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辽西朝阳地区生长季谷子有效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2015-11-30 10:00隋景跃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谷子

隋景跃

摘要 谷子是朝阳市主要粮食作物,其丰歉决定农业年景好坏。文中运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应用朝阳和建平1961—2010年共50年4—9月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生长季谷子有效积温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建平和朝阳有效积温气候均值均表现为增大趋势,且朝阳年有效积温和夏季有效积温气候均值都大于建平,增大率高于建平;谷子生长20世纪70年代热量条件最差,2000年前后热量条件最好。朝阳和建平年有效积温和夏季有效积温增暖趋势基本一致,1996—1997年为突变点;存在时空差别,增暖幅度和时段不同,建平在20世纪80年代增暖最大,朝阳在90年代增暖最大,增暖幅度大于建平。

关键词 气候变暖;谷子;有效积温;时空变化特征;辽宁朝阳

中图分类号 P4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231-02

近年来,全球气候表现出逐渐变暖的趋势。由此引发降水量、光照、湿度、风速等气候因子都发生了变化,灾害性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程度越来越严重,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农业受气候的影响非常大,气候的变化对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的生产、布局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1]。在气候变化的大前提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朝阳市位于辽、冀、蒙三省(区)交界,地处农牧交错的地区,既是谷子生产基地,又具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气候、土地、饲料和人力资源等优势。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把畜牧业建成朝阳农村经济第一主导产业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驶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做到了速度与效益同步[2]。谷子是朝阳市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发展畜牧业最主要的饲料来源,其丰欠决定农业年景的好坏。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中的有效积温不但能够衡量作物对热量条件的要求,而且能够评价某个地区的热量资源,对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生产实际中被广泛应用。该文结合全球气候变暖的实际情况,对辽西朝阳地区生长季谷子有效积温变化规律和特征进行分析,以为农业生产安排、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资料来源于与朝阳日常业务有关的2个站点,分别是朝阳国家基准气候站(54324)和建平县国家基本气象站(54326)。文中运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应用这2个站1961—2010年共50年4—9月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大田作物以谷子为例,谷子是喜温作物,生育期间要求积温1 600~3 000 ℃,夏播早熟品种要求积温较少,春播晚熟品种要求积温较多。谷子在不同生育阶段所需温度也有差异:种子发芽最低温度-8 ℃,最适温度15~25 ℃,最高温度30 ℃;苗期不能忍耐1~2 ℃低温;茎叶生长适宜温度22~25 ℃;灌浆期为20~22 ℃,低于15 ℃或高于23 ℃对灌浆不利。在研究生长季大田作物有效积温变化特征的过程中,生长季的时间确定为4月20日至9月30日。在分析气候均值的过程中,主要选择1961—1990年和1971—2000年的资料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用到的资料都来源于为朝阳市气象局资料室。

积温是衡量一个地区热量资源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是选定一个时期,将这个时期内的逐日平均气温求和。一般以 ℃·d或℃为单位。活动积温与生物学下限的差值将其定义为有效温度。将整个生育期或者某个生育期内的有效温度求和,即得到有效积温。为了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热量的需求,常常使用有效积温的概念,其计算公式为:

A=■(ti-B)(ti≥B)

式中,A为有效积温;ti-B为有效温度;n为该生育期中ti>B 的天数[3]。

2 谷子有效积温气候均值变化

对谷子生长季有效积温年气候均值和夏季气候均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1990年和1971—2000年,建平和朝阳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但建平的气候均值都小于朝阳的气候均值。年气候均值建平增大变率为0.7%,朝阳为1.1%;夏季气候均值建平增大变率为0.8%,朝阳为1.1%。可以看出,就热量条件而言,南部地区要优于北部地区;总体而言气候逐渐变暖,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热量都有增大的趋势,且南部增大的幅度要大于北部。

3 谷子有效积温年际变化规律

选择建平和朝阳1961—2010年的谷子年有效积温距平百分率,绘制谷子年有效积温历史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朝阳和建平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突变点为1996年)开始,谷子年有效积温距平百分率均为正值,这种增大趋势朝阳持续到2007年,2008年和2010年变为负值,而建平持续到2010年仍为正值;朝阳和建平距平百分率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均为2000年,朝阳为10.7%,建平为10.6%。在1976年,朝阳和建平出现最小值,朝阳为-8.5%,建平为-8.2%。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距平百分率最大值在4.7%~5.5%之间,70年代分别为2.3%和2.9%;90年代在4.9%~6.0%之间;2000年在10.6%~10.7%之间。以有效积温为衡量标准,谷子生长热量条件最差的是20世纪70年代,热量条件最好的是2000年前后[4-6]。

选择1961—2010年建平和朝阳夏季有效积温,绘制谷子夏季有效积温历史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朝阳和建平谷子夏季有效积温距平百分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建平增加的趋势较朝阳明显,突变点是1997年。峰值点出现在2000年,朝阳为11.5%,建平为11.9%;最小值出现在1976年,朝阳为-8.4%,建平为-8.0%。

4 谷子有效积温年代际变化规律

从表1可以看出,建平站年代际有效积温和夏季有效积温,20世纪70年代的数值都是最小的,表明这一阶段内,热量条件最差。从80年代开始,年代际有效积温和夏季有效积温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并且80年代的增加值最大,10年有效积温增加最大为8 292 ℃/10年,夏季有效积温最大为4 809 ℃/10年。

从表2可以看出,朝阳站年代际有效积温和夏季有效积温,20世纪70年代的数值都是最小的,表明这一阶段的热量条件最差;80年代开始年代际有效积温和夏季有效积温均呈现增暖趋势,且90年代增暖最大,有效积温增加最大值为11 149 ℃/10年,夏季有效积温增加值最大为5 544 ℃/10年。2000年后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80年代的有效积温数值。

5 结语

就建平和朝阳地区来看,以有效积温为衡量标准,谷子生长热量条件最差的是20世纪70年代,热量条件最好的是2000年前后。朝阳站和建平站年代际有效积温和夏季有效积温增暖趋势一致,但存在时空差别,增暖幅度和时段不同。建平站在20世纪80年代增暖最大,而朝阳站在90年代增暖最大,增暖幅度也大于建平站[7-8]。

总之,在农业生产中积温是一个重要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大,但并不是唯一条件。在分析作物对热量需求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积温也要考虑其他指标。只有对农业气候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4]。

6 参考文献

[1] 许小峰,王守荣,任国玉,等.气候变化应对战略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87-89.

[2] 李春光,孙继光.朝阳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73.

[3] 古士禄,独俊娥.温度与谷子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1981,4(11):33-36.

[4] 干旱分析小组.我国2000年干旱情况分析及发展趋势展望[J].气象,2000(10):3-9.

[5] 吕邦民.谷子品种生物学温度指标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2(2):22-24.

[6] 苗兴芬,杨克军,贝丽霞,等.黑龙江一、二积温带谷子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4(8):88-89.

[7] 于建华,李俊有,包云辉.赤谷六号热量条件分析及抽穗期的预报方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38-39.

[8] 孟庆霞.科右中旗地区谷子种植的气候条件及气象灾害防御[J].中国科技投资,2013(增刊1):281.endprint

猜你喜欢
谷子
你娘在我这里
你娘在我这里
你娘在我这里
晒一下
晒谷子(外一首)
秋色酒
寻妻
发酵
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