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玛咖地膜覆盖规范化栽培技术

2015-12-08 23:25陈骏飞康平德严东伟李国庆
云南农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除草植株栽培

陈骏飞,胡 强*,康平德,孙 恒,王 罕,严东伟,李国庆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云南丽江674199;2.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云南昆明650011)

云南丽江玛咖地膜覆盖规范化栽培技术

陈骏飞1,胡 强1*,康平德1,孙 恒1,王 罕2,严东伟2,李国庆1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云南丽江674199;2.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云南昆明650011)

玛咖为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独行菜属(Lepidium) 1年或2年生草本植物[1~2],原产于秘鲁海拔3 500 m以上的安第斯山区,可在无肥料、缺氧、昼夜温差大、长期冰封的独特环境下正常生长。经各国科学家反复研究、测定和论证,表明这一珍稀的高原植物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营养含量最丰富的食用植物和药用植物之一[3]。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将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地膜覆盖栽培对提高土壤温度、农业节水、加快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调节作物生长季节、提高作物产量起到重要作用,地膜覆盖栽培已成为现代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栽培措施[4~7]。根据丽江当地气候特点、玛咖生长发育特性以及大田生产实践,总结了玛咖生产上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 玛咖地膜覆盖栽培的作用

1.1 减少病虫、杂草的危害

地膜覆盖栽培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团粒结构,疏松土壤增加空隙度,利于根生长,促进土壤养分吸收;减少灾害,抑制各种杂草生长,消除病虫滋生场所,减少病害、虫害以及杂草的危害,从而大大降低了栽培玛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1.2 减少地表面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水效果

地膜覆盖栽培可显著提高高海拔地块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减少地面的水分蒸发,加快玛咖生长发育进程,能有效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调节玛咖生长过程,从而提高玛咖产量。

1.3 提高玛咖成苗率

地膜覆盖栽培可有效地提高移栽时土壤温度、湿度,据观察,地膜覆盖可使地温提高2~5℃,并能防止长期浇水或降雨造成的土壤板结,保持土壤疏松,从而显著提高玛咖大田移栽成苗率、齐苗率和保苗率。

1.4 加速土壤养分转化

地膜覆盖栽培可加速有机质矿化,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并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加速了有机质的分解,使硝化作用旺盛,土壤养分特别是无机态氮显著增加,给玛咖生长发育补充养分。

1.5 根系发达,茎叶生长快,可提高玛咖产量

地膜覆盖栽培,土壤中水、气、热状况得到了充分协调,有效养分充足,根茎叶生长加快并生长旺盛,可显著提高玛咖地下块茎产量。

2 玛咖地膜覆盖规范化栽培技术

2.1 适种区域选择

选择海拔2 800~3 500 m、年平均气温5~12℃且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在800~1 000 mm、光照充足的高寒冷凉区域进行种植。

2.2 选地

选择地块相对平整、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前茬未种过十字花科植物(如蔓菁、萝卜、油菜、玛咖等)的耕地作为种植地块,且不宜连作。粘性较大、积水严重、盐碱土、坡度较大的地块不宜种植玛咖。

2.3 翻耕、施基肥

在玛咖种子育苗前3个月进行至少2次翻犁地块,使土壤充分曝晒、风化细碎,同时彻底去除杂草、秸秆、石块。基肥应以腐熟有机肥为主,每公顷施基肥30~45 t,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必须充分发酵腐熟,尽量细碎,均匀撒在畦面上,翻入畦内10 cm土层中。避免城市垃圾、污泥、工业垃圾掺入基肥。

2.4 整地、覆膜

移栽前进行理墒做畦,墒面宽0.8~1.2 m,厢面高20 cm,走道宽30~40 cm,畦面保持平整,做成向阳畦。选择宽1.2~1.5 m、厚0.008 m的黑色聚乙烯膜,边翻地边起垄(厢)边覆膜,以免跑墒,覆膜时地膜前后左右用细土压严压实,拉紧绷直,无皱褶且紧贴地面不留空隙,以防地膜被风吹起。

2.5 大田移栽

选择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季来临、雨水较多时定植,玛咖大田栽培要求株距15~20 cm,行距20~25 cm,每公顷基本苗保持在12~18万苗。

移栽采用提前育苗、分苗、挖塘移栽,每塘1苗,移栽时根要拉直,不要弯曲,幼苗叶子要露出土层,植株四周覆盖细土,不能将生长点埋入土中。定植时,可视定植时天气情况来浇水,雨天移栽时不用浇水,若移栽后不下雨,应浇透定根水。

2.6 田间管理

玛咖种植后的2个半月雨热条件富集,是玛咖地上部分生长速度最快、干物质积累最多的时期。这一时期加强中耕管理,是获得玛咖高产的关键。

2.6.1 间苗、补苗

玛咖移栽返青后及时查苗补苗,对缺塘及死亡苗株要及时补苗,当玛咖返青后10 d,对每塘多于1苗的进行间苗,只留1苗,并在10 d内完成补苗、间苗工作。

2.6.2 除草、追肥

玛咖移栽成活后,在整个生长期需进行2~3次中耕除草。除草过程中,要求手工除草,除草时应小心,接近玛咖根部的杂草应一手按住玛咖苗,另一手轻轻将杂草拔除,不要影响玛咖植株,不宜用锄头等工具。禁止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

