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团队精神现状与培养策略

2015-12-09 07:01贺志燕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现状及对策团队精神

贺志燕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



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团队精神现状与培养策略

贺志燕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当下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团队精神现状,找到影响高校这一特定学生群体团队合作行为的基本因素,据此提出加强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预科学生; 团队精神; 现状及对策

随着国家西部教育支持计划的逐步实施,青海、西藏等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越来越多地走入高校,成为校园里特定的学生群体。由于他们生活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等与其他在校大学生存在很多差异,因此会自主形成校园里相对独立的小群体,具有程度不同的封闭性,不利于与群体外学生的沟通交流,也不利于群体内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培养。为摸清预科班学生团队精神现状,找到影响高校团队精神培育的制约因素,项目组历时近一年完成相关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以辽宁省某高校外国语学院预科班全体学生为被试,除毕业年级外,其他年级共117名学生参与了调查,其中大一26人,大二42人,大三49人。项目组共发放问卷117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达90%。调查涵盖藏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学生。被试中男生21人,占18%;女生96人,占82%。被试中45人来自城市,占38%;72人来自农村,占62%。

项目采用的调查问卷是结合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特点,参照相关技术参数自行设计的。该调查问卷包括团队适应性、团队心理、团队精神现状、团队精神培养途径,以及团队合作效果等指标。实际操作中,为保证准确性,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采集相关数据,运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客观描述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团队合作样态。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团队活动参与

预科班学生中约22.86%的同学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其余近80%的同学都偶尔参加或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见表1)。经分析,一般学生都是刚入学时对各种活动抱有较高热情。相对学院其他同学来说,预科班学生虽是新同学,可他们由于已经预科学习一年,不再将自己看作新生,无法像其他新同学一样对各种活动充满热情。另外因寝室交叉组合,他们与本院其他新生同在一起学习生活时又以“老生”自居,对周围新同学表现较淡漠,宿舍或班级自然分化成两部分——预科班学生和其他学生。预科班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10左右,这种分化无论在表面还是深层,都会对学生群体的情感沟通乃至团队合作带来负面影响。

表1 团体活动参与情况

2. 团队意识

预科班学生团队意识相对淡薄,60.95%的学生认为,团队精神只是让自己结识更多人,仅有37.14%同学认为团队使自己和其他人增加沟通,有利合作(见表2)。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一是因为预科班学生生源地相同,形成了固定的“小群体”;二是因为群体原有的民族意识使其与其他学生的沟通仅停留在表层,很难深入;三是因为学生对团队合作意义还缺乏必要认识。

表2 团队意识

3. 团队精神心理取向

预科班同学认为团队精神对个人没有影响的占39.05%;选择视情况而定的占54.29%;仅6.67%的人认为团队对自己很有影响(见表3)。只有不到四成学生认可团队合作精神,其他同学则对此抱有怀疑态度。美国社会学家哈里特·朱克曼对1901—1972年期间28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统计发现,与别人合作进行研究的有185人,在诺贝尔奖设立的第一个25年,合作的比例是41%;第二个25年,合作的比例是65%;第三个25年,合作的比例上升到79%[1]。据此我们认为亟需加强大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表3 团队精神心理取向

4. 团队合作形式

关于团队合作形式,预科班学生中50%认为主要表现为工作、生活协调能力;近30%学生认为主要是人际关系和谐;近25%学生认为是学习相互支持(见表4)。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一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良好沟通桥梁,二要实现团队成员优势互补。大学校园集体活动是亲密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同学会在交往中体验合作快乐[2]。调查中,有近40%的2012级学生认为团队合作只体现在学习的相互协作。由于学校增加创新学分要求,2012级学生学习方面相对重视团队合作。优秀团队正是为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目标是产生向心力、保持战斗力和焕发创造力的基础,使团队以最理想状态应对困境,解决难题[3]。团队合作的方向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组织导向。对团队成员来说,团队的目标就是自己努力的航标,个人才智只有与团队共同目标一致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才能实现最大化。

