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管理创新

2015-12-05 03:48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电子政务公众流程

李 莹

(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河北 承德 067000)

1 电子政务的含义

电子政务最先出现的时间是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在美国最先被提出。电子政务是一种电子化的政府管理模式,政府的管理部门通过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通过网络的渠道,来管理现实中的具体业务。电子政务的特点在于所有的管理流程和各个组织的构建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这一优点突破了时间和位置的界限,将政府的工作全流程公开、透明地展现给公众,接受公众的监督,有助于政府工作的公正、公平。

电子政务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是信息公开化。政府将自己的日常业务、工作流程等信息放入自己的公共网站,专供公众查询,使政务更加公开化、透明化;二是网络信息化建设。政府除了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发布到网上,同时还从各个网站获取信息,加速了网络信息化的进程;三是互动化的管理模式。政府在网络上提供自己的服务,接受群众的意见,加强网上与群众之间的互动;四是电子商务的运用。政府同样也在网上进行政府采购;五是办公的网络化。除了现实生活中的纸制化办公模式,政府同样开展网络办公;六是知识库的建立。政府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知识库,供公众参阅与查询[1]。

2 政府管理创新的含义

因为周边行政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政府的办公模式也需要做出改变。具体通过职能方面的改变、作风方面的改进、政策方面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完成政府管理的创新工作。

政府管理创新的内容很丰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工作流程的创新。过去的管理方式是责任化的管理方式,可以适当引进程序化的管理模式,通过一整套系统、科学、完备的管理流程的建立,来管理政府的日常工作。二是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府的建立,政府管理更加信息化[2]。通过电子网络的建立,完善管理的渠道,使得管理结构更加合理,提高管理的质量;三是业绩评估模式的创新。通过对原本的工作业绩评估模式进行改进,促进行政人员的工作热情;四是管理程序的创新。政府各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自身职能,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三要素,使资源得到充分地运用。

3 电子政务与管理创新的紧密联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我们既要不断完善电子政务在技术方面的建设,同样也要结合政府管理的相关实践,完善电子政务的建设。因此可以得出,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完善,能够使电子政务的操作流程更加科学化、体系化。同时,电子政务的建设,必然会促进新政策的出台、制度的改进,推动了制度的改革。所以,在电子政务越来越流行的时代里,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将电子政务充分运用到政府管理当中,完成政府管理工作的创新。同时,在政府管理工作中,通过对电子政务的运用,发现其不足,对其不断改进。

3.1 电子政务有利于政府管理工作的创新

第一,电子政务的运用将政府工作的全流程展现在网上,供公众监督,使政府工作更加公开与透明,增加了公众参与政府工作的渠道。第二,电子政务的实施有利于政府管理流程更加系统化和具体化,使得政府职能的划分更加合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第三,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的管理工作。信息全部集中在网络中,解决了显示中地域、时间带来的困难,有助于政府对信息数据的集中掌握,能够全方位地分析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监督。第四,电子政务有利于信息的共享。电子政务能够使有限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地运用,各个政府部门可以完成资源之间的共享。第五,电子政务有利于政府部门办事效率的提高。政府通过网络化的办公,能够增加与公众之间的相互沟通,及时掌握公众的想法,了解公众的意见,并且在第一时间改进。第六,有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往的政府经常处于管理者的地位,而电子政务的建立,政府更多地是处于一个服务者的角度,帮助公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

3.2 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相互促进

随着行政环境的不断变化,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地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管理工作的创新依赖于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此同时,电子政务的建设既需要网络化电子政务的完善,同时也需要现实中政府管理工作的改进,这就要求政府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创新。

3.3 政府管理工作的创新推动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的建设,除了需要信息技术改进这一硬件条件,同时也需要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行为方式、知识储备等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政府管理工作的创新对电子政务的建设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电子政务的完善需要政府管理方式的改进,调整政府部门的相关职能,规范其操作流程,完成创新任务。因此,电子政务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管理工作的创新。

4 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具体做法

4.1 电子政务的建设需更加科学

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的建立,使自己的管理工作跟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脚步,这也是建立电子政务的主要目的。信息化时代下,政府的工作需要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建设,这些都需要相关的法律制度的支撑,以保证政府的管理模式能够顺利完成改革。对政府管理工作的改进,不仅仅是需要将政府的日常管理工作全部放到网上,供群众监督,还需要对政府的管理流程进行科学化的改进,使得流程更加体系化,使政府的组织结构更加完善,提高政府的效率和工作的成本[4]。

目前,我们在政府日常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了电子政务在公开、监督、节能、快捷、高效等方面上体现出的突出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具体例子:

1)设立上网行为管理软件,对全网所有客户端进行监控,设置不同的权限,有效地控制了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对所有客户终端进行IP地址绑定,能够快速、高效地对网络进行全面掌控,对不规范的行为可以快速查询,快速处理。

2)建立了公文流转和公文交换管理平台,政府日常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收发文工作,各个部门之间的公文交换,各科室之间公文的流转在两个平台下运转,即节省了财政开支,也达到了即时传输、提高办公效率的目的。

3)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对政府日常工作进行公开,这样使办公过程更加透明,在增加办事人的信心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4.2 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起步早,发展较成熟,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可供我国学习。目前电子政务比较成熟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加拿大。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管理经验,但是仔细分析,其都有几个部分是相同的。比如电子政务的投资者和管理者都统一为国家,同样电子政务也是为国家服务;电子政务建立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政府公共网页的建设需要花费大量心思,并且应当得到重视;在建设电子政务的时候,一定要贯彻“以群众为中心”的思想。这些都是各国在建设电子政务时候的共同点。我国在建设电子政务的时候,应当吸取外国先进的经验,但不能一味地照搬国外的管理模式,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完善政府的管理工作(见图1)。

4.3 重视人才的培养

电子政务的建立离不开人,因此具有较高素质的电子政务人员是必不可缺的一个元素。因为我国的电子政务起步比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很多群众并不了解电子政务的真实含义,这就对电子政务的建设以及政府管理工作的创新带来阻碍,针对这一个问题,需要政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来培养一批又一批电子政务的人才,来推动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一是政府加大对教育方面的投入,重点培养计算机技术型人才;二是向全体群众普及电子政务的相关知识,使群众对电子政务都能有所了解;三是国家机关人员应当定期参加培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政府的管理质量。在国家公务员的选拔方面,注重选拔一些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5]。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是两种不同的事务,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电子政务的建设能够推动政府管理的创新,但是不能完全替代政府的管理工作。同时,政府管理的不断创新有助于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其提供保障。因此,要想加快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速度,建立服务型的政府,则需要政府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

[1]陈剑锋.注重管理创新,推进电子政务[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2):19-21.

[2]张建华.电子政务知识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孟庆国,樊博.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张锐昕.政府上网与行政管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5]王咏.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及西部对策[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4):107-110.

猜你喜欢
电子政务公众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