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为活动形式的技术教学探索—以小学二年级《前滚翻》单元教学为例

2015-12-05 08:55姚玉良沈献东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动作技能运动

姚玉良沈献东

(1.浙江省平湖市教师进修学校,314200;2.浙江省平湖市叔同实验小学,314200)

以游戏为活动形式的技术教学探索—以小学二年级《前滚翻》单元教学为例

姚玉良1沈献东2

(1.浙江省平湖市教师进修学校,314200;2.浙江省平湖市叔同实验小学,314200)

一、前言

游戏以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在青少年学生的视野之中,特别容易让学生亲近、接受。大量研究证明:以游戏为活动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获取体育技能效果显著。

首先,以游戏为活动形式遵循生本的教学理念的体育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强化了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课堂更加注重“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体验。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游戏的特点,将参与游戏的主动性、趣味性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求游戏般的学习乐趣,将枯燥乏味的说教过程变成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其次,游戏化的练习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达成了运动技能的学习。以游戏为活动形式,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练习,才有可能获取运动技能;体育技术类的游戏活动为学生学习体育技术作好了准备;基于教材的改编游戏为学生有效习得技能架设好了学习台阶。

第三,《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了“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的方法,把原来教材内容在课程层面即单元教学计划制订时,分出了三个教学内容:技术方法、用该技术发展体能的方法和该技术的运用,以期帮助教师制订单元教学计划,实现“用教材教”理念的落实。三维度的大单元教学其核心是技术教学。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提出了“以游戏为活动形式的技术单元教学”的研究思路,从技术单元教学入手,以游戏辅助为研究点,统筹设计,整体实施,旨在依据课程的三维目标,感知体育知识,形成运动技能,关注学习方法,注重情意体验,实现运动技能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整体性。为了让研究更有说服力,本文以小学二年级技术要求较高的“前滚翻”单元教学为例,进行阐述和分析。

二、以游戏为活动形式的技术教学研究

当前技巧类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为游戏而游戏”的现象,或者是游戏以准备活动的形式,或作为副教材出现,以增进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的游戏活动发挥了游戏的功能,但没有充分发挥游戏辅助教学的功能。笔者提出了游戏辅助技术单元教学的三大活动形式:导入型游戏活动、助推型游戏活动、反馈型游戏活动,以解决技术教学中情感体验、过程方法和知识技能统筹协调的问题。

(一)导入型游戏活动

本文提出的导入型游戏是指在体育技术学习之初,通过有目的的游戏活动引入简单的儿童学习认知、基本技术或动作方法的教学活动。它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为接下来的技术学习建立知识、技能方面的基础性认知和身体的运动知觉,为技术单元教学作好铺垫。导入型游戏活动的教学目的如下: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游戏是激发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的性明确的导入型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但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还为后续技术单元的学习做好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运动技术学习的兴趣。譬如,小学二年级前滚翻单元第一课时《各种姿势的滚动》,在课的开始阶段,上课教师安排了“原地踏步走—立定”和“原地踏步走--立定—成蹲撑”的变化练习,意在通过这种变化了的队列游戏练习,激发兴趣,集中注意,提升精神状态,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虽然是传统的队列练习,但经过游戏化的改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在“立定”后要求成“蹲撑”,为后面技术教学的“团身”学习做好了准备。因为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游戏,这也是学生最显性的学习需求体现。如果为了热身而简单地做几节准备操或徒手操,很可能因枯燥乏味而起不到热身活动的作用。因此,导入型游戏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起到育心又练体的教学效果。

