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规范的“规范”——关于“GB/T7714—2005”著者、文章名、书名的英文标注

2015-12-09 07:01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著者书名大写

张 媛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 212003)



亟待规范的“规范”
——关于“GB/T7714—2005”著者、文章名、书名的英文标注

张媛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摘要:分析了“GB/T7714—2005”《文后 编辑对于来稿,除了对标题、、

关键词:GB/T7714—2005; 《文后 、引论、本论、结论进行初审,还要关注

参考文献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推荐性标准,“GB/T7714—2005” 《文后著录规则》(以下简称“GB/T7714—2005”)对于参考文献规范的指导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其中对于英文标注的规定, 从一出台就招致很多非议,但真正行诸论文展开讨论的只有秦和平、沈雁从英语视角对“科技出版物中英语姓名与题名的书写”提出过“商榷”[1], 期刊界人士大多对此保持沉默,或者遵守,或者完全置之不理, 或者采用自己认为可行的方式应对这一有悖于国际通用标准、有悖于英语基本常识的规定。外国语言文学研究者对此也采取顺应各种期刊不同要求以应对这一标注方式的策略。 “GB/T7714—2005”颁布已10年, 相关部门并没有拿出更为科学的“规则”结束这种各行其是的混乱局面。因此,本文对“GB/T7714—2005”存在的问题、使用情况进行探讨, 以期建立更为科学的标准, 这对中国期刊学界的健康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 著录规则》的英文标注规范,认为其有悖于国际通用标准及英语的基本常识,它不但没有规范全国的学术期刊,反而造成了刊物各行其是的混乱局面,给作者、编辑和刊物都造成了困扰。提出权威部门应建立科学、合理,并得到学界公认的规范,以结束目前各方都无所适从的局面。 著录规则》; 英文标注; 问题; 现状; 建议 的标注方式,特别留意其英文标注是否与本刊采用的规范一致。采用“GB/T7714—2005” 英文标注规范的编辑常常陷入矛盾状态,在编辑、校对过程中,对于与本刊不一致标注方式的来稿,则要反复向作者说明:不是自己不懂外语名前姓后、书名、文章名单词必须大写的常识,而是国家标准如此;而在进行论文的英文标题翻译时,又要求作者凡实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如此矛盾的做法,往往让编辑很尴尬。

一、“GB/T7714—2005”英文标注规范与国际规范的比较

“GB/T7714—2005”英文标注规范最为人所诟病的是其提供的著录格式对著者姓名、文章名、书名的肆意改动。

1. “GB/T7714—2005”关于欧美著者、文章名、书名的相关规定

“GB/T7714—2005”中“8著录细则”对“主要责任者或其他责任者”规定:“个人著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形式。欧美著者的名可以用缩写字母,缩写名后省略缩写点。欧美著者的中译名可以只著录其姓;同姓不同名的欧美著者,其中译名不仅要著录其姓,还需著录其名。”[2]7并提供示例4以资参照执行:“EINSTEIN A (原题:Albert Einstein)”[2]7。 对于“题名”定义为: “题名包括书名、刊名、报纸名、专利题名、科技报告名、标准文献名、学位论文名、析出的文献名等。题名按著录信息源所载的内容著录。”[2]7笔者拟以“GB/T7714—2005”中的示例说明这一问题。

例1DOWLER L. The research university’s dilemma; resource sharing and research in a trans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J]. Journal Library Administration, 1995,21(1/2):5-26.[2]3

例2PIGGOT T M. The cataloguer’s way through AACR2: from document receipt to document retrieval[M]. London: The Library Association, 1990.[2]3

从上面的示例可以看出,“GB/T7714—2005”的英文标注规范存在三大问题:

(1) 著者姓名。“个人著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形式”,并在示例中将姓中各个字母全部大写,名取其首字母大写。这条规定及示例本身就与欧美著者名前姓后且只有首字母大写的常规相背,这种做法有悖于国际通用标准、有悖于欧美姓名标注基本常识。

(2) 文章名。著录细则规定“按著录信息源所载的内容著录”,这与提供的示例不一致,使作者、编辑无所适从。如例1“The research university’s dilemma; resource sharing and research in a trans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中,整个文章名(句子)只有首字母大写。很显然,这没有“按著录信息源所载的内容著录”。

(3) 书名。与文章名的标注问题类似,如例2“The cataloguer’s way through AACR2: from document receipt to document retrieval”中,整个书名只有首字母大写且没有采用斜体。很显然,这同样没有“按著录信息源所载的内容著录”。

