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路上

2015-11-28 15:53李梦雪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阿飞藏民朝圣

李梦雪

在西藏,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一个藏民家庭,或是成群结队的藏民,双手套上板子再将身子匍匐于地——起身,再匍匐……。这是这个群体一生必定经历的朝拜之路,用身体与大地吻合来追求信仰的虔敬。

土地永远拥有一种集日月之精华于一身的敦厚与忠实。如同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仿佛贴近大地心便有所皈依。从“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古城”,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心中那丛“红高粱”,无不因“接地气”而深受广大劳动人民喜爱。在当今这个迷乱的时代,城市人整日忙于“搏击长空”,鸟倦飞尚知还,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拒绝归巢。谁说贴近大地就不能纵览苍穹?谁说拥抱土壤就必定错失阳光?火烈鸟必定只能在神话中在太阳里永生,想要真正在地球上生存,照样得老老实实地在大地上觅食、筑巢、繁衍、生活——匍匐于大地,用小巧的喙轻啄她,以此感恩,借此生存。

同样,生命的尊严亦是与大地一脉相承的。微微颔首的人往往虚怀若谷、吐纳如兰,不同于低眉顺眼、畏首畏尾,而是将胸中千顷知识良田厚积薄发,鼻尖指地如大地渊博深广,目光如炬与你对视不闪不躲,我谓之生命的尊严、自信与不驯。而时常仰首望天的人往往胸无斗墨,恨不能下巴指天趾高气昂。人不可有傲气,却不可无傲骨,生命的尊严存乎心而不寓于形。大地是起点也是归巢,她从不禁锢你去飞翔,只是她懂得往往是根系越深入地下、紧抓土壤的树木才越能接近天空,亲吻阳光雨露;纳木措湖的深蓝亦是拜接近地心所赐,越深邃,越美丽。深深地匍匐进地心,炼她魂灵的汹涌激烈,绘她面目的恬和静美。

退一万步说,匍匐其实是自我保护的良方。倘若连性命都无法保全,又如何感知生命的尊严?训练有素的军队往往善于在险境中匍匐前进,而这些身负荣誉与国家大任的兵士们,何曾被指责过不顾尊严!他们深知隐忍的匍匐是为了勇敢无畏的冲锋之理。生命的尊严不在于形体的姿态,而在于内心的刚毅。在这条坎坷艰险的朝圣路上,我们完全可以在不失追求与信仰的前提下,用理智自我保全,在灵与肉的结合中接近信仰。

《阿飞正传》中说:“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地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一生飞翔,听来崇高勤劳,个中苦累只有自己明了,命运却从不阻拦我们飞翔。她宽容给予,又温柔接纳。

朝圣路上必以俯偃之姿寻信仰,不仅是为了生命的保全、尊严的捍卫、故土的依恋,更因我们将心脏贴紧大地时,也感受到了自我——山川草木都能感知那脉搏的强音。

无慕荣华,何惧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一心朝圣,哪怕委身于地,一路匍匐。

借而鉴之 《阿飞正传》的一段引用,总结出“一生飞翔,听来崇高勤劳,个中苦累只有自己明了”,那么等于将不一定要飞翔的原因降格为了不必那么苦累,恐怕和文章要升华的目标背道而驰了。且“命运却从不阻拦我们飞翔。她宽容给予,又温柔接纳”的文句貌似很美,却不知和“匍匐”何干?

真正优秀的散文,要能有一根红线——或情感或哲理——贯穿其中,让那些美的片断、深的思考在这一脉之上开出绚烂的花来。

猜你喜欢
阿飞藏民朝圣
迟到的风朋友
古道散茶香
阿飞夸人
布依少女
一场蓄意已久的爱情“阳谋”
朝圣
阿飞的奇遇
请菩萨找零
御风而行的朝圣之旅——青海湖骑行记
LIKE BUTTER FOR THE SOUL 朝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