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传播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流变

2015-12-07 09:24柯泽
新闻爱好者 2015年6期
关键词:心理学家传播学心理学

□柯泽

美国传播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流变

□柯泽

美国传播学研究中一直贯穿着明显的社会心理学传统。一方面是在美国传播学萌芽和发展的百余年间,美国大量重要的社会心理学家参与了传播学研究的建设历程;另一方面是,美国传播学研究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借鉴和吸收了大量的思想资源和研究方法。20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传播学研究已经开始努力将传播学与心理学融合为一门新型学科,80年代后,随着美国媒介心理学学会的成立,经过众多传播学学者以及社会学学者和社会心理学学者的共同努力,一门新型学科——传播心理学已经形成。事实上,在美国和西方国家,学术研究心理学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传播心理学;媒介心理学;媒介心理学会;政治心理学

心理学发展的百余年间曾经与其他许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众多与心理学相关的边缘学科,如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文学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这些学科大多属于心理学的应用学科,有些学科偏重自然科学,有些则偏重社会科学。

心理学与传播学的相遇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西方心理学界,人们普遍将涉及传播心理的那部分研究归入心理学的应用研究领域,尽管美国主流心理学界也在努力将传播心理学(他们更多地称之为媒介心理学)发展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是至少在主观上确实很少有人愿意把这类研究看作传播学的分支研究。

一、20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传播心理学的发生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和西方学术界就出现了以传播心理学冠名的学术专著,比较早的著作是1963年在美国出版的《传播心理学》,作者为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Jon Eisenson,印地安那大学的J.Jeffery Auer,以及威斯康星大学的John V.Irwin。此书部分内容最早出版于1938年,书名为《演说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Speech)。该书讨论的中心内容是演说心理,涉及演说的性质、起源与目的,演说的基本心理规律和传播过程,个体和群体在各类演讲中的基本心理特征,该书最后讨论了演说与人格的关系。作者在第五章“群体传播”中专门辟出一节讨论广播和电视心理,作者论述道:“广播电视节目中有20%的节目涉及演讲、访谈、小组讨论以及评论,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告知或者劝服广播电视受众。就本质而言,这些节目都具有公共演讲的性质。基于这一理由,我们在这本书中特别关注广播电视心理。”[1]这也许是美国和西方学术界最早专门研究广播电视心理的著作,尽管作者把研究的对象局限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涉及谈话和演讲的那一小部分内容。

1967年另一本同名传播心理学著作在欧美出版,该书作者为George A.Miller。作者在序言中声称:“这本论文集讨论了多方面的问题,从计算机自动化到心理研究和超自然现象,但是这些不过是问题的表象。这本书实际上关注的是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即总结人类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规律。”[2]该书收录了作者过去发表的七篇有关传播心理的论文,内容涉及信息与记忆、大脑信息处理的容量和极限、传播体系中的人类联想计算机、传播以及认知之间的关系等。无独有偶,1968年美国又出版了一本同名传播心理学著作,作者为Daniel K.Stewart。该书集中讨论了传播中的观念和意义,如何测量和评估传播过程、传播与理解之间的关系、传播与观念传播过程中意义的模式、传播与真理等。

1968年John Parry的《人类传播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Human Communication)在美国出版。该书以信息为核心概念,广泛讨论了与信息相关的心理学问题,主要包括信息的类型、人类传播的障碍、复杂行为中的传播难题等。该书最能够体现传播心理学特点的是最后一部分内容,即“心理学视阈中的传播学”,这一章实际上讨论的是传播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问题。在作者看来,尽管从伽利略到培根几乎所有的科学研究都在追求控制试验,尽管控制试验已经成为物理学和诸如生物学之类的大多数学科中的有效研究方法,但是作者反对完全以纯试验的物理方法去研究传播心理学问题。作者论辩道:“如果心理学家坚持将此类控制试验方法应用于所有的人类行为研究中,其结果将是背道而驰。”[3]作者认为:“物理学的研究主题是物质的结构,而心理学的研究主题是行为的结构,行为植根于认知和心理经验之中,而认知和心理经验并非完全是环境的产物,而是受到智力、先前的经验以及当下情境的综合影响。”[4]作者认为在实验室中人们很难完全再现心理反应的真实情景。显然,作者试图通过这种讨论为未来的传播心理学研究提供方法论基础。

