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者的美丽新境界

2015-12-03 05:26杜善国王文伯
军营文化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聋哑连队战友

文/杜善国 林 野 王文伯

助人者的美丽新境界

文/杜善国 林 野 王文伯

在驻地志愿者服务队里,31岁的某机步旅一连连长孙辉成了“孩子王”,特殊教育学院的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辉叔”。

11年间,沈阳军区某机步旅一连官兵用业余时间奔走在校园、社区、农村,相继为残障儿童捐款4.9万多元、捐赠衣物2400余件,帮助689人重返校园、考上大学、找到工作,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令人关注的是,不少官兵也从中获得奋进力量,书写精彩的军旅人生。

与连队干部一起帮残障孩子圆满完成一场演出,一度消沉的班长杨德龙在震撼中猛醒——不能当军官,也要当好兵。

六班原班长杨德龙的影集里有两张照片:一张是特殊教育学院残障学生正在排演《千手观音》,另一张是连队为他组织欢送会。两张照片看似没多大关系,在他心中却有着同样的分量。

走出乡村当军官,一直是杨德龙的梦想,他使出浑身解数,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入伍第四年具备了提干资格。可旅里连续3年没有提干指标,这渐渐销蚀了他的奋斗激情。晋升中士不久,有着“舞蹈王子”美誉的时任副连长富晓晨,应邀担任特殊教育学院残障学生排演《千手观音》的教练,他作为助教一同前往。

学校挑选的12名参演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智障、聋哑和目盲等缺陷。学生听不见、看不清、说不明白,节目排了两三天,两

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成效不大,杨德龙有些泄气。

“孩子们残障不是错,他们都有一个舞台梦,咱们一定要好好帮他们圆这个梦呀!”富晓晨千方百计排除各种困难,耐心与孩子们交流。孩子们也特别投入,有时一个动作要反复排练五六个小时,脚磨破了,腿磕伤了,也没有一人掉队。

正式演出时,台下长时间潮水般的掌声,让杨德龙深受震撼。与残障孩子们相比,他自感汗颜了:“不能当军官,也要当好兵!”

不久,战友们惊讶地发现:-30℃的冬训场上,杨德龙又成了一只嗷嗷叫的“小老虎”,他带领战友在旅里组织的班战术演练中取得第一名,出色完成上级赋予的9项重要任务,荣立三等功,并被集团军评为“十佳班长”。2013年7月,机遇垂青了不懈奋斗的杨德龙,他被保送到南京理工大学深造。

统计显示,11年间,特殊教育学院232名残障学生圆了大学梦,连队23名战士考学提干,76名骨干被交流加强到其他一线连队。

与患自闭症的孩子结缘,用爱心演绎奇迹,曾有怀才不遇之感的战士房亮在惊讶中醒悟——把自己看小,路就宽了。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来自星星的孩子”: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对你的话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李博就是这样一位患自闭症的孩子。3年前的一天,战士房亮与连队战友们一起到特殊教育学院参加手拉手活动,李博竟主动靠过来,长时间拉着他的军装不松手。

这让师生们惊讶不已,也把两人紧紧联结在一起。为了帮这个把家人拖得疲惫不堪的孩子,房亮常带着李博爱吃的食品到学校探望他,与他一起捉迷藏、玩游戏,还找来一些治疗自闭症的书籍学习钻研,与专科医生建立“治疗热线”。希望之光渐渐被点亮,李博学会不少简单的游戏,还能与人进行语言交流。

这些孩子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被需要的感觉,就像动力源。房亮一度心比天高,聪明能干,却总认为在部队无用武之地。在帮助小李博的过程中,他渐渐消除了抱怨情绪。与战友们相互包容、取长补短,曾经桀骜不驯的房亮总有学不完的东西。3年多来,他相继在连队拜6名干部和7名高学历士兵为师,扑下身子学习科学理论和军事技能等。房亮以军政兼优的突出表现,成了连队“金牌教练”,9次在旅营组织的军事比武中摘取桂冠,还带出11名班长骨干,帮助3名大学生士兵圆了军官梦。去年底,房亮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二等功。

发生改变的,不止房亮一人。三班班长李小东,曾经花钱大手大脚。与残障学生交流,看到有些家庭困难的孩子生活十分节俭,便每月从津贴中省出200元给予资助。渐渐地,小李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连续两年被连队评为“节约标兵”。

与聋哑学生结对帮扶,目睹学生追求上进的点点滴滴,大学生士兵孙圣喆在反思中奋起——找准差距,就看清了目标。

2月9日,大学生士兵孙圣喆双喜临门:连队党支部确定他为党员发展对象,并任命他为三班副班长。小孙感慨地说:“是身残志坚的学生教我学会挖掘自身潜力。”

2013年9月,孙圣喆从沈阳理工大学携笔从戎,走进操枪弄炮、直线加方块的绿色军营。对新环境,他适应得很慢,10多个新兵训练课目半数以上不及格。新兵下连第3天,他跟随连队到特殊教育学院。站在一面面锦旗、一张张奖状、一个个奖杯面前,孙圣喆仿佛置身于竞赛场,简直不敢相信:这些荣誉竟然是残障学生获取的?

后来,孙圣喆主动与3名聋哑学生结成帮扶对子,为他们提供学习用品,帮助补习功课。期末表彰评比,两个孩子上了学院光荣榜。与聋哑学生相处,孙圣喆找准了自身位置,也找到了当兵的感觉,自己体质不够强,就虚心向新老战友学习,加班加点训练。他的训练考核成绩有了明显提升,最终全部达到优秀,能力素质也在节节攀升:同批兵中第一个放单工作,在“跨越-2014·朱日和D”演习中首发击毁一辆坦克,获嘉奖一次,被连队任命为副班长。

有了忘我胸怀,也就有了不断追求上进的激情。孙圣喆发现个别战友有思想包袱,便主动靠上去做工作,先后帮11名战友提高和进步。去年年终的双争评比,他被评为优秀士兵。

许多高学历战士与孙圣喆一样,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过程中画出最美的军营成才路线图,成为连队建设“顶梁柱”、训练场上“排头兵”、文艺舞台“小明星”。近5年来,20多名大学生士兵成为专业上独当一面的“小能人”,40余人在创破纪录和专业比武中取得名次。★

责任编辑:邢玉婧

猜你喜欢
聋哑连队战友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一二九团注重连队“两委”后备人才培养
战友是什么
聋哑人罪犯服刑期间的心理情况调查与分析
两个好朋友
永远是战友
永远是战友
无言的战友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