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城市贫困治理中的社会工作

2015-12-01 21:35许姣
人间 2015年28期
关键词:贫困者团体政府

许姣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00)

论我国城市贫困治理中的社会工作

许姣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的发展,“城市化”已经越来越普遍,进而也带来很多相关的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在城市的贫困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社会工作的引入方面做了讨论。基于贫困与反贫困的概念,提出了在城市贫苦治理中引入社会工作的策略。

城市贫困;反贫困;社会工作

一、基本概念

(一)贫困的含义。人们对贫困的理解是多方面的,而贫困的含义也是非单一情况的。第一方面:收入较少的情况称为贫困。由于人们的生活物资需要收入来支付,进而收入的多少成为评价人们贫与富的因素之一,因此会出现以收入的少来的定义贫困的时期。第二方面,获得工作机会的能力和潜力。收入最直观的影响人们的贫困程度,而收入来源——工作机会,则是综合因素中的一点。第三方面,人们居住条件的好坏。物质条件很容易与贫困相关,也很直观,但从物质过渡到精神层面的话,也是评估是否贫困和贫困程度的一个因素。鉴于贫困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还会涉及到利益的维护程度等贫困团体和人民所需的的各个方面的因素。

(二)反贫困的含义。对于城市反贫困的方面,可以从以上所解释的影响产生贫困的因素出发,对应的实现反贫困的实现。具体将影响因素的解决归结为以下几点:解决收入低下、工作能力不足、权力的缺失等带来的贫困。

就我国的具体情况和现状而言,反贫困主要是解决收入低下和工作能力不足等方面。社会的一些保障机构和政策的制定,对解决居民收入有较大的扶持。与之相辅相成的是,为贫困团体和个人,提供更多的就业的机会,从而影响到权利的获得等。

二、我国城市反贫困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们国家在提高城市与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策略等,都是由政府为主体的,由政府提出相关的策略和方法。而在反贫困的进程中,政府也有较大比重的提出反贫困的策略,并且负责和监督对反贫困策略的实现以及所达成的效果。所以,就造成了社会上的一些其他的团体能力收到制约,比如社会团体的能力、爱心慈善团体的能力等,他们的能力虽然会对反贫困策略的实施和效果的达成起到较大的作用,但是很难将自身的力量施展到最大限度。总之,我们国家现有的反贫困的策略,虽然注重了大方向的主导性,但忽视了细小环节和方面贡献的重要性,而且较少的采用社会工作参与的策略。

(一)缺少参与反贫困团体的种类,不能较好的发挥社会价值。在我国,一般策略和政策的实时要借助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大团体和组织积极配合的力量,来高效而全面的实施,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解决问题。而对于我国现阶段本身的情况,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的加大。而过快城市化速度和过广的城市化范围,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断的减少,社会互助的现象也在不断的减弱甚至是消失。

而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个体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上时,是受政府保障来支持的。而当该个体脱离给予政府保障的工作岗位时,由于社会疏离带来的影响,他只能依靠政府来进行必要的生活保障,一旦无法得到政府的支持,他将很难从社会中得到必要的帮助。但是,社会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和机会得到政府的保障的,所以,对于这部分贫困团体来说,政府基本的保障都会缺失,那就更需要丰富的社会上的帮助和资源的提供了。以上分析严重的反映了将政府与社会脱离开来,导致参与反贫困团体种类较少,所带来的社会资源的非充分利用,从而产生不理想的效果。

(二)反贫困的方法不科学合理。

反贫困策略制定的不科学与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社会工作人员无法利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对策略进行优化和提高效率。对比一些发达国家的反贫困进程,他们会选择进修相关知识的专业人员,对反映贫困的一些方面因素作以调查和研究。

其次,是在社会工作的方法上,缺乏合理性。由于专业人员的缺少,使得在这一方面缺少合理科学的应对方法,使得一些不能从本质处理问题的方法盛行。科学的方法本应是“授人以渔”,让贫困的团体从根本上掌握除贫困的方法。而现在却是“授人以鱼”,让贫困团体没有自主的奋斗拼搏力量,过分的依赖于表面现有的物资条件,不能从根本上对所存在的问题解决。

三、在城市反贫困中如何更好的引入社会工作

(一)社会对反贫困的应对从物质角度进一步深入。现实中的一些现象表明,贫困者易于在贫困的状态下产生较为抑郁和悲观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他对生活工作的态度。同时由于仅有物质上的补助,会让这种救助成为贫困者的标签,从而让贫困者在人群中产生自卑的心理。所以,对物质角度的深入会为贫困救助打开新的局面,从而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救助的重点可以过渡到对贫困者生活态度的引导、工作能力的培养等多个方卖。

(二)对不同地区居民的最低要求作以保障。在我国,随着各个城市区域的经济生活水平的层次不齐,各处的居民对于最低生活的要求也不同,而反贫困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也应该依据各地区的差异进行具体的估计,比如,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平、贫困人群普遍的情况等加以具体的考查和估计,在此基础上,制定与地区发展相一致的政策。

(三)注重对特殊群体的帮助体系。不同种类的贫困人群对于贫困帮助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我们要最需要的地方去,加大对需求大的群体的帮助。比如,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近年来,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留守老人孤巢老人越来越多,而社会上的对这些现象已经有过相应的组织出现。而为了较为合理系统的管理这些组织,并且实现不同地区组织数量和人员数量的合理分配,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达成“老有所养”的良好局面。

反贫困的各个方面是互相依赖和互相促进的,从多方面辐射性的对反贫困进行解决,可以为策略的实施从多方面提供参考的价值。

四、总结

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在城市贫困治理中结合政府和社会工作是高效反贫困的策略。这样,既利用了政府的主导作用,使得救助资源可以合理的得到分配;同时社会工作的引入,也很好的配合了政府,也实现了救助资源的丰富多样性,从完备性的角度来讲,有利于效果的提升。

[1]魏后凯,王宁.参与式反贫困:中国城市贫困治理的方向[J]. 江淮论坛,2013,(5):9-17。

[2]杨荣,论我国城市贫困治理中的社会工作[J]. 新视野,2008,(3):35-37。

[3]贺庆生.论我国城市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5,(36)(4):160-165。

[4]赵丽红,薛新娅.论社会工作介入我国城市反贫困的思考[J]. 学理论,2010,(10):94-95。

C912.8

:A

:1671-864X(2015)10-0019-01

许姣(出生年份—1992年)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河南省长葛市;学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贫困者团体政府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锦上添花
精准嵌入型政府扶贫信息化模式探索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古巴经济衰退
美国贫困救助精细化管理的检视与镜鉴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