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游戏:网络时代美军战略传播利器

2015-12-03 05:39宋伟琳
军营文化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美国陆军电子游戏军方

文/宋伟琳 牟 珊

电子游戏:网络时代美军战略传播利器

文/宋伟琳 牟 珊

电子游戏是很多人最喜爱的休闲娱乐活动之一。随着网络技术和动画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游戏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虚拟娱乐工具,其文化传播能力越来越强,承载的政治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作为网络时代一种重要的娱乐传播手段,电子游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军队的青睐,军事力量纷纷加大了与游戏产业的互动与合作,电子游戏也随之逐渐发展成为军队形象塑造和价值观传递的重要渠道之一。美军在这方面可谓先行者,成绩也最为突出。

美国新军事娱乐复合体的兴起

现代军事题材电子游戏的起源与计算机仿真和作战模拟密不可分。上世纪70年代,现代意义的电子游戏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用户可以通过键盘或控制器操纵一个黑点或白点在屏幕上游戏。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游戏平台变得日渐多元,电视游戏、街机游戏、掌上游戏、电脑游戏、手机游戏等构建的虚拟的三维娱乐世界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在全球游戏产业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美军与游戏产业的合作最初只是出于军事训练的需要,主要作为一种作战学习工具来开发。

1997年,美国海军陆战队与一家技术公司正式签约开发战斗模拟游戏,这是美国军方首次与游戏产业共同投资开发游戏。1999年,美国陆军成立了“美国陆军政府应用办公室”,聘请了游戏业内的高手来编写供美军和其他政府机构使用的模拟训练软件,这一办公室可视为美军首个电子游戏“工厂”。

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三角洲特种部队》则是美军将民用游戏运用于军事训练的发轫。此后,美军开发的军事游戏从单兵训练向联合作战训练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应用体系,广泛应用于部队人员的院校教育与日常训练。但美军将电子游戏功能拓展到战略传播领域却始于一款名为《美国陆军》的电子游戏。

当大多数人只是将电子游戏视为单纯的娱乐产品,美国军方就发现,电子游戏可以作为一种绝佳的形象宣传手段。21世纪初期,美国陆军出于征兵宣传目的,开发了以招募新兵为目标的电子游戏《美国陆军》(America’sArmy),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世纪90年代末,美军一直完不成规定的征兵限额,而久拖不决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事更使美国国内的征兵工作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吸引适龄人员入伍成为美军的当务之急。经过论证,美陆军决定斥资600多万美元作为启动经费,打造一款现代军事题材电子游戏,辅助征兵宣传。

美国军方在开发这款游戏时,就有明确的目标,即通过电子游戏,展现美军的精良装备与官兵的英勇形象,激发游戏使用者对军营生活的向往,帮助招募新兵与争取民众认同。因此,《美国陆军》以新兵的军旅成长为主题,内容重点放在教导玩家掌握真实战场上的军事准则以及美国军方多年总结的军事实践经验。游戏采用实名注册方式,便于美国军方寻找潜在兵员,并与之互动。美国军方不仅在征兵点设立了《美国陆军》游戏体验点,还在军方网站上向公众提供游戏的免费下载,并依托军方服务器建立了专门的游戏服务站点。游戏上线后的短短几个月时间,《美国陆军》正式注册用户就超过100万,同时在线的玩家数量最高可达6万。麻省理工学院的两名研究人员于2008年展开的一项调查表明:“在16—24岁的所有美国人当中,有30%的人由于这个游戏而改变了对美国陆军的看法,更惊人的是,该游戏对新兵的影响超过了陆军的其他所有广告宣传。”2009年2月,《美国陆军》游戏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游戏类大奖,成为规模最大的一支虚拟军队和最多人下载的战争类电子游戏,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美国陆军》的成功试水促使美军全面推动电子游戏文化战略,由此开启了美国军方与游戏产业的新军事娱乐业发展之门。此后,美国军方不断加大与商业游戏公司的合作,结成战略同盟,合力打造一系列电子游戏软件,拓展美军在全球游戏玩家中的影响力。美军各军种的公共事务部门已经把电子游戏产业纳入其形象宣传的合作伙伴,提供大量资金开发各类军事战斗游戏。美军将网络游戏作为其军事文化的传播载体,积极拓展强化对外宣传的管道和力度,力图以文化的“软实力”实现其军事“硬实力”难以达到的战略目的。

