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木霉菌种制备工艺优化与工业化制备考察

2015-12-02 03:35李宝成满丽萍李延锋冯卓彦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8期
关键词:木霉菌丝体孢子

李宝成,满丽萍,果 然,李延锋,冯卓彦

(1.湖北中化东方肥料有限公司,武汉430213,2.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北京100031)

目前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生防有益菌,对多种引发土传病害的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已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报道,但是对其规模化生产的应用技术相关报道较少。目前生产的木霉菌剂多为分生孢子制剂,通常采用固体发酵或液、固两相发酵生产,孢子产量被作为衡量发酵优劣的核心指标。固态发酵是获得大量真菌孢子的最好方法,通过固态发酵产生的孢子质量较高。孢子在干燥或紫外照射等环境下的抵抗性更强,贮存后孢子的存活率较高,并且发酵产品干燥后可直接制备成菌剂,工艺流程短,工艺环节少,生产成本更低,产品质量更可靠[1]。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绿色木霉生产比较繁琐,特别是在液、固两相发酵的生产过程中,通常是通过2%~3%液体种子或大量的克氏瓶斜面种子接种液体发酵罐后,接种固体培养基进行固体发酵生产绿色木霉制剂。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供试菌株:经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鉴定为绿色木霉 (Trichoderma viride)。PDA培养基[2](g/L):200g马铃薯、20g葡萄糖、23g琼脂。121℃灭菌30min,备用。液体培养基 (g/L):湖北中化东方肥料有限公司。固体培养基 (g/L):湖北中化东方肥料有限公司。

1.2 实验仪器

DT2000A型电子天平 (江苏省常熟市意欧仪器仪表有限公司);高压灭菌锅 (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LDZX-50KBS型);单人净化工作台 (北京利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SW-CJ-1D型);恒温培养箱 (上海索谱仪器有限公司,PCE-3000型);显微镜 (重庆市奥普光学仪器有限公司,UB100i);

恒温振荡器 (国华电器有限公司,BS-4G);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TDL-40D);

1.3 实验方法

1.3.1 菌种活化

将PDA培养基均匀分装在试管中,于121℃灭菌30min,冷却至室温,摆置成斜面,在超净工作台上无菌操作接4℃保藏的绿色木霉菌种,29℃培养,培养时间为7天。

1.3.2 液体种子培养

使用250ml量筒将200ml液体培养基分装入500ml三角瓶中,于121℃灭菌30min,冷却至室温后接入活化菌种,置于恒温振荡器中29℃180r/min下培养。

1.3.3 孢子制备

将PDA培养基分装约70ml/250ml克氏瓶中,于121℃灭菌30min,冷却至室温,在超净工作台上无菌操作接种后,置于29℃恒温培养箱静置培养7天,用刮下斜面孢子使用无菌水制成孢子悬液,经实验室血球计数检测结果为:平均每个克氏瓶的孢子总数约为150亿个。

大强度运动时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70%-80%(即70%-80%VO2max),运动时的心率约为125-165次/min,中等强度运动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50%-60%,运动时的心率约为110-135次/min,小强度运动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40%以下,运动时的心率约为100-110次/min。在实践中,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亚健康程度来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一般可选择中等强度运动。

1.3.4 根据正交表设计的4种固体培养基

麸皮、海藻活性粉、玉米粉、稻壳组分称量并搅拌均匀,定量装入500ml三角瓶中,于121℃灭菌1h,按10%的接种量接入摇床培养24h的液体种子,置于恒温培养箱中29℃静置培养,每日翻动一次三角瓶,发酵5天后取出,干燥后测定孢子数量。

1.3.5 三角瓶摇床实验验证,液体培养基200ml经250ml量筒分装500ml三角瓶中,于121℃ 灭菌30min,根据各处理的接种量接种发酵。处理1(对照)液体种子接种量0.015%;处理2正常液体接种量2%;处理3正常固体克氏瓶斜面种子12个;处理4固体孢子接种量0.015%。

