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应用研究

2015-12-09 12:42唐振民
山东青年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

唐振民

摘要:

文章以湖南历史文化资源为例,就如何将湖南地方史资源通过穿插讲解、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1]课教学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在选择地方史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时应把握的原则。

关键词:湖南历史文化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

一、 湖南历史文化资源种类

湖南在近现代史上是一个集重大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比较多的省份,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可供教育教学利用。既有物质文化资源,也有非物质文化资源,还有相当多的革命老区。

(一)物质文化资源:

物质文化资源如:黄兴墓、蔡锷墓等;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彭德怀故居、罗荣桓故居、林伯渠故居等;通道县恭城书院(红军长征通道会议旧址)、文家市会师旧址、向警予纪念馆、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和纪念馆、桑植县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衡宝战役青树坪战斗烈士公园(娄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芷江受降旧址和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芷江)等。

(二)近现代人物:曾国藩、左宗棠、宋教仁、黄兴、蒋翊武、陈天华、谭人凤、谭嗣同、谭延闿、焦达峰、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罗荣桓、蔡和森、向警予、贺龙、肖克、任弼时、王震、廖汉生、林伯渠、杨开慧等。

(三)革命老区(部分):龙山县,这里是贺龙、王震、萧克、任弼时、廖汉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当时的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就设立在兴隆街乡、茨岩塘镇。安化县,1917年和1925年,毛泽东先后两次来安化进行社会调查,撒播革命火种。1935年,贺龙、肖克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长征,途经县境3个区、15个乡镇。衡阳有中国同盟会的唯一女性、“一代女魂”唐群英;为新中国戎马一生的罗荣桓元帅;毛泽东第一位爱将伍中豪;夏明翰烈士;朱总司令夫人伍若兰;毛泽东的堂妹毛泽建等。194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挺进中南地区首次重大战役——衡宝战役。株洲的茶陵、炎陵(原酃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

二、地方史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应用方法举例

(一)穿插讲解教学。就是变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的一个过程,也就是教师在讲述教材相关内容的时候,适时恰当地把地方史资源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3]如当教师讲到“五四运动”时,就可把蔡和森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的事迹穿插进来;当讲到“中共一大”时,可就何叔衡的相关事迹进行介绍;在讲到“大革命及其失败”后的史实时,可就穿插介绍夏明翰、罗亦农、向警予等党的重要活动家的事迹;在讲到“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的时候,就可以向学生介绍毛泽东与朱德在湖南株洲的炎陵第一次见面的情况和毛泽东在株洲茶陵批准组建的井冈山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毛泽东亲自在株洲市徐家桥头的原协丰长绸布店主持并作出“撤围长沙、回师江西、攻取吉安”重大决策,这被美国作家史沫特莱称为“朱德和毛泽东采取了一生中最重大的步骤之一,这一步骤扭转了中国革命运动中的一次严重危机”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议;讲到抗日战争时还可向学生介绍衡宝战役,长沙会战、常德会战、湘西会战等,加深学生对湖南人民为夺取抗战全面胜利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的了解。

(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根据《纲要》课教学的目的,要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的学习达到了解国史、国情,明白历史和人民是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如何选择中国共产党、如何选择社会主义、如何选择改革开放的。从而更加自觉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更加珍惜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为此,教师可设计两个案例:一个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赶跑侵略者、消灭军阀、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使学生更加了解国史、国情,更加理解“三个选择”的正确性;另一个是以常德市规划馆为例,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伟大成就,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选择改革开放的正确性。通过案例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教育,从而达到《纲要》课育人的目的。

(三)研讨式教学。它是针对教学内容和当地历史资源的实际情况,先由老师设计好研讨的主题,再由学生个人或分小组共同完成研讨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互相交流,达到提升学生自主从事学习和科研能力的教学方法。[4]如针对湖南1934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攻占通道老县城后,在此召开了中共中央临时紧急会议,即“通道转兵”,虽然教材上很少提及,事实上它在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发生在湖南的一件大事。所以,上课前老师首先布置事先设计好的课题:《如何认识“通道会议”实现了西进贵州的伟大战略转兵的重要性》,要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学习,最后由老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很适合学生以后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

(四)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信息资源丰富,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变得有趣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5]如我们讲“第二章洋务运动的兴衰”时,可以通过图片或纪录片来介绍曾国藩、左宗棠两人所办洋务的实例,使学生对洋务活动有更深的了解;当讲到“戊戌维新运动”的时候,可就谭嗣同创办南学会、主办《湘报》、宣传维新变法、愿为变法流血而死的英勇事迹,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从而加深对谭嗣同的了解;当讲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时,就可将谭人凤、蒋翊武、刘揆一(衡山县)、陈天华的事迹和黄兴与宋教仁在日本组织同盟会的相关内容,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还可以播放一些影片,如《恰同学少年》、《回乡》、《毛泽东在一九二五年》、《战长沙》等。

(五)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当地的历史名人故居、历史遗址、纪念馆或社会发展的成就展馆等参观,通过亲临其境感受历史,从而达到提升其思想境界和认识的目的。如黄兴墓、蔡锷墓、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彭德怀故居、林伯渠故居;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和纪念馆、衡阳抗战纪念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芷江受降旧址和纪念馆;龙山县、安化县、衡阳、株洲的茶陵、炎陵等革命老区都是《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好地方。

三、 选取地方史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应把握的原则

(一)真实性。这是地方史资源融入教学中的前提条件,我们选用的史料必须是经得起考究的真史实。不能把道听途说中得来的信息当作历史事实传给学生。否则就会误导学生,对历史事实产生错误的理解和认识。

(二)针对性。也就是所选史料要符合了解国史、国情的要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选择”。

(三)启发性。也就是说,所选史料要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启发性,要对学生获取知识有价值,对学生增加历史文化底蕴有帮助。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2].中国湖南红色旅游网.http://hsly.rednet.cn/.

[3][4].王鑫宏.对地方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思考[J].职业与教育.2014年11月中.第32期(总第816期).

[5].张智,陈卫东.本土红色文化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湘南学院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9月,第31卷第7期.

(作者单位: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1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人物说史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树立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