另外一本值得一提的著作是《大众传播的游戏理论》(The Play Theory of Mass Communication)。该书出版于1967年,1987年再版,作者为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教授William Stephenson,但是他的本行是心理学,所以《大众传播的游戏理论》这部著作仍然可以看作美国心理学界的研究成果。不同的是,这本书不是以传播心理学之类的字眼命名,但是由于该书结合大众传播比较紧密,又以游戏这样一种人类普遍的心理诉求作为理论基础,确实创造了一套独特的传播心理学理论学说。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一二十年间,欧美学术界有关传播心理学的探索体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其一,有关传播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在心理学领域发生,新闻传播学界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传播心理学有可能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60年代以后,包括60年代以前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内,新闻传播学界没有出版过一本传播心理学方面的学术著作;其二,此间心理学界关于传播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传播的基础领域,研究的问题也主要是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这些问题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语言传播、演说传播、信息传播,甚至包括文学批评传播、教育传播、科学传播等领域,相反,此间传播心理学研究却很少涉及新闻传播领域;其三,心理学界关于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其实是以信息传播中的心理学问题为逻辑起点,这表明60年代前后欧美心理学界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一个无处不在、影响深远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与信息传播相关的心理学问题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20世纪80年代媒介心理学研究的兴起以及媒介心理学会的成立

其实,在美国学术界占据传播心理学制高点的始终是心理学专家,1985年媒介心理学学会(AMP, Association of Media Psychology)的正式成立应该是西方传播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个学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82年,当时美国一批精神健康专家聚集在一起,发起成立了该学会,Jacqueline Bouhoutsos是这一组织的创始人。1982年3月,媒介心理学学会在美国圣迭戈召开了首届学术会议,随后又分别于1983年秋、1984年在旧金山和洛杉矶召开了两次学术会议。

1985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年会上,媒介心理学学会的组织成员要求大会讨论正式成立一个媒介心理学会组织,经过民主投票,大会正式通过媒介心理学学会为美国心理学会的第46个分支机构,Jacqueline Bouhoutsos成为第一任主席。[5]

媒介心理学学会定期出版学术简报《扩音器》(The Amplifer),每年两期,主要刊发本会会员的原创稿件。从2001年至今,已经出版27期。同时,这个学会目前已经出版了两本具有学科开拓性质的论文集,即《心理学和媒介的发展前景》(Perspective on Psychology and the Media,Published by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7)和《再看心理学和媒介》(Psychology and the Media:A Second Look,Published by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9)。

媒介心理学学会从属于美国心理学会这一事实明确无误地表明它们努力的目标是要建立从属于心理学范畴的媒介心理学或传播心理学。事实上,在美国最早从事媒介心理学研究的许多专家都是因为职业需要而与现代媒介发生了密切联系,他们或者是作为嘉宾、观众参加电台、电视台的节目,或者是作为专家在报刊上开辟心理学专栏,从而认识到心理学知识对于大众的重要性,认识到媒介在传播心理学知识方面的优势和力量,认识到心理学家对于现代传媒和大众的重要性。这些以职业心理学家身份和职业知识背景介入到传媒领域的心理学家被称为媒介心理学家,许多心理学家因为与传媒发生了密切的职业关系,又从传媒与心理学或者从传媒与心理学家的关系这一角度去研究所谓的媒介心理,这样的研究被称作媒介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和媒介的发展前景》一书中收录了《媒介心理学的先驱》一文,详细介绍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那些活跃于现代媒介中的心理学家的职业经历,这些先驱包括Joyce Brothers、Sonya Friedman、Pat and Barry Bricklin、Toni Grant、Joy Browne、Lawrence Balter等人。

