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预处理对纳米SiO2的分散稳定性影响

2015-12-05 09:18刘春玲严芬英赵春英
电镀与精饰 2015年8期
关键词:磷酸钠悬浮液偶联剂

刘春玲, 严芬英, 赵春英

(沈阳理工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159)

引 言

纳米SiO2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和表面羟基多等特性,呈无定型白色粉末[1]。其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能、光催化特性和流变性能[2],以无机填料形式应用于涂料、橡胶、塑料及粘合剂等领域起到增韧补强等作用[3-5]。但是,由于纳米SiO2的多羟基特性,导致了其在应用中因纳米SiO2表面能高,极易团聚成聚集体。同时,纳米SiO2表面具有亲水疏油特性,在有机介质中难以分散均匀[6-7],与有机介质的界面结合性差[8],容易发生相分离,使纳米粒子填充到有机介质中的性能得不到充分体现。为此,需要对纳米SiO2进行改性分散,提高其表面疏水性,使其在有机介质中能均匀分散。

目前,随着超声波的普及,应用超声波辅助分散纳米粉体的研究越来越多[9]。本实验研究了硅烷偶联剂(KH570)和六偏磷酸钠复合分散剂与超声波预处理相结合方法对纳米SiO2进行分散,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吸光度测定等方法评价了分散剂对纳米SiO2改性效果。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药品与仪器

纳米SiO2,硅烷偶联剂(KH570),六偏磷酸钠,自制蒸馏水;SB-3200DTDN超声波清洗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立S-3400N扫描电子显微镜(日立公司),电子分析天平,85-2恒温磁力加热搅拌器,721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奥谱勒仪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及表征

1.2.1 纳米SiO2在水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测定

将硅烷偶联剂(KH570)与六偏磷酸钠按一定配比溶于30mL蒸馏水中,磁力搅拌均匀后,加入2g纳米 SiO2常温磁力搅拌10min,再超声分散30min,将乳液置于试管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在试管上层取1mL悬浮液,用10mL蒸馏水稀释,摇匀,采用721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00~760nm波长入射光下测其吸光度,以不同时间吸光度表征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吸光度大小可由Reylength方程表示:

A=k·v

式中:A为吸光度;k为吸光常数;v为单位体积的粒子数。吸光度大小和单位体积中粒子数成正比,吸光度越大,表明悬浮液中离子浓度越高,则粒子在悬浮体系中的分散、悬浮及稳定性能越好。

1.2.2 形貌分析

将改性前后的纳米SiO2粉体经过喷金处理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形貌对其分散结果进行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超声预处理对纳米SiO2水相分散性能评价

2.1.1 超声功率对纳米SiO2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图1比较了不同超声功率对纳米SiO2的水相分散稳定性影响,悬浮液中m(KH570)∶m(六偏磷酸钠)为1∶3,超声 t为 30min,θ为35℃。

从图1可以得出,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纳米SiO2悬浮液的吸光度也显著增大。当超声功率为180W时,悬浮液的吸光度达到最大,且在该功率下,随着静置时间的变化,纳米SiO2的吸光度差值变化较其他功率下比较小。由此可见,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超声空化产生的局部高温、高压、微射流和强冲击波等作用力加强,从而有利于纳米粒子的解团聚。实验选择较佳的超声功率为180W。

图1 不同超声功率下纳米SiO2悬浮液静置不同时间的吸光度

2.1.2 超声时间对纳米SiO2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图2比较了不同超声时间下纳米SiO2的水相分散稳定性,m(KH570)∶m(六偏磷酸钠)=1∶3,超声功率180W,θ为35℃。

图2 不同超声时间下纳米SiO2悬浮液静置不同时间的吸光度

由图2得出,当超声t为30min时,纳米SiO2悬浮液的吸光度达到最大值,且悬浮液在放置不同时间后的吸光度差值变化相对稳定,即沉降速率减慢,悬浮液的稳定性较好。实验选择超声分散的较佳处理t为30min。

2.1.3 超声温度对纳米SiO2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图3比较了不同超声温度下纳米SiO2的水相分散稳定性,m(KH570)∶m(六偏磷酸钠)=1∶3,超声功率180W,t为30min。

图3 不同超声温度下纳米SiO2悬浮液静置不同时间的吸光度

由图3看出,当悬浮液放置0.5h后,超声θ为50℃时的吸光度较大,35℃时次之,但随着纳米SiO2悬浮液放置时间的延长,由吸光度差值变化来看,当超声θ为35℃时,悬浮液的分散更稳定,实验选取最佳超声θ为35℃。

