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2015-12-10 08:31商立静满玉晶罗茜王文珍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异位症异位内膜

商立静,满玉晶,张 博,罗茜,王文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妇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商立静,满玉晶*,张 博,罗茜,王文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妇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妇科常见病,且发病率逐年升高,痛经是其临床典型表现,严重影响育龄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西医对该疾病疼痛机制认识不断深入,中西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发病机制;综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外种植、生长、浸润,发生于盆腔内外各个系统,引起相应的病症改变及临床表现[1],其典型表现为继发性痛经和进行性加重。痛经的反复发作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献报道指出,受社会经济、环境、辅助生殖技术、剖宫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又称为“现代病”。随着该疾病疼痛相关因素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方法越来越多,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其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发病机制

1.1 中医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名在中医文献中并无记载,但根据其临床主要表现可归为“痛经”。查阅中医相关文献,古代医家对痛经病因病机大致分为虚、实两类。《诸病源候论》云:“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风冷与血气相击,故令痛也。”《妇人大全良方·卷之一》云:“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蓄积血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所以发痛。”现代多数医家认为,其基本病理变化为瘀血阻滞胞宫、冲任。女子生理特点以血为本,以血为用,血脉通畅,则病不得生,若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不能排出体外,致使瘀血阻滞胞宫,冲任失调,不通则痛[2]。该病病程较长,瘀血反复产生,瘀久化毒,从而影响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故多为本虚标实。

1.2 西医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痛觉是一种内脏痛,疼痛冲动经副交感神经(盆神)传至脊髓,在脊髓背角换元,其轴突可在同侧或对侧脊髓前外侧索上行,达丘脑,投射至大脑皮质。

目前,研究认为引起EMs痛经的主要原因如下:①神经纤维分布异常:有痛经史EMs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中PGP9.5密度及SP、NGF的OD平均光密度(OD)均高于无痛经史患者,EMs重度痛经患者的疼痛在位内膜中表达均高于EMs中度、轻度痛经者,可见EMs痛经患者子宫内膜中存在神经纤维分布的异常,且分布密度越高,疼痛症状越严重[3];②激素:雌激素不仅可直接刺激异位症病灶细胞的增殖,还能作用于多种因子,参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4],同时痛经与缩宫素受体、辣椒素受体高表达呈正相关;③炎症因子:包括前列腺素、芳香化酶等,可促进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产生局部炎症,导致坏死组织纤维化,发生痛经。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临床治疗

2.1 中医治疗

2.1.1 单纯中药治疗 中药口服:①周期治疗:妇女生理情况特殊,胞宫藏泻有度,故治疗应遵循气血阴阳动态变化。魏郁清等[5]根据月经不同时段、肾阴阳的消长转化,遵循经前期补阳、经后期滋阴的辨证原则,采用补肾序贯(含滋阴方、补阳方)结合活血化瘀法治疗,序贯使用。经期给予活血化瘀方,经前期给予滋阴补阳方合活血化瘀方,经后期给予滋阴方合活血化瘀方,40例患者经治疗痊愈6例, 有效13例,显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6.0%。②辨证论治:该病尚无公认的辨证分型,傅倩玉等[6]研究发现,气滞血瘀型约为40%,寒凝血瘀型约为20%,肾虚血瘀型约为14%,且该疾病多为复合证型,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理气、温经、补肾、益气、凉血诸法,四诊和参,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中药灌肠:采用保留性灌肠可使直肠黏膜充分吸收药物,降低血浆前列腺素水平,促进瘀血吸收。周金花[7]选取EMs痛经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异位痛经灵灌肠治疗,方剂组成为:桂枝10g、三棱 15g、补骨脂12g、没药10g、黄芪 15g、大黄10、莪术15g、丹参30g、露蜂房10g、红藤15g)和对照组(西药孕三烯酮治疗)各40例;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P<0.05),结果表明异位痛经灵灌肠可有效减轻EMs痛经患者疼痛症状。

2.1.2 针刺治疗 腹针疗法:以神阙系统为核心的微针体系,以腹部腧穴为主,循经取穴,以任脉为标,依托于冲脉,主治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孙巧章等[8]采用腹针疗法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施针后以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腹部,疗效明显。向东方[9]运用腹针疗法治疗EMs,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降低血清CA125水平,减少浸润深度,降低异位内膜的活性,甚至促进异位内膜萎缩。

耳针疗法:耳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灵枢·五阅五使》记载:“耳者,肾之官……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孙占玲[10]将 64例EMs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耳针组与体针组各32例,耳针组患者给予刺激EMs耳穴(双侧子宫、皮质下或神门、内分泌)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体针组的90.63%。现代研究表明,耳针可调节机体体液抗痛因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疼痛感受机制,减少前列腺素E2的分泌,发挥止痛作用,故镇痛作用强于传统体针。

2.1.3 综合疗法 EMs痛经为临床难治疾病,各脏腑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协调而统一,单一药物常难以有效止痛。黄咏梅等[11]采用中药内服、针灸康复、耳穴贴压综合治疗EMs痛经,总有效率为90.4%。研究发现,中医综合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又可改善月经失调,减轻肛门坠胀等症状。王丽英[12]采用推拿、药敷、隔药灸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55例,总有效率为98.18%。中医综合治疗,或行气散寒,或活血化瘀,诸法合一,共达治疗的目的。

