蚣元定痛方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2015-12-05 11:42郭苏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阻型夹脊腰腿痛

郭苏江

(河北省邢台县中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9)

蚣元定痛方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郭苏江

(河北省邢台县中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9)

目的:观察蚣元定痛方(自拟)配合电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随机分成2组,中药加电针组37例用蚣元定痛方配和腰夹脊电针治疗,牵引组36例用腰椎牵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中药加电针组94.6%,牵引组8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加电针组疗效明显优于牵引组。

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拟蚣元定痛方;电针;腰椎牵引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的“腰腿痛”“筋骨痹”范畴,多系气滞血瘀、风寒湿困、肝肾亏损所致,补肝肾、祛寒湿、行气血、舒筋骨为治疗之根本[1]。保守治疗是该病的基本治疗方法,80%~90%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获得临床治愈或症状缓解[2]。我们用蚣元定痛方(自拟)配合腰夹脊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3例,均为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针灸科就诊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电针组和牵引组,中药加电针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76岁。牵引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7岁。两组性别及年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分型:①风湿痹阻型:腰腿疼痛沉重,腰部活动受限,阴雨天症状加重,痛处游走不定,怕风,得温则减或下肢麻木,舌质淡红或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缓。②寒湿痹阻型:多有外感风寒或受湿感寒等病史,腰腿部冷痛,活动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昼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大便或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③湿热痹阻型:腰、髋、腿疼痛,痛处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或滑数。④气滞血瘀型:多有腰部外伤史,腰腿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多为刺痛,痛处拒按,夜间加重,腰硬如板状,俯、仰卧艰难,舌质紫黯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或细涩。⑤气血两虚型:腰背酸痛,不能久坐久站,或伴肢体麻木,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或伴面色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脉弦细弱。⑥肝肾不足型:腰腿酸痛缠绵日久,肢体乏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舌白滑或舌红少津,脉沉细或弦细数。

纳入标准: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③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④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⑤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部位及程度或MRI确诊。

排除标准[4]:①髓核突出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马尾神经受压及有其他手术指征;②无症状腰椎间盘突出,非椎间盘源性腰腿痛;③腰突症术后或合并严重骨赘、椎管狭窄、腰椎滑脱、骨质疏松。

2 治疗方法

牵引组:采用中国安阳市翔宇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JYZ-IVB型颈腰椎治疗多功能牵引床。患者选仰卧位,固定带分别固定好胸部和腰髂部,松紧适宜,牵引力按照体重的30%~40%设定,牵引时间设定为30min,牵引结束后卧床休息至少10min,每日牵引1次。

中药加电针组:用蚣元定痛方(自拟)。蜈蚣5g,土鳖虫10g,地龙15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5g,川芎15g,当归15g,乳香10g,没药15g,秦艽15g,羌活15g,川牛膝15g,香附10g,乌药10g,五灵脂10g。风湿痹阻型加独活15g、桑寄生15g、防风10g。寒湿痹阻型加制附子10g(先煎30min),肉桂6g,细辛3g;湿热痹阻型,基本方加苍术15g,黄柏10g,薏苡仁20g。气血两虚型加黄芪30g,党参15g,鸡血藤10g。气滞血瘀型加丹参20g,延胡索15g,川楝子15g。肝肾不足型加杜仲10g,枸杞子10g,山茱萸15g。日1剂,每次煎30min,共取汁400mL,分2次口服。

腰夹脊电针: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双手中指指腹触摸患者双侧髂嵴最高点,张开双手用拇指触摸寻找与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平行的第4腰椎棘突,与第5腰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即腰阳关穴,从腰阳关穴旁开0.5寸(患者同身寸)即为L4~5夹脊穴,其上一节可定L3~4夹脊穴,其下一节可定L5~S1夹脊穴,共3对6个穴,用江苏省吴江市云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云龙牌针灸针(标准号GB2024-94),直径0.35,长度1.5寸。针体与水平面呈45度角斜向脊椎方向刺入,刺入深度以达到椎板为度,针刺手法根据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而定,气血两虚型、肝肾不足型施行紧插慢提补法,湿热痹阻型、气滞血瘀型施行慢插紧提泻法,风湿痹阻型、寒湿痹阻型施行平补平泻捻转手法。患者感觉局部有温热感或酸、麻、沉、胀感时停止运针,针尾接上华佗牌SDZ-11型电子针疗仪,选连续波、中等频率,定时40min,每日1次。

两组均14天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统计结果。

3 疗效标准

参照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治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治疗改善率大于等于75%。显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治疗改善率50%~74%。有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治疗改善率25%~49%。无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治疗改善率小于25%。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5 讨 论

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有效的保守疗法之一,其机理为腰椎牵引可使腰椎间隙增大,主要是L3、L4、L5和S1间隙。椎间隙的增宽可使其内成为负压,加之后纵韧带拉紧,有利于突出的髓核回纳,使挛缩的韧带、关节囊和两侧狭窄的椎间孔牵开,可缓解或消除对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牵引使腰椎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减少了运动的刺激,有利于组织充血和水肿的吸收,还可松弛腰背部肌肉痉挛,减轻椎间压力。

蚣元定痛方中蜈蚣熄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为君药,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活血止痛;地龙活血通络,两药共为臣药。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当归、乳香、没药、香附、乌药、五灵脂行气活血、散瘀定痛,秦艽、羌活除风湿;共为佐药。川牛膝,可祛风除湿、活血通经、引血下行为使药。全方有行气活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功效。腰部夹脊穴,内夹督脉,外邻膀胱经,沟通两经。督脉统领周身之阳气,具有祛风除湿、推动气血运行的作用,膀胱经和肾经相表里,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之效,又有“肾主腰脚”之说,故针刺腰部夹脊穴具有激发督脉和膀胱经经气作用,从而达到“血行风自灭”、“络通痛自止”的效果。研究表明,夹脊穴局部都有相应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针之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直接阻断局部炎症介质,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组织血液循环,使疼痛消除,电针能够增强针刺的通经活络作用,从而更好的起到缓解腰腿疼痛的效果,另电针对腰部的振动作用,使腰椎后关节微细异常的改变恢复到正常关系,使脊柱后关节嵌顿的滑膜复位,或使关节突关节的轻微错位得到复位。因此,蚣元定痛方配合腰夹脊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

[1] 魏文著,阮永队,宁晓军,等.芒针结合隔药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杂志,2013,33(8):673-677.

[2] 张志强,韦英华,闫丽平,等.椎间关节复稳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9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杂志,2013,35(9):1437.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4] 张仕年,刘德华,万兴,等.疏经通督法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杂志,2012,44(2)47-48.

R245.319.815.3

B

1004-2814(2015)06-0494-02

2015-01-23

邢台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ZC168)

猜你喜欢
阻型夹脊腰腿痛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蝎芷膏治疗湿热瘀阻型臁疮的临床观察
针刺结合艾灸仪治疗寒湿腰腿痛的临床观察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夹脊”与“夹脊穴”探析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