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意识与锻炼意识研究综述

2015-12-01 08:40白世梅李春花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5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锻炼意识

白世梅 李春花

(1.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4;2.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景洪 666100)

健身意识与锻炼意识研究综述

白世梅1李春花2

(1.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4;2.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景洪 666100)

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体育锻炼意识薄弱的现状,极大的降低了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如此,高校大学生现阶段的体育教育水平也对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必须对高校体育教育予以高度的重视,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和锻炼意识,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大学生 健康意识 锻炼意识 研究综述

学校体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基地,也是帮助大学生养成强健体魄的重要场所,因此,可以说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健身意识和锻炼意识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教育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去,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能够愉快健康的生活下去,以旺盛的精力为社会做贡献。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研究,认为必须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健身意识与锻炼意识,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实现全面发展。

1 培养大学生健身意识与锻炼意识的重要性

做好体育教学工作是国家对高校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锻炼意识同国家国防建设的需要相一致,正因如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首先,培养大学生的健身意识与锻炼意识,同我国国防建设的需要相一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发展的希望,因此,大学生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祖国的进一步发展。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甚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体质虚弱、肥胖等亚健康状况普遍存在于我国高校大学生当中。[1]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树立健身意识与锻炼意识,坚持锻炼,强健体魄。大学生在毕业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那么健康的身体和强健的体魄就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培养大学生的健身意识与锻炼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兴趣、爱好。高校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健身意识和锻炼意识以及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大学生爱上体育。在长期的锻炼中,大学生也会逐渐爱上体育运动,也会拥有自己所擅长的体育项目,甚至大学生会因此与体育运动结缘,走上专业的体育竞技之路,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最后,培养大学生的健身意识与锻炼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强悍的心理素质。[2]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能够坚持体育锻炼,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是大学生的身体能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身体素质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与此同时,独立自主的体育意识,对于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形成也具备一定的促进作用。

2 大学生健身意识与锻炼意识的现状

在中学时期,由于学习压力比较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往往没有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日复一日的沉浸在题海当中,导致了对体育锻炼的忽视。绝大多数中学生欠缺必要的体育知识,没有掌握熟练的体育技能,没有树立科学的体育健身观念,体质偏差。进入大学以后,学习压力较少,丰富的体育活动带动了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但是,绝大多数大学生依旧不具备良好的健身习惯,亚健康现状普遍存在大学生群体当中。通常情况下,大一、大二两个年级会开设一些课时并不是很多的体育课,学生在这一阶段,受到毕业、分数的压迫,往往并不是特别情愿的参与体育锻炼,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效果并不明显。大学生到了大三、大四两个阶段,由于不再开设体育课程,很多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快速下降,甚至很多大学生为了忙于升学、考试而放弃了体育锻炼。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有将近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承认其参与体育课程的最主要原因是迫于分数的压力,自己并不喜欢体育锻炼。

3 如何培养大学生健身意识和锻炼意识

(1)转变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和锻炼意识。

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对体育健身和体育锻炼存在严重的认识偏差,在他们的意识当中,所谓的健康就是没有病,体育锻炼其实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把有限的生命应用到体育锻炼上就是一种浪费,因此,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放弃了体育锻炼。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就是其他专业课程的调剂,上累了专业课,可以上一上体育课,放松的玩一玩就可以了,体育课不同那么用心的对待,只要考过了就行。这些对体育课程的认识是错误的、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体育是一门科学,如果大学生能够科学的、正确的进行体育锻炼,那么就能够良好的刺激中枢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能够促进大学生体内的血液循环,能够使大学生的记忆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3]不仅如此,如果大学生能够长期的坚持体育锻炼,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抵抗力,能够有效的降低感冒率。正因如此,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科学的锻炼意识和健身意识,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将学习与锻炼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着重注意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健身意识和锻炼意识。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应当予以体育课程高度的重视。然而,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教师只专注与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和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也忽视了个性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注意两个方面的教学工作,一方面是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是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只有传授给学生体育教学知识,学生才能够在毕业后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与之相对应的,学生在日常的上课过程中,一方面要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掌握实际操作知识,例如: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做,学生在毕业后才能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进行体育锻炼。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之前还应当做到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既要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要不断地向学生强调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向学生传授体育科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健身意识和锻炼意识。

(3)从美育入手,切实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与锻炼意识。

所谓美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和树立正确审美观。人的精神风貌和风度修养以及气质都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姿态动作体现出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锻炼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变化,使学生的形体逐步向健美和协调的方向发展,进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爱上体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和锻炼意识的目的。现如今,很多高校大学还是在追求心灵美、情操美的同时也在逐步的最求身体的健美。

(4)通过媒介宣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与锻炼意识。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大众媒体已经进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可以通过大众媒体观赏异国之外的体育运动项目,能够欣赏更多的高、难、惊、险的运动技能,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会充分的调动起来。高校大学生也不例外,由于受学时的限制,大学生很难在体育课程中全部掌握体育知识,所以学生在学校期间,可以通过听广播、看报纸、看视频等形式获取相关的体育知识,能够了解体育的发展趋势。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情况的宣传,并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相关的体育活动,积极的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体育运动开展。

(5)加大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条件。

近些年来,我国各高校加大招生力度,大学生人数越来愈多,但是,体育健身设施却没有增加,也是就是所体育设备的数量与大学生人数的数量明显不成正比,与国家明确规定的标准有很大的差距。[4]体育器材不仅数量不足,种类也很贫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调动自身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应当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大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条件,满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

(6)开展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锻炼意识。

体育运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优胜为主要目的。体育运动的内容是体育项目,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根据体育要求,进行相关体育运动的比赛。因此,可以说体育运动一方面推动了群众型体育活动的而开展。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体育运动的技术水平,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激烈的体育竞赛,以此来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锻炼意识。

4 结语

总之,体育健身意识和锻炼意识对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各高校的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的培养大学生的健身意识和锻炼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1]王玫.我国高校领导干部体育健身现状的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2]曹素芳.高职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91-95.

[3]靳晴.东北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3(3):133-134.

[4]胡海鹰.体育健身与科学锻炼[J].贵州体育科技,2005(2):15,16-18.

G806

:A

:2095-2813(2015)09(a)-020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5.208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锻炼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呆呆和朵朵(13)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