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罕与喀秋莎

2015-12-03 05:26总参某部干事
军营文化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科夫斯基战役苏联

文/郭 辉(总参某部干事)

诺门罕与喀秋莎

文/郭 辉(总参某部干事)

2015年5月,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中国三军仪仗队出场时高唱的是一首流传甚广的苏联歌曲《喀秋莎》。很多文章在介绍这首歌时,说这首歌的诞生与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诺门罕战役有关,认为歌词作者伊萨科夫斯基正是从这场战争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了诗歌,即这首歌曲的歌词“喀秋莎”事实恐怕并非如此。

诺门罕战役是在当时尚属于中国但被苏联控制的蒙古与日本在中国东北扶植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的边界上展开的,实际上是苏联与日本之间的一场没有正式宣战的直接交锋。战争历时135天,双方投入战场的兵力共计20余万人。诺门罕战役被日本史学家称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而对于整个二战来说,它对战争局势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诺门罕战役之前,日本一直在为“北进”和“南进”策略争论不休。“北进”是以日本陆军为主战力量,向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发动攻势,推进到贝加尔湖一带;“南进”则是以日本海军为主,夺取东南亚资源,进攻太平洋诸岛。诺门罕战役让日本认识到了苏联红军的强大,从而导致了日本的战略选择转向采取“南进”策略,避免了苏联同时与德日两线作战的可能,并将美国直接拉进二战战场。

将歌曲《喀秋莎》与如此重要的诺门罕战役联系在一起,无疑增加了歌曲的传奇性。但问题是,诺门罕战役是1939年5月打响的,而《喀秋莎》却早在1938年11月就由苏联著名歌唱家瓦连京娜·巴季谢娃在莫斯科唱响了。

1938年初,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就开始创作《喀秋莎》了,只是写到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唱歌时卡壳了,只得暂时搁置一旁。当年夏天作曲家马特维·勃兰切尔见到这首未完成的诗,非常欣赏,很快就谱好了曲子,并要求伊萨科夫斯基尽快把未完的歌词补上。伊萨科夫斯基的确是在苏联正在远方进行的一场战争中获得灵感,所以歌词中才加入了“远方边疆”“勇敢战斗”的内容。但这场战争并非诺门罕战役,而是张鼓峰事件,苏联称之为哈桑湖战役。

张鼓峰位于图们江上游东岸的珲春地区。1938年6月底,苏联军队突然占领张鼓峰,控制着中国东北的日本认为,苏军占据张鼓峰等于拥有了可以控制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略要地。7月30日起,日苏双方对张鼓峰及附近的沙草峰展开反复争夺,直到8月11日,日本提议停止战斗。日军以526人阵亡、914人受伤的代价换得了苏军792人阵亡、3297人受伤。日本虽然在表面上失败了,但是由此战得出的结论是苏军战斗力不强,因此,日本下定决心要与苏联一战。次年,诺门罕战役爆发。★

猜你喜欢
科夫斯基战役苏联
战役中的你
19世纪俄罗斯学者Ε.Φ.季姆科夫斯基《格斯尔》相关记录研究
咏湘江战役
惨烈的中条山战役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俄前首富获瑞士居留权
霍多尔科夫斯基获释的漫漫长路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