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教师,出于有效普及心理学知识的宏愿,Joyce Brothers从1959年开始先后在美国大都会教育电视台(Metropolitan Education Television)、NBC以及ABC电视台创办心理节目,她因此成为所谓的传播心理学专家的先驱。在《媒介心理学的先驱》这篇文章中,Joyce Brothers回忆说:“当我开始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人们确实如饥似渴地需要得到帮助,人们迫切需要心理学家帮助他们诊断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她总结说:“我不知道这项生意的灵魂是什么,我只是在大家都还不知道的时候步入了这个领域,然后请求它们(电视台)为我提供节目平台,我是第一个进入这个领域的人。现在这项事业非常成功,在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有很多媒介心理学家。”[6]

跟Joyce Brothers一样,Sonya Friedman也是一位自己主动介入到媒介领域的心理学专家,当他从Wayne State University(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后,他注意到一家名字为《古怪》的报纸居然没有心理学栏目,他自告奋勇给那家报纸的主编打电话,要求为报纸提供服务。他最终得到机会为那家报纸写了数年心理评论,其获得的报酬从最初10美分接一次电话,到后来10美分写一篇心理评论。他后来得到机会为《底特律自由报》(Detroit Free Press)的一个评论周刊撰写了差不多10年的文章,其获得的报酬价格上升为每篇评论100美元。在他作为职业媒介心理学家的一生中,他还受雇于ABC、CNN等广播电视媒体。因此,Sonya Friedman自豪地宣称:“纵观我作为媒介心理学家的历史,我和Toni Grant以及Joy Browne属于第一批从事广播服务的心理学家,我不知道是否还有任何人在我们之前曾经被雇用从事国内新闻广播报道。”[7]

Pat and Barry Bricklin是一对心理学家夫妻,他们从1965年开始受邀担任CBS一档心理节目的嘉宾,当时很少有心理学家参与到媒介中。他们决定冒一次险,他们为这档广播栏目工作了5年,后来为另外一档电视栏目工作,一直到80年代。作为为媒介工作了一辈子的心理学家,他们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应该自问一些重要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关系到我们的职业责任。首先,作为心理学家是否应该介入到媒介领域,尤其是介入到那些有受众参与的节目中?其次,心理学家肩负职业责任和职业伦理参与到这类节目中能否促进心理学本身的发展?我们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8]

另外一位心理学家Toni Grant参与媒介活动的经历与前面几位有所不同,1972年Toni Grant主动写信给一家地方电台的主管,请求开办一个心理栏目,主管对这样一个栏目的前景并不乐观,不过最后还是同意将午夜12点到凌晨5点的时段拿出来交给Toni Grant,开办了一个名为Dr.Toni Grant的栏目。事实证明,这个栏目运行得非常成功,一年之内该栏目的播出时间就调整到黄金时段。由于收视率迅速提高,全美国数百家电台开始订购该节目,1981年该节目进入全国辛迪加系统,取得巨大成功。

Joy Browne作为媒介心理学家的职业生涯始于1978年,当时位于波士顿的一家媒介机构WITS的销售总经理打电话给Joy Browne,邀请他作为嘉宾参与到一个谈话节目中,Joy Browne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但是当他发现作为一个栏目的主要嘉宾可以很快拥有300万到500万听众的时候,他开始意识到心理学家参与到媒介中的重要性。他在WITS服务了3年后又先后在KGO、ABC、WOR等著名媒体工作。他认为:“一般的新闻使人感到痛苦,而我所做的,从理论上说,让人感到快乐。”[9]

作为纽约大学的一名心理学教授,Lawrence Balter几乎参与到美国所有重要的广播电视媒体扮演媒介心理学家的角色,如:为CBS的一个教育电视栏目Sunrise Semester工作;为NBCTV-owned的一个电视栏目Children and All That Jazz工作,并因此获得美国心理学学会颁发的媒介奖;为纽约的一家商业电台WABC Talk radio工作;为ABC Talk radio network工作;80年代中期受雇于CBSTV一档早间新闻栏目;1987年受雇于位于纽约的WABC TV等。Lawrence Balter认为:“心理学家参与到媒介中有许多益处,首先,这可以为公众提供有效和准确的心理学知识,它可以使公众了解心理学家的工作。”[10]

