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戏剧表演角度论歌剧人物的形象塑造——以歌剧《奥赛罗》为例

2015-11-28 09:47原恬
东方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奥赛罗歌剧戏剧

原恬

(青岛大学 音乐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从戏剧表演角度论歌剧人物的形象塑造——以歌剧《奥赛罗》为例

原恬

(青岛大学 音乐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是歌剧作品完整呈现的关键。是歌剧作品的灵魂所在。借鉴戏剧表演的重要手段,运用内部技巧,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人物心理特征。运用外部技巧,通过眼神、表情等塑造剧中人物形象。

戏剧表演;歌剧;奥赛罗;形象塑造;黛丝德蒙娜

提到戏剧,我们会联想到话剧,音乐剧,歌剧,演员,舞剧,表演等等。戏剧可以说是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形式,它涵盖的门类非常多,包括文学,音乐,美术,舞蹈,造型艺术等,是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共同表现的艺术形式。提到戏剧性情节,人们想起的是变化的舞台场面,引人入胜的情节变化和人物的对白。“戏剧性”这个词听起来很抽象,它让我们想到了壮士奔赴沙场慷慨悲壮的场面,又或者是两军对垒刀光剑影决战的场景,也可能是男女主人公为爱牺牲,痛苦诀别的故事情节。这些戏剧性的场面,是演员通过恰当的行为动作,形象的刻画所呈现的舞台形象。

“戏剧表演艺术是演员将剧作家所创作出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再创造出有血有肉、活生生的舞台人物形象的艺术”[1](P5),这是戏剧表演的最终目的,即是活生生的人物表现,势必有人的思想,人的行为动作,人的情感表达。这些都是通过舞台上的表演手段而生成的。观众正是通过领会演员所创造的角色而得到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撞击,得到艺术上的美好享受,这就是戏剧表演的魅力所在。

将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歌剧,最大的载体是音乐,“歌剧是用音乐来说话的‘剧’”[2](P2)。也可以说它是音乐的戏剧,擅长音乐的抒情性有利于歌剧人物的形象塑造,更利于人物感情的迸发。音乐因素在歌剧中占有主导地位。音乐艺术中的戏剧性通常是表示几个音乐符号的对立性冲突,比如高低音符的突然变化,比如从低到高,从高到低的音符级进,再如节奏上的快慢变化等等。音乐的特殊性能使听众舍弃情理细节而从情感的状态出发掌握事情的发生发展。显而易见,欢快的曲调使人心情愉悦,低沉伤感的曲风使人心情惆怅。通过调性,节奏,线形等这些重要的音乐对比的手段,展示出了情节的冲突和发展。在音乐的铺陈之下,歌剧的戏剧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空间。音乐是表现戏剧性的最好的载体,戏剧性表现是将抽象化的音乐线条转化成具象性的情节的重要手段。歌剧中的戏剧性既受到剧情本身的支配,又受到音乐冲突上的限定,不单指歌剧音乐中的某一类题材或某一种音响特征,只有当歌剧音乐的抒情性、叙事性、冲突性。这三个方面协调发展了,歌剧的戏剧性张力才能得到更加突出表现。

我们学习演唱歌剧中的一些著名唱段,这涉及到演唱技巧,作品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作为戏剧艺术的一种,歌剧舞台上角色之间的不同性格造成的人物矛盾,还有主人公与命运的不可抗力进行抗争的矛盾冲突,这都是构成歌剧作品中戏剧性的重要特征。这就要求演员将这种戏剧性冲突在舞台上表达出来。需要演员运用好戏剧表演的技术技巧,我们可以借鉴话剧表演的一些表现方式和技巧,但又不能完全照搬话剧的舞台表演经验,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必须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最具特征性的动作在舞台上表演,两者都必须以一定幅度的动作克服横跨在自己与观众之间的舞台距离”。[3](P13)两者的区别在于话剧是以说话为主,音乐起到的是烘托的作用。而歌剧的载体就是音乐,歌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他的一举一动要符合音乐的节奏,处于音乐的色彩之中。

