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菜心得

2015-12-07 11:06刘玉生
北京纪事 2015年12期
关键词:大虾点菜菜谱

刘玉生

国人遵从“民以食为天”的信条,从用餐点菜即可窥见一斑。从某种意义上说,点菜不仅是人对食物的好恶取舍,亦是人有意无意展现自我本性的小舞台。

说起点菜,不由得想起一件听来的趣事。1980年代,北京出租汽车公司的一个司机在街上拉了两个包车的客人,东跑西颠地忙活了大半天。司机看看表,快中午1点了,已经过了饭口,可两个客人似乎无动于衷,依然对司机指点着要去的地方。司机的肚子饿得直咕噜,脸色也就阴沉起来。车行驶到了东华门,一个客人说:“咱们先去吃点饭吧。我看师傅也饿了,马不停蹄跑了一上午,咱们该请师傅好好吃一顿。吃饱喝足,下午咱们接着包车跑业务。师傅,您找个饭馆吧。”司机闻言转怒为喜,忙说:“东边萃华楼就不错,您看行不?”客人说:“好,就萃华楼。”

宾主在餐厅落座后,先要了壶茶,接着招呼服务员过来点菜。一个客人说,师傅,您先点。司机假意客套了一下,就点了个“油焖大虾”。心说,让我饿到这钟点,怎么也得宰你们一下。

当时“油焖大虾”属于高档菜,6元一只,一盘6只,六六三十六,36块在那时相当于一个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

客人边喝茶边翻着菜谱,又随意点了几个菜。在等菜上来的工夫,一个客人说,我得去方便方便。另一个说,我也正想去呢。说着,两人站起身,其中一个拿起自己的公文包,冲司机一笑,就一前一后离开了饭桌。

司机觉得今儿这活儿还算可以。虽说早上没吃早饭,又饿到了这会儿。可今儿算是碰上“款爷”了,包车还管饭,居然还吃上了“油焖大虾”。

一杯热茶下肚,服务员已经把菜陆陆续续上来了,丫丫叉叉摆了一桌子菜。特别是那油焖大虾,油汪汪的,排列得煞是整齐,泛着红亮的色泽,很是诱人。

司机咽了口唾沫,心说,好饭不怕晚,再等等……

“哎哟!不对!”司机觉得后脖梗子一紧,赶紧问服务员,“你们的卫生间在哪儿?”服务员一愣,这位怎么茬儿,还没吃,就跑肚?不对,叫完菜,怎么客人都走了,这可不行。“卫生间,我带您去。”

拉开卫生间,空空如也,只有芳香球的味道。

看着一桌子没有能力负担的菜肴,想到一上午的包车费也打了水漂儿,急火攻心的司机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觉着被人坑惨了!服务员叫来了经理,司机打电话请来了公司的头儿……

略去如何善后的细节,只说这个出租公司里,从此多了个外号叫“油焖大虾”的人物。

中国人点菜,与外国人不同。外国人点菜根据自己的食量和喜好,点菜为的是享受美食或补充体内能量需求。而中国人多数情况下,点菜,并非是简单意义上对菜品的选择,在点菜时会想很多。许多时候,点的是面子,有时点的又是学问,重要意义在“点”上。点菜,包含诸多点菜之外的内容。

一般的宴请,众人按宾主次序依次落座,服务员拿来菜谱。虽说“客随主便”,但该点什么菜,主人还是会与主要宾客客套一番,是颇费一番周章的。

再看点菜者,或大手笔之豪放,或畏畏缩缩之局促,林林总总、千姿百态,不同程度折射出食客的人品、性情、地位及心态。我曾经在网上结识了个博友,在美国定居多年,是北京人,已经六十多岁了。时不时通过博客你来我往,相互访问。后来,他给我留言说什么时候回国,一定请我吃饭,让我选地方。说得慷慨仗义,让人难以回绝。没多久,还真接到他的电话,说已经回国,请我吃饭。我说好,那咱们就荷花市场见面,然后,鼓楼望德楼用餐。这年头,作为朋友,谁请谁吃顿饭都无所谓。

我如约前往,两人餐馆相对坐定。拿来菜谱,我说,来条鱼吧。望德楼的干烧鱼很有特色,保你回美国还想吃。他说,100多块,真太贵了。他犹豫了半天,终于决定要一条小的。之后,他要了一小份“麻豆腐”,还有个什么素菜,我忘了。他也不问我喝点什么,我说,我看看有什么喝的。待我拿着买来的一瓶酒,再坐下,这位先生已经把上来的一小盘麻豆腐都吃干净了。我看他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理解他可能出去时间长,太馋这东西了,也没太在意。可接下来,看着他自顾自吃的样子,我越来越困惑,他一直都在说请我吃饭吗?怎么他不问问我点什么?我想站起来一走了之,可又觉得自己不能没有肚量。他万里迢迢回来,还给我拿了包美国产的什么“果干”做礼物。我想都是北京人,我不能太绝情。我叫来服务员,又点了两菜“烧羊肉”“芫爆肚丝”。我说这两道菜我请。尽管那顿饭吃得很无趣,临走,我还是把我带去的一小桶好茶叶送给了他。

