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盏村和斯普瑞斯奥特莱斯

2015-12-07 10:57潘钦楠
北京纪事 2015年12期
关键词:金盏特莱斯村子

潘钦楠

大学预科的学习接近尾声,同学都开始有点舍不得澳际学校这片地方了,它在北京的东边偏北一点,要经过机场第二高速。学校附近有两个“地标”,学生经常去的金盏村和校门前的斯普瑞斯奥特莱斯。

刚来学校的时候,已经在这儿生活一段时间的室友首先给我介绍了金盏村。那时候的我并不相信也不知道在北京不算郊区的地方,还有“金盏”这种神奇的存在,而且还归属朝阳区,简直是颠覆了我的观念,不知道这算不算城中村。我的同学都有同感,有个同学说:“来北京之前,天真地以为这儿是个充满历史气息的现代城市,除了胡同四合院,应该都是高楼大厦,但我们待的这地儿还不如我老家。”大家都跟着附和,土生土长在北京的我和另一个同学却有点无言以对。虽然几乎所有同学都嫌弃这个地方,但每逢周末或有空时,大家能想到的还是去“村里”。学生去金盏村时都会叫“蹦蹦儿”,就是在电视上经常被查抄被取缔的黑三轮,每逢学校周末都供不应求,师傅的电话被我们传来传去。我和小组的伙伴去过几次村里,因为是四个人一起行动,觉得那小破三轮悬得慌,所以都是直接走过去。也不远,顺着机场辅路绕个圈,几个人聊聊天20多分钟就到了。

一到晚上或者周末,路边都是看着不太干净的小吃车,街道上人潮汹涌,衍生出一条大型的步行街。环境特别恶劣,电线杆子上贴满广告。村子里的房屋非常密集,有种说法是叫“握手房”,意思是住在两个房子里的人伸出手就能握到,三四百便可以租到一间光线极差的房间。卫生更是不忍直视,大街小巷垃圾遍布。听同学描述,很多巷子一到晚上都是黑乎乎的,颇有月黑风高的感觉。在这些平房区里行走,你会觉得压抑而凄凉。

村子里有个京客隆超市,是我们进村必去的地方,就算什么都不买也要进去转一圈。这家超市不像我家亦庄附近的沃尔玛、华联超市,根本没有什么打折优惠,价格恨不得比别的超市还得贵个几块。还有一个必去的地方是街里面的一个小市场,水果蔬菜皮搋子衣服化妆品什么都卖。赶上下雨,那条土路经常堵车,本来只容一辆车通行的路,那时候会挤得水泄不通,连一个行人的缝隙都没有。地面的水排不出去,路又窄,时不时有拉水泥和砖头的大车进来,更是雪上加霜。

走到大街最外面靠近京客隆门口有一个公交车站,这里的车四通八达,去城里很方便。等车的多数像是外来务工人员,经常大包小包地往村里拎,年轻人居多。作为在阳光温室里成长的孩子,在村子里住肯定是一天也待不下去,很难想象这种异乡人的生活。有个住在金盏村的老师跟我们非常文艺地说:“住在村子里,旁人看起来像这样居无定所、半年内搬家几次的生活似乎很凄凉。如果你已经很习惯了,你就会在一次次的折腾中成长。很多旧物件在频繁的搬家中不断更新,不适合的东西就该扔掉了,因为放着你也不会用到或者注意到。每一次搬迁也就意味着下个月要勒紧裤腰带了。你需要花费更多的钱来购置在新家中需要的物品,或者是为了熟悉新环境新人付出的一点交际费。在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和物,都让人有不同的体会与感受。凡事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忙忙碌碌,也许这就是我该付出的。住在村子里不一定是件坏事。”