《三角洲特种部队》游戏截图

三维空间的军事体验

与好莱坞军事题材电影相比,美军参与开发的一些游戏所传播的文化与意识形态信息更为丰富,渗透方式也更为巧妙。美国军方在设计电子游戏的具体内容时,尽量突出游戏的娱乐功能和互动特性。这一切主要通过逼真的游戏环境得以实现。电脑动画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子游戏的画面更加逼真,为游戏设计者们最大限度发挥电子游戏的感官刺激功能提供了广阔空间,极大地增强了电子游戏的娱乐性。

军方从硅谷和好莱坞雇用了高端程序员和设计师,让他们精心设计和制作军事游戏。以《美国陆军》系列为例。该游戏被游戏界视作一个顶级的动作游戏,在十大最佳游戏排名中位列第九。游戏内容设计逼真,场景也非常写实,让喜爱动作与射击游戏的玩家趋之若鹜。为了把游戏制作得更贴近现实,陆军每年会有超过2次将游戏专家们请入军中,全方位让他们亲自参加战争演习,以更深入地了解军旅生活。开发人员从这项活动中获得了许多具体的信息,并收集了大量真实的素材,设计的游戏更加逼真。除了资金和政策支持之外,美国军方还为这些游戏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游戏中所使用到的武器数据大多由美国军方提供,玩起来相当的有“战斗感”。

随着美军现实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游戏中玩家的装备也会有所升级。例如,《美国陆军》系列之前的两个版本就已经具有非常逼真的细节。在《美国陆军3》中,游戏的逼真度进一步得到提升。游戏中的枪模全部依照现役装备来重构。游戏角色的动作全由现役士兵来担任动作捕捉演员,不管是军事手势还是战术动作,细节上生动自然。此外,游戏的图像非常精致,逼真程度甚至可以表现出呼吸对瞄准和射击的影响。游戏的音效更为突出,音效制作组在还原真实音效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他们不仅录下枪声,还忠实还原了子弹由远至近以各种距离飞过你耳旁的破空音,其真实程度为游戏中的火力压制带来了更震撼的效果。

此外,商业游戏开发商在开发军事题材电子游戏时也会主动邀请军方人员担当技术顾问,以此提升游戏的逼真程度。例如,为了让游戏里发生的事情和游戏的开发过程尽可能地贴近真实,《荣誉勋章》研发小组邀请多位美军特战人员担任游戏的“咨询顾问”,为游戏提供专业建议,还原特勤人员的真实面貌,让玩家更了解战争发生的一切。

在这些游戏中,美军(或盟军)的先进武器、作战实力、英勇善战都得到了极大的渲染,游戏玩家在体验感官刺激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游戏制作方不仅精心设计每一个动作和镜头,还通过各种特效进行渲染,通过逼真的画面,让玩家体验“战斗的快感”。通过各种渲染和包装,这些游戏规则以及其中传递的价值理念就会逐渐在玩家脑海中成为“英雄行为”的标志。

此类战争电子游戏的风靡已经催生了美国第一代玩游戏长大的士兵。一个士兵告诉《华盛顿邮报》说,“在受到伊拉克抵抗分子攻击时,我呼叫来了直升机进行火力支援,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觉得就像在玩一个大的电子游戏,向敌人射击时我一点不怯场,就像本能一样。”此外,无人机在现代军事斗争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无人机在美国军队中的普及催生了对无人机操作员的需求,但真正的飞行员并不愿意待在虚拟的驾驶室里面对监视器飞行。为解燃眉之急,美国空军也开始在美国“数字一代”中寻找射击游戏高手来担任无人机操作员。

《荣誉勋章》游戏截图

虚拟世界的观念渗透

网络游戏有着突出的互动传播特质,这种互动性依赖于游戏者的深度参与而实现。这一突出特性也使电子游戏较电影、音乐、小说等其他形式的大众文化,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军事题材网络游戏中的军事规则和核心观念很容易引起玩家的共鸣。一款精心设计的网络游戏所叠加出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一般直白的宣传。

在审视游戏与军事之间的关系时,人们很少注意到游戏对战争的再现问题。美国开发的战争游戏无一例外呈现的都是一支军事实力强大的正义美军形象。在这些游戏中,世界各地的玩家反复受到游戏中植入信息的熏陶:本·拉登拥有组织严密的恐怖组织;萨达姆是一个邪恶的独裁统治者;伊朗的核试验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在竞技游戏过程中玩家还必须“扮演”美国大兵参加反恐战争,为所谓“正义使命”而战。网络游戏以娱乐化方式,借助民主或正义的主题满足世界受众感官享受的同时,引发受众对美式军营生活的向往之情,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玩家的价值观。

