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弯道跑》一课的启示及建议

2015-12-05 08:55穆乃国夏秀萍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观摩课课堂教师

穆乃国夏秀萍

(1.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徐家庄中心学校,256116;2.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二中,256100)

观《弯道跑》一课的启示及建议

穆乃国1夏秀萍2

(1.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徐家庄中心学校,256116;2.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二中,256100)

一、观课启示

1.技术学习融入生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关于设计教学内容的建议: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为重点,并与学生已有的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今的体育锻炼、活动的内容几乎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应用于生活,假如能把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融合,这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本节观摩课中,教师在讲解、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雨伞的旋转甩掉积水、汽车、火车的转弯出现的离心现象、离心泵的原理等),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弯道跑的技术要领。

2.德育渗透贯穿课堂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都需要重新审视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内容、形式和方法,强化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不仅要注重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传授,还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学习情境,真正实现从单纯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教学向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转变,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特征和育人价值。如,上述观摩课中,教师在技术学习、练习;体能练习、放松部分中,都是采用的分组合作方式,自始至终学生是以团体合作的形式进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相互学习、协作帮助、团结合作的作用,整节课处在一种和谐、团结的氛围之中,这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体能练习技术载体

课堂上,在技术学习完成后,教师总会拿出一定的时间,安排些体能练习,以此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但体能练习的内容应与课堂学习的技术、技能相联系,即依据技术为载体,安排适合、实用的内容,这不但能起到巩固、提高、改进所学技术的作用,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能。如,上述观摩课中,教师在安排体能练习及放松时,紧紧围绕跳高杆进行了同组队员“仰卧举腿、仰卧起坐、俯卧撑”的练习,旨在加强学生的腹部、上肢、下肢的力量,为弯道跑技术的学习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让学生明确腹部、上肢、下肢力量在弯道跑中的重要性。为学生的体质提升、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课堂练习突出运用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学会—会学—能用,能够把所学技术、技能运用到自身的社会实践中,达到提升自身的体能,为今后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养成会锻炼、能坚持的良好习惯。所以,教师不能只是为了教技术而去教技术,应当以技术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体质的目的。如,上述观摩课中,教师在教会学生技术动作后,让学生进行了“螺旋跑、切圆跑”等练习,把技术动作融入到实际的运用中,教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该如何去合理运用所学的动作技术,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以实际运用为主线,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了技术、提升了体能,真正做到“学会—会学—能用”。

二、五点商榷及改进建议

1.练习密度需关注

存在问题:从本节课观摩来看,在学生进行“螺旋跑”的练习时,学生分两大组进行,第一名学生完成后,站在螺旋的中央等待本组的同伴,从整个练习过程来看,每名学生在“螺旋跑”环节的用时约30~40秒,本组全部学生完成约用时约3分30秒,通过对此练习的分析,每名学生在此练习中仅有30~40秒的练习时间,其余的近3分钟时间都在等待状态。通过以上分析来看,学生的练习密度处于较低的状态。笔者认为这样的练习密度分布,不适合学生的学习。

改进策略:课堂上,需要强调的是,在注重教学环节的趣味性、直观性等的同时,不可忽视体育课上学生的练习密度,如,在组织比赛时,分组不能太少,不要让学生等待的时间过长,以免出现学生练习的时间少、练习密度小等情况。所以,在课堂练习密度负荷的安排时,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能力、年龄阶段、身体状况、课堂目标等进行有效地安排,达到密度、负荷适中的原则,这既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随着密度、负荷的逐步提高,身体的各个器官也逐步活跃起来,达到最佳的状态,这对接下来的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抑制、阻碍接下来的学习。如:本节课中,教师在进行“螺旋跑”练习时,可以在第二名学生到达“螺旋”的中心时,让第一名到达的学生开始做反方向的“螺旋跑”,跑回起点。这样学生练习的机会将会大大的增多,以此巩固提高学生的动作技术,这样效果会更好

2.学生差异应注重

存在问题:从本节课的授课方法来看,在课的各个环节,教师并没有真正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整个课堂环节,学生自始至终是围绕在教师的身边,有教师统一安排活动内容,学生集体练习,并没有按学生能力、知识水平、性格、爱好等进行按需的分组,也就是传统的“一刀切”模式,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探索的能力方面起着较大的抑制作用。

改进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在目标设置、要求等方面就应更高;对于能力差的学生目标、要求等就应降低些,让能力强的学生“吃饱、吃好”;能力差的学生“吃得消”,这样每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养成乐于锻炼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如:本节观摩课中,教师在设计组织各类跑的活动、体能练习时,假如能按学生的能力设置合格组—提高组—加强组,学生按自己的能力先选择自己适合的组,在自己的能力提升后,可进行升级到上一级的组别,这不但能有效培养学生拼搏竞争的良好品质,也达到了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

3.重点内容需加强练习

存在问题: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弯道跑进直道”的内容,但笔者观察到,在整个课堂教师仅仅围绕着“弯道跑”来进行练习,对于弯道跑后进入直道前的动作技术、注意事项等,介绍、讲解的很少,教师几乎把一切重心都放在了弯道跑的练习中,导致学生在整个练习过程中,产生了重点的转移,把本节课的重点转移到了弯道的练习中,造成了本节课重点模糊的现象。

改进策略:一节课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些是学生必须在练习前就应熟悉的,这样学生才能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练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练习前就应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该达到什么程度等,这样学生就会知道本节课该重点学什么、练什么,就会有目标、方向。达到会学、学会、能用的最终目的。如,本节观摩课中,学习内容是“弯道跑进直道”的内容,学习重点应放在如何从弯道跑转入直道的技术及注意事项、方法等,课前教师就应把内容精炼成“口诀”等,课上教会学生,让学生心中有重点地进行练习。

4.教师站位需改进

存在问题:从本节课来看,在教师讲解、示范时,教师及学生站位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在学生进行“飞机跑”、“切圆跑”时,学生站成相反方向的两路纵队,教师在中间进行讲解、示范,学生出现回头、侧身倾听教师讲解的现象。试想下,这样的队形及站位是否适合讲解与观察?

改进策略:课堂上,教师选择示范、讲解位置应根据学生的队形、教学内容、动作的结构、学生的观察等来决定。如果教师示范的位置和方向选择不当,会影响部分学生因看不清完整、连贯、流畅、正确的动作技术而产生错觉,形成错误的技术概念,从而,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计划,及目标的完成。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进行讲解、示范、点评时,教师的站位应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听到,不留死角,确保学生都能清晰、明了地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得到自身想得到的信息。如,本节观摩课中,教师在进行讲解、示范时,应站在两列队伍的中间,学生面向教师,这样学生才能更清晰地看到、听到教师的讲解及示范。

5.教师纠错应及时

存在问题:从本节课的观摩来看,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只是口头点出学生存在的问题、错误(如,学生在跑时教师的“有些学生摆臂姿势不正确、身体姿势不正确”等语言),但并没有真正地付诸于行动,这样的口头提醒,学生也不知教师点的是谁,学生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合理,错误该如何纠正等,学生也不清楚,致使学生出现“随大流”的现象。

改进策略:课堂上,教师及时、有效地纠错,不但能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错误及时加以改进,而且也能使学生通过教师的纠错,从迷茫、困惑中走出,会给学生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所以,学生练习时,教师要“眼明、脚勤、嘴快、手动”,做到能巡视全场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地提醒、解决;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进行纠错时,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多数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应及时地进行集体纠错、指导。

猜你喜欢
观摩课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大山里的教师
嘻游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从观摩课看高中心理课分享环节的设计
思考 内化 自悟
从一堂观摩课“重谈”对教学设计的“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