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县规模养殖场(户)猪呼吸道综合征的防控

2015-12-10 10:51陆江秀
云南畜牧兽医 2015年5期
关键词:陆良县猪群病原

陆江秀

(陆良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陆良 655699)

养猪园地

陆良县规模养殖场(户)猪呼吸道综合征的防控

陆江秀

(陆良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陆良 655699)

对猪呼吸道综合征的病原、发病因素、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进行剖析,结合陆良县规模养殖场(户)的防治经验,采取“四维一体”的防控措施,即良好的饲养管理、科学的疫苗免疫、合理的药物保健和严格的生物安全,能起到良好的防制效果。

陆良县;规模养殖场;猪呼吸道综合征

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因素引起的猪呼吸道疾病的总称,它是由病毒、细菌、环境应激和猪体免疫力低下相互作用造成的。本病有较高的死亡率,而且增加治疗成本,降低饲料转化率,影响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来,猪的呼吸道综合征疾病是每一个养猪场,特别是集约化养猪场所面临的最大疫病防制问题。陆良县是云南省生猪主产区之一,生猪产业是陆良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2014年底生猪存栏849320头(能繁母猪97685头),出栏1812056头,实现畜牧产值49.24亿元,其中生猪产值达34.96亿元。通过近几年的政策扶持和市场调节,陆良县生猪生产集约化、规模化饲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累计建设和发展规模养殖场(户)1282户,其中生猪规模户649户(母猪存栏30头以上的142户,年出栏育肥猪300头以上的507户)。通过项目建设,拉动社会资金的投人,引导养殖户向远离村庄宜养地带建立滇陆猪扩繁场95个(饲养滇陆母猪60头以上)、养殖小区63个(涉及122户养殖户),逐步形成生产规模化、品种优质化、技术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但是随着陆良县养猪业由分散、传统、数量型向集约、规模、质量型转变的过程中,猪病综合防制体系还不够完善,疫病防控和药物保健相对滞后,导致猪病日渐增多且日趋复杂,形成了呼吸道综合征、繁殖障碍综合征及肠道综合征等3大系统性疫病,尤其是猪呼吸道疾病在规模化猪场十分普遍。本文着重就PRDC疾病的病因及防控措施展开叙述、研究,细菌、病毒、支原体及寄生虫等病原性因素和不良环境因子、应激及低下的免疫力等非病原性因素,都可诱发、促进或加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使临床症状呈多样性,因此被称为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本病主要在寒冷季节(秋冬季节)表现严重,是规模化养猪场的多发病,多发生于保育期及以后各生长阶段,尤其是18~20周龄(又称18周龄墙)的猪只多发,易感猪不分品种、性别、年龄,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返情率高;仔猪及肥育猪体弱、腹泻、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下等。发病率通常在20%~50%,死亡率在5%~20%,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病原及其发病因素

1.1 病原

PRDC是一种由多种细菌、病毒、支原体、环境应激和猪只免疫力降低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引发PRDC的病原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原发性病原,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肺炎支原体(MH)、猪流感病毒(SIV)、猪瘟病毒(CSFV)、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等;其二是继发性病原,主要有副猪嗜血杆菌(HPS)、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链球菌(S.S)、猪沙门氏菌等。另外,寄生虫,如附红细胞体、弓形虫等也可作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病原。以上所说的原发性、继发性和不良环境等,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相关联的。这也是当前PRDC难防难治的原因之一。

1.2 发病因素

1.2.1 传染性病原

病毒、细菌、霉形体(PMS)、寄生虫、霉菌与霉菌毒素。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蓝耳病)、猪肺炎霉形体(喘气病)是PRDC危害最大的病原。

1.2.2 非传染性因素

1.2.2.1 环境因素

有害气体、灰尘、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猪群密度。

1.2.2.2 日粮因素

营养缺乏,日粮含有污染成分,添加低品质脂肪或过量地应用硫酸铜等会消耗维生素E。

1.2.2.3 易感猪群因素

猪场卫生环境条件恶劣,不同来源的猪群混养,无规律、不适当的猪群流动,不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1.2.2.4 药源性因素

