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5-12-07 14:28那显婷苑璞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5期
关键词:讨论法讲授法

那显婷 苑璞

摘要: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也是影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注意力、动机和认知作用方式三个方面探讨讲授法和讨论法在大学课堂中对学生认知的作用方式及其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的不同影响,得出教学方法只有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风格和认知规律相适应,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讲授法;讨论法;大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141-02

认知心理学认为,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角度来说,教学过程包含注意、感知、理解、保持、应用和迁移等一系列的认知阶段,而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是达成这些认知目标的基本条件。知识的呈现方式若能符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活动规律,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因此,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外显的知识呈现的方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工具。

一、不同教學方法的组织形式和特点

1.讲授法的组织形式与优缺点。讲授法是在大班教学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前身是班级授课制。在使用讲授法教学的课堂中,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材和授课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的主要程序则是教师通过口头传授,运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材料,将全部的教学内容单向讲授给学生。讲授法能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和教育实践活动中流传并保存下来,有其必然性。讲授法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事件,高效率又节约教育成本地完成教学任务;形象概括地呈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意义;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帮助学生明确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使用讲授法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完整。讲授法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它能够面向班级的全体学生,简单易行,容易操控,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讲授法因其集体教学的性质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班级集体授课,在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进程,讲授法的教学形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2.讨论法的组织形式与特点。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预先设计和安排的特定课堂环境中,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主动获取知识,通过交流合作共同研讨的学习过程,教师在其中扮演启发引导、组织协调、反馈评价学生信息的作用。讨论法在课堂中的具体实施形式有三种,分别为班级集中式讨论、小组分散式讨论和课堂议论式讨论三种。讨论法的突出特点就是学生的广泛参与性,师生、生生间的思想的交流碰撞,小组内的合作,小组间的竞争与互相学习。小组成员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除了学习到文化知识外,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活动、语言表达能力,甚至与学生间的沟通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然而,讨论式教学法并非适合任何类型的课堂,其具体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限制,它适合在明确的讨论主题,充足的讨论时间,适中的班级规模,充分的课前准备等条件都具备的前提下实施。

二、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探析

教师使用讨论法教学和使用讲授法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不同的教学环境,因而,对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和学习动机的激励形式以及认知的作用方式都是不同的。

1.注意力保持方式。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认知环节就是注意,稳定而又集中的注意力是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使用讲授法教学,从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来看,学生的学习行为属于被动的接受学习,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的保持主要依靠教师个人的组织和调动以及学生通过有意注意来保障学习行为的发生。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兼顾所有学生,学生因其参与性低,注意力会逐渐下降,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是被动且基于自下而上加工的,因此更容易出现与学习无关的行为。使用讨论法教学,从学生获取知识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行为属于主动的探索学习,学生按照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小组讨论式的学习方式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的程度,组内成员的共同参与以及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增加学生更大程度的生理唤醒。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可以相互影响,学生注意力的保持是主动且基于自上而下加工的。学习者的认知努力程度越高会加快知识构建的速度,促进学习者保持更长时间的注意力。

2.动机维持方式。使用讲授法教学时,学生群体的学习动机主要依靠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来维持,尤其是课堂中较少使用启发和提问等互动方式的,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就较少受到外部动机的强化和影响。使用讨论法教学时,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共同参与和研讨,改变了以往讲授法信息单向流动的模式,小组成员内部全通道式的沟通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集思广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根据学习任务安排讨论场景,小组内的合作和努力程度会影响到完成学习任务的效率,小组间的竞争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学生的课堂表现会得到组内成员的监督和鼓励,发表的见解也会得到老师的及时反馈,小组内的成绩会作为外部的强化,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动机水平的增加会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3.认知作用方式。经典的注意与记忆理论指出:注意是先于记忆的加工。注意分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即注意分配影响学习效果。讨论式教学方法课堂中,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学生广泛的参与性是其记忆更多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传统讲授型的课堂,教师可以感性直观地呈现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习迁移,因此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使用讨论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群体成员互相分享知识并探讨解决策略,群体成员的知识表征的形式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在问题解决的策略和结论上,达成趋同性的意见。与此同时,群体信息加工的结论也可能出现偏差,这是因为个体成员的心智模式、归因习惯、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当群体成员出现较高的一致性,通过螺旋式的相互加工和作用,便会出现群体决策转移的现象。因此,在使用讨论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防止学生出现认知性的偏差,教师的引导和结论性的总结十分必要。

三、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高校教师在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必须理解且懂得如何运用不同方式促进学习,包括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参考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维持课程顺利进行的策略和技巧。本文综合分析高校教学过程各个要素,为高校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选择教学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1.教学方法应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由于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认知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差异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最适宜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就讲授法与讨论法而言,当教学目标是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或当教学内容是程序性知识时,适宜使用讨论法进行教学,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有助于加快问题的解决;若教学目标是要帮助学习理解较难的知识,或当教学内容是概念、原则等陈述性的知识时,则适宜使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对教学内容深入理解,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刻的解释,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掌握和理解。

2.教学方法应与学生认知风格相适应。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与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程度的适应性。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采用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手段。在使用讨论法进行教学的课堂中,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小组内部的讨论,依照讨论结果进行信息加工处理。在讨论法的课堂中,可将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组内成员互相影响和带动,通过组内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学生整体的课堂学习效率。在使用讲授法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该适当增加提问环节或丰富互动方式,给学生者独立思考的机会。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应以学生的认知风格为定向,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风格是激发学习者的潜能、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条件,也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3.教学方法应与学生认知规律相适应。教学活动是学生的一种认知过程,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是影响其有效认知的重要因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习动机强弱的一个外在表现就是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程度,学生若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即表明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则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学生思维活动状态和注意力的规律性变化,调整课堂教学的节奏,松弛相间,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时,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活动规律和学习习惯,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使大学课堂更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激发学生和课堂教学应有的生命力。

參考文献:

[1]姚利民.高校教学方法研究述评[J].大学教育科学,2010,(1):20-29.

[2]冯琛琛.群体动力学视角下深度对话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3]童巧平.动机理论视野下的合作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美]M.W.艾森克,M.T.基恩.认知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沈德立,白学军.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2006,(1):2-6.

[6][德]迈尔.课堂教学方法实践篇[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张婷.多媒体呈现方式与认知风格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讨论法讲授法
浅析讲授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讲授法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
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探析
初中数学讨论法中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研究
为课堂讲授法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