歌剧舞台上的戏剧艺术是通过直接、外在地表达方式呈现,所展现的艺术形象具体、生动、鲜活,使观众达到一种美的艺术享受。在歌剧表演形式中,演唱固然重要,但在舞台表演的过程当中,戏剧的表演成份在某种程度上比歌唱更为重要。它贯穿于整个舞台表现形式的始终,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要梳理人物心理剧烈的矛盾冲突和发展,设计好表演程序和内容,用歌声和表演诠释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演者透过敏锐细致的观察力,捕捉角色的行为举止细节;充分发挥丰富活跃的想象力,表现角色的性格所引发的行为动作;善于利用细致入微的感受力,来创造舞台角色的情绪体验。而这一切都为了塑造鲜明的舞台形象。

《奥赛罗》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剧作品,在当中女主人公的一首咏叹调《杨柳之歌》在剧中多次出现。我们以这首咏叹调为例,具体分析下在戏剧表现中如何塑造人物角色。

取材于莎士比亚笔下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描写的是黑人英雄奥赛罗与美丽多情的黛丝德蒙之间的悲剧故事,莎士比亚让他笔下的奥赛罗亲手杀死了爱妻使戏剧矛盾发展到顶点,但是将它搬上歌剧舞台的威尔第,用他的音乐直接冲击了观众的心灵,他的成就在于“把音乐与戏剧、语言和歌腔紧密结合,富于内在动力,促使剧情连续发展”[3](P307)。

《杨柳之歌》是剧中女主人公黛丝德蒙娜的唱段。女主人公黛丝德蒙娜格外引人注目,她对爱情的执着,对生命的感叹,对死亡的释然都在矛盾交错中展现。如何抓住观众的心,让观众在这爱恨交错中狂潮翻滚,是我们把握角色塑造的最终目的。

从歌剧旋律的上下起伏,节奏的快慢稀疏均可感受的到威尔第将女主人公的矛盾复杂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威尔第为女主人公设计的声音类型是具有一定戏剧张力的抒情女高音。从乐曲多次出现快速的上行和下行音阶的写作手法中可以看出作曲家强烈的戏剧性表达,旋律中多次出现的八度甚至超过八度音程的大跳,这都是女主人公强烈的内心情感冲突的表达。富有震撼,富有张力。如何塑造好黛丝德蒙娜这个戏剧人物,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演唱前的准备

作为歌剧表演者,所创作出来的人物形象必须真实生动,在塑造角色以前就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对黛丝德蒙娜的舞台形象首先要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然后再通过了解剧情背景清楚的知道女主人公在演唱时的心情是苦是甜?是喜是悲?是高涨还是低落?基本的基调要确定下来,然后在此基调上再来具体分析。黛丝德蒙娜出身高贵,她受过良好的教育,美丽、温柔、善良、单纯。她没有贵族大小姐的世俗与骄横。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颗纯真的心,她的“真”体现在她没有同一般的贵族小姐一样嫁给达官显贵继续过着奢侈富足的生活,而是不顾父亲的反对不顾世俗的眼光毅然追求自己的真爱,嫁给了黑皮肤的摩尔人——奥赛罗。这一切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她的“真”体现在她对于丈夫奥赛罗无尽的崇拜与爱怜,即使最后死在丈夫手下还要拼尽力气为他开脱。她的“真”在于她不谙世事的单纯,只要认为是对的事情就义无反顾的去做,她觉得就应该真诚的帮助别人,在他的眼里所有人都是善良的、平等的。我们从黛丝德蒙娜的身上看到了人性最美的一面。

如果人物角色就此这样,那我们就不必费心研究了,威尔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赋予了角色丰满立体的性格形象,将现实世界里真实的矛盾的人物性格淋漓尽致得表现出来。在黛丝德蒙娜温柔的性格下蕴藏一种强烈的个性。这一种与温柔完全对立的个性就是执着甚至是反叛。一旦认定某件事情就会义无反顾的追求。当这种执着表现为对奥赛罗的爱时,奥赛罗感到无比幸福。如她在争取自主的婚姻爱情时表现出了敢于挑战家族父权的反叛精神。但是当这种执着的目标与奥赛罗的意见发生冲突时,这种执着反叛的个性也会给奥赛罗带来无比的痛苦。如她三番五次不分场合不看脸色的为卡西奥求情,使奥赛罗已经处于疯狂崩溃的边缘。

黛丝德蒙娜的很多思想还是受到当时社会道德观念的束缚,面对奥赛罗的指责,表现的无助、懦弱,甚至将过错都揽在自己的身上、黛丝德蒙娜正是这样用一张自己织成的道德罗网把自己束缚起来。可见黛丝德蒙娜的矛盾性格,一方面她敢于反抗传统道德,另一方面又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特别是后者与她的悲剧命运直接相关。黛丝德蒙娜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死亡,她此时的心情是无比的痛苦。她知道今晚她很可能死在自己的丈夫手上,她让女仆把自己洁白的婚纱铺在床上为她送别。