不合理地使用一些毒性大、杀伤力强、刺激性强、浓度高的消毒剂,导致猪场内生物安全体系遭受破坏;长时间过量地应用抗生素,导致一些猪体的耐药抗药病原微生物基因突变而造成二重感染,猪群在应激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力下降,病原互相作用,也可引起免疫抑制。

2 流行特点

本病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其中以哺乳仔猪、幼猪最易发病,其次是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成年猪多呈现隐性感染。本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多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发病。不良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会降低猪的抵抗力,易发本病,尤其是已经感染如PRRSV、PCV等具有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前提下,更容易继发本病和其他呼吸道疾病,加重了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病通过直接接触或吸人气源性霉形体传染给易感猪群,也可经胎盘、乳汁等途径经母猪传染给仔猪。在新疫区暴发的初期,怀孕后期母猪症状较重和病死率较高;老疫区则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多发,病死率较高,母猪和成年猪多呈隐性和慢性。

3 临床症状

根据猪呼吸道疾病的经过,可将本病分为急性、慢性、隐性3种类型。

3.1 急性型

多见于新疫区的易感猪群,以哺乳仔猪和幼猪最易发病,其次是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无前期症状,突然精神不振,站立一隅或趴伏在地,呼吸次数剧增,腹式呼吸,咳嗽次数少而低沉,体温一般正常,病程一般为1~2周,致死率较高。

3.2 慢性型

多见于老疫区的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病猪常于清晨、晚间、运动后或进食后发生咳嗽,由轻而重。随着病程的发展,呈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时而急剧,时而缓和,如无继发感染,体温一般不高,通常病猪群仍有食欲,但生长不好,病程2~3个月。

3.3 隐性型

常见于老疫区。因饲养条件较好,感染后无任何症状,但在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炎病症,个别猪剧烈运动后偶见咳嗽。

4 综合防控措施

近年来,陆良县的大多数规模养殖场(户)极易暴发猪呼吸道综合征,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制定科学有效的PRDC防控措施相当重要。根据笔者对陆良县35户规模养殖场(户)的调查,存在猪场管理者观念落后,还按传统方法饲养,饲喂不注意营养的全价和平衡,不能保证猪只正常生长需要;缺乏防疫意识和防疫措施,规模化猪场各个环节消毒不严格,养猪场兽医不严格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未起到防疫的作用;猪场内杂乱无章,卫生条件极差,孳生蚊蝇,影响猪的正常生长,且传播许多疾病;鸡、狗、猪、猫等动物混养,造成疾病传播或交叉感染。根据PRDC的发病原因,结合陆良县规模养殖的特点,通过总结35个养殖场的PRDC防制经验,笔者认为采取“四维一体”的防控措施,即良好的饲养管理、科学的疫苗免疫、合理的药物保健和严格的生物安全,能起到良好的防制效果。

4.1 良好的饲养管理

(1)坚持自繁自养的生产方式,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外购商品仔猪、种猪。外购猪尽可能来自同一个猪场,外购种猪应避免直接进人生产区,首先应在隔离区观察2~3个月,完成保健、免疫、猪群同化、检疫合格后方能进人生产区,母猪群生产1胎以上再与原生产母猪群混群;贯彻全进全出的猪群流转模式,避免不同阶段、不同日龄间猪群同群饲养造成的疾病水平传播。实验表明,全进全出饲养的猪从7.5kg饲养到108kg体重,每头可降低生产成本24元。

(2)做好“三度一通风”工作,即温度、密度、湿度和通风。适时监测环境温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不同阶段猪群适宜的温度,尤其是初生仔猪及仔猪断奶第1周应提供28~32℃的环境温度,以后随着猪群的生长,每周可降低2℃。寒冷季节,在做好保温的同时,应加强通风和换气,以保证空气清新度,防止氨气及有害气体中毒,同时防止贼风侵袭;提供猪群合理的饲养密度,可降低本病发生的风险。一般来讲,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应保证每头有0.4m2的生活空间,生长猪每头0.8m2,成年猪每头1.2m2为宜,尤其要控制好保育后期及育肥猪舍的饲养密度。临床上,因饲养密度不当造成PRDC发生的情况屡见不鲜。合理化通风,既可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又可让猪舍内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因此,四者要合理平衡,才能让猪群和谐共生。

