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过载环境下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2015-11-26 09:49西交利物浦大学王以宁华北电力大学周晓兰
办公室业务 2015年19期
关键词:信息环境信息素养高校学生

文/西交利物浦大学 王以宁; 华北电力大学 周晓兰

信息过载环境下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文/西交利物浦大学王以宁;华北电力大学周晓兰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信息过载环境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分析了信息过载环境下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不足的表现,提出了提升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过载;高校学生;信息环境

一、信息过载与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过载,是指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的生产和存量超出了接受者对信息的承受能力,造成信息相对过剩,导致人们对信息的甄别、接收、处理和利用出现障碍的社会现象。随着信息载体和传播方式的多元化,这一状况不断被强化,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时代特点,从而出现信息过载时代来临的说法。正如英国学者蒂姆·乔丹所言,“拥有太多的信息使信息的利用变得不可能。它以两种状况发生,第一,有信息而不能被吸收;第二,信息组织得非常差以至于发现任何特定的信息变得不可能。”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现在业界普遍引用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于1989年提出的关于信息素养的描述,其主要内容包括:(1)知晓自己何时需要信息何类信息;(2)知晓自己如何获取信息;(3)如何评估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

高校学生视野开阔,求知欲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高于其他群体。对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不应只看重其文献检索能力,更应重视其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要评估高校学生群体对信息需求的敏锐程度,是否具备信息检索能力,是否可以合理并准确地判断和利用信息。

二、信息过载环境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

(一)信息环境的变化。当今信息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信息爆炸、信息泛滥、信息迷雾、信息烟尘、信息污染等说法和现象形象地展现了社会信息环境的现状。高校学生兴趣广泛、精力旺盛,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对信息传播工具和信息本身的接触面远远高于其他群体。网络信息资源种类繁多,鱼龙混杂,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在信息过载环境下,如果高校学生不注重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面临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将感到无所适从。

(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在纸质媒体为主流媒体的时代,网络媒体是新媒体。在网络媒体成为主流时,移动网络又为公众编织了覆盖面更广的、更为实时的信息环境。高校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环境中饱受信息的侵袭。信息传播工具的革命没能带来信息检索方式的革新。信息技术可以使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梳理和控制,又使其传播速度加快,传播方式显现多样性特点。传统环境下的著录和索引方式已无法更好地适用于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下的搜索引擎也无法更好地适用于无线网络环境下产生的新的检索需求,这些都客观上强化了信息过载的程度。

(三)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发生变化。高校学生在校学习和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的信息素养相关知识与培训内容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在课程设置上要重新评估信息素养相关课程的设置,革新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在保持对信息敏感的同时,提升自己对有用信息的获取和判别能力,对目标信息的检索能力,对新技术和新工具的驾驭能力,从而不断适应信息过载环境。

三、信息过载环境下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不足的表现

(一)对信息的敏感度明显不足。高校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是衡量其信息素养的重要指标,这种敏感程度体现在对信息的感知和洞察力上。能够判断并有意识地接受有用信息并将其用于学习和实践中,能够保持对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和传播方式的兴趣,能够持续关注新的信息环境下检索工具和检索方式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学生长期保持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从而有利于其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目前的状况是,高校学生入学前长年接受应试教育,多数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明显不足。

(二)信息的获取能力不足。各种现代通信设备武装的高校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信息获取能力不足的问题。上网设备或移动终端的现代化程度与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一定成正比。一方面,高校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无法通过高端通信设备的使用得以提高;另一方面,现代通信设备不可能提供程序化的信息供学生吸收。

(三)信息检索的知识匮乏。关于信息检索的知识和能力,是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并经过不断反思才能获得。信息检索的知识,包括信息检索的相关理论和思想、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这些知识都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学习和体会。另外,虽然高校学生在上网时间方面、上网熟悉程度方面具备优势,但在信息获取方面缺乏经验,基于网络的信息检索经验不足。在新技术不断出现和信息检索知识不断更新的大环境下,高校学生信息检索知识匮乏的现象凸显。

四、提高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信息检索能力是一项事关高校学生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践性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信息检索能力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得以体现。完善的机房设施和信息检索课程设置还不足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各个学科的教师在专业课讲授环节中都要引导学生自行进行文献分析,自觉检索相关资料,主动查询相关知识。社会科学的专业尤其要加强案例分析的环节,使学生在关心时政的同时完善自身的信息检索能力。

(二)课程设置要优化信息检索实践环节。信息素养的教学要格外强调检索的实践环节。要培养高校学生基于信息检索技能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对信息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和对文献的分析能力等。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和移动设备的操作能力、借助有线网络和移动网络收集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检索到有效信息,盘活自己已有信息,组织有效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图书馆和远程教学平台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信息获取是指对自身信息需求的觉察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加工是指获取到相应信息后进行评价、应用、管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高校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可以为信息检索课程提供实践场所,这使高校图书馆成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基地,这里学术气氛浓郁、知识密集、检索工具多样,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强大的技术优势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支撑。目前高校的信息检索课程也主要由高校图书馆承担。优化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检索工具和文献传递方面培训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不断给学生充实信息检索知识、数据库相关知识和文献分析技巧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远程教学平台可以强化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交互性可以更加灵活地培养高校学生的信息检索技能,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信息资源的识别能力以及在新的信息环境下的预判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冉.论网络信息的CARS过滤机制[J].情报杂志,2007(1):141-142.

[2]刘春晖.大学生信息素养与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关系--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调节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55-61.

[3]张淑玲等.泛在知识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6):103-105.

[4]赵晓华.利用信息技术课程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12(3):126-128.

猜你喜欢
信息环境信息素养高校学生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刍议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环境下的企业管理路径与信息安全探索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