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现代农业 全力打造王牌经济

2015-11-28 21:19江华安
今日海南 2015年5期
关键词:海南农业发展

□江华安

创新驱动现代农业 全力打造王牌经济

□江华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强调:要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近年来,海南围绕打造农业王牌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全省农业增加值从2012年711.47亿元增长到2014年809.6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7408元增长到2014年9913元,两项增幅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十三五”规划即将启动,海南农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准确把握新常态、认识新特征、转变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才能真正在“十三五”把热带特色农业打造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

准确把握新阶段海南农业新特征

海南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全国农业一样,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挑战。

一是农业资源约束加剧。海南农业人均耕地不足2亩,农业复种指数高(达200%,远高于全国150%的水平),依靠传统的扩大面积、增加产量的数量增长方式来提升农业的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难以为继,必须把农业发展导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出效益的轨道上来。

二是环境约束加剧。随着农业化学投入品的大量施用,耕地质量下降,农业标准化农田改造建设任务艰巨。同时农业面源污染特别是养殖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承载压力加大,迫切要求建立生态保护相适应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农业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海南农业总量小,在“量”上难有竞争优势;农产品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天然橡胶受国际市场影响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目前国内农产品价格已近“天花板”,提价空间不大,加之国家鼓励农产品适度进口,海南同东南亚农产品同质性明显,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我省农产品形成新的冲击。

四是农业组织化水平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要与产业发展相适应,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农民联合与合作是基本趋势,目前农民合作组织带动农户约130万人,仅占农户总数的23.3%,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生产形成制约。

同时,海南农业不仅有与全国农业共同的特征,也有自身的特色。突出表现为:热带特色、精耕细作、适度规模、产业融合。热带特色是指依托热带农业资源、气候条件及季节优势,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品,建立特色鲜明、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体系;精耕细作是指海南要以提升地力和强化农业设施为基础,以科技为手段,推进标准化、精细化生产,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产出效率;适度规模是指随着城乡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工农关系深度调整、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大、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引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劳动力就业结构、社会服务体系等深刻变化,要通过土地确权、依法有序流转、调整结构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的“度”要与市场、土地流转进程、农业组织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相适应;产业融合是指在“国际旅游岛+”“互联网+”“一带一路+”等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把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信息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发展休闲农业、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信息服务监管平台、农业对外交流合作,拓展农业的功能和发展空间。

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在新的发展阶段,综合考虑我省农业发展的潜力、市场、政策等因素,今后海南农业发展的思路可以总结为18个字,即:调结构、转方式;创品牌、增效益;促改革、添活力。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建设凸显海南农业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具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建成高标准的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打造海南农业经济王牌。要重点实施四大战略任务:

一、以突出特色、提升效益为根本,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海南农业经过多年发展,“五基地一区”产业结构总体框架已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间,要在这个框架之下,按照生态优先、效益优先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园区化和标准化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区域性主导产业,努力实现高亩产、高质量、高效益“三高”目标。

一是实施产业布局优化工程。过去我们更加重视量的增长,对产业布局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导致产业比较分散,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园区化建设和品牌化经营,一些畜禽规模养殖场因为布局在水源地、禁养区,不得不关停、搬迁或改造。要抓住“多规合一”的战略机遇,对农业产业进行重新布局。

二是实施低效产业淘汰工程。我省耕地资源宝贵,在越来越强调单位面积产出效益的阶段,一些低效产业必须调整。比如甘蔗产业,目前亩均效益不足400元,如果能够通过结构调整,将其替代为亩均效益4000元的高效产业,那么80万亩的甘蔗就能产生800万亩的效益。要加大调整力度,腾出更多资源发展高效产业。

三是实施特色高效产业培育工程。海南热带自然资源十分独特,在挖掘资源特色、培育特色产业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比如,南繁基地是国家最核心的育种基地,以国家南繁基地建设为契机,大力培育本地种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育制种和航天育种产业,将是今后海南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海南生猪每年出栏900多万头,但60%以上是普通品种,效益较低,近年来长期在盈亏平衡点附近徘徊,而养殖本地特色黑猪和海南结构性紧缺的牛、羊品种,则有较好的效益。因此要推动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本地特色品种和结构性紧缺品种。天然橡胶目前价格较低,而一些地方在橡胶林下养禽、种植菌类,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下一步要把林下经济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林下经济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效益。

四是实施良种良苗推广工程。我省农产品品种老化、退化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一些冬季瓜菜品种已经不适应市场消费需求,适宜我省夏秋季生产的蔬菜品种还不多,一些水果品种严重退化,腰果、咖啡以及一些海南特色畜禽品种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实施工厂化育种育苗是今后工作的重点,要通过建立保护基地、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推广集约化育苗等措施,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二、以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为方向,加快转变海南农业发展方式,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过去农业发展主要是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数量型增长方式,在目前资源约束加剧,环保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必须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对“生态立省”的海南而言,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省地力下降、畜牧污染、农药化肥过度施用、田间废弃物残留、农作物秸秆浪费、病虫害多发重发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按照“两减”“三增”“三结合”的基本思路(“两减”:减施化肥、减施化学农药;“三增”: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增加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增加秸秆综合利用;“三结合”:水肥结合、种养结合、地力改善与病虫害防控相结合),抓住关键环节,以工程化、项目化为载体,统筹谋划、环环相扣,加强顶层设计、资金整合和试点示范,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循环、综合利用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农业高效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快速增收、农村生态环保美化。