这是一首难度较大、篇幅较长、具有场景对话式的咏叹调,表现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活动,共有四大主要段落,包含了和仆人的对话,对古老故事的讲述,对自己命运的悲叹和诀别人生前的痛苦呐喊等内容。作品通篇“ppp”(极弱)很多,要用半声的演唱方式将气息控制住。从强到弱的色彩变化也很多,声音的控制要不漏痕迹收放自如。

悲剧,爱情,汇的确定也代表着这首咏叹调的基调的确立,从而为我们把握人物的基本形象奠定了基础。这是我们在舞台上塑造角色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后面具体的戏剧表现方式都是在此基础之上的补充。

二、眼神的表现

戏剧表现的手段形式多样,除了上面所谈的“内心戏”我们还要注意很多外部形势的表现方式,人物肢体语言的运用,表情的刻画,眼神的交流都是帮助我们成功塑造舞台角色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直接反映出人们的心境,我们在进行戏剧表演训练时无论是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色彩,眼神的表达势必与人物内心活动的体现相一致。比如表达“喜悦”的感情色彩时,双目张开,眼神充满光彩,释放出情感信号强烈夸张,富有张力。比如表达“悲伤”的感情色彩,眼睑低垂,眼神黯淡,目光呆直,释放出的情感信号微弱无力。

《奥赛罗》中的女主公黛丝德梦娜来说。这是一部悲剧作品,她也是个悲剧人物。她在反复吟唱这段旋律时她自身的气质形象都被作者刻画的高贵,美丽。所以舞台的站姿要挺拔,下巴可以微微抬起,目光要放的稍远一些。从剧情我们了解到黛丝德蒙娜在温柔美丽的外表下有着一个坚强而固执的性格,站在舞台上要从眼神中透出这种坚定,在《杨柳之歌》这一唱段上黛丝德蒙娜的眼神中除了坚定还要流露出哀伤的情绪,此时可以带着一点哭腔去吟唱,充分表现女主人公充满忧伤的表情。作为主题旋律“salcel(杨柳) salcel salcel”,三次杨柳的呼唤,音乐线条悠长缓慢,透着伤感,无奈。(见谱例1)均以极弱的声音演唱,演唱时要将声音形成一根线条。此时演员在舞台上的目光不能死板,可以从远到近的逐渐将眼神过度,甚至低垂片刻,然后再慢慢抬起。步伐的移动放缓,伴随的手势可以慢慢抬起,落下,对肢体语言一定要加以控制。尤其是在演唱段落结束的间奏部分,或者在乐句弱收的地方。如此这般的塑造人物心境。

谱例1

人物情绪的起伏跌宕的外部表现更多的是从眼神上。眼神一定要收放自如。比如激动时睁开甚至可以瞪起来, “你听,是什么人在敲门?”唱到这句时黛丝德蒙娜以为奥赛罗马上要来了很惊慌,立刻从低垂的哀伤中抬起头,眼神要表现出惊恐状,眼睛瞪大,嘴巴微张,凝气紧张。在哀伤时目光低垂。比如唱到:“我为了爱宁愿死亡”,充分发挥戏剧表现的感受力,感受痛苦,感受绝望。要求演员要把死亡的绝望,生命即将逝去的悲痛体现出来,可随着乐句的结束,目光从远由近的收束到自己的面前。掌握这个原则演唱时在舞台上黛丝德蒙娜的形象应该九八不离十了。

三、人物的表情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特别要注重掌握人物的内心感情变化。什么叫做表情?作为舞台形象的创造者,演员不但要善于掌握角色的基本性格特征,同时还要善于掌握由这种基本性格特征决定的具体的内心感情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反映到脸上就叫表情。比如专注时表情凝重一丝不苟,生气时怒目圆睁咬牙切齿,好奇时面露期待,眼角上扬等等。如果演员不善于把握表情的变化,就会将人物复杂的感情表达的过于简单,缺乏层次。

