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区新闻报道“六要素”

2015-12-03 07:10郭震徐春亮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进社区沧州居民

□郭震 徐春亮

(沧州日报社,河北沧州061001)

创新社区新闻报道“六要素”

□郭震 徐春亮

(沧州日报社,河北沧州061001)

随着形势的发展,社区新闻的重要性愈发显现。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做好了肯定会使报纸的内容更加贴近读者,做不好往往又难成气候。本文从总结六个方面的实践着手,探索社区新闻宣传报道的可持续性之路。

走下去 讲故事 求实用 搞互动

曾荣获河北省第六届报纸质量综合评比优秀专栏的《沧州晚报》“记者进社区”,到现在已经创办了六个年头。“记者进社区”从开办初期的不为人知,到现在的为读者十分关注,其间,我们做了一系列有益尝试,其中,从六个方面创新社区新闻的报道实践,令我们受益匪浅。

“逼”着记者走下去

与社区居民交朋友,是做好社区新闻报道的前提。《沧州晚报》在策划推出“记者进社区”专栏时,就确立了这样一个定位——与社区居民交成朋友:第一,栏目定名为“记者进社区”,主旨是强化这个“进”字,即社区记者要走下去,社区新闻要“动”起来;第二,社区新闻是来自现场的报道,社区新闻中要有“人”有“事”有“故事”有“现场”。确保实现社区新闻的“进”与“动”,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发挥好稿件质量评定机制的杠杆作用——把社区新闻的好稿评定标准向来自于现场的有“人”有“事”有“故事”的新闻倾斜。这样一来,就“逼”着跑社区新闻的记者必须符合“进”的要求,达到“动”的标准。到现在粗略算来,“记者进社区”的稿件,80%以上来自于新闻的发生现场,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记者采访不深入,新闻与读者两张皮的问题。

分量大小都是“菜”

社区新闻要紧紧围绕社区生活要紧事、社区生活成功经验、社区居民感人事迹、社区的趣闻轶事来展开。它所涉及的内容宽泛,包罗万象,大到电梯停运,小到宠物狗随地大小便,都是社区新闻所应关注的新闻内容。只要发生在社区,只要生活在社区里的大多数人关心,只要是具有普遍性和共通性,只要新闻的本身具有重要性、突发性、感人性、趣味性、贴近性、服务性,都是可以装入“记者进社区”这个篮子的“菜”。“把‘记者进社区’办成社区居民的生活手册”,是《沧州晚报》创办这个栏目的初衷。

故事讲出味道来

“记者进社区”专栏在创办伊始,就提倡报道体裁的灵活多样,但同时更强调要以讲故事为主要体裁,讲出新闻的人物、背景、故事、情节、场景和趣味,让社区新闻引人入胜、津津乐道。如《小燕子沧州市民家中落户16年每年三月三报到》一稿就是这样。记者用了1600多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精心打造燕子窝”、“人鸟儿一家亲”三个小标题,向读者讲述了一个人鸟和谐共处的故事。“每次大燕子去抓虫子,小燕子就围成一个圈等着。大燕子回来喂给一只,再出去叼新的虫子喂下一只。”等情节描述,把故事讲得妙趣横生,人情味儿十足。

跑线记者“专”起来

为了确保“记者进社区”栏目的可持续性,创办之初,我们就定下一个原则:确保栏目采编队伍的相对稳定。实践证明,跑社区的记者“专”起来的好处至少有以下三点:一是记者会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涉猎一些与社区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及办事流程等;二是记者会有更多的机会与社区居民交朋友,会对他们各自所负责的社区基本情况了然于胸;三是记者会潜心研究社区新闻报道思路及表现形式的创新,会潜心打磨社区新闻的质量。

目前,“记者进社区”的8位记者,都有自己经常打交道的“核心社区”,都有自己固定的新闻线索圈子,就连编辑部内的采编人员到相关社区办事前,都要咨询一下专栏记者需要注意点什么。

服务做到心坎上

社区新闻与社会新闻、小区新闻、民生新闻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就是,社区新闻强调的是服务属性,追求的是服务的实用性。“记者进社区”所体现的服务功能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不厌其烦说琐事。“记者进社区”的新闻中讲述更多的是居民生活中的家长里短、烦恼事、快乐事、不文明事……而这些看似细小的琐事中却都包含着浓浓的人情味,人情味讲多了、讲透了、讲得有趣味,居民岂能不喜欢?

细致入微求实用。“记者进社区”日常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围绕社区居民生活,进行及时和有针对性的“贴心服务”,做他们的生活好帮手。“记者进社区”经常“就事说法”,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如什么情况下可申请使用住房维修基金,需要哪些手续;顶层住户房顶因漏雨需维修,楼下住户是不是也该承担费用,等等。“记者进社区”还经常刊发一些实用信息去指导居民的生活,如拿出将近两个版面刊发沧州主城区各社区所在地、联系电话及社区所辖小区名录。事后读者调查,这看似枯燥的信息却为不少读者所收藏,因为一“纸”在手,今后再上社区办事就方便了。

帮解难题不嫌累。“记者进社区”做了不少“琐事求解”之类的新闻内容,像某一居民想寻找多年未见面的同学、朋友,家里的宠物丢失多日不见……这样的事,别着急,“记者进社区”帮你“寻T”;老人想办低保,可跑了多天办不成,也别急,“记者进社区”帮你打听帮你跑腿儿。哪个小区跑水,哪儿停电,哪儿堆垃圾,哪儿路难行之类的杂事难事,只要居民一个热线电话,记者们就会很快直到现场……这种求助电话一天能接到10多个。“有难事打热线”已成不少居民的生活习惯。

居民有话你就讲

“记者进社区”如何加强与社区居民有效互动?我们的做法是:

多报道普通人的故事,从社区新闻的“相关性”上寻找突破。每个人背后都站了一群人,报道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可以拉近一群人与社区新闻的心理距离,如果市民自己所在的社区或某一居民上了报纸,而且报道的正好是自己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人和事,那个社区的居民就会对这张报纸有亲切感。即便报道的不是所在社区发生的,但却是自己比较关心的事情,他们也同样会对于这条新闻在心理上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这是客观存在的新闻传播规律。

多组织与社区居民相关的各类活动,社区举办的各类活动也可多做些跟进报道。每年的端午节前,“记者进社区”都组织一次“社区包粽子大赛”。赛事采取自主报名、限额参赛的办法。奖品是个人在限定时间内包出的粽子。参赛门槛低,报名者相当踊跃。比赛不仅给社区居民搭建起相互交流的平台,而且栏目本身也得到有效推广。

“记者进社区”要当好社区的“意见领袖”。对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话题,要及时搭起居民参与的平台,吸引居民对其做持续讨论。适当的时候还可以把主管部门的意见、社区的看法、法律工作者的观点同时吸纳进来。如果引导得当,居民的“七嘴八舌”,或许就能成为日后当地政府部门决策公共事务的重要参考。

猜你喜欢
进社区沧州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仪征市:三位一体抓服务 推进侨务进社区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沧州鸿发包装技术研究所
海峡姐妹杂志社送健康进社区
宜川社区鉴定 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落地见效
母乳喂养进社区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