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人工繁殖及鱼苗环道培育技术

2015-11-27 18:24郑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鳜鱼鱼苗养殖技术

郑东

摘要 结合肥东县管湾水产养殖场的养殖实践经验,总结了鳜鱼的人工繁殖及鱼苗环道培育技术。鳜鱼的人工繁殖主要采用亲鱼精心培育、人工催产、人工授精、人工孵化获得鳜鱼毛仔,并利用四大家鱼孵化环道进行微流水培育,将鳜鱼毛仔培育至4~5 cm,大大提高了鳜鱼鱼苗的成活率及鱼苗的质量。

关键词 鳜鱼;人工繁殖;鱼苗;环道培育;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5.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299-01

鳜鱼又称桂鱼、胖鳜、季花鱼、桂花鱼等,属鲈形目,鮨科,鳜亚科,鳜属,为肉食性凶猛鱼类。由于鳜鱼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较好,已成为淡水养殖中主要的经济鱼类。鳜鱼喜栖息于水质清新的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如湖泊、水库、江河中,每年5—7月为鳜鱼的产卵期,其怀卵量为3万~20万粒。鳜鱼终生以活鱼虾为食,其开口饵料即是其他种类体型较小的刚刚脱膜的小鱼苗,因此鱼苗培育的成本和培育技术要求较高。肥东县管湾水产养殖场经过10余年的探索,在鳜鱼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 鳜鱼的人工繁殖

1.1 亲鱼选择

每年亲鱼从无污染的管湾水库中选择2~4龄体格健壮、无伤无病、体型适中的个体,雄鱼0.75 kg以上,雌鱼在1 kg以上,以已达到性成熟后1~2年的为好。

1.2 亲鱼培育

1.2.1 清塘及放养。鳜鱼进塘前7~15 d要对亲鱼培育池进行清整和消毒。先把池水排干,挖去池塘中过量的淤泥,整平池底,加固塘埂,完善进、排水系统,清除杂草和石块等。然后清塘消毒,选择干法清塘的方法,即先将池水排干,再在池底四周挖几个小坑,将生石灰倒入坑内,加水融化,趁热将石灰浆向池底均匀泼洒,泼洒后用泥耙在塘底推耙一遍,使生石灰与塘泥充分混合,以提高清塘的效果。亲鱼培育池的池面积以0.13~0.33 hm2为宜,放养密度一般为1 500~3 000 kg/hm2。

1.2.2 饵料鱼投喂。投喂的饲料要求鲜活、适口、饵料鱼品种多种多样,主要投喂鲢、鳙鱼种,兼投鲤、鲫及一些小杂鱼。饵料鱼的体长一般为鳜鱼体长的30%~60%最为适宜。单独培育鳜鱼亲鱼,饵料鱼成本较高,也可在四大家鱼亲鱼池中少量套养鳜鱼培育,这样可利用鳜鱼来控制四大家鱼亲鱼培育池中小杂鱼,以节省饵料鱼的成本[1-3]。

1.2.3 水质调控。鳜鱼亲鱼培育阶段除了抓好饵料鱼的投喂以外,还要重点进行水质调控。为保证亲鱼池的溶氧充足,在培育池中要安装增氧机,适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中溶解氧气。每隔10~15 d要冲新水1次,催产前1个月每隔3~5 d冲水1次,以调节水质。

1.3 亲鱼催产

1.3.1 雌雄鉴别。鳜鱼在生殖季节,雄鱼没有珠星或婚姻色,因此不易鉴别雌雄,可根据鳜鱼肛门的后面有一白色圆柱状小突起来鉴别,在这生殖突起上,雌鱼有2个开口,生殖孔开口于生殖突起的中间,泌尿孔开口于生殖突起的顶端;而雄鱼的生殖孔和泌尿孔重合为泄殖孔,开口于生殖突起的顶端[4-5]。

1.3.2 亲鱼成熟度鉴别。成熟度较好的雌鱼腹部膨大、柔软有弹性,将鱼的腹部朝上,可看到明显的卵巢轮廓,腹中线略向下凹陷,生殖孔和肛门稍突出微红;性成熟的雄鱼轻压腹部,有白色的精液流出,入水即散为好。

1.3.3 人工催产。对选择好的鳜鱼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催产激素选用LRH-A2与HCG混合配制,也可采用A型混合激素与LRH-A2配合使用,剂量一般为四大家鱼的2~4倍。注射动作要轻快,注射完毕迅速用亲鱼夹将亲鱼运送到产卵池等待其发情。