这首歌曲中的表情基本上以“悲”以“哀”为主同时有着“惧”的成份,从表演的角度来做要讲究气沉声缓,恐惧时的表现是气提声凝。这是人物在舞台上表演时的基本表现手法。作品从音乐上以琴声作为引子开始,节奏平稳、悠长。此时烘托的感情色彩在表现上带有伤感、痛苦、不舍。人物在舞台上的步伐移动的缓慢,凝重,两臂的动作缓慢,表现忧伤无奈。紧接着牵引出微弱的人声。歌词唱到“她多么悲伤,在僻静的地方哭泣着歌唱”,三连音(ⅹⅹⅹ)节奏型的运用将旋律从低音往上推到最高点然后下行结束,表达着内心的激动与不安的情绪。此时音乐的推波助澜,烘托出主人公的紧张情绪。在舞台表现上可以将眉头紧锁,表情呈现惧怕的神情,展示出女主人公的心情的复杂、矛盾。这是借呼唤“杨柳”抒发心中的悲凉。(见谱例2)

谱例2

乐曲第二乐段的开始用宣叙调转折人物情绪,此时的黛丝德蒙娜从哭诉杨柳的悲痛中突然如惊醒般对女仆艾米利亚说道:“快点,奥赛罗就要来了”此时提起丈夫奥赛罗的名字,惊慌与恐惧已经将心中的爱恋淹没。此时在表演上要加以刻画,将目光扭向一侧,目光看着女仆的方向。演唱咬字要清晰、有力度,字头喷口而出,但口型不要开得太大,情绪相对激动。表现女主人公紧张的情绪,她时刻没有忘记死神将至。(见谱例3)

谱例3

随即重复主题旋律要表现出比前面更激动紧张的情绪,此时的黛丝德蒙娜内心跌宕起伏,她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对自己充满爱恋的丈夫却因为嫉妒引发的仇恨要将自己置于死地,自己执着的清白却要被自己最亲密的人玷污。这个地方角色塑造时的情绪的酝酿要使出万分的力气将不安与激动充分发挥起来。肢体动作的频率加快,舞台上步伐的移动加速。目光的闪烁迷茫,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呈现出不知所措状。表情的痛苦悲伤,可以双手抱在胸前,也可以双手抱头,或者双手伸开,两臂充满张力的想要抓住什么东西似的。此时演员的表现可以是多种方式的,所有表现手段的幅度加大。声音做哭泣状,眼泪汪汪的感觉,描绘出黛丝德蒙娜时刻做好了离开人世的思想准备。有悲壮也有依恋不舍的情绪。随着一个全曲最高音的爆发。所有的一切即将结束在这悲壮激动的旋律中。随即肢体动作放缓,步伐慢慢移动,眼神留恋,感叹命运的不公,对美好的无限不舍。平静下掩藏着那颗不平静的心。一个悲剧的人物角色跃然舞台之上,留给观众内心无限的回味。沉浸在角色之中,或喜或悲。这就是角色塑造的魅力所在。

塑造一个完整的歌剧人物形象并非简单的唱好旋律,唱出感情。单就这感情而言,就需要表演者首先要感同身受体会其中滋味,然后再通过自己的表达方式比如用声音,用表情,用动作,用手势将这份感情准确的表现出来让观众感受得到。这是演员的“二度创作”。也是塑造人物角色的关键所在。总之要想塑造出一个完整的歌剧人物的舞台形象,离不开作曲家美妙多变的旋律衬托,更要求演绎者具备演唱功底的同时,具有戏剧表达的深厚功力,将音乐情感与人物情感有机的结合。要以人物内心活动为依托使一切自然流露。而不是将人物的动作程式化的表现。要衔接自然,不给观众以生硬的模式化的感觉。

[1] 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2] 张筠青.歌剧音乐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冯济平

Image Creation of Opera Figures in Drama Performance: a Case Study of Othello

YUAN Tian
( College Music,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

Creating vivid images is both crucial for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an opera as well as the soul of it. We can analyze the character of figures and experience of i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y important means and inner techniques of drama performance. Images of the figures can be created s in the opera by outer techniques, such as eye expressions and facial expressions.

drama performance; opera; Othello; image creation; Desdemona

J812

A

1005-7110(2015)01-0068-06

2014-10-07

原恬(1979-),女,山东青岛人,青岛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声乐演唱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奥赛罗歌剧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走进歌剧厅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戏剧类
《奥赛罗》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奥赛罗悲剧成因:嫉妒、轻信还是其他
论奥赛罗的“不可靠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