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与进阶式培养模式结合实践探索

2015-12-10 08:18武昭妤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武昭妤

摘要:材料学科是一个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培养的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好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办学实践提出了材料学科专业认知、专业深度、专业实践的进阶式培养模式,探索了材料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容,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相结合的办学机制进行了实践,为材料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专业改革与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材料学科;应用型人才;进阶式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125-02

一、引言

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中,拥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和一定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攀枝花学院材料工程学院积极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面向社会、面向材料行业市场,为了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基本素质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从2009年提出构建进阶式培养模式,制定多方向、多模块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始终将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至今已有一届学生采用材料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与进阶式培养模式结合(简称“双培结合”)的办学机制圆满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同时有三届学生还在双培结合不断完善的办学体制中学习成长。实践证明这种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和专业方向特色打造的培养模式是非常有效果的,从毕业生应具备的品格、知识、能力等素质结构要求出发,确立公共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综合素质教育三大教育内容,建立模块化培养方案,结合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进阶式培养模式的办学机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十分有益。

二、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目前材料行业的发展正在经历巨大变革,从以往主要靠宏观工程设计合成制备材料,研究其组成与结构、性能与使用效能的传统经验法则转变为通过现代化学、现代物理、数学及工程科学的知识结合一定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素养使用先进的研究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分析测试设备来设计制造更能满足发展需求的新型材料[1]。该培养模式的建设坚持以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定位,树立具有当代特征的教育质量观,始终坚持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以材料学这个“大学科”为背景培养人才,使材料专业的学生面对众多行业对各种材料人才的需求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席之地,成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1.专业认识教育。根据调查,材料学科下设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偏低的现象在很多本科院校存在。通过调剂进入材料专业就读的学生普遍对该专业不了解,带有一定情绪。专业认识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对材料专业的了解与认知,引导学生尽快入门,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材料专业的兴趣;鼓励学生交叉选课,构建有特色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达到专业教育目的,让学生成为本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实行人教、职教、个性化教育的有机结合。教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材料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专家讲座、行家答疑、校友分享亲历、高年级优秀学生带动、组织学科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产生从事材料专业的自豪感、成就感,稳固学生心态,确立“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的思想。

2.专业深度教育。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构成要求,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体系:坚持以学科群组织专业教学,坚实宽厚的基础;设置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政治理论等基础课程,同时开展材料学科专业深度教育;根据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发展设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铸造、压力加工等专业方向,在专业方向下根据行业需求设置课程模块,每个方向开设一定数量课程以满足该方向学生理论知识素养的培养。学生可根据个人能力、兴趣、特长、个性发展并结合择业情况自由选择专业方向,一旦选定方向,专业方向课模块就成其必修环节[2]。在专业深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给学生传授专业方向的理论知识,还应着力研究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手段和途径;教学单位应积极为教师搭建更高级别的学、产、研有机结合的科学技术平台,通过政策机制鼓励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优质资源,为应用研究、应用开发和应用设计能力培养创造机会。

3.专业实践教育。针对材料行业背景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后,在实际工程技术方面还应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尤其是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为突出学生实践性能力,应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在培养模式中设计专业实践教育环节。这一环节设立课程设计、产品工程实训、综合设计性实验、毕业设计、创新创业训练等课程,以培养学生材料工程问题建模、分析及解决的能力;通过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技能、工艺与装备技术改进和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为培养具有一定企业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工程项目管理、安全环保与节能工程、工业企业项目管理、产品工程实训等课程培养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工程管理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工程技术能力培养始终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专业实践教育不断让学生感知“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素养,产生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3]。

三、构建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高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攀枝花钒钛资源得天独厚,经过四十余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钒钛钢生产基地、钒钛原料基地,钒钛产品和产量居全国领先地位,钒钛产业已成为攀枝花市的支柱产业。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和攀西裂谷资源开发的重点,为适应新材料研发基地特别是钒钛材料开发的需要,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中要科学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endprint

1.保持专业优势,突出钒钛特色。在材料学科三个专业培养方案中加强专业主干基础课程的建设,攀枝花学院设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三大专业多个特色的专业方向课程依托重工业城市独特的产业基础,立足钒钛磁铁矿综合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学院多学科特别是工科的优势,打破以产品和行业设置专业的壁垒,拓宽专业面,逐步形成含钒含钛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铸造、压力加工的办学特色。满足了攀西地区钒钛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强市的建设需要,是全国设材料学科高校中唯一开设钒钛特色课程的学校,设立《钒钛材料工艺学》课程,出版《钒钛材料》、《钒钛产品生产工艺与设备》教材,使学生在学习材料学科知识的同时又能掌握钒钛领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2.突出重点学科建设优势。从学科角度看,材料学科是个大家族,呈现出相互渗透与交叉综合的发展趋势[4]。为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不断坚持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结合区域经济建设和资源优势,要突出“水火相济,尽钒钛之用;知行合一,育天下之才”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现有区域资源优势和工业特色的创新平台和基地,结合企业技术需求及材料行业发展动态,不断更新和完善材料学科教学知识体系,让学生通过培养和锻炼进入社会,这样不但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更能帮助企业发展进步。

3.紧扣区域发展需要。围绕钒钛产业建立研发基地,利用钒钛材料相关科研项目建设并且坚持学产研结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实践中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为学生搭建科技创新和课外实践活动平台;与钒钛材料的生产加工企业联系开展认识实习,了解先进的传统材料生产、新材料研制与生产以及材料的加工与使用等。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调研相结合,以课题组为单元由指导教师系统组织完成,注重社会、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和工作实践相结合。为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与地方企业广泛联系,建立校企实习实训就业基地,选派教师入厂驻企,参与企业生产、产品研发、技术改革,培育双师型教师,通过自身实践摸索和开展企业调研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和素质要求不断修正,定期组织企业领导或技术专家咨询座谈,加强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紧密程度。

四、结语

材料学科是一个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好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材料学科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培养体系是围绕着材料类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而设计的,进阶式的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结合目的是使培养方案能够更有效地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标准,使学生真正将专业知识技术学到手,具备做事的真本领才是培养人才的初衷。面对新形势下对材料工程人才的需求,对原来的课程及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有效整合,构建具有特色的专业培养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中显示特色、在特色中发展专业,才能实现材料学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章忠,皮锦红,巴志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2]蒋淑英,孙永兴,黄万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8).

[3]林金辉,汪灵,邱克辉,陈善华,叶巧明,沈忠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7,(02).

[4]范拓源,禇洪,孙雍君,等.美国金属材料科学发展及启示[J].材料导报,2007,(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地方院校新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析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