一是实施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按照“废弃物+清洁能源+有机肥”三位一体技术路线转变发展方式,改造完善规模畜禽粪污治理设施,建设有机肥加工中心,完善农村沼气工程,支持屯昌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

二是地力改良提升工程。大力推广有机肥,推行肥水一体化,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开展酸性土壤改良和重金属污染专项治理。

三是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工程。探索政府补贴、市场经营、自主运转的回收利用机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四是重大病虫害防治工程。深入研究和总结种植户在重大病虫害防控过程中的经验,集成试验示范,支持琼中建设标准化果园示范县,通过实施种苗脱毒、地力改良、肥水一体化、标准化生产等项目,有效推动香蕉枯萎病、槟榔黄化病、柑桔黄龙病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控。

五是秸秆综合利用工程。以青储饲料、新型能源、有机肥配料、还田回收为主要方向,分类推广应用较成熟的技术,大幅度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三、以休闲农业、信息农业为重点,深度推进产业融合。农业具有多功能特征,不仅提供物质产品,而且要满足精神消费需求。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以农业为根本、农民为主体的休闲农业显示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活力。要深入总结琼中什寒村、琼海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等休闲农业发展的典型经验,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休闲农业由单纯的“农家乐”向多业态转变。加快制定全省休闲农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着力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一批各有特色、农民参与度高的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基地,推出旅游精品线路,加大宣传力度。

当今世界是信息时代,互联网+任何一个行业,都能引起该行业的深刻变革和生产力的极大提升。要树立“信息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的理念,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建立贯穿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执法监管、市场营销全过程的信息平台,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程。在生产上,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推进生产的精准化和智能化;在管理上,加快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3G系统、农村土地管理系统、南繁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营销上,大力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农产品电商、网商,支持建设屯昌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加快发展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相结合的流通业态。

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迎来了对外开放、加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海南要努力将南繁基地打造成为我国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种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基地;同时,要以琼非合作、琼台合作、海南与东南亚合作等为重点,实施一批农业走出去、引进来项目,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海南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

四、以品牌农业为核心,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品牌农业是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向。海南品牌农业发展刚刚起步,基础还很薄弱,要综合施策加以推进。要研究制定品牌农业发展规划,用好品牌农业发展资金和有关政策,培育壮大一批品牌农业发展主体。围绕优势产业,聚合生产要素,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严格遵循生产标准,集成应用先进技术,建立配套的品牌体系和营销网络,使现代农业园区成为我省品牌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在园区内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大力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加大现有品牌的整合和标准、标志的管理,培育一批具有海南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切实加强品牌营销,举办好“冬交会”,扩大海南品牌农产品直销配送中心覆盖范围,在中心城市、重点市场形成网络覆盖。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育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我省农业的生命,是品牌创建的基础。要强化“抓质量安全就是促农增收、就是发展品牌农业”的理念,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通过生产监测、收购检测、质量追溯、持证出岛四个环节,提升海南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创新机制,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健全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

一、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大活力。把农村土地确权、农村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及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作为农村改革和农业体制机制创新的制高点。农村土地确权是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改革、保障农民土地收益的前提和法律基础,要在今年全面完成外业测量工作,明年上半年完成内业工作,比全国提前一年完成这项任务。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大力培育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落实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一企一策”培训,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继续实施百强农民合作社培育计划,进一步规范合作社的管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扶持发展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力争在农机、农资、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创新农业的投入机制。在投入方式上,建立各渠道的投入机制,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立权责匹配的资金分配与管理机制。深入研究农业补贴模式,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股权等新办法。研究制定解决市场风险的大宗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机制。引导支持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展适合产业化经营的种养业,企业管两头,生产环节交给农民。加强农业保险工作,扩大政策性保险范围和补贴力度,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程度。在投入方向上,重点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在投入绩效上,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和绩效评估,严厉打击涉及农业项目资金的职务犯罪行为,建立财政涉农资金统一监管平台,确保财政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

三、着力解决农业用地问题。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农业规模化、园区化、资本化、项目化的趋势明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畜禽规模养殖场、农产品冷库、农资经销店、田头设施、设施农业等都有用地需求。近年来,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畜禽养殖等用地与林地保护之间存在矛盾,严重制约了一些农业项目的实施。要在“多规合一”框架下,落实好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农业设施用地的政策,着力解决农业产业布局、功能分区、产业体系构建、生态保护、土地供应、林地利用等问题,处理好农业用地、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作者系海南省农业厅厅长)

猜你喜欢
海南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前行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海南杂忆
59国免签游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