美国参与开发的电子游戏都具有明确的战略指向。通过选择游戏主题、设定游戏规则以及设计游戏情节,网络游戏设计者可以巧妙地把政治宣传融入娱乐消费之中,实现渗透式传播。在游戏开发过程中,美军注重在历史背景和题材选择上塑造军队的荣誉。通常情况下,会依据某一特定时期的某一目标,精心设计游戏的主题和内容。而且,许多军事电子游戏也会随着美军宣传目标的变化,变换游戏的主题和背景。

众所周知,“二战”是美国所经历过最光荣、最具正面意义的战争,以此为题材的电子游戏对于美国与美军的形象都有加分作用。因此,美国许多军事题材的电子游戏都以“二战”为主题和游戏背景,如《荣誉勋章》和《近距离作战》。在这些以“二战”为背景的电子游戏中,美军被塑造成反法西斯独裁的斗士、被侵略国家的解放者,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玩家对美国军队的“敬仰之情”。

然而,“9·11”之后,美军致力于打击恐怖主义,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区发起了规模不等的几场军事行动,其中一些行动的正义性颇具争议,对美军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美军认为电子游戏有助于强化美国人对美军的认同,有利于塑造美国军人的正面形象。因此,许多电子游戏开始以“反恐”作为游戏的主题。例如,《荣誉勋章:天降神兵》和《近距离作战:先发制人》都第一次进入现代战场,以反恐为游戏题材,而作战地点也都选择了中东。在这些反恐题材的游戏中,游戏的故事情节为玩家构建了一段“令人信服”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阿富汗和伊拉克都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本·拉登也拥有组织严密的恐怖主义网络和广泛存在的军事设施,能够给世界带来致命性打击。然而,反恐战争的代价、平民伤亡的残酷性并没有在这些游戏中体现出来。美国军方通过游戏中的形象设置,把持续与邪恶势力战斗的理念通过娱乐消费的形式传递给民众,灌输其全球反恐军事行动合理的理念。从这一点看,电子游戏俨然已经成为维护西方国家霸权话语的有效工具。

美国的游戏还经常与政治意识形态挂钩。游戏中,美军总是被设计成正义的一方,游戏发行商也必须做到“政治正确”。美国电子艺术公司是著名战争游戏《荣誉勋章》的发行商。在原定2010年10月全新上市的版本中,公司将游戏情景设置为阿富汗战场。为了抢占头号射击游戏宝座,公司走上层关系为《荣誉勋章》找来了真刀真枪在阿富汗干过的特种部队成员充当制作顾问。然而,玩家可以在这一游戏模式中选择扮演塔利班“枪杀”美军士兵,由于损害美军形象而在上市不久即被美军军人服务社禁售,美军高层也暗示要重新考虑今后与美国电子艺术公司的合作。

美国通过电子游戏打意识形态战争的目的在伊朗一起美国间谍案中得到了很好印证。2012年初伊朗媒体披露,曾效力于美国电子游戏商“库马游戏”的伊朗裔美国人赫克马蒂为美国中央情报局从事间谍活动。“库马游戏”旗下系列游戏《库马战争》以美国海外战事为主题,包括模拟杀死“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阿富汗空袭、杀死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的军事行动。赫克马蒂向伊方“坦白”,库马游戏“接受美国中央情报局资助”“制作特殊影片和电脑游戏,以改变中东地区民众的倾向”。

游戏产业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虚拟世界成为现实世界的又一维。如今,全球已经掀起了以网络游戏为主的新军事娱乐产业,游戏的军事应用潜力不断得以挖掘。从早期征兵宣传中的初露锋芒,美军所开发的电子游戏,如《美国陆军》《荣誉勋章》《三角洲特种部队》《使命召唤》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游戏玩家耳熟能详的网络游戏。电子游戏不仅成为美军培训转型人才的新平台,广泛应用于各军种的转型培训计划,还成为美军形象塑造和价值观传递的有效载体。通过电子游戏,美国军方与娱乐业的合作不仅模糊了娱乐与战争的区别,还进一步加深了美国军方与娱乐产业的互相渗透,而且,随着网络全球化和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这一新型军事娱乐复合体将不断发展壮大,拥有更为巨大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王前

猜你喜欢
美国陆军电子游戏军方
数学电子游戏
韩军方称朝鲜发射巡航导弹
互联网的未来:电子游戏产业也有元宇宙野心
美国陆军计划开发高功率微波反小型无人机技术
沉迷电子游戏的小熊
2020年9月17日,美国陆军士兵在训练中发射新的M109A7圣骑士自行火炮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美国陆军士兵正在进行实战演练
美国陆军侦察直升机选型受阻 国会质疑有人直升机时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