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培训唱响扶贫开发主旋律

2015-12-11 21:34
农民科技培训 2015年12期
关键词:招远市果园贫困户

近年来,山东省招远市动员和组织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投身扶贫开发,带领周边村民寻求致富门路,发展生产经营,培育和认定新型职业农民589名,带动贫困户2000多户,有效促进了招远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一、选定“能人”开展培育和扶持,培养基层扶贫开发生力军

(一)提高入门标准,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基本素质

招远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其中明确规定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入门标准:年龄在18~55周岁之间,果园10亩以上,果业年纯收入6万元以上等等。通过严格遴选,自2013年起,有900多名符合条件的农民被选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学员,他们从事农业生产时间一般在10年以上,具备系统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有科学发展理念,熟悉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具有生产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意识和水平,产业投入科学合理,发展后劲充足,对周边村民有积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二)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新型职业农民扶贫开发责任感

一是加强扶贫开发责任意识教育。在认定标准中体现扶贫开发:市里出台的《招远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文件中,不仅把示范带动、扶贫济困作为职业农民的基本标准,而且对初、中、高级职业农民的扶贫带动所应达到的要求作了明确规定:每次开班第一堂课都进行《新型职业农民素质要求》专题讲座,把招远市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定位于“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守法纪、多奉献”,提出职业农民要承担起扶贫开发的重任,把自身发展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在培训过程中提出如何扶贫开发:在开展技术培训和经营管理培训过程中,开设争做“新常态”下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讲座,宣讲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探讨新形势下扶贫开发的方式、方法。二是加强技能素质培育。培训中重点开展了技能培训和经营管理性培训。一方面根据农时季节,由培训教师到镇开展集中培训,到示范基地和周边果园开展田间指导,主要培训果园规划、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果园不同时期土肥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组织学员到省级农广校培训基地实行全封闭、军事化培训,主要开展军事训练、实践演示等方式,加强经营管理知识和创业技能知识的系统培训。三是定期组织观摩评比。招远市农广校组织农民参观高水平的产业化基地和菜博会等, 加强理论学习和探讨实践,促使学员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树立发展目标。

(三)优先支持扶持,提升新型职业农民自身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一是对具有扶贫开发能力的学员优先予以认定和扶持。2013—2014年度招远市共认定新型职业农民589人。他们通过培训,掌握并能熟练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果树修剪、病虫防治方面的技术,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影响和带动乡邻致富。他们有的在村里担任一定职务,有的热心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是扶贫开发的主要力量。市里加强了对职业农民的扶持帮助力度,目前共帮助职业农民申请“风鹏行动”资金补助 1万元、发放新型职业农民奖补资金24.87万元,今后还拟培育一大批家庭农场主,并为职业农民提供贷款、农业保险、创办企业等方面的优惠。二是获得认定的学员需提交回乡后扶贫开发计划。市里要求职业农民获得认定后提交扶贫开发计划。扶贫开发计划要求体现回乡后带动农户的数量、创业致富项目和所达到的经济目标等等。市领导小组定期对职业农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进行考查,对于带动20个以上农户发展果业及相关生产经营、所带动农户经济效益增长10%以上的,市里予以表彰奖励。三是引导职业农民流转土地扩大规模。新型职业农民学员依靠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带动,充分发挥当地果业生产、瓜菜设施栽培的传统优势和品牌效应,不断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如毕郭镇是职业农民培育重点镇,该镇职业农民依靠特色产业带动土地流转,全镇新发展果树、土豆、紫地瓜、大姜等特色种植基地共流转土地500多亩,新发展瓜菜设施栽培大棚共流转土地1600多亩。为鼓励职业农民流转土地,市里对流转土地发展果树成方连片100亩以上者,予以10万元资金奖补。

二、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开发工作

(一)合作聚力,示范“传”

根据招远市实际,市农广校认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重点方式是加强合作社的建设,通过合作社的经验传授,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在技术培训、市场开发、品牌共享、质量保证、生资供应等方面聚力发挥合作社的规模效应。夏甸镇新型职业农民陈旭创办了招远市金苹果果业合作社,建有苹果生产基地360亩,注册资金120万元,吸纳186户农民入社。合作社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果品销售、统一化肥农药购进,每年组织社员进行两次果业生产技术培训。他总结推广了增施有机肥、果园种(生)草、物理防病治虫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经验,申请注册了“果福辰”牌商标,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他还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聘任为“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为周边果农发家致富提供技术支持,深受农民欢迎。阜山镇职业农民梁学忠创办了和风苹果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620人,果业生产面积3200亩,固定资产262万元。合作社下设农药化肥经营部、生产技术指导部、果袋加工厂和果品购销部,年带动周边果农4600余户参与农业生产资料、高档果品统购统销和果品生产。合作社与农药化肥经销商直接采取“订单合同”的方式为社员和其他果农购进各类生产资料价值500多万元;与果品购销大户、超市采取“直供直采”方式销售优质果品1200余吨,直接走进广州、深圳超市的果品300余吨,仅此两项直接或间接增加农民收入200万元。此外,职业农民李玉升、高向军、秦宝民、邱吉利等也先后创办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招远市有63名新型职业农民创办了专业合作社,共吸引17000余人入社或参与合作社的部分运作,创造经济效益2300多万元。

(二)田间作业,劳力“帮”