2. 关于欧美著者、文章名、书名的国际规范

笔者针对“GB/T7714—2005”对欧美著者姓名、文章名、书名的英文标注的规定,专门查阅了大量欧美权威期刊、书籍、词典及相关规定,发现这几项规定都与国际规范相悖。

(1) 著者姓名的国际规范。按照国际规范,无论是期刊还是书籍,无论是词典还是相关规定,欧美著者姓名均是名前(first name)姓后(last name),没有“姓前名后、姓全部大写名保留第一个大写字母”的规定。如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和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3],如果按照“GB/T7714—2005”的英文标注规范就成了BACON R和BACON F,对读者来说,这两位同姓的英国哲学家很容易被混淆。

(2) 文章名的国际规范。无论是期刊还是书籍,欧美著者的文章名均为第一个单词及所有实词首字母大写。如“Scaffolding a Presentation: Comments from Spanish and German”[3-4],没有“首单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都小写”的规定。

(3) 书名的国际规范。根据国际惯例,欧美书名著录格式是第一个单词及所有实词首字母大写且全部斜体。如“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4-5],同样没有“首单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都小写”的规定。

综上所述,由于有悖于欧美姓名、文章名及书名标注的基本常识,著录细则与示例存在明显的矛盾,“GB/T7714—2005”从实施之日起,就招致学界的非议并导致期刊界的部分抵制。

二、期刊界执行“GB/T7714—2005” 英文标注规范的现状

GB/T有别于GB,不是国家强制标准,而是推荐性国家标准[6]。这给期刊执行与否留下余地,但既然是推荐性国家标准,理应对全国的期刊具有示范、指导作用。由于规范存在的问题,期刊界对于“GB/T7714—2005”的使用也就出现了各行其是的状况,大致分四种情况。

1. 完全执行

中国大陆的部分自然科学杂志及大多数大学学报的自然科学版,都是严格按照“GB/T7714—2005”英文标注规范执行的。打开“中国知网”,在主题栏输入“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都是某些刊物执行这个规则的通告,比如《中国卫生产业》《中外医疗》《科技创新导报》《中华护理杂志》,等等。翻检笔者所在大学的期刊阅览室订阅的自然科学杂志和大学学报的自然科学版,大多数都是严格执行英文标注规范的:姓前名后, 文章名、书名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改小写。笔者所在大学的自然科学学报(《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是如此,严格按照英文标注规范修订参考文献成了编辑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2. 回避执行

社科院系统的期刊绝大多数回避执行“GB/T7714—2005” 英文标注规范,它们采用脚注的方式,而不用文后参考文献,既可以避免与这个推荐性国家标准直接冲突,也坚持了自己对英文标注的立场。以《中国社会科学》为例,它们对欧美著者姓名、文章名、书名的标注,采用的是西方通行做法,如脚注“①RichardBreen, “Inequality,EconomicGrowthandSocialMobility,”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1997,48(3)429-449.”[7]其他如《国外社会科学》《人文杂志》《学术月刊》等也是如此。中国大陆大学的一部分社会科学学报,特别是重点综合性大学的社会科学学报,如《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同样用脚注回避这个他们认为不太科学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对欧美著者姓名、文章名、书名的标注,同样采用的是西方通行做法,如脚注“①Edward Said,Orientalis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78:4-9.”[8]脚注格式全部符合国际惯例:著者姓名采用名前姓后首字母大写;期刊论文名与书名第一个字母及所有实词、人名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且书名整体斜体。

3. 有保留地执行

采用有保留执行方式的情况比较复杂。一是重点综合性大学的自然科学学报和社会科学学报,如《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等,仍采用文后参考文献注录方式;但对欧美著者姓名、文章名、书名的标注则没有执行“GB/T7714—2005” 英文标注规范:欧美著者姓名按西方习惯用全称,书名按正常英文习惯,只是用斜体标出以示区分,期刊文章名同样照搬西方惯例,不用斜体。二是部分自然科学杂志,如《计算机科学》《自动化学报》《土木工程学报》《焊接学报》《地震》等,采用文后参考文献体例,但英文标注则按西方通行做法。三是中国大陆绝大多数大学的社会科学学报,特别是理工农医类社会科学学报和高职高专学报,他们缺乏北京大学[8]、复旦大学[8]、南京大学等学报的底气,虽然对《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英文标注规范颇有非议,但考虑到各种检查、评比,还是违心地采用这个标准,但在执行时并不完全一致。以笔者所在的镇江地区三所大学的社科学报为例,《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镇江高专学报》完全执行“GB/T7714—2005” 英文标注规范,《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则是有保留地执行这个规定。另外如《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及《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其著者姓名标注及书名标注同样没有严格执行“GB/T7714—2005” 英文标注规范。如参考文献“Gatens M. Imaginary Bodies: Ethics, Power and Corporeality[M]. London: Routledge, 1996.”[9]著者姓遵循西方惯例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名只取首字母并大写,书名标注则首词与所有实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4. 我行我素