事实上,在美国,所谓的媒介心理学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职业群体,目前在美国媒介领域数以万计的具有心理学家背景的人正在专门从事媒介心理学工作。美国心理学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已经建立三个涉及传播和公共关系的永久部门——公共信息委员会(Public Information Committee,PIC)、公共传播办公室(Public Communication Office)和公共关系实践主管办公室(Public Relations Office of the Practice Directorate)。美国心理学学会还建立了媒介推荐服务数据库(Media Referral Service),通过这个数据库核准并向媒介推荐具备资格接受采访、愿意为媒介提供服务的心理学家名单。这个数据库储存了1500名有兴趣参与媒介实践的美国心理学学会会员专家的资料,每年有5000到6000名会员专家通过该数据库推荐接受媒介采访并参与到媒介实践中。[11]

在大众传媒研究者看来,传播心理学或者媒介心理学的重心似乎应该以大众传媒本身为主体,但是在美国心理学与传播学、心理学与媒介相会的半个世纪中,所谓传播心理学或者媒介心理学研究的主体似乎一直在心理学界,而研究的目的多半也是为心理学的学科发展以及心理学家的职业拓展服务。尤其是所谓的媒介心理学的引领者几乎全部是活跃于媒介领域的心理学家,他们参与媒介的主要目的无非是要借此传播心理学知识,谋求作为心理学家个人和群体的职业发展,所谓传播心理学或者媒介心理学在美国的产生缘由和发展结局多少让人感到意外。

表1:《心理学和媒介的发展前景》简要分析

媒介心理学学会在其2005年修订的章程中清楚地表明它们的学术努力方向,章程的第二节“宗旨和目标”专门约定了媒介心理学学会的目标,内容如下:

本分会的宗旨和目标是增进心理学家在传统媒介和新兴信息传播技术中研究、应用、培训、教学以及实践的角色地位。传统媒介包括广播、电视、电影、视频以及印刷媒介。新兴信息传播技术包括互联网、远程诊断(telehealth)、远程学习、虚拟现实、人机界面的新发展和应用(包括机器人技术和各种形式的脑信号传播以及其他先进技术)。本分会的具体目标如下:

1.鼓励有关媒介心理、有关新技术与心理学和心理学家互动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表2:《再看心理学和媒介》简要分析

2.支持有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效果的研究,支持有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传播心理学知识方面的效果研究。

3.扶持心理学家和分会会员学习使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以便向大众传播心理学知识,以此帮助那些寻求改善生活质量、情感质量和有关环境质量的人们。

4.培训心理学家更加有效地使用各种形式的媒介,以向大众传播科学和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向大众介绍新技术对人类行为以及交往互动方式造成的冲击和影响。

5.在媒介培训活动、媒介推荐服务以及公共教育工程等领域与美国心理学学会展开合作。

6.收集和传播有关远程诊断、纳米技术、智能机器人以及其他与媒介心理相关的新技术、新议题的信息。

7.鼓励在从事媒介研究,利用媒介向公众传播心理学知识,提供心理学服务的同时,严守美国心理学学会规定的伦理标准和行为准则。[12]

美国媒介心理学关于学会宗旨和目标的描述可以从职业互动、职业培训、传播知识、提供服务几个方面来概括。所谓职业互动是指心理学家如何参与到媒介实践中去,如何与媒介形成互动,研究在这种参与、接触和互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这是媒介心理学学会所有组织活动的逻辑起点;所谓职业培训是指为心理学家提供有效参与到媒介实践中的各种必备技能,要解决的是参与能力和参与手段的问题;所谓传播知识是指心理学家参与媒介所借助的优势工具,即自己所掌握的专业心理学知识;所谓提供服务是指媒介职业心理学家参与到媒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受众和公众提供服务,以改善公众生活。由此可见,在美国无论是心理学家参与到媒介实践中,还是这些心理学家发起组织媒介心理学学会,他们根本的兴趣并非在于要建立一个以新闻传播学为母体的独立学科,甚至也不在于建立一个以心理学为母体的独立学科,他们的主要兴趣在于如何利用媒介,通过传播心理学知识为公众提供服务。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与心理学家开设自己的私人诊所并无什么区别,区别在于私人诊所心理服务发生在自己的诊所内,服务对象局限于有限的人群,而媒介心理服务发生在媒介机构,服务对象是数以十万计甚至数百万计的受众。从根本上说,美国的媒介心理组织活动不过是心理学的应用活动。

