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与检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5-12-02 04:27
山东纺织经济 2015年3期
关键词:织物纺织检测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21)

现代纺织技术是我省的特色专业,“纺织材料与检测”是我院精品课程,对培养学生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认识纺织材料和产品的品种,正确处理原料结构与产品性能的关系,具备正确操作纺织检测设备并进行数据处理等相关职业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

“纺织材料与检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模式已然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了,必须改革。

(二)学院政策支持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精神,激励教师积极推进项目化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育方式,打造高效课堂,促进育人质量的全面提高,学院设置专项经费,启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建设项目。本门课程经过专家申请,审核、考察、听课等环节,经过三轮筛选,被评选出来作为我院教学改革立项课程。

二、课程改革依据

基于项目化的课程改革开发首先要根据企业调研、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结合学生特点以及课程特点,先确定课程理念与思路,然后进行教学设计,最后进行教学实施。深入企业,面向教育,校企共建、工学结合课程是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设计先确定课程目标,开发与设计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课程设计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实施教学,注重 “教、学、做”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熟悉职业内容,在完成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熟悉纺织材料检测标准,掌握检测技能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的能力。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目标、内容选取、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的设计。“纺织材料与检测”课程改革步骤如图1所示。

三、课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达到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纺织材料的实验、检验和鉴定工作,学生学完此门课程后,可接轨职业技能鉴定,参加国家职业技能考工培训鉴定,获得《针纺织品检验工》中级、高级证书,实行“课证融通”,为双证融通奠定基础。

表1 教学目标

8具有纺织原料、半成品、纺织产品及各类织物的鉴别分析能力掌握织物服用性能研究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织物性能的测试与品质评定指标

(二)教学内容

“纺织材料与检测”课程内容的选取是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强调“能力重于知识”。由此构建了五大项目,九大子项目,二十七项任务。共计96课时,如图1所示。每个项目都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学习(工作)单元。 课程主要以“纤维、纱线、织物”等三个方面的检测、鉴别、性能评定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作为项目载体,项目设计的典型性既要有普遍应用的含义,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及学生日后可持续发展潜力,我们构建了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逐步递进教学内容,课程项目设计如图2所示。

不同专业方向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项目搭接使用,突出了灵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中第1、2、3、4、5项目是基础型模块,6、7、8项目是强化技能性模块;第9个项目是综合技能型模块。能力项目设计如表2。

表2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表

6.1纤维和纱线力学性质的检测6.2织物力学性质的检测7 纺织材料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质的检测6 纺织材料力学性质的检测7.1纺织材料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质的检测8 织物的其他物理性质和风格的检测8.1织物的其他物理性质的检测9 纺织材料的品质检验与评定9.1原棉的品质检验与评定9.2麻的品质检验与评定9.3毛的品质检验与评定9.4化学纤维的品质检验与评定9.5织物的品质检验与评定9.6纺织品综合分析

(三)教学实施

通过企业调研,分析研讨下,确定在教学模式上,坚持“项目引领、任务驱动” 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一)教学实施步骤

以织物的品质检验与评定为例,阐述此次任务的教学实施过程。1.提前准备好实验设备及材料:植物密度镜、织物拉伸强力仪、织物耐磨测试仪、织物起毛起球性能测试仪、织物撕破强力仪、、尺、剪刀、样板等。2.任务情景:把学生带入已设计好的学习情境中,检测中心接到某纺织厂的委托检测任务,要对其生产的某批棉色布的品质检测。要求(1)测试规格;(2)拉伸断裂性能、撕破性、耐磨性、起毛起球性能;(3)提交检测报告单和工作报告。3.教师活动:派发课程的工作报告、检测报告单,阐述课程的基本要求;4.学生在我院棉纺织实训基地织物检测实训室, 按实际岗位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强弱搭配,每组 4~6 人,设检测人一名,复查人一名,负责人一名 5.按小组工作的方式,制定工作计划,写出实施方案。6.按设计好的方案,尝试合作或独立完成此批织物的检测任务 7.教师适当指导, 注意观察,留心学生的错误,在学生判断完成后再指导学生修正错误。如果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完成任务,那么就应当提出问题,所提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和针对性。8.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其他资料,或通过教师讲解来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并理解和识记。教师可适时地指导操作方法。9.小组互查评判结果,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最后总结织物的品质检验与评定的步骤。10.成果展示:该项目的成果就是织物规格测试工作报告、机织物长度幅宽测试工作报告、织物厚度测定工作报告、织物拉伸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测试工作报告、织物撕破强力工作报告、织物耐磨性测试工作报告和织物起毛起球性能测试工作报告。教师和其他小组要对其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例如该项目课程结束后,可由教师提供更多的面料,由学生作为兴趣提升应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