于29℃180r/min摇床上培养。离心机4000r/min,5min离心去上清液,万分之一天平精确称量,按不同发酵周期检测单位体积的菌丝体湿重。

1.3.6 车间液体发酵罐发酵验证,数据详见2.3.3表4。

2 结果和分析

2.1 固体培养基配方选择

提培养基以麸皮为氮源发酵培养基的最佳有机氮源,玉米粉与麸皮的水平比例为1:1[3-6],另外添加硫酸镁、碳酸钙0.8%,pH值自然。本实验以原有固体培养基配方为基础,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固体培养基组分麸皮、玉米粉、细稻壳、玉米浆的含量,选择最佳含量。

表1 因素水平 %

通过正交设计实验设计结果如表2。

试验目的找出试验结果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从表2的极差R的大小顺序排除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

最优化培养基组分为:A3B2C1D3和A3B3C1D3,根据原料成本优先选择A3B2C1D3作为生产配方。

表2 正交设计L9(34)

2.2 正交实验数据结果方差分析

方差来源F=SS fjf A 9.76 2 4.88 20.77 显著B 0.88 2 0.44 1.87 不显著C 25.15 2 12.58 53.51 显著D 0.47 2 0.24 1 不显著

查表F0.05(2,2)=19.00F0.01(2,2)=99.00,故因素C、A作用显著,因素B、D作用不显著,与前面极差分析结果一致。

表3 同发酵周期取样菌丝体含量检测结果

2.3 实验验证

2.3.1 摇瓶实验,通过200ml/500ml三角瓶摇瓶培养后同发酵周期取样菌丝体含量检测结果,见表3。

2.3.2 三角瓶摇瓶小试实验,根据不同发酵周期检测菌丝体湿重 (g/40ml),见图1。

图1 不同发酵周期

2.3.3 优化菌种工艺通过100L发酵罐发酵验证,与原工艺发酵周期菌丝体含量检测对比结果,见表4。

表4 与原工艺发酵周期菌丝体含量检测对比

3 结论

实验通过正交实验固体发酵制种提高单位物质的孢子数量,优化后的固体培养基组分为:小米35%,玉米粉25%,玉米浆10%,麸皮30%,分生孢子的最大产量可达到7.7x109个/g(干培养物)。且该实验优化后的工艺缩短了菌种员在生产菌种制备、菌种纯度验证时间和工作量,制种、验证和接种时间由原来的2h减少至25min,并且有效控制了生产菌种的生长同步性,使得种子罐发酵时绿色木霉孢子的萌发时间统一、菌丝体对数生长期基本一致,同时尽可能的降低染菌几率。通过液体摇瓶验证菌丝体含量明显提升,特别是车间100L的液体发酵罐中试生产应用数据表明,将接种量由原来的液体菌种2%或克氏瓶斜面种子12个,改进为现在固体菌种接种量为0.015%后,液体发酵在发酵周期30h时的菌丝体含量较原工艺同时期的菌丝体含量提升了1.25倍。该优化后的工艺可大幅度提高绿色木霉菌工业化生产的效率。

[1]夏斯琴,王伟.绿色木霉T4的固体发酵工艺及其制剂稳定性的研究.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25(12):52~56

[2]董义伟,李大平,等.纤维素酶的固态发酵及酶学性质的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19:393~395,409

[3]林元山,张曙光,梁智群.绿色木霉固态发酵稻草秸秆产纤维素酶的研究.湖南农业科学2007,(3):46~48

[4]刘时轮,李勇,傅俊范,等.绿色木霉株Tv04-2固体发酵条件研究.华北农学报,2008,23(增刊):244~247

[5]张良,纪明山,张玉芬,等.绿色木霉TR-8发酵工艺条件筛选.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36(4):494~496

[6]王英姿,祁之秋,魏松红,等,绿色木霉菌固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组合正交筛选.植物保护,2007,33(2):61~63

猜你喜欢
木霉菌丝体孢子
泉州市平菇木霉病菌的分离及鉴定
木霉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叶片抗氧化系统及枯萎病防效的影响
木霉和杀菌剂联用对橡胶榕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
响应面法优化鸡腿菇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
木霉及其代谢产物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3例临床分析
杂交选育品种‘吉香一号’在吉林地区栽培品比试验
制作孢子印
无所不在的小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