但是,既然在美国有这么多心理学家参与到媒介中,既然媒介心理学已经被公认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那么围绕媒介心理的研究绝不会长久局限于心理学家如何更好地与媒介互动,更好地传播心理学知识,为公众服务之类的话题。职业心理学家必然会以自己的知识优势去拓展媒介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这正是媒介心理学学会成立以来人们看到的新变化。

表3:《媒介心理学》1999年第1期简要分析[13]

三、《心理学和媒介的发展前景》《再看心理学和媒介》以及《媒介心理学》期刊内容分析

从《心理学和媒介的发展前景》和《再看心理学和媒介》两本书收录的文章可以看出,美国媒介心理学关注的领域其实远非诸如职业互动、职业培训、职业服务之类的实际应用领域,他们的研究从一开始就向正统传播学研究的经典领域扩张。以下是对这两本重要论文集的一个简要分析。

《心理学和媒介的发展前景》共收录有9篇文章,包括一篇后记,分研究、实践和后记三部分。

从表1可以看出,文章作者身份7人为大学教师,5人为私人心理诊所专家,考虑到作者合作论文因素,二者实际上各占一半。该书论题偏向传播学经典研究领域的论文4篇,偏向心理学家媒介参与实践研究的论文4篇,涉及媒介心理学学科建设探讨的论文1篇。从论文的母体学科偏向来看,偏向传播学母体学科的论文4篇,偏向心理学母体学科的论文5篇。

《再看心理学和媒介》共收录8篇文章,包括通过互动塑造媒介形象、印刷媒介、广播和电视以及不同群体的媒介形象几个部分。

表4:《媒介心理学》2010年第4期简要分析[14]

从表2可以看出,文章作者身份5人为大学教师,6人为私人心理诊所专家。该书论题偏向传播学研究领域的论文4篇,偏向心理学家媒介参与实践研究的论文4篇。从论文的母体学科偏向来看,偏向传播学母体学科的论文4篇,偏向心理学母体学科的论文4篇。

综上所述,作为媒介心理学学会的两本重要论文集,从作者身份、论文涉及领域以及母体学科偏向三个重要指标来看,两本书的研究内容并没有局限于学会章程所规定的目标之内,而是更多地体现出融合心理学和传播学学科知识,建设传播心理学学科体系这样一个更为宏大的目标。

作为美国最重要的传播心理学专业学术刊物,《媒介心理学》自创刊以来,已经表现出心理学与传播学相互融合的强烈趋势。《媒介心理学》创刊于1999年,该杂志每年4期,截至2010年12月,该杂志已经出版14卷共44期,是欧美规模最大的媒介心理学方面的学术期刊。为了研究《媒介心理学》发表的论文所体现出来的学科特点以及与传播心理学理论建设之间的关系,下面选取该杂志1999年第1期(创刊号)以及2010年第4期的部分内容进行综合分析,8篇论文取自《媒介心理学》数据库。《媒介心理学》每期抽取4篇论文刊发在自己的数据库中,因此下面8篇论文样本应该符合随机原则。

《媒介心理学》杂志内容分析(见表3、表4):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8篇论文总共29名作者,身份全部为大学教师。8篇论文中论题偏向传播学研究领域的6篇,偏向传统心理学研究领域的2篇,未见有关媒介从业经历介绍以及媒介经验探讨类型的论文。从论文的母体学科偏向来看,偏向传播学母体学科的论文6篇,偏向心理学母体学科的论文2篇。

从上面获得的数据看,《媒介心理学》是一个主要汇集学术界同仁进行传播心理研究的专业期刊,它从创刊起就没有把自己设定在心理学家与媒介关系这个角度去探讨媒介心理和传播心理问题,《媒介心理学》探讨的问题基本上集中在传播效果方面,这也是当代欧美传播学界讨论的一个主要议题。

