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痴翁彦

2015-12-07 10:44郑永
北京纪事 2015年12期
关键词:潘家园陶泥调音

郑永

在京郊良乡附近的一个农家院落里,蕴藏着一个古老乐器——埙的世界。这儿的主人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制埙高手,乍一看,谁也不会把这位高大魁梧的男人和有7000年历史的埙联系到一起,可偏偏一个个传统手工制作的埙却出自他的双手。他叫翁彦,7年前突然对埙着了迷,走进了埙的世界。

要说翁彦迷上这种古老乐器的原因,源于他到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的一次经历。他喜欢古董,闲暇时总爱到古玩市场逛一逛。

2007年的一天,翁彦又来到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他逛着逛着,嘈杂声中隐约传来一种深沉、古朴的奇妙声音。这种声音,他从来没有听到过。那时,这声音似乎产生了一种魔力,使他身体里的音乐细胞瞬间活跃起来。他顺着声音向前走,看到的是一个小伙子在吹着一种不知名的东西,一打听才知道,这是中国一种最古老的乐器——埙。翁彦当时看得两眼发直,一狠心买了两枚。他如获至宝,回到家后,两枚埙成天陪伴着他,尽情把玩、吹奏。

翁彦自小喜欢音乐,他的父亲年轻时是村宣传队里拉二胡的队员。受父亲熏陶,翁彦遗传了父亲的音乐基因,说他对音乐无师自通一点也不为过。翁彦清楚地记得,他上小学时哥哥给他买了一支口琴,不到一天,他就能吹出一首简单的曲子;长大后,每当听到录音里放的音乐,他立马就能写出相应的乐谱。

翁彦有了两枚埙后,没过几天,就以超人的速度掌握了埙的一般演奏技巧。

翁彦从吹埙到制埙的转变,是从一个朋友的提议下开始的。自从他从潘家园买回两枚埙后,又先后买回来几十枚埙。令他不解的是,买来的埙吹出来的声音总没有录音里埙的声音听着顺耳,音色和音准都达不到理想效果。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一个朋友。“实在不行,你可以自己做一个呀!”朋友给他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这句话对于极度痴迷的翁彦来说,像漆黑的夜里出现的一缕光明,使他坚定地走上了制埙的道路。

一次外出,他看到了路边出售的沙子中夹杂着一种胶泥,脑中立刻闪现出用它制埙的念头。到家后他用这种胶泥试探着捏了一个,干了后钻了孔,一吹,音色果然不错。小试牛刀后,翁彦制埙的动力一发不可收拾。他边做边琢磨,积累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做出来的埙越来越精致。

翁彦做过机械工,在制埙的道路上,他机械工的才华再次有了用武之地。几天的时间,一台自制的拉坯机在他的手下诞生了。尽管看着有点土,却成了他制埙工作中离不开的、也是唯一的重要设备。

翁彦制埙要经过十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含糊,一枚好埙的制作,首先是对原料陶土的处理,陶泥的加工是个复杂费事的差事。陶土买回后,先用200目(目是指每平方英寸筛网上的空眼数目,50目就是指每平方英寸上的孔眼是50个,500目就是500个,目数越高,孔眼越多)的网布进行手工过滤,这样才能保证陶泥的细腻,陶泥中哪怕有一点杂质都会影响到埙的品相。

过滤好的陶泥沉淀后揉成团,需要经过半个月的陈腐过程。然后,陶泥经过拉坯、整形、压光几道工序,等干燥后进行第一次调音,然后烧成。为了保证音准,出炉后的埙还要进行再次调音,调音过程是个细活,它不同于给埙开孔,开孔的位置只要手拿着舒服就行,调音必须通音律,耳音要好。