外语类学术期刊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典型,他们更清楚“GB/T7714—2005”的英文标注规范有悖于常识,其应对方式也是耐人寻味的。笔者选择了十家中国大陆外语学术刊物,对其著者姓名、文章名、书名与“GB/T7714—2005”的英文标注规范进行对比,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国内部分外语类学术期刊欧美著者姓名、文章名、书名标注与“GB/T7714—2005”规范对比一览表

续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所有外语类学术刊物都没有执行“GB/T7714—2005” 英文标注规范的规定。除《外国文学》采用脚注回避执行“GB/T7714—2005” 英文标注规范外,在“著者姓名” 标注上,其他九家没有一家遵从“GB/T7714—2005” 英文标注规范的,都各行其是。在期刊文章名标注上,除了前一个句子标点后下一个句子的首字母没有改小写外,其余都按标准各词首字母小写,基本符合规范;在书名标注上,十家期刊无一达到“GB/T7714—2005” 英文标注规范标准的,书名全部斜体且全部符合国际论文规范(APA和MLA)对书名格式的要求:书名中首词与所有实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大陆学术界对“GB/T7714—2005”的英文标注,违心遵从者有之,置之不理者有之,变通处理者有之。一项推荐性国家标准,不但没有规范学术界,反而造成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混乱。

三、“GB/T7714—2005” 英文标注规范产生的负面影响

由于各个刊物采用的标注方式不同,给作者、编辑、刊物、国家标准的权威性,以及中国期刊的国际信誉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1. 使作者无所适从

五花八门的英文标注方式,给作者,特别是给英语研究者撰写、投稿增加了负担,投给完全执行“GB/T7714—2005”英文标注规范的期刊,与投给拒绝执行规范、有保留地执行规范、我行我素自定标准的刊物,如何标注参考文献的问题让作者晕头转向,无所适从。

2. 给编辑的日常工作带来尴尬

3. 对刊物的发展造成的影响

中国期刊作为一个整体,五花八门的英文标注方式不利于期刊的数字化、国际化,小而言之,影响某个具体刊物的竞争力;大而言之,影响中国学术期刊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4. 对国家标准的权威性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推荐性国标是指在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推荐性国标应该成为普遍认同和使用的标准[6]。“GB/T7714—2005”作为国家示范推广标准,本来应该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由于英文标注存在的问题,导致刊物各行其是,公信力下降,无疑会对国家标准的权威性产生负面影响。

5. 在国际上产生不良影响

一方面,这种违背国际常识的乱改著者姓名、文章名、书名的行为贻笑大方,甚至会惹出纠纷;另一方面,中国期刊要走向国际,但国家标准如此违背常识而导致期刊界各自为政,同样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综上所述,“GB/T7714—2005” 英文标注规范出现的问题及由此引起的使用混乱,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相关部门对这种有悖于国际通用标准、有悖于英语基本常识的规范和示例到了认真总结、重新制定规范的时候了。

四、对英文标注规范的建议

对“GB/T7714—2005” 英文标注规范进行规范,是中国学术界、期刊界、相关主管部门的共同责任,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配合,科学、合理的规范,才能得到各方面的认同。目前情况下,笔者认为,主要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 制定科学、合理且得到学界公认的规范

“GB/T7714—2005” 英文标注规范之所以不能得到学界、期刊界认同,主要犯了以中律西、削足适履的毛病。早在20世纪20年代,鲁迅先生就在《咬文嚼字》一文中对这种情况进行过尖刻批评:“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而来主张男女平等的男人,却偏喜欢用轻靓艳丽字样来译外国女人的姓氏:加些草头,女旁,丝旁。不是‘思黛儿’,就是‘雪琳娜’。”“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而来介绍世界文学的文人,却偏喜欢使外国人姓中国姓:Gogol姓郭;Wilde姓王;D’Annunzio姓段,一姓唐;Holz姓何;Gorky姓高;Galsworthy也姓高,假使他谈到Gorky,大概是称他‘吾家rky’的了。 我真万料不到一本《百家姓》,到现在还有这般伟力。”[20]“GB/T7714—2005” 英文标注规范在外国著者姓名、文章名、书名上的肆意改动违反国际规范,这是遭到期刊界抵制的最为重要的原因。重新修订的规范应该回归国际惯例,回归常识:外国著者姓名、文章名、书名应该保持原样,而不应该肆意改动。

