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大幅下降 海工明显萎缩

2015-11-26 00:32
航运交易公报 2015年29期
关键词:船舶工业船东造船

上半年,受全球航运市场低迷、油价持续下跌影响,中国新承接船舶订单大幅下降,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明显萎缩,造船企业交船难、融资难、盈利难和转型难等问题依然突出。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政府部门全力支持,全行业直面困难,骨干船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确保船舶工业平稳发展。

三大造船指标

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1853万DWT,同比增长6.3%;承接新船订单1119万DWT,同比下降72.6%。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3807亿DWT,同比下降9.2%,较去年年底下降7.6%(见图1、2、3)。

重点监测企业

上半年,全国船舶行业88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0亿元,同比增长4.5%;利润总额24.7亿元,同比下降3.5%。完成工业总产值2056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船舶制造产值982亿元,同比增长5.8%;船舶配套产值152亿元,同比增长14.7%;船舶修理产值64亿元,同比增长9.2%。

企业盈利能力

前5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44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08.1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船舶制造企业1544.7亿元,同比增长8.3%;船舶配套企业362.6亿元,同比增长5.8%;船舶修理企业为72.2亿元,同比增长18.5%。

前5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5.4亿元,同比下降13.3%。其中,船舶制造企业为48.1亿元,同比下降11.3%;船舶配套企业为16.4亿元,同比增长20.2%;船舶修理企业为1.8亿元,同比下降8.2%。

船舶出口

上半年,全国完工出口船舶1671万DWT,同比增长8.5%;承接出口船舶订单933万DWT,同比下降75.6%。6月底,手持出口船舶订单1.3117亿DWT,同比下降8.7%。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的90.2%、83.4%和95%。

前5月,全国船舶出口金额127.7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出口船舶产品中散货船、油轮和集装箱船仍占主导地位,三者合计67.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2.6%。船舶产品出口到17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向亚洲出口船舶的金额为82.9亿美元,占比为65%。

主要特点

国家密集出台相关政策

上半年,国务院出台《中国制造2025》,把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并配套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等,要求强化船舶等装备制造业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的综合竞争优势。中国央行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财政部、工信部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部发布《军民融合深度发展2015专项行动》等,这些政策对稳定船舶工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船舶工业迈向“3.0时代”迎来新的机遇。

双高产品批量承接

上半年,全国骨干造船企业积极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继续以创新为驱动,努力稳定生产确保交船。上半年交付全球最大8500车位汽车滚装船、国内首艘3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船、全球第二大7.2万吨半潜船。与此同时,最大箱位1.8万TEU型船试航成功、全球最大独立货罐型3.7万吨沥青船顺利下水。批量承接了万箱集装箱船、VLCC、7800车位汽车滚装船、LNG动力客滚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新船订单修载比达到0.369。在海工建造领域交付世界首台半潜式圆筒型海洋生活平台、亚洲首艘LNG动力全回转工作船、国内首艘深水环保船、全球最大12000吨级起重船总装调试、全球首制R-550D自升式平台出坞。

骨干船企逆势发力

上半年,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新造船市场大幅下滑,全球新造船成交3694万DWT,同比下降54.3%。但中国骨干造船企业在逆境中优势突显,努力做好船东工作,顺利完成交船,大力开发新船型,抢夺国际市场订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全国造船完工量前10家造船企业占全国比重57.5%,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新承接船舶订单前10家造船企业占全国比重75.4%,同比提高近20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缓中趋稳

上半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实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走势。6月份,波罗的海国际干散货运价指数(BDI)上涨35.8%,二季度中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逐月回升,船舶工业利润总额下滑比年初有所收窄,主要先行指标触底反弹,低位震荡。随着老旧船舶拆解政策的延续,内河船舶更新换代需求增多等有利因素的影响,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状况有望实现企稳回升。

智能制造大力发展

一方面,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愈发加快,促使船舶建造朝着设计智能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精细化和信息集成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劳动用工成本刚性上升,与日韩相比优势逐渐消失。在政策指引和市场倒逼的双重作用下,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中船澄西(广州)有限公司等一些骨干造船企业在切割、焊接、涂装等船舶建造环节广泛使用机器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造船精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智能制造已成为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道路。

存在的问题

接单难

当前国际新造船市场虽然受油价低迷刺激,带动油轮成交量上升,集装箱船订单亦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的影响有所回升,但BDI仍呈低迷态势,散货船成交量大幅下降,受此影响,以承接散货船为主的中国船舶工业,上半年新接订单大幅萎缩。据克拉克森统计,上半年中国新造船承接量仅为756万DWT,占世界市场份额20.5%,位居世界第二,按照行业协会统计的1119万DWT,约占世界市场份额27.6%,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市场份额首次下降。endprint

