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军旅总是情
———中国美协志愿者服务团“到人民中去”走进第二?炮兵某导弹旅纪事

2015-12-03 05:26郭振建刘王虎
军营文化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艺术家艺术

文/郭振建 图/刘王虎

翰墨军旅总是情
———中国美协志愿者服务团“到人民中去”走进第二?炮兵某导弹旅纪事

文/郭振建 图/刘王虎

跋涉——急行军

6月17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志愿者服务团“到人民中去”走进第二炮兵某导弹旅,历经两个多月的酝酿,总算踏上了征途。

来自北京和河南、湖南、江西、黑龙江等地美术系统的18位美术家,从祖国四面八方,于17日中午12时30分齐聚中原大地。这天中午,肩负这次服务活动总指挥的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徐里,神采奕奕,兴致盎然。只见他头戴中国海军辽宁舰赠送的鸭舌帽,身着迷彩短袖衫,眉宇间透着一股军味、一种兵情。走出高铁站时,他抬起左臂看了一下手表,向中国美协大型活动部副主任杜松儒问道:“人到的怎么样?”杜副主任说:“河南的马国强主席、湖南的旷小津副主席、江西的李晖副主席、牡丹江的张健主席、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王书杰院长等18位艺术家一人不少、一人不多,准点到达。”

徐副书记果断说:“按计划出发。”他俨然像一位将军指挥若定,脸膛洋溢着军人的自信、刚毅、果敢与坚定。

两台面包车按编队依序而行,沿着逶迤的高速公路向伏牛山腹地急驰。眼前连绵起伏的大山一峰连着一峰,时而陡峻高耸、直插云霄,时而地势趋缓、山泉喷涌,时而穿越幽暗的隧道、呼啸山涧。茂密的森林覆盖了整个山脉,犹如披上一层层绿色盛装,满眼的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约摸两个多小时,车子驶进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小县城,抵达宾馆迅速安顿行李。随即,又是一声号令,大家集结一起驱车来到第二炮兵某导弹旅营区。车子驶入悬挂八一军徽的营门,艺术家们下车步入营区……这些曾经在电视里报纸上认识的知名艺术家,活生生出现在军营时,官兵们心中的记忆被激发出来,只见战友们豪迈地挥舞着鼓槌,擂响了代表军营威武、阳刚、粗犷的战鼓。“咚咚咚咚”的声音响彻云霄、震耳欲聋,搅热了整个军营。接着,又迎来了女子军乐队,48名队员奏响了《迎宾曲》,热烈、悠扬、浑厚的乐曲飘过耳边,袅袅如烟向军营各个角落弥漫,顷刻间使营区兴奋振作起来。徐里副书记深有感触说:“威武的女子军乐队既是军队文化的象征,更是展现军威士气的一道风景,部队有了激昂向上的军乐浸染,心灵就会得到陶冶,斗志就会得到昂扬,能够催生一往无前的战斗士气。”

的确如此,70年前中华儿女在《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等音乐的激励下,迸发出打败日本侵略者、拯救民族于水火危难之中的时代强音;苏联军队在《神圣的战争》音乐声中,浩浩荡荡在红场完成了庄严阅兵式,直接奔赴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战场……音乐特别是战斗音乐,既彰显军威士气,又是军队战斗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紧接着,服务团一行观摩该旅政治文化长廊、红色基因长廊、百米山水画长卷,参观旅史馆、营连荣誉室、俱乐部、战士宿舍等,分3个组与部分营连官兵恳切谈心,给官兵赠送了300多册优秀精美的图书。

创作——攀高峰

艺术家们深知,志愿者服务团的核心要义是“心甘情愿服务、为强军兴军加油”,是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背景下,给部队官兵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喜闻乐见的书画作品,描绘广大官兵投身强军实践的时代风采,激发当代革命军

人的精气神。

那么,如何立足艺术高原、攀登艺术高峰无疑是艺术服务的突破点,也是每名艺术家必须面对的主旨。在投身创作中,他们打破壁垒界限,按照题材要求精心实施艺术组合。擅长以山水画笔墨表现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熊红钢与精于现代艺术结构与线条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创作室的石峰、杜松儒组合在一起,展开巨幅山水画创作;热衷于花鸟创作的北京画院的姚大伍,与精于笔墨写意传情的海军政治部创作室画家王伟平、牡丹江画院张健,结伴创作《军营腊梅》,实施全新的艺术攻关……他们以题材选择人员,以艺术优长整合力量,形成多个特色鲜明、攻关出色的创作阵容。经过取长补短的组合,每位艺术家的不足得以克服、优长得到张扬。《伏牛清晨》《铜墙铁壁》等一幅幅充满时代特质的画作在大家的笔端喷涌而出,紧紧吸引和感动了广大官兵,也成为慰藉温暖火箭兵心灵的艺术篝火。

艺无止境,求索永恒。艺术家们参观旅史馆,与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个个感人故事、一件件实物深情对话,从中感悟战略导弹部队从无到有、由小到强的战斗历程,静心吸吮具有第二炮兵特色的“高原火箭兵精神”“导弹工程兵精神”“红川精神”的思想内涵,理解“我无名,国有名,以我无名铸就国之威名”“海拔高,工作标准要更高;氧气少,奉献精神不能少;环境苦,更要苦干不苦熬”的文化品格与使命担当,用如火的激情、如椽的画笔,寓情其中,用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不同艺术形式,合力创作完成了一幅书法长卷。旅政治部主任符正年激动地说:“这幅书法长卷,集萃了多种书体,蕴含深刻厚重的民族文化特质和强军文化精神,堪称难得的艺术珍品。”

