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钢瓶安全关乎你我他

2015-12-08 19:00丁志润
人间 2015年35期
关键词:液氨钢瓶氨气

丁志润

液氨钢瓶安全关乎你我他

丁志润

本文叙述了液氨钢瓶事故的防治措施以及事故发生后氨中毒的简单现场急救方法。

液氨钢瓶;安全;现场急救;防治措施

2005年7月4日中午,一辆沪牌货车装载着10个液氨钢瓶从芦潮港出发行至惠南镇惠东路时,司机和押运员违章将车停放在路边吃午餐,其中一只液氨钢瓶经毒辣阳光的烘烤,瞬间发生爆裂而散发出强烈刺激的氨气导致周围居民及行人百余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畏光、流泪、咳嗽、胸闷、气促等上、下呼吸道刺激症状。显然,这是一起严重违章操作导致的急性氨中毒的群体发病事故。国内以往发生类似急性氨中毒的群体发病意外事故并不鲜见,但至今尚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笔者曾多次参加国内有关省市的氨泄漏事故抢救,获知均系违章及管理混乱所致,现举例如下:1985年广西灵川氮肥厂因液氨贮槽液位计排油管被见习学生踩断,导致在场大学师生28人发生严重氨中毒事故,其中12人发生中毒性肺水肿及口腔、眼灼伤,经奋力抢救大部分康复,2名大学生抢救无效死亡;1987年6月22日安徽亳州化肥厂用不合规格的液氨贮罐放在卡车上装运,当卡车开至太毫公路的港集乡集市时,由于卡车颠簸和贮罐在炎热的阳光下暴晒,致使氨罐突然爆炸,液氨贮罐后封头从焊接处全部脱落炸飞到车后右方64.4米处,液氨罐体飞冲至车前方95.2米处的公路上,960Kg液氨从罐底全都喷溅至车后方路两旁,使正在赶集的200余人受到液氨的剌激,当场死亡4人,87人发生不同程度的氨中毒合并眼和皮肤灼伤,经送医院抢救,先后伤亡共10人。发生类似特大恶性中毒事故,各地均有报导,却未能警钟长鸣,值得我们安全、卫生监管部门的反思。

为防止发生氨泄漏事故造成群体人员伤害,现将国内发生氨中毒的现场急救及防治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一、现场急救处理

(一)多人中毒的抢救措施。

“时间就是生命”。急性氨中毒和氨灼伤常发生的意外事故中,发病骤急,人数较多,演变迅速,需要及时有效地根据化学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做好现场抢救处理,并应立即成立抢救组织,抢救组织工作好坏直接影响抢救的质量,若无组织或指挥不当,会造成现场紊乱,增加伤亡人数。组织强有力的医疗抢救组是抢救组织工作成功的关键。

1.成立抢救指挥组织。尽快让病人离开现场,使毒物不再有侵入体内的机会,并组织医务人员作好抢救病人的有关准备,及时将中毒和灼伤病人就近送医院,组织医务人员制订系统的抢救和治疗方案。根据轻、中、重中毒病人提出分级治疗措施,对重危病人的抢救设立专门特别抢救医疗组防止医疗性的合并症及后遗症。

2.建立以职业中毒及肺科医师为主的医疗抢救组。实践证明多人急性氨中毒及氨灼伤抢救成功与否与事故发生后所组织的医疗抢救组是否得当、有力密切相关,有经验的职业中毒医师对氨的理化特性、中毒机理、病情演变及各期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原则较为熟悉,能迅速有效地提出现场处理和早期抢救的具体措施,同时还必须有职业卫生医师进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灼伤科、肺科、眼科、皮肤科、五官科等有关专科医师的配合共同处理各种危重病人的合并症。此外,护理、放射科、检验、药房等有关专业人员也应是抢救组成员。对氨中毒和氨灼伤的病人应视为综合性治疗的整体,决不能把抢救重点仅放在局部。

(二)现场抢救技术措施。

1.终止氨(液氨)的继续作用,防止氨继续入侵,立即清除污染的衣服和皮肤,要防止被氨污染的衣服从头面部脱出(这可加重呼吸道吸入及眼和颜面灼伤),应把套衣剪开,首先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要防止头发冲洗的污水再次流入眼内,造成重复灼伤),然后用2%~4%硼酸水湿敷被污染的皮肤。

2.保持病人呼吸道畅通,如出现喉痉挛或窒息者应立即作气管切开术。

3.护送病人住院,在护送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病人生命体症(TP、R、BP),不要远途颠簸运送,这将加重病变恶化。休克病人护送时,应取平卧位,头部稍低,昏迷者要保持呼吸道畅通。凡经就地处理后转院或送院者,预后均佳。

急性中毒期应严密观察24~48小时,以便及早发现肺水肿,做好预防性治疗肺水肿的有关措施,积极防治喉梗阻及肺水肿是抢救氨中毒成功的关键,立即吸氧,吸引呼吸道泌物,烦燥不安者可用镇静剂。

二、预防措施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组织生产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监控和管理。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对防毒工作的认识并自觉执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要把氨(液氨)的理化特性,对人体危害及中毒表现等防治知识向广大职工进行卫生宣教。使职工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加强个人防护,以及宣传一些自救互救的的方法。如在液氨外溢事故时,有人跳入附近水池中;有的把手中拿着的塑料袋、人造革包套在头面部;有的蹲在地上把衣服脱下弄湿捂着口鼻,避免了氨灼伤和氨中毒。一旦发生中毒事故,要做到及时救护和现场就地急救。

(二)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是正常生产和防止发生中毒事故所必须的。生产过程应加强密闭化、自动化,防止跑、冒、滴、漏现象。加强通风,使车间空气中氨气最高容许浓度控制在30mg/m3以下。使用、贮存和运输氨气和液氨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因盛装容品损坏造成中毒。

(三)严格遵守容器检验及危险品运输规定:

1.化工企业单位的压力容器要按期检验,有缺陷的要及时消除和更换。凡属于无档案,情况不明或不合格的容器要停止使用。

2.液化气体贮运容器的制造、检验、使用、安装和运输必须认真执行原国家劳动总局颁布的《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

3.装运化学危险品的车辆通过人口稠密的市区或集镇时,应遵守所在地公安机关规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中途不得随意停车,高温季节运输必须采取防晒降温等安全措施。

综上所述,若我们严格遵守容器检验及危险品运输规定的1、2、3条,那么,7月4日在南汇惠东路就不可能发生液氨钢瓶的爆裂,周围居民就不会受到氨气的侵袭。

X92

A

1671-864X(2015)12-0051-01

猜你喜欢
液氨钢瓶氨气
液氨槽车事故应急处置探析
自制真空罩 解决液氯钢瓶泄漏处置难题
钢瓶为什么涂成不同颜色
宁宁对决“制冷高手”液氨
宁宁对决“制冷高手”液氨
氨气的制取和喷泉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