2.2 分散剂的添加量对纳米SiO2水相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图4比较了硅烷偶联剂(KH570)与六偏磷酸钠不同配比时悬浮液静置不同时间后吸光度变化。实验以硅烷偶联剂(KH570)的添加量为基础,均按纳米SiO2质量分数1%加入,六偏磷酸钠按纳米SiO2质量分数的 0、1%、2%、3%、4%、5% 和 6%加入。

图4 m(KH570)∶m(六偏磷酸钠)复配后的悬浮液静置不同时间的吸光度

由图4得出,当硅烷偶联剂m(KH570)∶m(六偏磷酸钠)为1∶5时,纳米SiO2悬浮液的吸光度值大且其差值变化相对稳定,即其分散稳定性好,实验选取分散剂m(KH570)∶m(六偏磷酸钠)的最佳为 1∶5。

2.3 纳米SiO2的形貌分析

图5为改性前后纳米SiO2表面形貌(SEM)照片。图5(a)是未经过改性的纳米SiO2的表面形貌,图5(b)是改性的纳米SiO2的表面形貌。

图5 改性前后纳米SiO2的SEM照片

由图5(a)可以看出,改性前的纳米SiO2呈团聚状,颗粒间的交联清晰可见,分散性差,这主要是因为其表面积大,含大量羟基,羟基间易脱水形成氢键,从而使颗粒之间相互交联造成颗粒团聚;由图5(b)可以看出,改性后纳米SiO2结构相对松散,颗粒间界面较模糊,纳米SiO2能够均匀分散。这是由于经过分散剂改性后的纳米SiO2与分散剂的接枝率高,形成一层能够降低表面张力、增大空间位阻作用的膜层,从而使改性后的纳米SiO2在水相中能均匀分散。

3 结论

1)通过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对纳米SiO2分散解聚,使纳米SiO2在水相中的分散稳定性显著提高。实验得出最佳超声分散工艺条件:超声功率180W,t为30min,θ为35℃。

2)分散剂KH570与六偏磷酸钠复配分散纳米SiO2的最佳质量比为1∶5。

3)对改性前后纳米SiO2的SEM分析结果表明,KH570与六偏磷酸钠复配的分散剂对纳米SiO2有较好的分散性。

4)超声波预处理能促进纳米SiO2的表面改性,但其能耗较高,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分散方法,本实验采用超声波与分散剂分散相结合方法,使分散效果好,且又经济可行。

[1] 安秋凤,郭锟.纳米SiO2表面改性及其应用在复合材料中的研究进展[J].纳米科技,2007,4(5):9-14.

[2] 禹坤.纳米的生产及应用现状[J].现代科技陶瓷,2005,(4):28-31.

[3] Qi Wei,Zhong Zhenxing,Nie Zuoren,et al.Highly ordered mesoporous silica SBA-15 functionalized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of amino groups accessible to metal Ions[J].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2008,24(1):130-137.

[4] Cai Chujiang,Shen Zhinggang,Zheng Yanhong,et al.A novel technology for powder dispersion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2007,42(11):3745-3753.

[5] Rao A Parvathy,Rao A Venkateswara,Pajonk G M.Hydrophobic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mbient pressure dried silica aerogels with sodium silicate precursor using various surface modification agents[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07,253(14):6032-6040.

[6] 刘云柱,马红杰,朱兴松,等.纳米SiO2的表面改性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7,35(11):60-62.

[7] 郭洪娜,郑少华,马士玉,等.表面修饰纳米SiO2的抗磨减磨性能研究[J].纳米科技,2009,6(2):21-24.

[8] 倪星元,沈军,张志华.纳米材料的理化特性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92-93.

[9] 史建新,徐惠,张艳君,等.纳米二氧化钛的分散及表面改性的研究综述[J].印染助剂,2007,24(1):5-9.

猜你喜欢
磷酸钠悬浮液偶联剂
磷酸钠三级中红外光谱研究
重介质悬浮液中煤泥特性对分选的影响分析
次磷酸钠废渣制备亚磷酸钠的工艺研究
喷雾干燥前驱体纳米Al 悬浮液的制备及分散稳定性
分选硫铁矿用高密度重介悬浮液特性的分析研究
偶联剂表面改性对膨胀阻燃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硅烷偶联剂对PE-HD基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钛酸脂偶联剂与硬脂酸复配对重钙的影响
偶联剂对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发光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黄芪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