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桃源

2015-12-07 10:46阵雨
北京纪事 2015年12期

阵雨

走进房山区蒲洼乡,是目光的蜿蜒飘移,是视觉的绿色享受,是听觉泉鸣鸟啭的盛宴。从喧嚣的城市中来,我慢慢体味,慢慢感受,最终抵达的是心灵的桃源。

蒲洼的风景是美的。自打上午10时30分汽车进入风景区,虽然山路十八弯,但一路山清水秀,一路鸟语花香。久居城里的我,面对满眼绿色,使劲儿睁大着双眼。偶尔,我也打开车窗,深深呼吸着山里的清新空气。

临来时,我已听说蒲洼海拔高,植被茂密,空气新鲜。尤其盛夏,“绿、凉、静”的特色尤为明显,因此蒲洼素有北京“小西藏”之称。我没去过西藏,虽然已经身临蒲洼,但没有与西藏对比的切身感受。我只说这里比北京城凉爽了许多,更是有着车在画中走、人在画中游的赏心悦目。尤其是在峰回路转中,那些点缀在大山绿色怀抱中的村村落落,美得朴实,美得大气,美得仿若世外桃源。

宝水村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村庄。

那天,我伫立在高高的观景坨上,宝水村的梯田房舍,阡陌山路,尽收眼底。我一张又一张不停地拍摄着这个美丽的村庄,也偶尔躲在崖边盛开的小叶白蜡的花影里,享受着宝水村如画的风景。我惊叹,北京的大山之中,竟有如此美丽的村落。

宝水,一方风水宝地。俯瞰望远,村前弯弯的山路,通往山外,一座座砖石瓦片盖起的房舍层叠分布在山谷的坡道之上。听说丰水时节来临,总有溪流穿村而过。每逢盛夏,层层梯田葱葱郁郁。若到秋季,梯田又是一片黄澄澄、金灿灿。尤其池潭中的龙王庙,在岸边观音柳的风摆中,神圣又极具韵致。然而眼前的美好,又何止是来自宝水村的自然原始之美呢?

蒲洼有个议合村,村东有座山名曰椅子圈,海拔1147.7米,因其地貌形似一把圈椅而得名。圈椅可坐之处,面积6公顷,地势平缓,酷似丘陵地带。这里缓缓的山坡绿草如茵,恰似天然草场那般美丽。在草场之上,有奇石点缀。在草场四周,有奇绝的巉岩仿若鬼斧神工打造。尤其老君讲经石,自然天成,惟妙惟肖。

那天,我徘徊在椅子圈的草坪顶,面对郁郁葱葱的满坡绿草,幻想着假如盛夏到来之时,山顶的草坪,一定如毛毯一样柔软。倘若那时,或在早霞之中,或在夕阳之下,或在清风挂月之时,就在草坡上,在一棵又一棵核桃树或是花椒树下,支一顶帐篷,体会一下山色连天的感觉,多好!倘若有一对又一对恋人,在月光下营造着神仙艳羡的爱情;或是一对又一对年轻的小夫妻,在草地之上,给自己的宝宝讲着美丽传奇的童话故事,多好!或是有一个又一个老爷爷带着他们的孙子孙女,在绵软的草地上放着风筝,或是盘坐下着围棋、下着象棋,多好!我甚至幻想,就在这高海拔的山顶之上,倘若偶遇一次“风花雪月”的奇异胜景,那该是好上加好!

在山道十八弯的风景里,在一道又一道山谷的怀抱中,在一峰又一峰的极顶之上,车行哪里,哪里满眼便是绿,便是花,便是景儿。更多时,我幻想着假如能够在阳光穿行、氧离子曼舞的森林小木屋歇息一日,听太平鸟、红嘴蓝鹊、戴胜、绶带鸟的欢唱,观獐子、狍子或是斑羚在森林的小溪边饮水或是欢跳,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我也幻想着假如能多待上几天,蒲洼风景区的冷水湖、蝴蝶泉、一线天、蛙鸣石、人参沟、回音壁、二郎担山孔、九曲连珠潭等景点,能转个够,转个透,那是多么有画意的事情。我更幻想假如能多待上一个月或几个月,与那些淳朴善良勤劳的乡亲们相处相知,一起漫山遍野摘野果、打山菜、采药材,一起上山牧羊、水塘溪中放鹅鸭,一起共享田园风光、共度自然和谐岁月,那是多么有诗意的事情。