2.解决后续技术学习中的知识要点

导入型游戏活动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把技术教学的动作要点分解到游戏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体验动作要领,掌握技术要点;同时,这样的游戏活动设计也应注意变化,因为单调不变的游戏化内容也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下降、兴趣减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抑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造出新的游戏带给学生新的刺激。譬如,《各种姿势的滚动》一课的准备活动阶段,教师安排了游戏“捕鱼”。一开始是教师“捕”与学生“躲”的常规性“捕鱼”游戏活动,随着游戏活动的深入推进,增加了可钻进“水草”里的“抱头深蹲”的安全性躲避条件。这样的游戏活动设计,一方面起到热身的目的,同时,“小鱼”在躲避时“抱头深蹲”的练习为后面的“低头团身”技术作了教学铺垫,在游戏和技术上进行关联。在提醒“团紧身体钻进水草”里躲避的过程中渗透了一定的技术要领学习,通过了解躲避方法、尝试躲避动作、快速稳定团身等游戏要求,不仅解决了前滚翻的“蹲撑”和“低头团身”的动作要领,而且在玩乐中感受了运动体验,提前感知后续所学动作的技术要点。

(二)助推型游戏活动

本文提出的助推型游戏是指在体育技术学习之中,通过针对性的游戏帮助学生有效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它能让课堂学习变被动练习为主动学习,变直接传授技能为主动学练构建,让学生在享受情感体验和学习运动技术的结合之中,逐渐学会运动技术并形成运动技能。助推型游戏活动的教学目的如下: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基本是听讲—观察—练习—巩固—再现,这样的单一、枯燥、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助推型游戏活动是以游戏为活动方式组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相互合作,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给学生造成心理损害,同时引导学生寻求游戏般的学习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构建的学习方式。如《各种姿势的滚动》一课中,教师创设了“炸油条”的游戏活动,让“油条翻滚”与“整体滚动”相关联。“炸油条”很常见、很普通,以“炸油条”的现实情境指导学生“整体滚动”,同时,根据变换“油条”的长短,让学生模仿直腿直臂上举的“长油条”和屈腿抱膝的“短油条”游戏活动,指导学生加快滚动速度,加大滚动幅度,克服滚动阻力等等,使学生在自己熟悉、有趣的情境中,主动构建滚动知识,体验滚动技术,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左右滚动”的动作技能。

2.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体育技术教学中,先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分组练习,这样的传授型教学模式适合运动能力强、动作感悟性好的学生,而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学习、被迫练习,造成了“教者发令,学习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教学现象时有发生。助推型游戏活动是建立在有效达成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设计几个层次性的游戏化教学活动,层层递进,步步推进,逐步解决技术学习中的教学重点,分化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技术细节,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因此,助推型游戏教学活动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游戏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主动构建知识和形成技能,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它解决了“情感体验”与“过程和方法”相结合的问题;其次是梯度性的游戏活动设计,以解决技术学习重点为切入点,强化了教师教的过程,彰显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是一个导学的过程,它关注了情感体验,强化了学习过程,突出了技能达成。譬如,《各种姿势的滚动》一课的技能学习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两个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发明信片”和“摇小船”,这两个游戏活动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过节了,老师要给孩子们一张明信片,请大家用下巴把它夹住”和“摇呀摇,小船遥向外婆桥”的游戏活动,有效地促进了“低头含胸”和“抱膝前后滚动”学习目标的达成。前滚翻单元第二课时《向前滚翻成坐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羊角球”游戏,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中“低头”的动作要求。在一开始的尝试性练习中,不少学生并没有低头含胸,导致滚不过去或者方向走偏。教师拿出教学道具—羊角球,演示了“羊角球”如何滚动的游戏。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体会到团身滚动时,头就是那“羊角”,需要学生低头贴胸,才能把“羊角藏起来,让身体变圆”的道理。小小羊角球在滚动的直观演示中走进了孩子的心里,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收羊角、团紧身,滚动圆滑要蹬腿”,有效地解决了前滚翻教学中“团身、滚动”的认知要点和技术难点。