中耕追肥应视苗情生长情况,结合中耕除草采取“少量勤施”的方法进行。在雨水未停止前,用农家肥或清粪水浇施在苗周围,以促进幼苗植株健壮,减少病虫危害,禁止使用城市垃圾、污泥、工业垃圾作为肥料。

2.6.3 防病、防虫

玛咖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当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方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

(1)病害防治。玛咖栽培容易发生的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病等。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根腐病主要发生在大田期。

立枯病:一般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即在距离表土层3~5 cm的干湿土交界处。病菌侵入后,感病部位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焉,夜间恢复,发病部位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1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防治方法:严格选用育苗基质,对育苗基质和苗床进行严格消毒处理。选用不带病菌的良种育苗,在播种前用药剂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加强田间管理,出苗后及时剔除病苗并进行消毒处理,雨季应中耕、除草、排水,避免温湿度过大,杂草滋生,使土质疏松通气,以增强幼苗抗病力。

根腐病:一般危害玛咖幼苗、成株期根部。发病初期,仅仅是个别须根感病,并逐渐向主根扩展;主根感病后,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后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地上部分因养分供不应求,新叶首先发黄,在中午前后光照强、蒸发量大时,植株上部叶片才出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病情严重时,萎蔫状况夜间也不能再恢复,整株叶片发黄、枯萎。此时,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最后全株死亡。防治方法:种植前认真选地,切忌连作和在种过十字花科植物的土地上种植。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线虫的危害。同时,应加强田间管理,精耕细整土地,悉心培育壮苗,在移植时尽量不伤根,精心整理,保证不积水沤根,施足基肥。定植后要根据气温变化,适时适量浇水,防止地上水分蒸发、苗体水分蒸腾,隔绝病毒感染,并及时中耕除草,若发现根腐病病株及时拔除,集中销毁,并在拔除后在病穴内撒石灰消毒以防蔓延。刚发现病株时,用代森锰锌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10 d 1次,连续1~2次。

(2)虫害防治。玛咖栽培容易发生的虫害有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前期危害幼苗,使之缺塘缺苗;后期危害根茎,影响产量和商品质量。防治方法:首先应精细整地,消灭杂草,根除害虫成虫产卵场所及其幼虫早期食料来源。其次是地下害虫具有日息傍晚觅食的习性,可根据地下害虫的活动规律采取适当方法进行防治。①人工捕杀。通过田间观察,在发现被危害植株的附近地下找到地下害虫并捕杀。②黄板诱杀。玛咖移栽大田后,悬挂规格为20 cm×18 cm的黄色捕虫板450~600张/hm2。用线绳将黄板吊挂在防治地块,地块的两端分别留1 m左右,南北边缘向内分别缩进1 m,且分布均匀。悬挂高度应保持与玛咖植株顶端同等水平,并随玛咖生长而调整高度。黄色捕虫板对玛咖虫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③性诱捕杀。每公顷安装地老虎性信息诱芯、地老虎诱捕器75~90套,安装高度离地1.5~2 m,以外围密、中间疏为原则。引诱地老虎应在虫口低密度时开始,可先安装1~2套预报虫害,预测到害虫再开始大面积诱捕。④毒饵防治。用敌百虫原粉1份兑水5份,拌炒香的玉米面或油枯60份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入植株旁,每公顷用毒饵25~30 kg。玛咖收获前60 d内禁止使用任何杀菌杀虫剂,以免影响玛咖品质。

2.7 玛咖采收与加工

2.7.1 采收时间

玛咖采收一般在栽培当年的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进行。当玛咖植株枯萎倒苗、肉质根充分膨大、基部圆润时,应及时进行玛咖采挖。收获过早、过迟都会影响玛咖产量和品质,采挖过早,玛咖的干物质和有效成分积累不足,玛咖质量受影响;采挖过晚,玛咖的营养成分开始转化,容易出现空心、木质化。

2.7.2 初步加工

选择晴天,采挖出玛咖全株,用手剔除玛咖地上部分茎叶,清除泥土和须根,用水清洗干净,自然晒干后,切成约0.2 cm厚的片块,或直接以块根在阳光下晒干后储存。

[1]Quirós C F,Cárdenas R A.Maca[A].HermannM,Heller J.Andean Roots and Tubers:Ahipa,Arracacha,Maca and Yacó[C]. Rome:IPGR I—Promoting Conservation and Use of Underutilized and Neglected Crops 21,1997:175-195.

[2]Rea J.Maca(Lepidium meyenii)[A].Hernando B,L eon J.Neglected crops:1492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C].Rome:FAO—Plant Production and Protection Series No.26,1994:165-179.

[3]余龙江,金文闻.玛咖(Lepidium meyenii.)干粉的营养成分及抗疲劳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2004,25(1):164-166.

[4]毕继业,王秀芬,朱道林.地膜覆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6,24(11):172-175.

[5]何文高,甄安忠,潘文杰,等.不同栽培模式对云烟87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2):492-498.

[6]牛一川,姚天明,安建平,等.地膜覆盖栽培对冬小麦衰老进程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4,24(3):90-92.

[7]王有宁,王荣堂,董秀荣.地膜覆盖作物农田光温效应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3):134-136.

2014-01-20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优秀团队建设培育及科研超前预研(YAAS2014YY005),云南省发展生物产业专项经费项目。

陈骏飞(1990-),男,云南曲靖人,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与栽培研究。

*为通讯作者:E-mail:Huql168@yahoo.com。

猜你喜欢
除草植株栽培
20220508 水田除草机的研制及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植物抗冷性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莞草栽培、编织技术研究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长匐茎与块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