汽车在蒲洼蜿蜒的山路上盘旋,一路秀美的山川令人心醉。

在蒲洼,我内心其实还有一种不吐不快的东西要说,那就是潜藏在蒲洼大山里的文化。而且当这种文化的火石划亮我的情感时,我真实的感受是激动,是心潮起伏。

蒲洼有个村庄叫芦子水。这是个不太大的村庄,全村也就三四百户七八百人。然而就是这么个村庄,却有着自山西大槐树迁徙之后四百多年的“隗姓宗氏文化”和营养后人的红色文化。

那天在芦子水的“华夏隗氏铭园”,隗氏传人隗合川对我说:“芦子水村的隗姓村民,最早是明代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移民到此的。至今隗氏家族在这里已经生生息息六百多年。自隗氏祖先在此营葬后,老坟处已埋葬了隗氏十八代子孙。”

在隗氏宗堂,我给隗合川提了个建议:“你们还应该将中华民族的所有姓氏引进芦子水,庙堂可小,但足可使天下百姓寻根问祖。如此一可凝聚人心,二可解其他姓氏远赴洪洞寻根拜祖的舟车劳顿之苦。”隗合川听后大加赞同。

我自鸣得意着我的建议,也在想,芦子水隗氏家族自2007年开始的特定节日的祭拜祖先活动,假如每天也有其他姓氏的传人前来祭拜各自的先人多好!假如隗氏家族在祭拜先人撞响钟声之后,从只是单纯的升族旗、唱族歌,演化成先升国旗、唱国歌,再升族旗、唱族歌多好!到那时,“天下一个隗,老家芦子水”的说法,就会变成涓涓流向芦子水的一泓又一泓爱家又爱国的情感热潮!如此,多好!

芦子水的姓氏文化,让我心起涟漪。而让我永远肃然起敬的,则是铭刻在这里的红色文化了。

隗合川对着一尊汉白玉人物雕像对我说:“他叫隗永文,50年代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时任团长之职。可惜这个从隗氏家族走出的军人,为保家卫国,不幸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

其实隗永文只是隗氏家族中牺牲的一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很多隗氏家族以及蒲洼乡的军民为抗战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汗水和鲜血!望着一尊尊烈士雕像,内心油然生出无限的敬意!

位于蒲洼村的兵工厂旧址、位于芦子水村的平西兵工厂旧址,记录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八路军和蒲洼人民制造地雷、石雷、手榴弹、炸药和各种枪支支援前线抗战的历史。这些红色记忆,作为一种红色文化,激励着后人的爱国热情,也陶冶着后人的爱国情操。

在芦子水,我还想,也许有一天,我可能坐在村里的戏台前,津津有味地听着村民们演唱的梆子戏,尽情享受在高亢洪亮的生角、圆润爽朗的旦角的唱腔中,享受在原汁原味的戏剧文化中,如此,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蒲洼有风景,蒲洼有文化,蒲洼人更有着未来发展的志向。

站在高高的山脊上,尽情遥望秀美的山峰,极目俯瞰涌翠的山谷,我忽然想起萧克将军1941年在京西率领八路军以及山区百姓抗击日寇时写下的《登百花山》:“百花山上百花开,六合英雄冒暑来。夜看故都云烟暗,反攻一到会燕台”,不禁心潮澎湃。回到京城,再次想起这首抗战时期豪情万丈且坚信抗战必将胜利的诗词,不油得也作出一首诗来:“夏日披霞上花台,满眼绿树乡亲栽。梦想不用雄鸡叫,日出而作福运来。”

蒲洼,我心灵的桃源,也许端午,也许盛夏,我一定再度拜访!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