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亦是教师之痛

2015-12-02 07:50王淦生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辅导班职称证书

◎王淦生

考试,亦是教师之痛

◎王淦生

在学校待过的人应该都对这样两句“学谚”耳熟能详:“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如今,那些动辄以考试为法宝对付学生的教师竟也频频落入各种考试的“围追堵截”之中。

对久经考场、百“考”成钢的教师来说,对付一两场考试应当说是不在话下的。难就难在众多考试纷至沓来,且所考内容又多是学生时代都未曾涉略或只接触了点皮毛的。而这类考试凭临时突击又多是难以侥幸过关的。我的同仁中不少人上半年要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考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下半年得应对普通话等级测试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操作考核,前不久又收到了教师基本功考试的通知。至于隔三差五来点什么法律常识测试、新课程改革理论考试等等,则往往都是试卷与答案一齐下发,考试也就是抄抄而已,无须过多劳精费神,故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考试繁多,还由不得你有丝毫疏忽,因为这类考试对每个教师来说往往都“密切联系实惠”,考得好与不好会直接影响到职称的评定,而职称又与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等攸关,容不得半点儿闪失。而且这类考试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时效性”强。即便考得了一张合格证书,那上面往往都如出厂商品一般定死了“有效期”。诸如职称外语考试、计算机等级测试,其合格证只有3年的有效期,一旦时过境迁,这些耗费了人力、财力和精力获得的证书便会成为废纸一张。3年内若未能晋升职称,就还得再来一次。

既然这类考试如此之重要,自然就得集中精力去应对了。然而,翻开考试用书却又发现:即便可以再向别人借点精力,有些科目也是难以速成的——超过大学四级水平的外语教材、洋洋千余页的计算机辅导用书,就是请假停课也不易啃通。于是只有“破财消灾”,耗费“巨资”到各类辅导班、速成班报名,操起“半工半读”的营生。不少教师工作时间教人,工作之余被教,在先生与学生这两个角色间匆匆转换,生活堪称“充实”:星期一、三,电脑辅导;星期二、四,英语补习,此外还得抽空消化所学内容,收看现代教育技术辅导的录像资料,去普通话培训班校正发音……至于备课批改作业接待家长找学生谈话处理各种偶发事件这些“主业”,都被压缩到极为有限的时间内。如此状况之下,工作、学习便如唱歌一般老是串调,做什么都力不从心,打不起精神。偏偏这种现象并非个别,以我所在的学校论,几百号教师当中,有各种学习、考试任务的竟然超过七成,大有全民赶考之势。

诚如前人所言,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得有一桶水。何况当今乃信息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不断更新,我们又处在一个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时期,教师想要胜任工作,具有高水平、高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更显得举足轻重。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懂一门外语、拥有过硬的基本功,实在是大有必要。但这就一定要靠统考的方式来促进实施,且各门科目一拥而上吗?再说,教师掌握上述知识技能的目的重在运用,难道只凭一张试卷才能定其水准?即便非考不可,也应给“考生”们提供一定的学习时间和条件,如短期培训、函授、办假期辅导班等等,使教师的学习、工作不相抵触。而从时下的实际状况来看,复习考试都凭着挤占工作时间速成,想要做到“学习考试与教学工作兼顾,考试成绩与教学质量齐飞”,恐怕只能是一厢情愿的事了。

曾经有人戏言:现在的职称评定、教师能力考核基本上都是“只认证,不认人”了。证书固然重要,但是如何获得证书,更重要的是如何使证书与教师的素质、能力真正等同起来,真的值得好好研究研究。

E-mail:107482589@qq.com

❖编辑/申冬梅

猜你喜欢
辅导班职称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收录证书
校外辅导班对学生学业影响调查分析
没完没了的辅导班
课外辅导班安排也是一门学问
辅导班:是奇迹还是谎言?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