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自身规模、技术、资金和设备等优势,帮助贫困村、户克服困难,发展生产,提高效益。今年招远大旱,夏甸镇大丁家职业农民于明霞、吕术业、吕术平等人积极帮助贫困户抗旱。他们根据今年的旱情,协商投资3000元,雇挖掘机挖掘水源3处,保证了周边100多亩果园、50多亩庄稼的灌溉用水,又组织其他群众连户自救,在水库里挖湾,又解决了400多亩的果园浇水问题。毕郭镇大霞坞职业农民刘云鹏为了示范带动大家提高果品质量,在果园压草的基础上,率先实行了果园生草,买了割草机把割下来的草覆盖树盘,使果园的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由原来的不到0.6提高到现在0.9~1.1。他到相关部门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检测对比,拿出了可靠的数据向周边群众宣传,带动他们共同努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果品的质量。

(三)应急输血,政策“扶”

一是以市里的扶贫政策、资金为立足点,派教师结合下乡培训到贫困村,利用“驻村蹲点”、“结对帮扶”等形式扶贫。找准症结所在,选准致富项目,以科技扶贫为先导,进行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开展水库移民培训,培育和认定农村实用人才;投入资金帮助贫困村户用上自来水、改扩建村中道路,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实施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实施品牌战略,发展现代产业化基地和乡村旅游。共培训水库移民2200人,认定农村实用人才3500人,培育家庭农场主10人。在地方政府、职业农民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招远市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粮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等项目实施,共改造治理中低产田15.5万亩,建设高标准粮田8万亩,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二是鼓励年富力强、能干事创业、群众拥护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村技术带头人,进行扶贫开发。新型职业农民、毕郭镇张家村党支部书记陈茂乐参加培训后,把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该村村民刘光华62岁,妻子常年有病,由于缺乏技术,投入不足,3亩5年生的树,收入只有几千元。陈茂乐上门帮忙打药治虫防病,今年套袋5万多个,苹果丰收在望。村低保户孙昌霞患精神疾病,与69岁的母亲相依为命。由于耕作方式不合理,6亩地的小麦产量始终上不去。在陈茂乐多次动员下,她改变了种植方式,调整了播种时间,使小麦亩产量达到了800多斤,使其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职业农民李桂荣、方世涛、李玉升、丁学军等人回乡后,根据镇、村安排,积极承担起义务指导的重任,帮助周边300多个贫困户发展果业生产,改进管理方法,畅通销售渠道,实现户均增收10%以上。

(四)强化造血,技术“带”

招远市组织职业农民长年开展技术培训,实施技术扶贫。根据培训计划或应贫困村要求,市农广校派出3名培训教师、遴选7名新型职业农民组成10人讲师团先后到玉泉庄、灵山冯家、范家屋、山上汪家等村开展技术培训130多场次,为偏远村落和贫困户送去技术支持,同时在贫困村建科技书屋6处,向贫困村赠送农业书籍2000余册,发放科技明白纸3万余份,播放农业科技节目150多场次。市农广校打造了QQ交流平台,由培训教师、骨干职业农民担任管理员,定期发布讨论主题,或由成员提出问题,大家在遵守群规的前提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致富心得,探讨技术难题。目前平台已有成员233人,交流记录达300多万字。20多名农民在平台上通过“一带二、同致富”活动找到了致富项目,走上了致富之路。例如,为了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用水,平台上发起了大讨论。达成共识后,新型职业农民张桂松、方世涛、迟守波等在自家的果园进行了安装试验后,帮助张志强、张福平、陈明照等58个农户规划了方案,进行了安装,微喷技术在农民中逐步得到推广应用。在市农广校倡导下,越来越多的职业农民与贫困户结成对子,为他们送去急需的技术和项目。职业农民张桂松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贫困户王永杰发展5亩果园。从小树定干开始,一直到苹果丰产管理技巧,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先后帮助其解决果树修剪、肥水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难题20多个。目前,王永杰的果树陆续进入结果期,预计年收入将达到3万元,王永杰义务帮助其他农民修剪果树达300多亩。新型职业农民吕春林主动出让4亩地给贫困户王国文,帮助他建设7个大棚,并给予无偿技术支持,亲自示范,传授经验,帮助他整地、育苗、嫁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吕春林的影响带动下,王国文逐渐掌握了西瓜种植技能,2015年西瓜上市,7个大棚收入达到了12万元,昔日的贫困户走上了小康之路。

(五)信息支持,路上“送”

市农广校引导职业农民收集、筛选、分析和发布农业信息,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特别是2014年技能培训期间,综合分析了苹果销售形势,提出了适时早卖的最佳方案,并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学员传送给身边的果农,收到了良好效果。夏甸镇上庄村新型职业农民臧卫江,把市农广校培训的要求,与大家共享,号召大家适时早卖。村民臧洪合按惯例把苹果存到冷风库,臧卫江动员他边采收边卖,在苹果每斤4元时抢卖2万多斤,比晚卖果多收入5万多元。阜山镇东马家村新型职业农民秦德敏,把握时机,培训结束时,他的苹果已经卖完了,10亩果园收入达44万元,同时,动员其他16户果农适时卖出了苹果,为广大农民的增收致富“送”来了“及时雨”。近年来招远市共在各类媒体上收集和发布农业信息3000多条,引导村民科学发展农业生产,适时销售农副产品,把信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富。

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招远市分校     张   友

猜你喜欢
招远市果园贫困户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秋天的果园
招远市苹果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欧家夼—邱家(欧邱线)】
呼噜猪的大果园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招远市区全民健身路径配备及使用情况研究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我家果园丰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