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①

2015-12-05 16:34王小明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6期
关键词:观念体育课程

王小明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广西南宁 532100)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①

王小明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广西南宁532100)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新的健康观”做出了界定: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的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这也是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国体育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学设施、师资方面、学生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高校 体育教学 现状 策略

1 高校体育教学的含义、特点以及任务

1.1高校体育教学的含义

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中,学生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掌握技术和技能,不断地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身体活动能力、自然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逐步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课程。

1.2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1.2.1实践性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学习任务的完成具有统一性。然而,它们都需要学生通过实际参与一定的体育活动,以及合理的训练才能得以实现。

1.2.2大众性

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是一种大众教学而非专业训练,由于每个学生身体素质各不相同,所以,教学任务重在学生对体育运动学习的拓展而不在于精,故而在体育教学中,没有专业竞赛的性质。

1.2.3自主性

我国的教育部大纲已经非常明确地提出了高校必须开展体育教学的任务,但并没有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具体开展内容和形式做出相关的规定,事实上,各个高校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大纲,即体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1.3高校体育教学的任务

1.3.1强健学生体魄

我国的教育部大纲提出了体育教学的最低目标,即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体魄和体能,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外在体格形象,为日后更好的工作和幸福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3.2培养终身锻炼观念

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终身体育观念。体育教学不仅需要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的作用,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进行定期体育锻炼的观念和习惯。

1.3.3培养学生独立人格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能,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通过长期的训练,来培养大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独立人格,增强学生的毅力、勇气和恒心,并培养大学生团结互助、团队合作的精神,进而涤荡他们的身心,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2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够高。

2.1教学指导思想

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能起到正面的导向、激励作用。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缺乏明显的目标性,对体育课课程的内容、课程形式、学生兴趣培养、课程考评机制等缺乏系统的规划,另外,对于创造积极的教学情境和学习环境意义的认识也不够。

2.2教学观念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于体育教育教学中,广大教育工作者仅注重把自身知识传递给学生,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意向以及接受程度,这样的体育教学模式不仅会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也会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2.3教学内容和形式

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通常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设计而安排的,不能与前沿体育接轨,教育内容以单纯的教学动作示范为主,枯燥乏味,缺乏新意,不能与时俱进。对体育理论、终身体育观的教学方面都有所缺失。

很多高校都沿袭了传统的竞技观念,只注重体育技能的传授,不能因材施教,忽视了学生多样的喜好和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教育形式过于呆板单一。

2.4教学设施

体育课与其他文化课有所不同,需要运动场地、器材设施作为大学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但硬件设施无法应对我国高校不断扩招而带来的学生数量膨胀,与此同时,高校也受到经费、时间、施工条件等条件的限制,导致了体育场地面积、器材设施的增加、完善速度难以与学生的增长速度相匹配,造成了高校体育教学设施的落后,以及种类、数量的残缺局面。

2.5师资方面

我国高校教师在德智体美方面的配比不均,广大高校的体育老师承担的教学量偏高,这对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广度和深度都有所影响。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体育教师一般只传授“三基”的内容,且常常按照自身的意志和习惯来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并组织、指挥学生进行体育课堂活动,而忽略了对学生兴趣、心理等方面的培养。学生在填鸭式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都不利于学生独立体育能力的培养。

2.6学生方面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把学校体育同终身体育连接起来,但是,学生的主体参与性缺失,当前许多高校的体育是强加给学生的。广大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对体育与健康存在质疑,注意力集中在考试成绩上,缺乏主动锻炼的习惯,对体育存在传统的偏见和歧视。

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

高校要不断地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建立与时俱进的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们“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体育思想,教师们需要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意识,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这都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

3.1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新体系

各高校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世界接轨。并根据不同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结合相关理论,在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方面进行优化和结构化,量身定制独特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育课程体系,明确体育教学任务,并注重任务实施体系的构建和不断完善,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时代变化的需要,这也是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核心。

3.2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

构建新的体育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情感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创造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以及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来完善教学环节,不断地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不断地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

3.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各大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涵盖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方法以及内容。在传统教学中,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主要涵盖知识技能、增强体质、道德品质三个大的方面。但是传统的评价体系在标准和内容上都与学情不符,过于虚无、笼统。高校的体育教育改革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务必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建立多维综合评价观。

3.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重视学科梯队建设,将教师有计划、分批期地定向培养,不断地加强教师的进修与深造,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增加体育教师数量,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带动作用。

3.5树立高校体育教育新观念

探索体育教育新理念的深层次内涵对新时代体育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改革要从以大学生的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为中心,应从转换教育观念开始。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思想指导行动。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打破旧的观念,改变传统的、不利于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观。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要从运动标准转变为健康标准,切实地树立学生“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体育思想。体育教学过程从强调运动技能提高转变为注重身心健康发展。

3.6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

教师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和定位体育课程的内涵,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体育思想和健康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将抵触体育的态度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不断地拓展视野,了解、尊重、热爱体育事业,教师要注重强化健康运动理念,帮助学生真正地形成体育参与意识,并且将其作为一种自然的健康习惯。

3.7创新是体育改革的必然

我国高校的体育改革势在必行,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在体育改革的教学模式、内容、形式观念、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热情进行创新,集百家之力来完善教育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改革,是体育教学日趋完善的历史必然。

4 结语

培养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广大教育工作者们要运用理论、积累经验、主动借鉴、勇于创新,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和各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的改革发展之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1]邓强.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4):28.

[2]葛冰.体育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G807.02

A

2095-2813(2015)12(c)-000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6.009

王小明(1988,8—),男,辽宁盘锦人,本科,助教,主要从事体育教学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观念体育课程
维生素的新观念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坚持系统观念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观念摄影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