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治则治法探析

2015-12-10 08:31耿乃志李俊毅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治则心动中医药大学

宁 微,耿乃志,李俊毅,杨 威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3.齐齐哈尔中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心悸治则治法探析

宁 微1,耿乃志2*,李俊毅3,杨 威3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3.齐齐哈尔中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心悸为中医病证名,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多因体虚劳倦、情志内伤、外邪侵袭等导致心神失宁而发病。针对历朝历代的名家经典和百年来杰出中医名家治疗心悸的心得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心悸的治则治法。从中医经典理论到名医名家治疗心悸的准则和具体方药,从中汲取治疗心悸的临证经验,对当今心内科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心悸;名家经典;治疗原则

心悸是心内科临床常见症状,表现为不能自主的心跳异常、心慌或阵发性惊悸。在西医范畴中,可归属为由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心动加速、房室传导过缓、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等范畴。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心悸的治疗方法也成为临床科研最为关注的重点之一。整理历朝历代诊疗心悸的病案进行分析,从过往的宝贵经验和理论精华中凝聚出心悸的治法法则,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1 中医经典中心悸的治则治法

1.1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中的瑰宝,最早记载的是雷公、少师、伯高、歧伯等九人的相互问答,主要包括养身预防、针灸方药、诊法治则、病因病机、脏腑经络、五运六气和阴阳五行等方面的内容。通查《灵枢》和《素问》两篇,均未发现“心悸”一词,但有“外无所惊,心自觉下筑,休作有时,跳动不宁”的描述。另见《素问·阴阳别论》有载:“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因此可见,在古时,“心悸”其名为“心掣”[1]。

《黄帝内经》认为脉管和血管中血气的运作是受到心脏的推动,因此心悸可外在表现在脉象上。《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记载:“乍疏乍数曰死,脉绝不至曰死”,是指人体脉搏跳动不规律、参伍不调、乍疏乍数所反馈出的是病情危重的信号。心悸所生,乃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指心气血虚,标实是指水饮痰瘀外泄,因此临床通常采用泻实补虚的治则。《灵枢》中载:“虚则补之,盛则泻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陷下则炙之,不虚不盛者,以经取之。”总而言之,《黄帝内经》中所归纳之法以泻实补虚为首要治则,但对于心悸没有严格的定义,仅流于证候的描述。

1.2 《伤寒论》

《伤寒论》为东汉名家张仲景所著,其最初是以脏腑杂病论和六经伤寒论为主的《伤寒杂病论》。后因流传和战乱的原因,被划分为《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两部分。《伤寒论》中对心悸有不同类型划分和辨证论治的详细记载,其心悸的病位涉及阙阴、少阴、少阳、太阳诸经,并被分为“心中悸”“心下悸”“心动悸”三种类型[2]。

心中悸通常采用温中健脾、补调血气的方法治疗,方用小建中汤,即桂枝汤加饴糖、芍药,其中芍药具有清热燥湿、调气和血的功效,桂枝具有调和阴阳、健脾养胃、温经通络的功效,饴糖可调和诸药。全方具有祛外邪、治悸烦、益血气、健胃脾的功效。

心下悸通常采用小柴胡汤进行发汗治疗。《黄帝内经》中记载:“心烦喜咳,或腹中痛,或渴,胸中烦而不咳,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身有微热而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可疏通三焦、和解少阳,治疗由邪郁造成的心悸。

心动悸主要采用炙甘草汤进行治疗,患者多为外感伤寒所致的血气亏虚,因而不能荣养心血,阳虚亏盈而导致心脉鼓动。该类患者临床表现为脉结代、舌苔发白、心痛胸痹、失眠多梦、心烦气短、肢冷面白、乏力倦怠、怔忡心悸。临床主要以养血定悸、复脉通阳、滋阴益气为治则,方用炙甘草汤。其中大枣、人参滋阴补气,麻仁、阿胶、麦冬养血生津,生姜、桂枝温通血脉、振奋心阳。