四、余论:当代欧美学术研究心理学化的趋势

事实上,在美国从事媒介心理学研究的职业队伍越来越庞大,力量也越来越雄厚。最近十几年来,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大量出现与媒介心理学或者传播心理学相关的重要学术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除了上面提到的《媒介心理学》(Media Psychology),还有《美国媒介心理学》(American Journal of Media Psychology)、《媒介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Media Psychology,JMP)以及《媒介心理学评论》(Media Psychology Review)等。

美国媒介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偏离媒介心理学学会所定义的狭隘概念,趋向于以传播学为母体学科的真正跨学科建设的思路。媒介心理学之类的组织虽然主观上无意将媒介心理学发展成为传播学的一个研究分支,但是在客观上却促进了传播心理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的形成。

事实上,当代欧美学术研究心理学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政治心理学为例,就在当代美国传播心理学和媒介心理学快速发展的时候,美国和欧洲政治心理学的发展也格外引人注目,政治心理学与目前正在兴起的传播心理学存在许多共同的研究领域,它们的共同兴起实际上正是欧美学术心理学化的又一反映。1978年,国际政治心理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olitical Psychology,ISPP,http://ispp.org)的成立标志着政治心理学被西方政治学界所普遍认同。

一切社会事实都是心理事实,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还原到人类心理水平加以解释,这并非美国社会学前辈的专断,这一理论言说很可能就是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真实描绘。就本质而言,人无非是具有情感、认知、意志、判断以及高级行为的社会动物,无论人类以何种方式、出于什么目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其实都离不开人的心理活动,从人类心理的角度去解释人类行为,这或许就是一种终极解释。

社会生活永远不会按照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所界定的学科分类逻辑去发生和演变,社会生活永远遵循自己的逻辑展开,当人类试图描绘和解释异常复杂的社会现象的时候,心理学的参与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以心理学为母体学科或者以心理学为辅助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必然会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征。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传播学研究的社会心理学传统”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3YJA860013)

[1]John Eisenson.The Psychology of Communication.New 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Division of Meredith Publishing Company,1963:310.

[2]George A.Miller.The Psychology of Communication.New York:London,Basic Books.Inc,1967.

[3]John Parry.The Psychology of Human Communication.New York:American Elsevier Publishing Company,Inc,1968:181.

[4]John Parry.The Psychology of Human Communication.New York:American Elsevier Publishing Company,Inc,1968:182-183.

[5]Sam Kirschner and Diana Adile Kirschner(eds.)(1997.)Perspective on Psychology and the Media序言部分…Perspective on Psychology and the Media,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6]Sam Kirschner and Diana Adile Kirschner(eds.)Perspective on Psychology and the Media,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7:123.

[7]Sam Kirschner and Diana Adile Kirschner(eds.)(1997.)Perspective on Psychology and the Media,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7:125.

[8]Sam Kirschner and Diana Adile Kirschner(eds.)(1997.)Perspective on Psychology and the Media,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7:127.

[9]Sam Kirschner and Diana Adile Kirschner(eds.)(1997.)Perspective on Psychology and the Media,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7:131.

[10]Sam Kirschner and Diana Adile Kirschner(eds.)(1997.)Perspective on Psychology and the Media,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7:135.

[11]Lita Linzer Schwartz(eds.)(1999)Psychology and Media:A Second Look,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9:10.

[12]媒介心理学学会官方网站Retrieved from http://www.apa.org/ divisions/div46/newsletter.htm l

[13]http://web.ebscohost.com.proxy.bib.uottawa.ca/ehost/pdfviewer/ pdfviewer?hid=104&sid=ef413fec-c357-4c8b-b9dc-fbf44509ee51%40sessionmgr113&vid=3

[14]http://www.informaworld.com.proxy.bib.uottawa.ca/smpp/section?content=a931245081&fulltext=713240928

(作者为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闻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高级记者,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访问学者)

编校:赵亮

猜你喜欢
心理学家传播学心理学
谁更难过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人生什么最重要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