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学术与教师管理制度创新

2015-12-08 19:23孙宝会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学术

孙宝会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已然成为被关注的焦点。教学学术研究成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突破口,然而教学学术的发展诉求与当前高校教师管理制度仍存在需要化解的矛盾。文章试图从高校管理制度出发,通过加强对应聘者教学实践能力的考察;增强教师发展支持系统及教师培训活动的运行效果;建立便于教师交流与共享教学学术的平台;构建全面的教师晋升和职称评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通过这几个方面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最终达到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学术;教师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023-02

自威廉·洪堡建立德国柏林大学开始,作为大学这个独特社会机构最原初的功能——教学,在大学中的地位日渐式微,并随着科研与社会服务两大功能的渐趋兴盛,竟至被挤压到高等教育的边缘化位置,沦为大学教师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一项“负担性工作”。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这一问题引起了博耶、舒尔曼等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发起了一场大学教学学术运动。博耶认为,教授的工作“应该包括四个不同却又相互重叠的功能,即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舒尔曼则把教学学术进一步理解为“教与学的学术”。其核心思想在于注重高校教育中的教学,提高对教学的关注,通过对教学本身的研究来实现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浪潮兴起于世界性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虽受我国历史发展和具体国情的影响而具有中国式的特殊性,但也同样面临着重科研、轻教学,忽视人才培养,教育质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等严重问题。因此,研究与借鉴国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教训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显得尤为必要。本文试图从高校教师管理层面来提出如何“以管促学”,通过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来提高大学教学学术水平,最终达到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目的。

一、教学学术的发展诉求与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矛盾

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制度保障。但自我国大学扩招以来,高校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制度越来越注重科研产出,而作为教师职业之根本的教学的重要性被不断削弱,直接引起高校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和关注减少,最终导致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降低。可见,教学学术思想在我国高校管理层面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大学教学学术的发展诉求与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学术性缺失仍存在诸多有待化解的矛盾。

(一)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求与教师培养机制不完善的矛盾

有学者通过对我国44所高校教师教学学术现状的调查分析得出“教师对目前高校的各项教师管理制度的评价都不高,尤其是对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师教学的教师培训发展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的评价普遍较低。”可见,教师对关系到教学方面的培训和教学管理制度具有相对较高的期待和需求。但高校教师教学的培训发展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却大多关注着教师的科研能力养成和基本课时量的完成,仍未能满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和完善教学实践的需要,因此,教师们对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评价并不高。

(二)高等教育多元化与教师奖励制度单一性的矛盾

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研究、教育教学、社会服务等多元化角色,而多数高校在关于教师晋升、评职称等奖励制度上却把科研成果放在评价指标的首位,课题研究的层次和发表期刊的数量成了所有奖励性制度的硬性指标,这难免造成教师工作的重心偏向科研。久而久之,教师们对教学工作和学生培养的忽视,直接导致本科生教育质量难以达到高等教育的预期目标和当今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

(三)教师个人提高教学质量的努力与缺少制度支持的矛盾

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提高是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提高的关键环节。面对长期以来,我国大学中普遍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倾向,我国也有“博耶、舒尔曼”这类有识之士为之付出过努力,如“晏才宏”和“朱淼华”现象,但是由于教师个体力量的微弱,也未能得到管理层面的重视和制度支持,因此,效果未能尽如人意。长此以往,高校教师的教学和工作目的仅限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课时量,提升教学水平、重视人才培养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已然成为虚无的信条。

二、教学学术发展与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改革

管理是各项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是消减高校教学与科研二元对立关系的关键。因此,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推进教学学术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突破口。

(一)加强对应聘者教学实践能力的考察

舒尔曼认为,如果大学决心要建立一种新的文化,必须改变现在的招聘方式。高校对教师的招聘要求往往更重视应聘者的科研能力和成果,对其教学实践能力的考察除了简单试讲和说课外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导致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能力不强,高校很难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一种真正的“教学文化”。因此,教学学术若要获得良好的发展态势,解决高等教育改革最根本的问题,就必须从教师管理制度层面把好高校教师入口关。对于将来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的应聘者的考察,在重视其科研能力的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考察其教学实践能力,为培养教学学术型师资队伍打好基础。

(二)增强教师发展支持系统及教师培训活动的运行效果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提高自身教学学术水平离不开自身的专研,更离不开学校管理层面的支持。这就要求高校增强教师发展支持系统(如个别高校成立的教师发展中心)的支持力度和运行效果。改变以往教师发展支持系统偏向关注教师职称发展的局面,增加针对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发展的培训活动。通过精心策划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来使真正有关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达到效果最大化。具体可通过举办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微课堂等形式多样的教师教学学术活动,来帮助教师们在教学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建立畅通无阻的桥梁,以此来提高教师们的理论知识,并通过教学实践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三)建立便于教师交流与共享教学学术的平台

教学学学术若要为教师发展和学生学习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仅有教师个体的努力是不够的。《学记》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尤其是作为一名每天面对无数活生生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课堂的教师,即使自己掌握了一种或多种奏效的教学方法,也并不一定能成功地适用于所有的教学与研究。教学学术倡导通过同行之间的相互评价创造性地分享学科知识并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不局限于传统的教师——学生之间单一循环互动的范围内进行反思性批判;教学学术是教师从教和学的实践中提取出中心问题,通过使用合适的学科认识论的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并将结果应用于实践,对结果进行交流、反思及同行评价。因此,在实践教学学术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实践的主体,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研究,并通过交流平台与同行进行讨论分享,最终提取出适合的解决策略,并让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承认与推广,在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帮助同行解决类似问题。既然教学学术提倡交流与共享,就务必需要一个平台,故作为教师管理层面应该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建立一个教学学术交流与共享的平台,使每一位教师有机会将自己的教学情况与实践经验公开,接受同行的评价、批评与帮助,让大家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四)构建全面的教师晋升和职称评定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和奖励是促进发展的动力,全面有效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倡导教学学术的大背景下,教师管理制度层面必须改变过去对教师晋升和职称评定的评价指标过于注重科研而忽视教学的状态,增加对教师教学实践方面的评价比重。首先,在制定教学质量和职称评定指标体系时,科学地确定科研与教学的评价比重,并清晰地显现出来,突出对建立在教学实践上的科研成果的评价,改变以往科研与教学分离的评价模式,让教学学术思想真正走进大学教师的思维和实践中。其次,重视同行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学学术倡导交流与共享,同行间的交流促进了相互的了解;同行之间具有相似的教学知识体系,因此,同行间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具有较高说服力。只有形成了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从精神上给予教师劳动成果的最高奖励,从而调动他们扎根教学实践来开展科研工作,提高整体教学学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56.

[2]BOYER E.Scholarship Reconsidered: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ate[M].Jossey-Bass,1997:16.

[3]Eileen T.Bender.The Sotl“Movement”in Mid-Flight[J].Change,2005,(5):40-49.

[4]史静寰,许甜,李一飞.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学术现状研究——基于44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12):66.

[5]Emphasis[J].Teaching and Learing. 2000,10(2)[EB/OL].[2005-05-18].

http://www.ncsu.edu/fctl.

[6]BOYER E.Scholarship Reconsidered: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ate [M].Jossey-Bass,1997:16.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学术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
学术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