多少次失败的磨炼,翁彦俨然成了一名泥土行家,他只要用手一攥,就能知道这种土是否能用来制埙,制出的埙哪一种颜色或者哪一种图案受到市场欢迎,便成了翁彦制埙发展道路上的研究课题。多年的经验使翁彦认识到,黄色的埙在市场上不太受欢迎,他便开动脑筋,总结出一个给埙改变颜色的方法——那就是埙烧制出来后,再增加一道用果木燃烧的烟雾对埙进行熏烧的工序,必须将果木燃烧的炭黑色渗透到埙的每一个部位才算到位。他说,最受市场欢迎的,是埙的颜色变成黄黑相间的颜色,颜色变换的部位还要有一点过渡色。为了使每枚埙的外观各有特色,在熏烧的时候要一枚一枚单独进行,尽管这样做会使埙的产量大大降低,但翁彦认为这才能保证制出的埙真正达到精益求精。

一个偶然的机会,翁彦将和好的陶泥里混进了一点高价买来没有用完而又舍不得抛弃的陶泥,结果制出来的埙出现了意外的花纹图案。正是这种特殊的图案给他制埙的道路上带来了新的生机,这种埙在市场上格外受欢迎。

翁彦在制埙的同时,经常到乐器市场调查,通过走访他了解到,市场上目前售卖的埙有两种。一种是价格低廉的工艺埙,制作粗糙,缺乏音准,只能供欣赏;另一种是做工精细的演奏埙,质量要求较高,制作要比工艺埙麻烦得多。

就在他用传统的手工艺制作的埙得到市场和行业内的认可后,有人好心地提议,让他扩大产量和规模。但是,这样的提议被翁彦婉言回绝了。虽然那样做可能会增加经济效益,但翁彦说:“埙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乐器,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叫它变了味儿。”他不愿意用机械粗制滥造出大批的劣质埙,成为批发市场里的大路货,这样会违背埙文化与气质。

如今,翁彦除了有一手精湛的制埙手艺,埙的演奏也是他的另一手绝活。他总是在忙碌的制埙工作中挤出时间,进行吹奏的练习。2013年,他为了学习埙的一种发音技巧,专程由北京到1000多公里外的西安向埙的著名演奏大师、作曲家王厚臣拜师学习。令翁彦没有想到的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演奏大师竟如此平易近人。翁彦和埙打交道已经六七年,这期间,他对王厚臣的埙曲反复研究、演奏,当在西安见到了王厚臣老师后,演奏的就是王厚臣老师自编的曲子。王厚臣听完翁彦的演奏后倍感亲切,爽快地说:“咱们的拜师仪式简单,你给我磕三个头就算拜师了。”此后,翁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演奏水平上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翁彦演奏的身影也不断出现在一些演出的舞台上。

不久前,他再次到潘家园闲逛,无意中看到一个外地卖埙的摊主,他在这个摊旁看了半天,却没有看到他卖出一枚埙。翁彦心知肚明,这都是大伙对埙不了解。他凑到那个摊主面前说:“我帮你卖。”翁彦说着,拿起一枚埙就吹,不一会儿,周围就围了不少听众。一曲还没有吹完,人群里就走出一个外国人,当场买走两枚埙。

不少人谈到翁彦,都称他为埙痴。事实上,翁彦对埙的制作与演奏的经历远远超过人们的认知。从他开始第一次制作埙到成为制埙行家,经历的是无数次失败与教训。他觉得,一件事,只要有酷爱的精神和一定的基础,再有一双勤劳的双手,什么事也难不倒。他就是靠自己的智慧攻破了制埙过程中一个个技术上的难题。

翁彦在制埙和吹埙上成了行内的佼佼者,但他一直保持低调,从不张扬。在一次次乐器博览会上,他总是挑选最好的埙卖给别人。他绝不会以次充好去挣那些昧良心的钱,守住道德底线是他制埙路上的根本。埙如其人,在弘扬埙的传统文化中不能有半点偏差。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欢
潘家园陶泥调音
畅玩主流AV前级/放大器 体验自动调音系统
潘家园街道庆祝“建党97周年”书画作品展开幕
可爱的公鸡
浅析调音台的调音技巧
真假文物
谁的潘家园?
捏陶泥
陶泥对混凝土抗冻性能影响
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