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复失地逐强梁

2015-12-03 05:26文/萨
军营文化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汉奸伪军八路军

文/萨 苏

誓复失地逐强梁

文/萨 苏

《日军眼中的中共抗战》

萨苏著

解放军出版社

“八路好,八路强,八路军打仗为老乡。”

笔者的手中有一本原日军士兵编纂的文集,名为《航迹》,这是其中一名日军士兵记录的他听过的一段歌词。

当我将这段日军记录下来的歌词念给一位老八路听的时候,这位八旬老人竟然微微眯上眼睛,很熟练地哼唱起来——“八路军好,八路军强,八路军打仗为哪桩?八路军打仗为老乡!”语调铿锵,意气飞扬,依稀可见曾经老战士的风采。

原来,当年真有这样一支唱遍华北平原的抗日歌曲。日军的记录虽然不够准确,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那支民族脊梁在中国大地上曾经的深刻印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937年由工农红军改编,当时共计三个师,数万名战士。经过八年抗战,发展成包括民兵在内约200万人的抗日铁流。在以华北平原为主,北至伪满,南到江淮,东临大海,西面秦晋的空间里,八路军建立了广阔而巩固的根据地,给日伪军以大量杀伤,担负起了全民抗战的重任。

在长期的交锋中,为了应对八路军的顽强抵抗,日军曾对这支武装进行了颇为深入的研究,产生了包括日军情报大佐大久保弘一的《赤色支那》、著名记者波多野乾一的《赤色支那之究明》等介绍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的作品。在保存至今的日本战时史料中,更有许多翻译成日文的八路军文件,如《吕正操关于平原地区根据地建设的讲话》等。根据这些文件上的签章判断,日军在华各部队长官都要对其进行研读,有时还要上送东条英机等日本军政首脑的案头。显然,日军情报部门为了寻找和八路军作战的灵丹妙药,曾伤透了脑筋。尽管始终未能找到有效遏制八路军的办法,但这些文献在某种程度上却成为印证当时八路军抗战功绩的证据。

有意思的是,在日军中,对八路军记述最多的并非这些专业机构,而是普通的官兵。这些日军官兵因为在实战中不断接触八路军,甚至不断从八路军身上吃到苦头,堪称是对八路军最感兴趣的日本人。二战中的日军士兵颇有一些人有记日记的习惯,甚至有些人还会携带照相机。于是在保留至今的这类资料中,与八路军相关的记述和照片便很普遍。其中有些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比如,有一个颇为顽固的日军军官在日记中慨叹连铁杆汉奸都靠不住。或许为了表示对八路军的藐视,日军内部将八路军称为“匪”。这个日军军官出发“扫荡”,晚上在一个村子宿营时向当地伪军头目询问:“周围可有匪贼之活动?”对方干脆地回答没有。于是日军安心住下,结果半夜遭到八路军袭击伤亡惨重。愤怒的日军抓不到八路军,便把那个伪军头目绑了起来,问他为何“欺骗皇军”。这个铁杆汉奸矢口否认,说:“你不是问匪贼吗?我们这儿的确没有匪贼。你可没问有没有八路军啊!”日军大怒:“八路军难道不是匪贼吗?”伪军头目情急之下说了句实话:“八路军从来不祸害老百姓,怎么能是匪贼呢?”

连汉奸都认为八路军是仁义之师……日军只能打掉牙齿往肚里咽。

虽然这些仅仅是一个个细节,却往往生动地体现了人心的向背、战场的真实。敌人眼中的八路军,或许可以给我们在研究这支军队的历史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本书着重于从这样一个特殊的视角,即昔日敌军不自觉所记录下的真实历史,从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审视八路军曾经的英勇抗战。为了更立体地体现那段历史,本书也大量使用了盟军和第三方人士提供的图片和说明,并参考我方记录,以期让读者能够对八路军的抗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责任编辑:王前

猜你喜欢
汉奸伪军八路军
更 正 声 明
伪军大举进攻,绥东形势严重
八路军风采录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大年初一闹汉奸
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的建立及其活动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肃奸初探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