除了去金盏村,最方便的就是学校对面的斯普瑞斯奥特莱斯了,奥特莱斯是欧美最为流行的零售业态之一。在零售商业中,专指由销售名牌过季、下架、断码商品的商店组成的品牌直销购物中心。我记得这个奥特莱斯好几年前就开了,但是平常人气稀少,很怀疑它是怎么撑到今天的。在我们看来,这里有一大部分营业额都是由澳际的学生带动的。国内的奥莱衣服基本都是旧款,当然斯普瑞斯也是这样,又土又贵,几乎可以翻出五六年前的版样。但同学如果有什么需要,还是首先会想到对面奥莱有没有。如果单单路过,它的外观建筑还是很吸引人的,风格很像城里朝阳公园附近的蓝色港湾。跟其他奥特莱斯商场不一样,它是一个独立的小镇,街道很干净,所有品牌店都在路边。欧式的建筑风格,并且外墙颜色是让人很温暖的黄色。天气不是很透亮的时候,微弱的阳光洒下来,会有一种怀旧的色调。每家店铺都安静地做着生意,并不焦急,也不谄媚。反正客人寥落,坐在里面,可以听见昆虫在竭力地鸣叫,但并不让人觉得烦躁。

说名品,除了连卡佛和Juicy Couture外,其他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牌还真不多,也就是在阿迪、耐克、哥伦比亚、小I.T什么的里面能买得出东西。还有就是餐饮的商户真的很少,一只手都能数出来,拿渡香锅、一家中式餐、一家赛百味和一个汉堡王。学生也经常捧场,剩下有几家我们吃过才一两次就关门了。里面的咖啡店一共有三家,如果老师同意,我们经常会到对面买杯咖啡,消遣地坐上半小时。咖啡馆并不算很有个性,但店里布置得漂亮整洁,咖啡不难喝,并且价钱不贵,坐在那儿畅谈的都是和学习完全没有关系的事情,所以时间也消磨得很快。学习越来越紧张,去的次数也少了,都是叫咖啡店送过来,但闲聊天的享受也没有了。奥莱还有班车,好像还不止一条线,人很少,基本上都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如果赶着时间坐奥莱的班车,除了舒适度,其他还都算勉强过关。

奥莱里高昂的价格还是让人望而却步,其实中国算是个服装类产品的生产大国。哪怕近些年有些减少,世界上的许多国际名牌服装服饰也都在中国生产,但那些所谓的名牌货却偏偏在中国这个原产地的商店里卖得比别处都要贵。同样的东西在美国的售价本就比中国低,而到了美国的奥特莱斯,那些所谓的名牌货就更是降低了身价。在美国的奥特莱斯有一个有趣而又有些无奈的现象,一些东西无论在国内“装”得多么的“贵族”,可到了这儿全都放低了身段,有些令国内的潮流一族流着口水无限仰慕的大品牌,也都纷纷褪去了神秘的光环而露出了某种平民化的色彩。在国外,面对着这“稀松平常”的价格,前来购物的美国人貌似有种司空见惯的感觉,反倒是来自中国的观光客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一面大喊着便宜,一面疯狂地大肆采购,看那架势简直就像在动批进货的小老板,而非普普通通的消费者。虽然采购到的名牌货里有相当比例的东西产自本国,但中国的海淘客对此却一点都不介意,因为他们知道,恰恰是这些本就产自本国的东西,被人为地捧上了高高的圣坛,以至于那些所谓名牌货的主人们暗地里对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傻、钱多……

国内的奥特莱斯打折店里,绝大多数产品也都不是“公道”的折扣,只不过是在磨刀霍霍宰顾客的时候,稍稍手软了一点而已。一件成本是100块的东西在别的地方卖三四千块,到了奥特莱斯之后打了7折甚至5折,但商家的利润即便在打过折之后仍旧属于暴利。同学里不乏老实有钱的,还屁颠屁颠去奥莱买,然后就觉得自己占了多大便宜一样。在我看来,中国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奥特莱斯,有的也只是借用了别人的概念,可并不想学到精髓。

(编辑·麻雯)

mawen214@163.com

猜你喜欢
金盏特莱斯村子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微波超声协同提取金盏菊皂苷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侧金盏
金盏银盘鬼针草
丝瓜花开
河北北国奥特莱斯商城有限公司
如果一头牛回到村子——《走进画里的牛》创作谈
刘老汉的烦恼
望娘滩
奥特莱斯的囚徒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