可气的是,这人回美国后,写了篇文字说,我让他点的那条鱼太贵了。言外之意,有黑他之嫌。真可惜他这些年花的是美元,怎么也比我挣得多吧。二十几美元的开销,也真好意思,我都替他脸红。

这种人你一辈子都不愿意再和他一起共处。说大话,使小钱,细品他拿着菜谱相面故作深沉的样子,你就知道他的为人了。

如果说抛开中国人点菜文化复杂的背景不谈,点菜也算是个技术活儿。

点菜心得之一:主人应根据宾客男女人数,都在什么年龄段,日常生活水平如何,去判断来人的总体食量。再有要考虑男宾多数喜食肉,而女宾偏爱素菜的特点,荤素搭配,合理选择菜品。大的原则是尽量避免饭菜吃不了,造成浪费。有人说,剩,不碍事,可以打包。打包?谁吃完一顿大餐后,还稀罕那装在塑料盒里的打包菜?简单的道理:再好的菜,当时吃不完,都属于剩菜了,即便没动筷子。

因而点菜要领,宜少宜精,慎点为原则。领略了美食,又不失优雅之风,大快朵颐之后意犹未尽的感觉岂不快哉。当然,您也不能太寒酸、小气,点一些让人无法言说的“眼餐”,糊弄人家的肚子。

不过,饭桌上有饿眼,没饿肚,故作豪爽,乱点一气,剩的比吃的多的场面是着实不可取的。

现在已经不是食不果腹的年月了,人们肚子里的油水也渐渐多了起来,许多人都觉着不如过去“能吃”了。前不久,我和一个搬家公司的工人聊天,连这些卖大力气的人都有同感。说过去每顿饭得吃小一斤粮食;现在,吃不动了,一个盖浇饭就够了,吃两个都费劲。我问什么原因,是不是不能吃,也不如过去有力气了。他说,不是,是过去吃得太素,现在油水大了。至于力气和过去差不多,200多斤重的东西,还是扛起就走。说完,很憨厚地笑了。

点菜心得之二:今天想吃什么,即鸡鸭鱼肉主打什么菜?外国人说的主菜是什么?

如果今天吃涮羊肉,除了爽口的小菜,就最好别再叫其他菜肴了。否则顾此失彼,会破了主菜的本味儿。

如果今天吃鱼,那好,咱们就美美地去品尝鱼,或清蒸、或红烧。佐上几个风味小菜,来一瓶度数不要太高的清香型白酒,绝不失为好友相聚小酌怡情的享受。假如七荤八素一搅和,那品味鱼美味的意趣全无。人的肠胃毕竟有限。

点菜心得之三:有目的地去某家饭店点它的看家菜,所谓看家菜,一定是其经过千锤百炼,熟能生巧、下足功夫、有特色的菜肴。

譬如:牛街老来顺餐馆的“蜜汁羊排”,肉香外溢,焦而不柴;譬如枣林前街鑫福宏海恩记的“侉炖鱼”,鱼肉白嫩,椒香适口;譬如鼓楼大街望德楼的“干烧黄鱼”,色泽油润,微辣鲜香……

每每有机会去这些熟悉之处,必点其有代表性的看家菜,因为值得点,不点则会留下遗憾。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谁也不敢保证,它们的特色风味能保留到何年何月;你自己何时还能再去光顾、品尝。

皇族后裔唐鲁孙先生曾在《中国吃——谈老北京美食》里说到当年东来顺的拿手菜“炸假羊尾”。这是一道比较别致的甜菜。具体做法是把蛋白打得起泡,裹上细豆沙,薄薄滚上一层飞罗面,下油锅去炸,炸好的形状看起来很像炸羊尾。据说这道菜最受热河都统马福祥将军的欣赏,每次到北平公干,一定要上东来顺吃一回炸羊尾,因为马都统对炸羊尾是每饭不忘的。

炸羊尾,今何在?即便有,也不是当年那味道了!

点菜也是在点人生,多数的时候,点时与点完的感受大相径庭。因为天道无常,今非昨,我非我,时过境迁了。

(编辑·麻雯)

mawen214@163.com

猜你喜欢
大虾点菜菜谱
保存大虾有妙招
会点菜的人,混得不会太差
宇宙菜谱失窃案
豆腐大虾
“这家苗我跟定了!”50天出大虾,8成人赚钱,这支苗界新星缘何备受养殖户青睐?
菜谱中的黑米粒儿
疯狂编辑部之点菜风波
奇葩的点菜经历
大虾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