3.强化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助推型游戏活动需要对技术单元的整体性分析和处理,要把握住这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好能有效突破这些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游戏活动,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因此,助推型游戏活动是实现技术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譬如,前滚翻这一技术单元教学就设计了《各种姿势的滚动》、《向前滚翻成坐撑》、《向前滚翻成蹲撑》、《连续前滚翻》四个教学课时,分别确定了低头团身滚动、滚翻圆滑、滚翻起立和连续滚翻等梯度性的教学重点,随后选择性地采用了相应的辅助游戏活动,如队列游戏练习、“捕鱼”、“炸油条”、“接明信片”、“摇小船”、“羊角球滚动”、“松紧带”、“小雪球和小雪人”、“过二桥一塔”、“过三关”、“双人滚翻”、“护名牌”等,很好地体现单元教学的完整性和技术教学的整体性。

(三)反馈型游戏活动

本文提出的反馈型游戏活动是指运动技能初步形成以后,通过目的性明确的游戏教学活动,巩固运动技术,提高动作技能,达到检验运动技术掌握情况和运用动作技能的目的。反馈型游戏活动的教学目的如下:

1.巩固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能

以游戏活动的形式来巩固运动技术和提高动作技能,这是反馈型游戏活动的教学目的之一。通过游戏活动,复习前面学习的知识点,巩固动作技术。譬如,前滚翻单元第四课时《连续前滚翻》一课中,教师以“松紧带”命名的队列变换练习,让学生知道集合列队和体操列队的位置感,体验了“松”与“紧”的身体感觉,巩固了“紧”的知识点。在准备活动中安排了以手拉手穿越同伴搭成的桥洞为练习形式的“过二桥一塔”、以圆滑滚动的“小雪球”和滚动起立的“小雪人”为形象的“小雪球和小雪人”游戏,一方面充分活动了学生的身体,起到了普遍性活动的效果,另一方面又为前面几课时的“下蹲”、“低头团身”、“滚动圆滑”、“滚动起立”等动作要点作了反馈性的游戏化练习,巩固并提高了前期所获得的运动技术和动作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游戏来代替竞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强化学习动机,适度减少竞技比赛的残酷性,增加趣味性,很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心理氛围环境。

2.检验运动技术掌握情况

检验学生的运动技术和动作技能是反馈型游戏活动的另一个教学目的。通过反馈性游戏活动,复习巩固动作技术,提高正确技术的运用能力。在《连续前滚翻》的反馈性游戏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了“过三关”游戏化教学活动,围绕“圆、快、美”,通过第一关的“看谁滚得圆”、第二关的“滚动快又圆”、第三关的“体操小能手”的游戏活动,给学生创造轻松学习、充满挑战的情景,使学生争做学习主人,感受成功体验,有效完成了前滚翻技术的复习与巩固,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参与、自我体验、相互评价,从而验证前滚翻技术单元教学的教学效果,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当学生们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比赛”中添勇气,“交流”中增情意,“学练”中铸本领时,这才是基于“生本教育”的成长课堂和生命力课堂。

三、以游戏为活动形式的技术教学成效

(一)教学和游戏的结合

教学和游戏的结合是指在同一目标引导下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和学生自主的游戏活动之间的相继关系。将游戏作为教学的先导,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观察、对比和改进,在游戏中获得相关经验以后抽象出一般的道理,从而使学习具有豁然开朗的效果,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体育课堂。

(二)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

游戏和教学的转化是指教师在教育目标下对学生的施教过程,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这一转化的关键在于变外在要求为内在需要,变压力为兴趣,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游戏链接单元的整体性

技术教学是体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技能、体能和运用”是技术单元教学的三要素。“以游戏为活动形式的技术单元教学”,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关注了知识和技能;不仅关注了学习过程,而且关注了学习结果;不仅关注了技术细节,而且关注了技术单元。一个单元的教学更能体现技能教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因此,在一个技术单元教学中要有效把握游戏辅助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合理性,让活动走进孩子,让教学走向单元,让研究关注整体。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3]周嘉民.谈体育游戏的创编与运用[EB/OL].http:// pe.cersp.com/jscz/jxyj/200802/3257.html.

猜你喜欢
动作技能运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不正经运动范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