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5-12-12 00:37张淑荣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情志心理疾病

张淑荣

情志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淑荣

目的 探讨情志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护理操作、心理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情志护理,可使患者恢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情志护理;恶性肿瘤;效果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根据国外文献[1]记载,34%~44%的恶性肿瘤患者有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恶性肿瘤一旦被确诊,患者往往认为“得了不治之症”而丧失治疗的希望,终日处于恐惧、失望、沮丧之中,情绪变得焦虑、愤怒、绝望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将情志护理贯穿于恶性肿瘤护理的全过程,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和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情志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 2010—2014年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51例,女69例;年龄33~86岁,平均(63±3)岁;平均病程(3.5 ±2.1)年;农民37例,本地常住居民83例;高中学历以上68例,高中学历以下52例;乳腺癌17例,膀胱癌29例,胃癌26例,肺癌23例,宫颈癌9例,直肠癌16例。应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给予常规护理,如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缓解疼痛、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情志护理,具体如下。

1.2.1 移情易性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已意识到恶性肿瘤与不良情志有关。异常的情志活动会成为影响人体肺腑气血功能的致病因素,七情失调是致病因素,而七情调适则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恶性肿瘤患者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担心不良反应、肿瘤复发、恶化等,因此患者一直处于恐惧、焦虑中。入院后生活环境及角色的转换使患者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单调、枯燥的住院环境更易使患者陷入紧张、悲观中,周围环境的刺激为不良情志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时运用“移情法”可有效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移情是人们在准确认识他人情志的基础上并将这一理解传达给他人的能力,是“情志进入”的过程,移情是有效人际沟通中最基本的因素,同时也是最复杂的因素。《内经·素问》中有“古之治病,惟其移情变气,可祝由而己”。可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疾病的康复是大有益处的。

护理人员应在病房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有益活动来充实患者的生活,有业余爱好的患者,应鼓励其发挥专长,组织患者练太极拳、气功等,还可为行动不便或病情较重的患者进行诗歌朗诵、看电视、倾听舒缓音乐等。目前,音乐疗法已得到认可,科学家认为处于优美悦耳的环境中,可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性物质,提高人体应激能力[2]。可使患者将注意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同时也还进行卫生宣教,组织阅读报刊等,使患者有丰富的业余生活,保持乐观的情志,利于疾病的康复,正如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理淪骈文》中提到:“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

1.2.2 情志相胜 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将不良情志转移,淡化或激发到另一种情志上以平息之,使异常的情志恢复正常。《内经》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说明异常的情志活动会成为影响人体肺腑气血功能的致病因素。当患者得知患有恶性肿瘤后,其情志活动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即依赖性增强,被动性加重,行为变幼稚,自尊心增强,猜疑心加重,主观感觉异常,情绪易激动,害怕孤独,易焦虑、恐惧等。患者除了需要家属的理解和陪伴外,更需要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和安慰。护理人员在体谅患者的同时,需对疾病给予科学的解释,逐步向患者讲解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介绍最新的治疗技术,改变患者以往对恶性肿瘤的错误认识。向患者介绍典型的治愈病例,使其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邀请已治愈的肿瘤患者现身说法。

由于住院时间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病情反复等使患者更易陷入紧张、悲观中,往往不愿继续接受治疗。对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应给予更多的照顾,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其诉说。应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对患者的真实病情适度保密,与患者交谈轻松、愉快的话题,如谈论音乐、诗歌、旅游等,为行动不便的患者轻轻翻身变换体位,对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背部按摩以示安慰,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快入睡。

1.2.3 情志疏导 现代生理学、心身医学的研究证实,情志活动即大脑功能与直接控制人体活动和物质代谢的大脑边缘系统密切联系。高兴、欢欣、愉快等平稳的积极情绪能提高整个神经系统的张力,提高机体的耐受力,使各器官协调一致,整个内分泌系统和体内化学物质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增强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可见保持良好情绪至关重要。专家指出,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程度较差,其人格偏向于内倾不稳定。患病使患者产生不确定感,继而产生恐惧、愤怒、无望等不良情绪反应,运用情志疏导的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讲解情志与疾病的关系,使患者理解良好的情志对健康恢复的重要意义[3]。

疾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身心痛苦,求生的愿望使患者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帮助。医护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还应富有同情心,用倾听的技巧鼓励患者述说痛苦,帮助其认真分析、排忧解难,使患者逐步恢复良好的情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运用暗示性语言,也能起到一定的心理治疗作用,可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志,使其放下思想包袱,安心接受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实践证明,情志疏导是消除不良情志的有效方法之一。

1.2.4 顺情从欲 是顺从患者的意志、情绪,满足其身心需要的一种方法。恶性肿瘤患者情绪悲观,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充满疑虑,护理人员运用相关的医学知识,帮助患者消除顾虑,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如患者希望家属陪伴,应尽可能地安排探视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护理操作、心理护理的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护理操作、心理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情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众所周知,如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对内外环境的7种情绪反应,中医称之为七情。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有不同的影响。情志护理即为及时掌握患者的精神状态与心理活动,根据不同的情况,用护理人员的表情、语言、态度、行为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所以说,情志的变化可引起内脏功能的失调而产生病变,如何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情志护理的关键所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护理操作、心理护理的满意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情志护理,可使患者恢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 牟善芳,邹静,冯凤.护理理论精要[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37-238.

[2] 王国强.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33-34.

[3] 姚定康,毛建生,谢渭芬.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荟萃,2003,18(3):121-122.

R473.73

A

1673-5846(2015)03-0151-03

包头市青山区中医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30

猜你喜欢
情志心理疾病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心理小测试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