1.3 《金匮要略》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惊悸”的说法,并为后世所采用。其在开篇即有明确的描述:“寸口脉动而弱,弱即为悸,动即为惊。”患者在伤寒之后出现心动悸、脉结代,而采用炙甘草汤治之;若心动悸、脉动弱,则可用救逆汤治疗,可预防可能出现的吐血现象[3]。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心悸的病因和病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为后世辨证施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2 名老中医治疗心悸临证经验

2.1 张锡纯心得

张锡纯为近代精通中西医的医学家,著有《医学哀中参西录》一书,其自创的定心汤治疗“心虚症状”者,药用生明没药一钱,生明乳香一钱,生牡蛎四钱,生龙骨四钱捣细,柏子仁四钱炒捣,山萸肉五钱去核,酸枣仁五钱炒捣,龙眼肉一两。对于“心因热证”者,酌量添加生地数钱,针对脉搏无力沉迟者,皆因其大气下陷[4]。张锡纯认为“心藏神”,气血为心中之保护,若血气亏损,则失其保护之责,心神则不能自主发悸[5]。因此采用牡蛎入肺定魂,龙骨入肝定魂,柏仁、枣仁补心气,龙眼肉补心血,再稍加没药、乳香调和血气流通,兼用生地补虚生血,每获良效。

2.2 丁光迪心得

丁光迪将心悸划分为阳气虚损型和阴血亏虚型两种,其中阳气虚损造成的心悸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细微、心悸气短,每每登高则气息不连贯,胸闷心痛,喜暖畏寒,两脚发软,懒于行动,脉象主见迟缓,间有结代,其病机为心肺肾阳气亏损。药用大枣7颗、生姜10g、川芎7~9g、石菖蒲10g、远志肉10g、茯苓10g、五味子5g、炙黄芪30g、麦冬门15g、桂枝10g、炙甘草7~9g、红参10g,加水煎熬成浓汤分次饮用[5]。阴血亏虚型心悸的主要表现为脉数为火,舌质欠红润而嫩红,心悸频发而骤停,其病机为心肾相煽、风火相交,实质为虚火虚风。药用独活10g、合欢皮30g、五味子5g、太子参15g、茯苓10g、远志肉10g、炙甘草4~7g、炒枣仁15g、麦冬15g、白芍10g、当归10g、熟地黄15g。

3 结语

笔者通读中医经典理论,对中医名家治疗心悸的方法方药和心得体会进行归纳和总结,从中提取宝贵的临证经验,为后世医家继承、发扬和创新提供了一定基础。各代医家对心悸怔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脏与其他脏器的辨证关系上,病机无外乎肺、肾、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诱发的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心神不安、肾阴不足。通过对记载心悸治法治则的历代文献进行归纳,笔者发现无论是时间跨度还是检验人群的宽度和广度,都是无法超越的历史宝贵经验,也是我们未来需要不断发扬和继承的中医心内科临床理论之基础。

[1] 王莉,费鸿博,孟晓萍.老年心悸患者误诊为冠心病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4(6):39-40.

[2] 王立新,曹静静,马慧娟.护理干预在心悸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68.

[3] 吴慧颖.参附注射液不同剂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心阳虚证疗效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18):78-79.

[4] 郭稳,陈岩.归脾汤治疗心血不足型心悸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1):117-118.

[5] 李柏淼.苦黄增液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快速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2,28(11):10-13.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4-23

宁微(1984-),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齐齐哈尔市中医院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

耿乃志(1966-),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临床。

R256.21

A

1673-2197(2015)18-0036-02

10.11954/ytctyy.201518018

猜你喜欢
治则心动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您了解心动过缓吗
孔伯华治疗眩晕用药与治则的数据研究
是心动啊,糟糕,躲不掉雪中的清华路156号
治则在中医临床诊治中的作用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上一次令编辑们心动的事
“嗔哥”心动一日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