表4 团队合作形式

5. 团队合作效果

学生最主要差异是对宿舍团队精神效果看法(见表5)。由于2011级学生分成考研班和就业班,预科班学生95%以上都在就业班内,同宿舍预科班学生也居多。2012级预科班学生虽也分成考研班和就业班,但各班分布比较均衡,最多就业班仅占60%,宿舍内也分布均匀。所以2011级学生普遍认为宿舍就该是本地学生聚居,依地域很容易形成小团体,宿舍是学生最基层生活圈子。一些学生认为团队合作精神不能仅局限宿舍4到8人,这是可喜的一面,但绝大多数同学认识到的团队精神也仅至班级层面,至于学院和学校似乎距离很远。预科班学生普遍由于地域、文化差异等因素忽视协调同宿舍、同班同学关系,与同学关系淡漠,甚至有明显矛盾冲突。

表5 团队合作效果

三、对策与建议

1. 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引导学生融入主流价值体系

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优势、办学风格和治学理念,培养了独特的校园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价值体系,它是学校核心凝聚力的思想先导和保障,对全校师生的行为方式等起到约束和指导作用。有研究者指出,不同价值取向中个体的价值观影响其社会支持网络,进一步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更有益于社会个体心理健康[4]。高校应注意显性教育因素与隐形教育因素的结合,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因素的积极作用。团队精神需形成共同心理契约,这种契约起到无形规范作用。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受地域、文化等原因的影响而形成的特有“小团队意识”与学校主流团队精神有一定距离。预科班学生需要一定时间熟悉和适应,要对预科班学生进行积极正确引导,逐步形成共同价值认同,使“小团队意识”尽快融入学校整体价值体系中。

2.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吸引预科班学生积极参与

高校社团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各高校应在社团组织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指导和建议,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化的融合,开展一些利于预科班和其他地区学生沟通的特色活动,增加互动性与合作性,使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更多地在校园整体文化氛围中展现,在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同时,丰富各族学生精神生活,发挥校园文化教育辐射作用。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健康竞争理念。既保留竞争的原始推动力,又要有效克服过分强调竞争的弊端,最终实现共赢。如辽宁省内某高校结合预科班实际情况组织民族大讲堂、成立少数民族锅庄舞协会等,预科班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发挥特长,加强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学生的融合沟通,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进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3. 注重辅导员等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并激励学生

思政教师队伍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引领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教师言行很大程度代表学校主流价值观,也是学校正能量的传输者。尤其预科班辅导员的人格品质将直接影响学生。辅导员应加强预科班学生团队精神培养,通过活动或者主题教育、谈话谈心等,突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高校应注重校园活动在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中的导向、渗透与辐射功能。为此需要一批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并能引导其健康成长的思政教师,把有形文化活动和深层的精神塑造活动相结合,以真情实感影响和引领学生。尤其针对存在“小团队意识”的预科班学生,更需辅导员积极引领,帮助他们融入校园主流文化,形成良好协作意识,培养良好团队精神。

4. 依托专业特色发挥新媒体作用,整合教育资源

预科班学生的教育必须依托专业特色,围绕未来就业方向展开,通过各种方式,利用新媒体等新手段,整合教育资源,打造专业特色教育环境。比如开展外语演讲、外语戏剧展演等专业活动,成立普通学生与预科生的互帮小组,建立QQ群交流讨论学习经验和各民族习俗文化等,精心培育和组织外语专业特色活动,积极挖掘与自身特色相符合的各种文化教育资源。高校应充分认识到专业环境建设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物化实体氛围还是精神氛围都会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农智杰. 90后大学新生团队合作精神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11):80-81.

[2] 李庆华,张薇. 文化型校园中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0(5):26-27.

[3] 王晓红.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以团队精神培养为视角[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10):187-189.

[4] 张凡迪,范立国. “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5):677-680.

【责任编辑孙立】

Team Spirit Status of Minority Students in Preparatory Course and Ways of Cultivation

HeZhi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121000, China)

Abstract:The basic spirit current situation of minority students in preparatory course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o find the basic problems that influence the teamwork of this special student group. Hereby, countermeasures were made to strengthen the teamwork spirit of university minority students in preparatory course.

Key words:students in preparatory course; teamwork spirit;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文章编号:2095-5464(2015)03-0381-04

作者简介:贺志燕(1972-),女,辽宁营口人,渤海大学副教授。

基金项目: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4lslktmks-03);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JG14DB012)。

收稿日期:2014-12-12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志码:A

猜你喜欢
现状及对策团队精神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团队精神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编者的话
论企业如何建造团队精神
渝北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初探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实施的现状及对策
云南省高校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研究
浅析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