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磁波反射的协作SR-ARQ协议发送端延时分析

2015-12-08 03:29黄生叶章晋龙罗小芳周冠宇
电子技术应用 2015年4期
关键词:接收端中继延时

张 翠,黄生叶,章晋龙,罗小芳,周冠宇

(1.湖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410082;2.广东电网发展研究院,广东 广州510080)

基于电磁波反射的协作SR-ARQ协议发送端延时分析

张 翠1,黄生叶1,章晋龙2,罗小芳1,周冠宇1

(1.湖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410082;2.广东电网发展研究院,广东 广州510080)

分集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抗衰落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射的协作分集有限状态Markov模型,解决使用中继带来的大量消耗资源的问题,给出了选择式合并和最大比值合并的合并下的延时分析,并对最大比值合并方式进行仿真。

分集接收;电磁波反射;最大比合并

0 引言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降低无线信道存在的多径衰落、多普勒频移等影响[1],增强信道对抗衰落的能力已成为无线通信传输领域的关键问题。

利用分集接收技术能有效地抵抗多径衰落的影响。Ad Hoc网络终端设备[2]等受体积等条件约束不利于采用多天线分集技术,只能采用协作分集技术[3],即利用无线网络中不同中端天线实现虚拟天线阵分集。文献[4]表明协作分集可以达到完全分集的效果,在不改变终端设备天线数目的情况下,可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服务质量和传输可靠性。

分集系统多采用单天线用户作为中继,形成虚拟的天线阵,从而实现天线分集。Sendonaris等人[7-8]提出了一种两个用户间的协作分集方法,能有效地抵抗信道衰落。Barbarossa等人[9-10]将协作分集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结合,使协作分集系统具有更高的分集增益和频谱利用率。如果发射端与接收端的间距很大,要使接收端接收到的信息更加可靠,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需要设置多个中继节点,而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消耗大量的资源,提高系统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射的协作分集模型,它利用大自然中的建筑物以及岩石等高大物体形成反射节点,将来自于发送端的信号反射到下一个物体,直至接收端成功接收信号,利用合并技术即可得到发送端天线增益。

1 系统模型与分析

1.1 协作分集模型

图1为一个单中继的协作分集系统模型,S是源节点,D是目的节点,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有一个中继节点R。中继节点与源、目的节点之间均采用无线连接。源节点S以广播方式发送数据,一路直接发送至接收端D,一路经中继节点R发给接收端D。在中继节点R处,既要发送源节点发送来的数据,又可能需要发送自己的数据。

图1 中继信道模型

在这个协作分集模型中,每个终端只有一根天线,S与D之间、S与R之间、R与D之间传输信息的无线信道都是平缓Nakagami-m衰落信道,而且是相互独立的信道。在目的节点D处,采用不同的合并方式,系统的性能会有所不同。

1.2 反射协作分集Markov模型

图2为一个三节点的基于反射的协作分集系统模型图。其中S、D分别表示源节点和目的节点,R为反射节点,源节点S以广播方式发送数据。同协作分集模型,在此模型中,S和D均只配备一根天线,节点之间信息传输通道均为平缓的Nakagami-m信道,各信道的衰落特性相互独立。

图2 基于反射的协作模型

假设各信道均为有限状态Markov信道,基于反射的协作通信模型的中继链路(S→R→D)信噪比为:

对于目的端D,信号的信噪比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参数。图2所示的协作通信模型中,中继链路(S→R→D)和直达链路(S→D)具有独立的衰落特性,且信噪比具有相同的上下限边界。因此,可根据信噪比来划分信道。对于任一独立链路划分为K种信道状态。

图3为基于反射的中继信道模型图。

图3 基于反射的中继信道模型

集合 H={h1,h2,…,hK}表示信号链路的状态,π= {π1,π2,…,πK}表示系统信道延时的稳态概率分布,pk,k′表示信道状态的转移概率,第i条链路的稳态概率分布为。

对于稳定状态k,稳态响应为πK。则中继信道处于状态k有以下几种情况:

(1)链路 S→R处于状态 k,则 R→D处于状态 sg(g= {k+1,k+2,…,K});

(2)链路 R→D处于状态k,则 S→R处于状态 sg(g= {k+1,k+2,…,K});

(3)链路S→R和R→D均处于状态k。

则反射中继信道稳态概率分布为:

因此反射中继信道相邻状态转移概率表示为:

1.3 选择式合并系统的有限状态Markov模型

为建立等效有限状态 Markov模型,假设源节点S与目的节点D之间只有一条独立链路,如图4所示。目的端的瞬时信噪比为:

图4 等效信道模型

设有限状态Markov等效信道状态为s={s1,s1,…,sK},其信噪比边界和独立信道相同。若γk<SNRS<γk+1(k=1,2,…,K),则等效信道处于状态sk。稳态概率分布用,状态转移概率用表示。

对于状态 sk,稳态响应为 π′。以下几种情况都处于状态 sk:

(1)中继链路处于状态 sk,直达链路处于状态 sg(g∈{1,2,…,k-1});

(2)直达链路处于状态 sk,中继链路处于状态 sg(g∈{1,2,…,k-1});

(3)直达链路和中继链路都处于状态 sk。

等效信道的稳态概率为:

等效信道的相邻状态的转移概率可以由表示为:

最终,可以得到协作通信网络的有限状态 Markov等效信道的K×K维转移概率矩阵P:

1.4 最大比值合并系统的有限状态Markov模型

由合并技术可知,设某系统接收端收到K路信号为(s1,s2,…,sK),其噪声(n1,n2,…,nK),则:

由式(12)可知,接收端在接收信号接收到经衰减的信号和相应的噪声,若 γi(i=1,2,…,K)相互独立则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信噪比为:

对于任一独立链路,其信噪比概率密度函数为:

其中:mi是 Nakagami-m衰落信道的衰减因子,是第i条链路的平均信噪比。由Nakagmi-m信道特性有:

则随机变量γ=γ1+γ2的概率分布可以表示为:

进一步,由式(14)和式(18)可以求得 γ+γ3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18)是系统的等效信道概率密度分布函数,而不是标准的Nakagami-m衰落信道的概率密度分布。但由Nakagami-m模型和多径衰落信道模型间的相似性,可找到一个和式(18)相匹配的Nakagami-m概率分布函数。由式(18)可知 Nakagami-m匹配信道的期望E(γ)=γ¯和方差D(γ)=E(γ2)-,设Nakagami-m模型的元素m为:

数值仿真表明,最大比值合并系统的等效协作通信信道模型中的精准性,让等效信道与单一信道的信噪比相同,可得到信道转移矩阵。

2 仿真结果分析

为了分析SR-ARQ协议的延时或选择合适的协作ARQ链路,将有限状态Markov模型的等效信道S→D转换成类似文献[11]所提出的三维排队系统。利用矩阵集合理论可以得到排队系统的概率分布函数,进一步可以通过文献[11]所提出的迭代方法得到发送端延时分布。

表1是状态转移SNR阈值和转移概率。为了便于比较,差错率=0.1,时隙间隔为1 ms,链路S→D、S→R、R→D的Nakagami-m衰落系数m=1均与文献[11]中的表1相同。

表1 Markov模型状态转移的SNR阈值和概率

图5 选择式合并延时分布

图5是发送端延时分布情况。图中a是反馈延时n= 1的非协作延时分布;b是反馈延时n=3的非协作延时分布;c是反馈延时n=3的选择式合并延时分布;d是反馈延时n=3的最大比值合并延时分布;e是仿真反馈延时为n=3的最大比值合并延时分布。

3 结论

本文提出基于反射的协作分集模型,可降低使用中继带来的大量资源消耗。经系统仿真,得到选择式合并系统的延时分布概率曲线,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协作分集模型在应用中的可能性,但由于反射节点无源的,所以反射中继也受到限制。进一步工作可讨论如何设置有源反射节点,以便达到更好的反射效果。

[1]樊昌信.通信原理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2004.

[2]DOW C R,LIN P J.A study of recent research trends and experimental guidelines in mobile ad-hoc network[C]. Advanced Inf.Net.and App.Taipei,China,2005:72-77.

[3]ARIA N,TODD E H.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04,42(10):74-80.

[4]LANEMAN J N,TSE D N C,WOMELL G W.Cooperative diversity in wireless networks efficient protocols and outage beahavior[J].IEEE Trans on Information Theory,2004,50 (12):3062-3080.

[5]JIAN Q,Jiang H Y,Huang S Y.Delay analysis for GBNARQ protocols with random feedback delay.Comp.Engin,2010,36(21):109-111.

[6]Liu Yanli,Huang Shengye,Chen Chun.Delay statistics of cooperative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ver wireless networks with link adaptation[J].Int.J.of Commun Systems,2014,27(7):1069-1082.

[7]ANDREW S,ELZA E,BEHNAAM A.Increasing uplink capacity via user cooperation diversity[C].ISIT.Cambridge,MA,USA,1998.

[8]ANDREW S,ELZA E,BEHNAAM A.User cooperation diversity part I:system description[J].IEEE Trans.on Commun.,2003,51(11):1927-1937.

[9]BARBAROSSA S,SCUTARI G.Cooperative diversity through virtual arrays in multihop networks acoustics[C].IEEE Inter. Conf.on Acoustics,Speech,and Signal Proc.,HK,2003.

[10]BARBAROSSA S,SCUTARI G.Distributed space-time cod ingfor multihop networks[C].IEEE Inter.Conf.on Commun,Paris,France,2004.

[11]LE L B,HOSSAIN E,ZORZI M.Queueing analysis for GBN and SR ARQ protocols under dynamic radio Link adaptation with Non-Zero feedback delay[J].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2007,6(9):3418-3428.

Channel model of cooperative SR-ARQ protocols based on electromagnetic wave reflection and delay statistics

Zhang Cui1,Huang Shengye1,Zhang Jinlong2,Luo Xiaofang1,Zhou Guanyu1
(1.The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2.Guangdong Power Gri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Guangzhou 510080,China)

Diversity can increase system performance of anti-fading efficiently.This paper builds the Finite State Markov Model Channel,which can lower the consumption of a relay system,and the delay statistics of selection combining method and maximal ratio combining method are demonstrated.Numeric result show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aximal ratio combing method in the model.

diversity;electromagnetic wave reflection;maximal ratio combination

TN929.5

A

0258-7998(2015)04-0098-03

10.16157/j.issn.0258-7998.2015.04.023

2014-08-29)

张翠(1987-),通信作者,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无线协作通信,E-mail:xiaozhangaia@163.com。

黄生叶(1966-),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无线通信、通信与网络。

罗小芳(1989-),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通信与网络。

猜你喜欢
接收端中继延时
基于扰动观察法的光通信接收端优化策略
顶管接收端脱壳及混凝土浇筑关键技术
基于多接收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优化研究
基于级联步进延时的顺序等效采样方法及实现
自适应多中继选择系统性能分析
日光灯断电关闭及自动延时开关设计
酸槽内钢带位置测量传感器
考虑中继时延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
Two-dimensional Eulerian-Lagrangian Modeling of Shocks on an Electronic Package Embedded in a Projectile with Ultra-high Acceleration
中继测控链路动态分析与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