转型难

上半年新造船市场较为低迷,在超大型集装箱船和油轮订单上,韩国船企凭借技术优势承接大量订单,在散货船订单上,日本船企借日币贬值的机遇与中国抢夺订单。面对日韩船企的强势竞争,中国船舶工业须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提高创造市场、开发市场能力任重道远。

融资难

船舶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船市需求低迷,新造船价格下跌,首期预付款比例下降,给船企带来巨大融资需求。国家支持船舶工业发展,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船舶工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但有关政策落地尚待时日。今年以来,行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依然未得到较大改善,不少行业骨干造船企业现金流出现紧张局面,致使不少订单丢失。

盈利难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航运市场运力过剩进一步加剧,新造船价格长期处于低位,但船企劳动力成本刚性上升,人民币汇率坚挺,配套设备采购成本居高不下;船东推迟接船、修改合同订单,增加企业管理成本;船东预付款比例下降,船企流动资金贷款成本高企,应收账款大幅增长,经营现金流余额持续减少。统计显示,前5月,全行业应收账款896.7亿元,同比增长14.7%;利息支出36.5亿元,同比增长1.6%。

交船难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航运市场和新造船市场仍然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受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影响,船东对订造节能环保型船舶积极性不高,散货船改油轮订单现象频繁发生,修改船舶合同、延迟交船甚至撤单的风险逐渐加大,造成造船企业生产计划调整、生产节奏打乱、管理成本提高。全行业上半年交付1853万DWT,是去年年底预计今年交付4300万DWT的43%,全年按计划完成交船任务困难重重。

海工在建项目违约风险增大

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低位震荡,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营运市场延续低迷态势,大型石油企业削减投入资金,全球成交各类海洋工程装备46.8亿美元,同比下降81.8%。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在前两年高油价时期承接的订单不少为船东无租约订单,弃单风险较大,尤其是将于今明两年交付的在建项目。此外,由于海工项目首付款比例较低,船东不断修改设计、主要设备采购拖期、延期接受装备和撤单行为,给造船企业的生产技术准备、资源调配、建造效率、质量控制等都形成了较大压力。

预测和建议

预测

今年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但总体趋势向好。美国经济复苏放缓,欧洲经济在希腊危机缓解下有望迎来复苏,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日本经济继续保持温和复苏,印度经济飞速发展,这些因素将对全球航运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但航运市场运力过剩、供需矛盾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BDI处于低位,干散货船市场难有明显改观;大型集装箱船订单将出现回落,支线集装箱船市场仍有一定需求;油价短期仍处低位,油轮市场相对较好。预测今年全球新造船成交量将约为7000万~8000万DWT;造船完工量在1亿DWT左右;手持订单量有望保持在3亿DWT水平。预计全年中国造船完工量为4000~4500万DWT,新接订单量有望达到2000~2500万DWT,年底手持订单量下降到1.3亿DWT。

建议

避免出现政策真空期。目前船舶工业仍处低谷,国际竞争异常激烈,国家有关部门在新规划出台前,应延续一些原有的行之有效的政策,一些尚未落实的政策应加快落实。

加大对骨干企业金融支持。对行业内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发展潜力基础较好的骨干造船企业要加大融资支持。要进一步扩大政策性贷款规模,切实加大船舶出口信贷投放力度,适当给予造船企业中长期借款余额,努力降低贷款利率,保证造船企业合理资金需求。

加大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支持力度。对符合新公约、新规范、新标准的绿色环保型、高技术船型和海工装备及配套设备研发,加大投入支持;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改造和针对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船用设备专业化的能力建设,加大投入支持;对企业实现兼并重组在债务重组、人员分流、资产整合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企业顺利度过危机,促进转型升级换代。

加强扩内需政策效应。在国际市场低迷的形势下,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扩内需投入力度。鼓励中国三大油气企业配合国家“南海开发”、“一带一路”等战略,加大中国海洋油气装备订造;继续加大对海监、渔政等行政执法船的新增需求,完善救助、打捞船舶的升级换代,提升远洋渔船的装备水平;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提及的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等开发和工程化要求,促进船舶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严防海工在建项目违约风险。海工装备企业要加大对合同条款的审核,密切监测手持订单状况,强化与船东的沟通交流,加强船东履约情况的跟踪,制定订单风险预案,降低船东违约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此外,企业应严格生产管理纪律,提升项目管理能力,确保产品按期交付。endprint

猜你喜欢
船舶工业船东造船
船舶工业被列为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行业
1~10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造船技术2016年(总第329期~334期)总索引
基于I-O模型船舶工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
13项船舶工业国家标准正式立项
造船出海 扬帆启航
基于船东满意度的船舶售后服务探索
希腊船东积极购买二手船
上半年全球船东共订901艘船舶
2009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排前10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