(3)合理营养配方,尽可能饲喂全价料,或采用高品质的预混料,但要注意饲料或饲料原料的质量,定期或不定期抽检饲料及饲料原料,切记不要饲喂霉变的饲料或使用霉变的饲料原料。另外,要加强饲养人员的素质建设,重视动物福利,减少应激,这也是控制PRDC的有效措施之一。

4.2 科学的免疫预防

控制原发性病原感染,虽然PRDC的诱因多而复杂,但对几个重要的原发性病原(如CSF、PRRS、PCV2、PRV、MHY等)进行有效的免疫预防,PRD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会大大降低,即便是发病也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因此,要做好PRDC原发性病原的免疫预防,坚持防重于治的理念。

疫苗的正确使用是保证好疫苗产生良好免疫效果的重要环节,包括免疫时机、免疫剂量、免疫方法与途径、免疫对象等。要掌握最佳的免疫时机,就要注意母源抗体、不同疫苗抗原间的相互干扰、免疫保护临界值、不同抗体的消长规律等。这些规律要根据不断的免疫监测才能作出合理的判断,因此,建议中小型猪场对常见疫病(如CSF、PRRS、PRV、FMD等)做定期或不定期检测,以便掌握本场疫病的流行规律和疫苗抗体消长规律。对实力较强的猪场,实施动态监控,建议每月进行1次检测。

4.3 合理的药物保健

除做好疫苗免疫外,针对PRDC的易发阶段和病原特点,实施合理的阶段性的药物保健,也是有效控制和减少PRDC发生的必要手段。断奶仔猪用20%替米考星预混剂(1000kg饲料200~400g混饲)或10%氟苯尼考(1000kg饲料400~500g混饲),连用7~10d,在断奶仔猪母源抗体降低时,可有效切断不同来源的断奶仔猪混群饲养发生的水平传播。母猪怀孕中后期(70d左右)、产前1周和产后1周使用20%替米考星或10%氟苯尼考,以防止从母猪到仔猪的垂直传播。育成、育肥猪在13和17周龄各使用20%替米考星或10%氟苯尼考7~10d,以切断生长育成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生。还要定期驱虫,以减少寄生虫的感染和危害。另外,定期或配合疫苗使用免疫调节剂,如紫锥、电解多维、黄芪多糖等,可以有效解除免疫抑制,改善机体免疫状态,提高疫苗免疫效果。

4.4 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将消毒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猪场内外病原体数量,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发生的机率。主要措施有:定期对场地、饮水、设备和畜体进行消毒,尤其是猪群转进、转出前后,抓住空栏的机会彻底消毒,消毒后空栏2周,这样才能保证消毒效果。带猪消毒时,应选用高效、低腐蚀、无刺激的消毒药(如过硫酸氢钾三盐复合物、威诺沙),减少对猪呼吸道的损害。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的进出,尤其加强对场外疫区内来访者、物品和车辆的消毒管理。发病期间,要对场区内进行疫区的划分,减少员工、物品间的交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实施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做好灭蚊蝇和防鼠工作。

5 结论

综上所述,猪呼吸道综合征是目前规模化、集约化猪场主要疾病之一,由于其病因的复杂性,造成临床症状的多样性,同时也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加之有些病情如猪圆环病毒目前还没有控制和消灭病原的有效措施,也没有切实可行的疫苗或药物来预防和治疗,只能采用抗生素注射和良好的饲养管理来解决继发感染或并发感染问题。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猪场的生产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于PRDC的防控,关键在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重点在免疫预防和药物保健,预防原发性感染,防止继发感染;核心在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通过“四维一体”的综合防制措施,PRDC仍是可防可控的。

S858.286.3

B

1005-1341(2015)05-0001-03

2015-03-25

猜你喜欢
陆良县猪群病原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陆良县档案馆顺利完成12名援鄂医务工作者口述档案征集工作
文化治理现代化中乡土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基于云南省陆良县的调研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