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考

2015-12-08 19:42王效范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5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思考

王效范

摘要:高技能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科学分析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共同营造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环境。职业院校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031-02

高技能人才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和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关系企业发展、国家富强的当务之急和长期的战略任务。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技能人才一直处于短缺状态,这些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形成的。一是教育结构不合理,造成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高职院校在学校数量和招生规模上已占高校的一半,但与社会需求相比占比还是偏小。技工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然而在学校数量和招生规模上却呈现不断下降趋势,技工教育未被重视,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二是社会文化认知偏差,挫伤人们从事技能劳动的积极性。社会上存在着“重学历,轻技能”的片面人才观,把学历作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影响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形成和发展。在评价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时,认为当官、做白领是“人上人”,而当工人是“人下人”,从而影响了人们学技能的积极性。三是企业只重视生产经营,不舍得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上投资,担心花钱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随时会跳槽,培养积极性不高。四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不能与经济发展同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高技能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尤其是我们不能及时培养出新兴产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就显得高技能人才愈发短缺。五是技能人才结构失衡,造成高技能人才短缺。在技术等级结构上,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占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而西方发达国家,高级工以上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我国高技能人才占比明显偏低。在行业分布上,单一技术型、传统产业型高技能人才多,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少。六是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培训质量。职业院校经费不足、实训条件简陋,教学与生产脱节,造成高技能人才质量不符合企业生产要求,从而加剧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局面。七是激励机制不健全,高技能人才待遇低,培训机会少,晋升机会不公平,缺少情感关爱,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的工作积极性,造成高技能人才流失。探析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成因,有助于我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为培养高技能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

政府要做好引导、督导、领导工作。一是我国经济总量和质量在不断提高,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政府加以重视,加强宏观调控,重点发展职业教育。二是要制定政策、措施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开展。对职业院校,在师资、资金、工学结合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校企合作;对企业,要协调建立实训基地,激励企业参与教学工作;对高技能人才,要在培养、使用、考核评价、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激励人们主动学技能。三是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按劳分配方面,政府要引导或规定大幅度提高高技能人才的薪酬,提高社会羡慕度;在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方面,对有“绝活”、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也应规定其可以凭技术参与分配,充分体现其价值。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工作。社会上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风气,人们津津乐道的是高学历、公务员、“白领”,哀叹当工人的艰辛。在这样一种价值评判中,谁还愿意学技能呢?所以,宣传、导向的作用是巨大的,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技能的社会风气。

企业是职业教育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应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爱惜高技能人才。企业有数量充足、技术先进的设备,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这是职业院校所缺乏的。对企业中的高技能人才,一要重视,要把他们视为企业的宝贵财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给予充分的地位。二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要给予高层次的生产任务、科研任务,在设备上给予支持,为高技能人才施展才能提供平台。三要做好高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深造工作。企业在教育培训上要舍得花钱,要学会“放水养鱼”;只有不断浇水施肥,“大树”才会根深叶茂。四要给予较高的经济待遇。应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多得。不仅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还要待遇留人。对有突出贡献的、有“绝技”的高技能人才,还要给予奖励、参与分红,以激励其工作积极性。

职业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精神,顺势而动,加强职业教育工作,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加强自身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将职业院校做大做强,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

三、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途径与方法

职业教育应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根据企业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密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1.科学编制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是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现行的教学方案普遍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稳定性,缺少应变性,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往往有较大差距。要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首先要改革编制教学方案的传统思路。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掌握企业的生产状况,根据企业需求确定教学内容;还应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参加教学方案的编制工作,增加生产元素,使方案贴近企业、贴近生产、贴近工艺。endprint

2.狠抓专业理论教学质量,提高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高技能人才从类型上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无论哪种类型,高技能人才要承担高难度的生产任务,要解决生产中的难题,要开展技术革新和创新活动,没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是不行的。要开展校企合作,请企业人员参与教学,使专业理论紧密联系企业生产需求,体现实用性,同时增加理论的深度和新度。与企业密切配合,扩大高技能人才的知识面,传授相关知识,培养复合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加强人文教育,传授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拓宽高技能人才发展途径,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3.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复合型人才。职业院校要转变重理论轻技能的观念,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技能培养为中心,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增加实训设施,完善实训条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进行生产式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生产技能。在技能训练中,既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又要突出专业高技能培训,尤其要掌握“绝活”;还应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从用人动向看,企业欢迎一专多能的人才,如学钳工又会电焊,就很受企业欢迎,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校企合作,走工学结合之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经之路,是提高高技能人才质量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应主动走出去、请进来,与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同制定培训方案,明确技能标准;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到学校兼课,学习企业的实用技能、新工艺、新技术、新理论;派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企业培训技术工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科技攻关,增加实践经验,学习企业文化,为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5.实施订单教育,提高高技能人才利用率。职业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的用工工种、用工数量,与企业签定委托培训合同,走订单教育之路。在订单培训中,学校应邀请企业参与制定培训计划,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技术要求确定培训内容,使培训贴近生产,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订单教育能让学生选择自己心仪的企业,保证学生及时就业,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会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同时,订单教育能避免盲目培训、供需脱节,造成人才浪费。职业院校还应主动与企业合作培训在职职工,根据企业生产需要,通过脱产、业余等多种形式,将初中级技术工人培训成高级技术工人,为高级技术工人“充电”,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6.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开展创新教育。职业教育的属性决定职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而应开门办学,与企业合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以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高超的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教学的同时,应结合专业开展生产活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的同时,还应结合专业和企业需求开展科研活动,并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为生产解决技术难题,锻炼学生的技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在建设创新型社会中,高技能人才能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应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高技能人才插上腾飞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在生产中展示更大的才华。

参考文献:

[1]谢臣英.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政府角色与功能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0,(36).

[2]朱蓉.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0).

[3]张建平.大力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体系[J].中国培训,2009,(1)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思考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