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图书出版与读者需求的对接

2015-12-09 21:35
全国新书目 2015年9期
关键词:华章心理学图书

心理类图书的市场价值:需要还是不需要?之不需要

心理的对象是人,而非物。我们可以通过读书:读精益大师今井正明的《现场改善》去协调管理好人和事物流程的有效对接;读财务、人力等实务图书去对接日常工作中的事物;读法律书去对接日常工作生活中对接的各种法律问题……相对于其他方向,人们可以读到如何修补机器,如何修补管理漏洞,如何弥补金融伤害的很多书,那么读心理学书是为了分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人是否是神经病吗?读心理学的书就一定能让人心理健康,社会和谐吗?

引用西安心支点心理咨询公司贺罡老师的一段话来代表一部分人的观点:

以社会为己任,这或许该是工作的角度,却不是心理学的角度。文化传播的确可以救治,但其本身也是致病的原因。

比如今天,我们可以很理直气壮地说网络成瘾是精神疾病,它把我们的孩子变成了另外的样子,可向前推100多年,电灯的发明,使得整个人类的睡眠时间推迟了2个多小时,那么这种改变,是否算是对电灯的依赖和成瘾呢?所有的父母,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在爱孩子,自己小时候没有机会多读书的人,就总觉得应该让孩子读大学读研究生,这又算不算作伤害,算不算作对读书的依赖?

啃老,不过是因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下降而不得不有的现象。如果不是靠单位分房,又有多少人能在现行的工资体系下买得起房呢?对比美国,我们赚得比人家少,付出的却比人家更多。有数据显示,现在年轻人离开父母,独自租房的时间,也整体向后移置,这并非只是中国的问题,欧美也是一样,这更不是简单地心理治疗能解决的。试问,心理治疗能解决人的经济问题吗?

闪婚、闪离,在社会行为上看起来是不好的,不过这也是孩子们为我们曾经提出的自由恋爱在埋单,既然可以自由,那为何不自由地更彻底呢?于是,我们在承受过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压抑之后,又给孩子们讲责任和义务,这些不一样在重复着中国人以前的、每页书里都是斑斑血迹的历史吗?

我认为中国人不是关注心灵不够,而是关注了太久了,刚刚因为穷而做出些商业行为,就又被过去的习惯性思维拉回去,在内心中谴责自己不义了。(这股子内心力量,倒是符合S.Freud说的死冲动的定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读书很多的博士和一个很少读书的农民,谁患有心理疾病的可能性会更大?统计学告诉我们,很不幸,答案是前者。

读书,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吗?Sorry,我想,这个答案并不乐观。

心理类图书的市场价值:需要还是不需要?之需要

80后、90后甚至00后的新一代年轻人,他们正在成长,终将成为阅读主力军。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非常多的社会性变革:父母经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时间与收入的对等关系开始建立;电视取代伙伴玩耍成为童年最常陪伴孩子的伙伴;进入社会后,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和淳朴沉静的书信往来变成手机、QQ、微信、电子邮件的免费、速聊沟通……

沉迷于游戏、试婚、闪婚、啃老的人在逐渐增加;小公主、小王子面对顷刻即至的压力,选择逃避甚至放弃。他们并非是生来懦弱(轻易放弃),或者天生无骨(依靠父母),而是没有更多指导他们如何面对压力,如何舒缓人生!他们需要这样的书来学习,同样心理辅导的需求也在增加。心理咨询从业者也需要从书籍,从专业理论的学习和临床工作中博采众长才能做到不算偏颇。

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自行阅读专业心理学书籍来解决日常心理困惑,大部头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邀请》《心理学改变生活》等书成为读者的必然选择。而心理从业者也会选择不断阅读以跟进最新的学术成果及新时代的案例更新,以跟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华章心理进入心理学图书出版市场

虽然有部分读者对于心理学方向图书的市场需求的必然性有怀疑,但是从读者需求、专家意见以及市场前景等多角度考虑,在经过慎重的调研和筹备之后,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在2009年正式进入心理学图书出版市场,创立品牌“华章心理”,产品涉及大众、专业和教育三个板块。

“华章心理”正式起步时,就得到了许多中国著名心理学家的支持。首次推出的“心理学系列译丛”共约20余种,囊括了相关的心理学基础课程和专题,大多在美国知名院校广泛采用。作者均为国际著名心理学家,译者也同样来自中国心理学各个分支领域的知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

华章公司还与国内开设心理学专业的高校进行合作。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共同举办第一、二届 “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通过学术交流来推动国内心理学的发展,并为今后进一步出版该方面的图书积累了作者资源。2010年10月,华章公司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共同发起首届“心理学走进中国商学院”论坛。该论坛构建了一个跨学科交流对话的学术平台,整合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各专业领域与交叉领域的资源,得到了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后续,华章公司也陆续主办、协办了多个国内大型心理学论坛,加速对心理学出版与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的融合。

2010年11月,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华章公司设立了心理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华章公司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所从事的科研项目不仅仅限于心理学领域,在全部88个一级学科,根据公司自身的情况,都可涉猎,华章将会在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上大展宏图。

目前此版块发展迅猛,至今已经出版了500种左右的心理学图书,其中包括套系发货近百万册的思维与脑套系,目前已经出版了包括《学会提问》《如何高效学习》《如何高效阅读》《批判性思维》等8本畅销书。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的著作也已累计发行超20万册。重需求+名家作者+轻营销的链接,将华章心理品牌推送到了众多读者的面前。

华章心理进入市场的“文化道义”

出版,尤其是心理学图书的出版,就像一把双刃剑——出版人本意可能是好的,基于理论发展、学科应用以及读者需求,引进版权,国内组稿,让更多的读者能够读到更多的图书,从根本割断束缚读者心灵的绳子。可是如果分寸掌握不好,如此好意又会很容易成为割伤人的利器,作为出版人,出版人应关注出版背后的社会效应,严守出口。

以下几个结合可以供同业参考:

1、经典图书与专业理论相结合:经典图书历经时间与无数读者的考验,是经过沉沥之后的“黄金”,而专业理论在各个学科的发展中,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是学科发展的骨架,二者的结合能够保障图书出版中专业性的不偏差。华章心理目前重推的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代表作《当尼采哭泣》可为代表。这本经典的心理学图书历久弥新,不断被各种榜单推荐。

2、出版与学科的紧密结合:华章心理主办、协办了多个国内大型心理学论坛,加速对心理学出版与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的融合,将华章心理与国内的顶级心理学教研机构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为后续的选题方向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由于心理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开设与发展,对华章心理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同时,华章心理也通过经典专业书籍的引进、翻译,与国内的顶级专家建立了互动联系,保持与学科的紧密联系。

3、出版人与读者的紧密结合:微营销模式下的公众号运营、微博与邮件,将编读双方紧密结合,第一时间了解读者反馈,随时修正修订,保障出版价值。华章心理运营有幸福的方法、华章心理等微信公众号,与华章心理微博一起,成为编读互动、版本校订、以及阅读心得分享的便捷平台。

4、专业与轻阅读结合:在品类结构上,将专业书与大众阅读图书相结合,通过专业书建立学术权威性,而通过大众阅读图书建立学术扩展性。从不同角度满足读者需求。

愿所有出版人同守道义,共展明天。

猜你喜欢
华章心理学图书
“没有用”的心理学
李贺呕心沥血谱华章
忘了鞠躬
扶贫路上谱华章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吹泡泡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