1.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在先、实践在后,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做”融为一体,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不断交替。为了取得好的效果,课前要布置任务,问题,让学生回去思考,准备。课前对教学场所、仪器设备、试样材料及教学组织设计等方面精心准备,校内教学环境和校外实训基地设置成满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要求,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实际工作环境中。教师在“做”的过程中以引导为主,同时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学生的实际操作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践操作、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和实验数据,并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规律,从而得出结论。让每位学生在一体化教学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由学生个人来分析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则应通过小组甚至全班性的活动来分析解决。如项目二任务七中纺织纤维基本特性的检测中天然纤维基本特征检测,课前布置学生通过课本、网络及相关网站查阅本任务所需掌握的相关知识,教师提前准备棉麻丝毛天然纤维,并准备实训场所( 包括仪器设备、材料、工具等);检测时指导学生按从易到难的原则,由常见棉纤维开始测试,到进行数据处理,在实训过程中针对学生遇到的难题,教师可作适当引导性提示,要求学生相互讨论,协作处理,共同完成实训任务,最后要求学生完成检测报告,各组交流检测经验。

2. 网络教学法

我院建立了“纺织材料与检测”精品课程网站,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学生在课余时间可根据需要随时上网查看所有学习资料,教师可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网上指导和答疑,与学生进行网上互动。同时,每个班级都建有微信群、qq群,学生利用手机以及学院数字化无线网络覆盖系统这一有利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微信方式将课程资源传递给学生,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并可随时与教师沟通学习情况。

3. 案例分析,情景教学法

同学们模拟检测中心的纤维检验员岗位,教师根据教学情景,教学任务及学生认知水平设计具有启发性的、灵活多变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既含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需学生间组织协调解决的案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提高能力的案例和问题,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能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案例和问题。

对于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做出恰当的评价。例如,子项目三中纤维的鉴别,老师提前准备材料,设问我们如何鉴别天然纤维“棉、麻、毛?”问题解决后;进一步设问,又该如何鉴别“棉、毛、涤纶、腈纶”?那棉、毛、粘胶、氨纶、锦纶、涤纶又该如何鉴别?进一步举出案例,纺织检测中心接到某公司送来的1-10号纤维试样,要求检验员确定它们是什么纤维品种,要求每位检验员设计出不同的步骤及方法去检测鉴别老师所列出的不同纤维组合,并观察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候就会用到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显微镜法、溶解法和药品着色法,既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手法,操作步骤、和操作标准的掌握程度,又考察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鉴别完成后让学生讨论并总结。

4. “自主学习,自我提升”教学法

学生在以上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逐渐培养出自主学习和自我培训的习惯,多数学习任务都是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自学或相互协作来完成的,这样经过多次的实践锻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参加第二课堂,开展纺织协会兴趣活动小组,参加比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升,自我拓展技能,激发其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潜能。

四、考核评价

本课程采用项目化考核、过程性评价及综合考核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它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两部分。教学效果的评价采取学生表现,即过程评价( 包括实操能力,报告质量,学习结果,课堂表现等) 、学生小组互评及对应的技能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采取最后抽查的方式,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评价设计如图3所示。

五、结语

基于工作任务,项目引领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结果表明,“项目化” 教学方法极大的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学习内动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项目化教学,锻炼提高并内化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学生上课再也没有迟到旷课睡觉玩手机的现象了,到勤率达到100%。

[l]潘志娟,李春萍,杨旭红.纺织材料实验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11;(02).

[2]宗亚宁,徐淑萍.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J].纺织服装教育, 2012;(04).

[3] 吴佩云,耿琴玉.纺织纤维与产品[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

[4]柯贵珍.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法探讨[J].纺织服装教育, 2012;27(4):356-357, 360.

猜你喜欢
织物纺织检测
澳洋纺织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小波变换在PCB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织物柔软剂的香气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