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责任感提升获得感

2015-12-03 03:38姚志华
政工学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军营荣誉责任感

☉姚志华

用责任感提升获得感

☉姚志华

习主席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提出,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由此联想到军队建设改革,要最大程度焕发官兵强军兴军的热情,同样需要提升官兵的“获得感”。所谓“获得感”,顾名思义,就是让人有收获的感觉,强调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官兵的“获得感”来自于领导的“责任感”,与领导的“责任感”是成正比的。领导只有心里时时装着官兵,工作处处为了官兵,不怕艰辛、不怕吃苦,真心实意地为官兵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地让官兵获得发展、得到认可、感受荣誉、享受权利,才能用自己的责任担当换来官兵的幸福满足。

要让官兵获得更多发展进步。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也是时代元素中最鲜活的元素。官兵都是抱着发展进步、成长成才的美好愿望参军入伍的。因此,领导要把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责任,像父母疼爱子女、兄长爱护弟弟妹妹一样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毫无保留地手把手传授官兵渴望学习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使其在军营能有成长进步的基本依托;要认真发掘官兵个人的特长,及时搭建好展示舞台,使其在军营能有与众不同的突出表现;要及时督导,尽力“治疗”战士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其在军营能有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要真心帮助解决官兵在工作、生活、感情等方面遇到的挫折困难,使其在军营始终拥有积极上进的坚定信念。

要让官兵体会更多尊重认可。美国著名教授詹姆士说:“人类天性的至深本质就是渴求为人所重视。”任何人最深层、最本质的需要都是渴望被尊重、被认可,只有当一个人被重视,受到有效激励时,其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实践证明,满足官兵尊重的需要可以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激发官兵的正能量,进而提升战斗力。尊重的需要首先来自自尊,屠格涅夫曾说过:“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可见,自尊才是尊重的根本。这就要求领导必须在日常工作生活训练中,积极引导官兵正确认识自我,用理性与思考让官兵产生加强自尊以实现尊重需要的自我满足。此外,还要积极为官兵架梯子、铺路子、搭台子,鼓励他们为部队建设出谋划策,使他们的能力有效发挥、价值充分体现,真切感受到自己在军队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增加对自身实力与价值的认可,进而获得受尊重的满足感。

要让官兵感受更多荣誉激励。荣誉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崇尚荣誉是我军的光荣传统,能产生巨大的驱动效应,能催生经久不衰的练兵热情,能让官兵感受到投身训练备战实践的光荣感和成就感。因此,要结合基层部队青年官兵的特点,用好仪式、浓厚氛围、搞好宣传,通过给战士家庭发喜报、让官兵和家人同台领奖、联系地方媒体采访等,加强军队和地方、家庭的互动,扩大荣誉的影响效应,实现“一人受奖全家光荣”“一枚奖章光耀四方”的效果,使官兵的精神状态昂扬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主人翁意识焕发出来,让荣誉激励产生的“获得感”成为强军兴军力量的倍增器。

要让官兵得到更多利益保障。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跟他们的利益有关。”邓小平也说过,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主义。提倡奉献并不意味着反对正当利益。个人利益是客观存在的,是个人活动的前提和动力。军人也有诸如购房结婚、子女入学等现实需求。因此,只有把官兵利益高举头顶,保障军人正当权益,积极改善军人福利待遇,千方百计为官兵排忧解难,为官兵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充分保障官兵住房、休假等合法权益,积极为官兵解决婚恋医疗、涉法维权等现实难题,在官兵最盼上送温暖、最急上见真情、最怨上化矛盾、最烦上解忧愁,才能形成与官兵牺牲奉献相适应的物质保障机制,让官兵在组织的阳光下昂首阔步前行。

【作者系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军营荣誉责任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军营里的奥运会
获得的荣誉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荣誉得主们都说了些什么?
军营游
在军营下棋的岁月(一)
获奖荣誉统计
责任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