2. 应该有统一的、符合国际惯例的规范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且得到学界公认的规范,才能形成统一的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规范是走向统一规范的前提,而建立统一的规范则是目的。建立统一的规范,既有利于作者投稿,也有利于编辑审、编、校,有利于刊物发展,更有利于树立国家标准的权威和为中国期刊赢得国际信誉和尊重。

3. 管理部门要尽到监督责任

管理部门应该对各期刊进行定期检查,使规范的施行常态化、强制化、制度化。规范的严格执行离不开制度的控制和约束。只有建立有效长效的管理监督机制,才能确保科学规范的长期有效施行。

五、结语

综上所述,“GB/T7714—2005”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本来应该享有一定的权威性,但由于英文标注规范有悖于国际通用标准,有悖于英语的基本常识,造成了学术界的不认同,也造成了期刊标注各行其是的混乱局面。因此,对“GB/T7714—2005”的规范进行“规范”,成了中国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秦和平,沈雁. 从英语视角商榷科技出版物中英语姓名与题名的书写[J]. 科技与出版, 2009(2):43-4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5.

[3] 程翔. GCT语文考前辅导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258.

[4] Nissler P. Scaffolding a Presentation: Comments from Spanish and German[J]. 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14(4):723-730.

[5]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6] 百度百科. GB/T[EB/OL].[2014-08-31] http:∥baike.baidu.com/view/1041743.htm?fr=aladdin.

[7] 刘精明. 能力与出身——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的机制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 2014(8):109-128.

[8] 郭建平,顾明栋. 视觉表征的意识形态和审美逻辑——本土图像艺术中的“他者”形象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51(4):151-160.

[9] 赵娜. 性别语境中的女性书写[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6(5):695-698.

[10] 李葆嘉,刘慧. 从莱斯格到布雷阿尔——十九世纪西方语义学史钩沉[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4,46(4):483-496.

[11] 朱一凡,胡开宝. “被”字句的语义趋向与语义韵——基于翻译与原创新闻语料库的对比研究[J]. 外国语, 2014,37(1):53-64.

[12] 姜望琪. 语用推理之我见[J]. 现代外语, 2014,37(3):293-302.

[13] 罗思明,查如荣,董银燕. “表量构式”的“量准则”理据[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4(3):1-4.

[14] 周惠,林正军. 典型投射结构的心理空间建构[J]. 外语教学, 2014,35(4):33-36.

[15] 汪小玲. 论奧哈拉早期诗歌中的超现实主义诗学[J]. 当代外国文学, 2014(2):14-22.

[16] 程虹. 地域之乡与心灵之乡的联姻——论自然文学中的心景[J]. 外国文学, 2014(4):28-35.

[17] 孙杰. 基于口语语料库的小品词二语发展阶段研究[J]. 外语研究, 2014(3):26-30.

[18] 吴攸. 论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性主义思想[J]. 外国语文, 2014,30(3):28-33.

[19] 乔国强. 索尔·贝娄、托洛茨基与犹太性[J]. 外国文学评论, 2012(4):21-35.

[20] 鲁迅. 咬文嚼字[M]∥鲁迅杂文全编.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382.

【责任编辑李艳】

Norms that Urgently Needed to be Standardized: Reflections on “GB/T7714—2005” English Annotation Norms about Authors, Article Titles and Book Titles

ZhangY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003, China)

Abstract:The norms of English annotation under “GB/T7714—2005” Rules for Content, Form and Structure of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are analyzed. Due to its non-complianc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basic common sense in English, the norms do not standardize domestic academic journals. On the contrary, the norms result in a chaotic situation, in which journals make different choices as they like, causing troubles to authors, editors as well as journals. It proposed that, authorities should establish and popularize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norms in academic circles so as to terminate the awkward situation where all sides are at loose ends currently.

Key words:GB/T7714—2005; Rules for Content, Form and Structure of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English annotation; problems; status quo; suggestions

文章编号:2095-5464(2015)03-0419-06

作者简介:

基金项目: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科研项目(WYZL20140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4YJC880072)。

收稿日期:2014-11-27

中图分类号:G214.1

文献标志码:A

猜你喜欢
著者书名大写
做一个大写的“我”
大写的厉害:“00后”少年自制火箭成功上天
第十八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获奖名单
《第二胜者法王宗喀巴传》著者考
参考文献著录时“等”的西文应使用“et al.”
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中译书名《为什么》)
“大写”与“大些”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个大写的pink 该入手的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