距的增加而略有增加。线2 中,随着两电极触点间距的增加,电位绝对值的最大值也略有增加,且激活的脑区范围也在增加。图7 为线1 和线2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幅度的分布。由结果图6b 显示,激活脑区的范围随着电极触点间隙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间隙之间的场强则逐渐减小。

3 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真实四层头部组织的基础上,建立脑深部电刺激的数值模型,通过对比不同头模型下的电场分布结果,指出在研究脑深部电刺激产生的电场分布时,需考虑头部组织各向异性的特点。双极刺激下,改变电极触点的间距对刺激的强度和作用范围有很大的影响。

针对各向异性头模型的电场分布的研究,为深部脑刺激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深部脑刺激术的治疗效果。

[1]Yousif N,Liu Xuguang.Investigating the depth electrode-brain interface in deep brain st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odels with graded complexity in structure and solution[J].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ethods,2009,184(1):142-151.

[2]Yousif N,Purswani N,Bayford R,et al.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he deep brain stimulation induced electric field on subthalamic neurons:A computational modeling study[J].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ethods,2010,188(1):105-112.

[3]于超,李刚,李世民,等.深部脑刺激作用机制的探讨[J].生物物理学报,2005,21(5):325-331.Yu Chao,Li Gang,Li Shimin,et al.Uncovering the mechanism of deep brainstimulation[J].Acta Biophysica Sinica,2005,21(5):325-331.

[4]Wolters C H,Anwander A,Tricoce X,et al.Influence of tissue conductivity anisotropy on EEG/MEG field and return current computation in a realistic head model:a simulation and visualization study using high-resolution finite element modeling[J].Neuroimage,2006,30(3):813-826.

[5]Abascal J F,Arridge S R,Atkinson D,et al.Use of anisotropic modelling in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description of method and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utility in imaging brain function in the adult human head[J].Neuroimage,2008,43(2):258-268.

[6]Gabran S,Saad J,Salama M,et al.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FDTD) modeling of implanted deep brain stimulation electrodes and brain tissue[C]//31st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EMBS Minneapolis,Minnesota,USA,2009:6485-6488.

[7]Choi C,Lee Yen Ting,Tsou Yi Lin.Modeling deep brain stimulation based on current steering scheme[J].IEEE Transacetions on Magnetics,2011,47(5):890-893.

[8]刘荣美,汪友华,张岩.建筑结构中雷电流和磁场分布特性的频域有限元方法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3,28(2):140-145.Liu Rongmei,Wang Youhua,Zhang Yan.Frequency domai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lightning current and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building structure[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3,28(2):140-145.

[9]Grant P,Lowery M.Effect of dispersive conductivity and permittivity in volume conductor models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J].IEEE Transace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10,57(10):2386-2393.

[10]罗涛,陈民铀,曾灿.电力电缆安全监测中温度场和电场数值关系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5):20-24.Luo Tao,Chen Minyou,Zeng Can.Study of nume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electric field in power cables safety monitoring[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2010,38(5):20-24.

[11]夏慧,刘国强,黄欣,等.基于互易定理的二维磁声电成像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13,28(7):163-168.Xia Hui,Liu Guoqiang,Huang Xin,et al.2D magneto-acousto-electrical tomography system based on reciprocity theorem[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3,28(7):163-168.

猜你喜欢
颅骨触点电导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林升栋:将消费者触点思维融入广告媒体计划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航空电转换器的损伤原因分析及修理
东华大学在碳纳米纤维孔隙率及电导率方面取得新进展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接触器辅助触点接触电阻产生原因分析
基于比较测量法的冷却循环水系统电导率检测仪研究
低温胁迫葡萄新梢电导率和LT50值的研究
酯类微乳液的相变过程中电导率和黏度分析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