与此同时,18名艺术家在战略导弹部队战斗文化、战斗精神的感染下,以情感体验为强大动力,孜孜以求攻关,奋力超越创新,力求攀登高峰、勇创佳作。

观摩基层俱乐部

交流——接地气

这些在当代中国画坛叱咤风云的艺术家们,没有停留在单向的艺术实践层面,更加注重双向的思想、情感、知识以及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交流互动,力求双向受益、相互促进,铸造新的光荣与梦想。

在恳谈对话中,艺术家们与基层官兵面对面交流,彼此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谈艺术、论人生、话追求。与机关干部交流,徐里副书记有感而发,回顾73年前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去年习主席在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指示,鞭辟入里阐述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文艺工作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充满了辩证思维和深邃哲理。针对旅机关干部孙艺提出工作中常常静不下心来,容易滋长急躁情绪的问题,他结合学习书法的体会,倡导大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工作之余练书法,陶冶性情、培养性格,塑造乐观豁达、沉稳如山的性格,锻造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进取态度。在发射三营的会议室,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马国强面对官兵求知成才提问,深情地说:“成才道路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青年人既要防止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又要忌讳无所事事的简单满足,制定符合实际的成才目标计划,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会成就梦想。”

在观摩部队建设中,大家一丝不苟、悉心体悟、入耳入脑。当看到该旅官兵50多年扎根山沟、艰苦创业、矢志奉献,多次出色圆满完成跨区演练、实弹发射任务,走出了20多名将军,发射一营先后2次荣立集体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军事训练模范营”荣誉称号的殊荣后,许多同志很有感触,眼睛里饱含泪花说,军人在保江山、守社稷中肩负着重大使命,做出了特殊牺牲,有了这样一支战略导弹部队,我们就可以安心画画,为国家和人民创作更多优秀作品。参观红色基因长廊,感悟一代代革命英雄忠诚于党、建功人民的精神追求,大家无不为之动容,思绪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画像前,讲解员讲述邓稼先为了祖国核武器事业身染绝症,在生命之火耗尽时说:从事核武器事业就是要有牺牲,如果还有来世的话,我还选择中国,还选择核武器事业。这番既平凡又伟大的心灵独白,折射出一位科学家高傲的精神风骨,令人肃然起敬、凝目景仰,心灵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洗礼。在“戈壁滩夫妻树”照片前,聆听了一对夫妻为了祖国战略导弹事业,双双受领任务又互为保密,不向对方吐露一丁点信息,直到双方在武器试验场见面,才得知对方也在执行这项特殊任务的故事时,大家伫立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深情为这对革命夫妻致意点赞!

画家熊红钢在给朋友的微信中,深情表达:我在参观部队中,受到了一种顶天立地的心灵冲击和震撼,深深感受到人民军队是一支伟大的军队、能打胜仗的军队,军人的牺牲精神具有高山仰止般的神奇魅力。

境界——比天高

志愿者服务团始终恪守“艺比天高”的信条,以爱党爱国爱军的文化自觉和精神境界,践行“灵魂工程师”“德艺双馨”特殊政治要求,遵守“三严三实”要求,不搞特殊化,

自觉锤炼艺术担当和精神追求。用官兵们的话说,艺术家们几乎是有求必应,自觉传承“大爱之心、大义之德、大美之情”的职业操守,给导弹军营留下弥足珍贵的文化记忆。

所谓的大爱之心,就是牢记文艺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克服一些实际困难,抛弃个人名利得失,把党的文艺工作的方针、路线、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爱,爱得心无杂念,爱得真真切切,满腔热忱投身到为部队服务中。为了做到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他们主动关闭手机、拒绝休息,聚集会神搞创作,一丝不苟传技艺。正如中国人民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黄华三所言:“爱国爱军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实的行动,热爱部队就是要深深地扎入部队火热生活的泥土之中,让自己化作泥土,才能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土壤和养分,真正描绘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画作。”

所谓的大义之德,就是克服当下社会上的一些浮躁之风、功利之心,敢于同不良文化价值取向做斗争,树立爱党报国、爱国拥军文艺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江西省美协副主席李晖感言:“军人任何时候都是最可爱的人,我们发挥艺术特长为部队画画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只有埋头苦干的责任,没有讲价钱、打折扣的权利。”为此,他们在服务活动中,不辞劳苦、不怕疲劳、奋力拼搏。一方面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满足官兵渴望,用高品格高质量的服务效能,书写当代艺术家的政治责任与时代担当;另一方面注重通过艺术实践,对部队书画爱好者传帮带,努力进行自我净化、自我提升。湖南省美协副主席旷小津认为,当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敌对势力的“政治转基因”“文化冷战”十分险恶,我们打不好主动仗、占领不了主阵地,就会失去以文化人、立德为民的作用,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所谓的大美之情,就是自觉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坚守党的文艺工作的理想信念,坚决摒弃泛娱乐化、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良创作倾向,对社会上低俗庸俗媚俗的文化审美予以匡正。在整个活动中,他们积极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文化和精神意象,引导官兵认清社会上不良文化思潮的思想根源和复杂背景,展现出深邃的历史眼光和雄健的思想认知,让官兵们深受教育与启迪;坚持以冲锋的姿态,孜孜以求为部队官兵创作体现高尚思想情怀、充满高雅审美情趣的书画作品。他们共创作190多幅书画作品,全都洋溢着健康向上的思想内涵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情怀,具有崇高之美、艺术之美、生活之美。士官郭瑞贤动情地说:“我们手捧这些有分量、有成色的书画作品,就能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厚重、感受到党和人民的嘱托,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激情就澎湃于胸。”★

责任编辑:邢玉婧

猜你喜欢
艺术家艺术
纸的艺术
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