2.2 西医治疗

2.2.1 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激素依赖性疾病。①假孕疗法:口服避孕药或单纯孕激素药物而造成闭经现象;②假绝经疗法:通过阻断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及释放,抑制卵巢甾体激素的合成,还可能与靶器官性激素受体相结合,使子宫内膜萎缩,造成患者短暂闭经;③药物性卵巢切除疗法:长期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致卵巢分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即药物性卵巢切除;④其他药物: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吲哚美辛等)可减轻疼痛程度,米非司酮具有抗孕激素、抗糖皮质激素及抗雄激素等作用,用药后可造成闭经,使疼痛缓解。王桂珍[13]采用非甾体类雌激素药物三苯氧胺治疗继发痛经EMs患者39 例,总有效率为89.74%。激素药物可减轻患者痛苦,但具有较强副作用。

2.2.2 手术治疗 除传统开腹手术外,临床一般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不仅可减轻疼痛,还能有效提高怀孕率[14],已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术式。张雯等[15]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随访后痛经症状均改善。

2.2.3 手术与药物联合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为易复发疾病,单纯手术治疗无法彻底清除异位的子宫内膜,采用联合药物治疗可抑制异位内膜增生,并防止其复发。徐钟丽等[16]选取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经腹腔镜完成手术,术后给予孕三烯酮治疗;对照组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未进行药物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病情完全缓解52例(86.7%),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2.4 其他疗法 K.Wickström等[17]研究发现,月经周期6~12天采用利多卡因输卵管灌气法是治疗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非激素疗法,低浓度的利多卡因通过稳定细胞膜,影响炎性细胞。该方法治疗耐受性良好,不影响排卵,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且怀孕概率增加。

近年来,曼月乐节育器广泛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郭红艳等[18]采用放置曼月乐节育器治疗EMs痛经患者60例,放置曼月乐后治疗12个月,子宫腺肌症及内异症患者痛经症状缓解明显,且月经量均较放置前明显减少。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张丽霞[19]采用补肾活血化瘀法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肾虚血瘀证患者,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刘秀丽[20]采用中药化瘀消异汤联合丹那唑、倍美力、安宫黄体酮治疗,效果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西医治疗可有效缓解痛经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但不能彻底治愈,去除异位病灶。有研究证明,EMs患者内膜层神经纤维表达异常,神经因子高表达可促进神经纤维的生长,抑制因子可作为治疗疼痛的突破点[21]。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流行病学、免疫组织学、循证医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动物模型的不断完善,建立完善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体系指日可待。

[1] 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规范[J].中国妇科杂志,2007,42(9):654-8.

[2] 李运峰,陆爱芳.吴继祖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经验[J].药物与人,2014(4):234.

[3] 刘莉娜,姜盟,王广兰,等.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神经纤维分布与疼痛关系的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8):654-657.

[4] 李静勉,张小丹.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与凋亡基因蛋白在子宫腺肌症中的表达[J].中国实用医药,2009,26(4):17-18.

[5] 魏郁清,王淼,杨艳琳,等.补肾序贯结合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4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5(1):44-45.

[6] 傅倩玉,李小平.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论治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9):76-77.

[7] 周金花.异位痛经灵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46例[J].光明中医,2012,27(10):2009-2010.

[8] 孙巧璋,向东方.薄氏腹针加红外线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2):80-83.

[9] 向东方,孙巧璋,梁雪芳.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J].中国针灸,2011(2):113-116.

[10] 孙占玲,金亚蓓.耳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痛经32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12):738-739.

[11] 黄咏梅,黄鹏展.中医多途径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20):86-87.

[12] 王丽英,刘莉,于荣艳.三联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55例[J].新中医,2009(4):80.

[13] 王桂珍.三苯氧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160-161.

[14] KIM SUNG HOON,CHAE HEE DONG,KIM CHUNG-HOON,et al.Update o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productive Medicine,2013,40(2):55-59.

[15] 张雯,袁媛,陈莉.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829-1830.

[16] 许钟丽.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新进展[J].中外医疗,2014(9):17-18.

[17] WICKSTRÖM K,BRUSE C,SJSTEN A,et al.Pertubation with lignocaine as a new treatment of dysmenorrhea due to endometriosi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Human Reproduction,2012,27(3):695-701.

[18] 郭红艳,董金菊,王玉婷.曼月乐节育环对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9):2543-2545.

[19] 张丽霞,季士顺.补肾活血化瘀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9):3117-3120.

[20] 刘秀丽.化瘀消异汤联合西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11):1616-1618.

[21] 李晓燕,冷金花,郎景和.NGF及其受体trkA及p75NT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与内异症疼痛的关系[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6):435-439.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5-05-01

商立静(1988-),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妇科杂病。

满玉晶(1962-),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妇科杂病。E-mail:manyujinghlj@sina.com

R271.9

A

1673-2197(2015)18-0034-02

10.11954/ytctyy.201518017

猜你喜欢
异位症异位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46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