1.4 人工授精

亲鱼放入产卵池后,每隔2~3 h冲水1次,注意观察亲鱼动态,当亲鱼开始追逐,水面有一点波纹时,即开始拉网捞起鳜鱼亲鱼准备人工授精,要掌握好效应时间及时捞鱼,防止流产或未成熟,一般水温21~23 ℃,效应时间约为30 h,水温25~26 ℃,效应时间为24 h左右。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授精,“干”法授精一定要做到“干”字,即将雌雄亲鱼鱼体上的水分充分擦干,同时将盛卵容器擦干,紧接着立即将雌鱼卵子和雄鱼精液挤入盛卵容器内,用大羽毛充分将精卵搅拌混合,然后加清水再搅拌均匀即可得到受精卵。若雌鱼挤不出卵子可放回暂养0.5~1.0 h,待其成熟后再捞起挤卵[6]。

1.5 孵化

将受精卵送到孵化环道进行流水孵化,水流速度控制在0.2~0.4 m/s,要能使受精卵被均匀地冲起,防止其沉集底部。孵化期间要勤刷筛绢纱窗,并及时捞掉水面的油膜。受精卵在水温23~27 ℃的情况下,经过40~50 h即可孵化出膜。

2 鳜鱼鱼苗环道培育

鳜鱼鱼苗阶段若在池塘中培育,因鱼苗弱小、池塘水体中病原体及敌害生物多、饵料鱼不宜获得等因素造成鳜鱼鱼苗成活率低,因此在四大家鱼孵化环道中进行微流水培育效果比较好。

2.1 开口饵料鱼衔接

鳜鱼的开口时机很重要,鳜鱼能否吃到第1尾饵料鱼是其能否存活下来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鳜鱼从孵化出膜发育至卵黄囊消失,平游一段时间时,就必须随时观察鳜鱼苗发育状况,可用解剖镜或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其口腔发育情况,若发现鳜鱼口腔开始出现锋利的牙齿,这时就必须捕食适口的饵料鱼,因此同步繁殖开口饵料鱼成为育苗成败的关键。一般采用团头鲂或白鲢作鳜鱼苗的开口饵料,团头鲂或白鲢鱼苗在刚刚脱膜后即可投喂刚开口的鳜鱼苗,此时恰好可成为鳜苗适宜的开口饵料。开口饵料的投喂在环道中进行,每天投喂3~4次,日投喂饵料鱼的数量为鳜鱼苗尾数的4~5倍,以增加鳜鱼苗的捕食机会。

2.2 饵料鱼的投喂

鳜鱼苗开始主要摄食处于垂游阶段的四大家鱼毛仔,随着鳜鱼苗的长大,可摄食处于平游阶段的毛仔,饵料鱼毛仔可在环道中投喂熟的蛋黄水进行微流水培育,当鳜鱼苗长至1~2 cm时,可投喂刚下塘3~5 d的小乌仔作为饵料鱼,每天投喂2~3次,日投喂饵料鱼的数量为鳜鱼苗尾数的3~4倍即可。

2.3 水质调控及排污

环道培育整个阶段始终要保持微流水,以增加水中溶解氧气。随着鳜鱼苗摄食量的增加,其排泄的粪便会增多,同时饵料鱼的残渣也会增多,很容易败坏水质,不利于鳜鱼苗的健康生长,因此在早期每2~3 d需要排污1次,中后期每天必须排污1次,以保持水质清新,有利于鳜鱼苗的生长。

2.4 及时分池

当鳜鱼鱼苗长至2~3 cm时,若环道内密度过大,可进行及时分池,分池前要停喂0.5~1.0 d,分池后一般要进行常规药物消毒,以防止鳜鱼苗受伤感染疾病。当鳜鱼鱼苗长至3~4 cm时,即可开始销售或再进行分池;当鳜鱼鱼苗长至4~5 cm时,可全部销售或直接下塘进行池塘养殖。

2.5 疾病防治

鳜鱼在环道进行微流水培育,因其密度较大、排泄物较多而容易发生一些疾病。鳜鱼开口后的整个育苗阶段,极易感染流行水霉、车轮虫、斜管虫病等,严重时导致鳜鱼苗成批大量死亡。疾病防治要防治并重,防大于治,一定要以预防为主。预防措施:每2~3 d用福尔马林、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等进行定期预防及治疗,培育期间坚持每天用显微镜观察,看是否有寄生虫或真菌感染,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参考文献

[1] 戈贤平.淡水名特优水产品苗种培育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2:10.

[2] 徐在宽,史婷华.鳜鱼、鲈鱼无公害养殖[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5.

[3] 曹克驹,李明云,万全,等.名特优水产动物养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6:1.

[4] 王永杰.鳜鱼人工繁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8(1):45-47.

[5] 杜朝晖,卜云光.鳜鱼苗种培育的关键环节[J].重庆水产,2007(3):21-22.

[6] 黄丽萍.鳜鱼的人工繁殖技术[J].中国水产,2011(2):40-41.endprint

猜你喜欢
鳜鱼鱼苗养殖技术
鳜鱼之『贵』
控流优选鱼苗检疫器
春令时鲜说鳜鱼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小规模肉牛养殖技术措施
天蚕品种驯化与应用研究
南通地区海蜇养殖技术
高原地区青海湖裸鲤鱼苗运输注意事项
黑鱼苗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